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M的黄土沟道提取汇流量阈值确定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韩玲 张恒 +3 位作者 张庭瑜 韩霁昌 赵永华 赵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4-179,共6页
沟道是黄土高原重要的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汇流量阈值是采用水文分析方法提取沟道的关键,目前已有汇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为解决汇流量阈值不确定性的问题,采用30 m分辨率DEM为基础数据,以延安市宝塔区碾庄沟流域为研究... 沟道是黄土高原重要的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汇流量阈值是采用水文分析方法提取沟道的关键,目前已有汇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为解决汇流量阈值不确定性的问题,采用30 m分辨率DEM为基础数据,以延安市宝塔区碾庄沟流域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汇流量阈值的方法。首先采集69个实际沟道起点,分析沟道起点的汇流特征,并确定了汇流量集聚区间;其次提取了500个一级沟道点作为样本点,采用ROC曲线分析了汇流量对沟道的诊断价值,得到了汇流量最优阈值。结果表明:汇流量对沟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存在某一汇流量阈值能够较好地判定样本点是否为沟道;采用ROC曲线法确定的汇流量最优阈值提取的沟道均方根误差<2.5个像元,结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道 沟道提取 水文分析 汇流量阈值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织物反滤层对多孔管汇流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淑华 刘焕芳 +1 位作者 黄海涛 叶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581,共6页
为了探究土工织物反滤层对多孔管汇流量的影响,以室内试验为主结合理论分析进行探究.设置5种面密度的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4种层数,共20组试验.观测记录不同工况下多孔管汇流量的情况.通过量纲分析土工织物反滤层对多孔管汇流量的关... 为了探究土工织物反滤层对多孔管汇流量的影响,以室内试验为主结合理论分析进行探究.设置5种面密度的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4种层数,共20组试验.观测记录不同工况下多孔管汇流量的情况.通过量纲分析土工织物反滤层对多孔管汇流量的关系函数式,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土工织物反滤层参数与多孔管汇流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计算所得的汇流量与试验值误差较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指导实际工程;在多孔管参数一定时,土工织物反滤层下多孔管的汇流量与土工织物的面密度和层数有关.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可知:土工织物反滤层面密度一定时,多孔管汇流量随着土工织物层数的增加而减小,且速率减小;在土工织物层数一定时,多孔管汇流量随着面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合理地选择土工织物的面密度和层数可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管 土工织物 反滤层 汇流量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矩形区域定流量点汇诱发孔隙弹性的解析解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培超 王克用 张敏良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5-858,951-952,共4页
采用量纲为一的Biot固结模型给出了有限矩形区域内定流量点汇诱发的孔隙弹性问题的一个解析解。假设多孔介质为不可压缩、各向同性、线弹性,且被单相流体所饱和,孔隙压力场符合封闭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及... 采用量纲为一的Biot固结模型给出了有限矩形区域内定流量点汇诱发的孔隙弹性问题的一个解析解。假设多孔介质为不可压缩、各向同性、线弹性,且被单相流体所饱和,孔隙压力场符合封闭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及反演方法获得了孔隙弹性问题的精确解,体现为双重无穷项级数和的封闭形式;并利用现有文献解析解对其进行了验证,二者的一致性证明了该解析解的正确性。对压力场解析解的分析表明,定流量点汇所诱发的压力场并没有稳态解,压力的变化特征主要取决于其对应的边界条件。该解析解适用于验证有限矩形区域孔隙弹性问题的数值算法和程序,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矩形区域 孔隙弹性理论 流量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渠交汇水流阻力对平面二维数值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青远 周苏芬 +1 位作者 卢伟真 王协康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2,共7页
与顺直明渠水流相比,明渠交汇水流由于存在分离区和自由剪切面,其紊动特性引起的阻力较为复杂,交汇水流除床面阻力外还受到较强的阻力。基于数值模拟与实验比较分析表明,分离流与自由剪切流所产生的阻力(紊动粘性阻力)对于交汇水流数值... 与顺直明渠水流相比,明渠交汇水流由于存在分离区和自由剪切面,其紊动特性引起的阻力较为复杂,交汇水流除床面阻力外还受到较强的阻力。基于数值模拟与实验比较分析表明,分离流与自由剪切流所产生的阻力(紊动粘性阻力)对于交汇水流数值模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由于平面二维模型对二次流影响的忽略,断面环流较强时数值模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环流阻力),而断面环流较弱时,交汇水流的三维特性相对较弱,采用平面二维模型和k-ε紊流模型能达到较好的模拟效果。因此,紊动及环流阻力的计算对交汇水流数值模拟的精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 平面二维模型 汇流量 紊动粘性阻力 环流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满产流模型在辽东山区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郭芳琴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3期7-9,共3页
降雨产流预报的研究对区域的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科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以辽东山区桓仁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蓄满产流模型,对流域产流、蒸散发及流域蓄水容量等参数进行计算及率定,并计算流域产流量和汇流量,得到较高的模拟精度。说明蓄满... 降雨产流预报的研究对区域的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科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以辽东山区桓仁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蓄满产流模型,对流域产流、蒸散发及流域蓄水容量等参数进行计算及率定,并计算流域产流量和汇流量,得到较高的模拟精度。说明蓄满产流模型适用于辽东山区降雨产流预测,研究结果为辽东山区的防洪减灾、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以及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满产流模型 流量 汇流量 洪涝灾害 辽东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水造林不同密度林分生长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克勤 王百田 +1 位作者 王斌瑞 高海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4-60,共7页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面集水造林的 15a生刺槐林及拍光坡面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密度同为 10 0 0株·hm- 2 )的 9a生刺槐林进行研究 ,表明林分密度越小 (集水面积越大 ) ,微型集水区产流率越高 ,则植树带汇流量越大。以密度为 84 0株·hm- 2 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为 10 0 %计 ,则从小到大其余 3种密度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分别占 93 6 0 %、81 77%和 84 4 3% ,密度最小的林分年均土壤含水率比密度最大的 2林分高约 2 0 %~2 5 % ;集水造林比常规造林植树带年汇流量多 30 %左右 ,土壤水分相差约 10 %。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和密度效应 ,各密度林分间及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 ,尤其生长总量最为明显 ,从小到大 4种密度林分 15a时树高分别为 12 10、10 31、8 4 5和 7 2 2m ,胸径分别达到 17 14、11 6 1、9 17和6 5 6cm ,林分蓄积量分别为 2 14 5 8、110 2 9、12 1 35和 84 0 3m3·hm- 2 ;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9a时的树高生长分别达到 9 13和 7 0 4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造林 密度 林分生长 植树带汇流量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