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缩机排气汇流管路振动分析与控制
1
作者 钟威 李双双 +3 位作者 苏磊 邢江 陈军 伍迪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7,共6页
针对某压缩机排气汇流管路振动超标问题,通过现场振动测试和共振分析得出气流脉动是引起管路振动超标最主要诱因的结论。为控制气流脉动以降低脉动激励力,提出增大三通直径的振动控制方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汇流管路原结构和振动控... 针对某压缩机排气汇流管路振动超标问题,通过现场振动测试和共振分析得出气流脉动是引起管路振动超标最主要诱因的结论。为控制气流脉动以降低脉动激励力,提出增大三通直径的振动控制方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汇流管路原结构和振动控制方案的流场特性以及流固耦合响应,结果表明:振动控制方案中三通管路处最大流速降幅为45%,压力不均度降幅为24.4%,最大湍动能降幅为96.3%,最大变形量降幅为28.7%。经过现场振动治理后,压缩机极限转速由850 r/min提高到920 r/min。近工况参数运行时,汇流管路振动最大处削减比高达57.1%,且高负荷工况运行时,测点振动水平均低于API 618限定值,管路振动得到有效控制,压缩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往复式压缩机 汇流管 振动分析 振动控制 流场分析 流固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式播种机多分支汇流管路气压损失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秦伟 王在满 +4 位作者 王钰静 钱诚 何思禹 张明华 臧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共14页
为探究气吸式播种机气力系统多分支汇流管路负压气流的流动规律,掌握管路总体压力损失与管路几何结构之间的关联特性,获取管路总体压力损失的定量预测目标值,该研究对多分支汇流管路气流流动状态进行分析,明确了影响管路气流流动的主要... 为探究气吸式播种机气力系统多分支汇流管路负压气流的流动规律,掌握管路总体压力损失与管路几何结构之间的关联特性,获取管路总体压力损失的定量预测目标值,该研究对多分支汇流管路气流流动状态进行分析,明确了影响管路气流流动的主要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及Fluent仿真模拟,从宏观、微观尺度阐明多分支汇流管路中的气流流动规律及总体气压损失原因,通过量纲分析法建立了总体压力损失(ΔP,Pa)与空气密度(ρ,kg/m^(3))、空气动力黏度(μ,Pa·s)、集管封闭端长度(L,mm)、入口支管1的入口流量(Q,m^(3)/s)、入口支管内径(d,mm)、入口支管长度(h,mm)、入口支管间距(δ,mm)、集管内径(γ,mm)、出口支管内径(D,mm)和出口支管长度(Δ,mm)关系的经验式。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经验式应用范围为0.0009 m^(3)/s≤Q≤0.0045 m^(3)/s,28 mm≤d≤45.2 mm,100 mm≤l≤200 mm、200 mm≤δ≤300 mm,42.6 mm≤γ≤81.4 mm,150 mm≤Δ≤250 mm,34 mm≤D≤42.6 mm、53.6 mm≤D≤57 mm,对多分支汇流管路总体压力损失的预测精度在经验式计算值的10%以内。所建立的经验式可为气吸式播种机多分支汇流管路的设计选型、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试验 气力系统 多分支汇流管 FLUENT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FSN-300-2型发电机汇流管绝缘电阻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拂晓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92,共2页
分析了华能德州电厂QFSN3002型发电机汇流管对地绝缘电阻低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应用此方法进行检查处理,有效地防止了这类事故的发生,为处理类似事故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发电机 水内冷 汇流管 电导率 测温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发电机汇流管接地故障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文涛 杨绪坤 《西北电力技术》 2002年第6期59-60,共2页
宝鸡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3号发电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过定子内冷水汇流管低阻和金属性接地故障。这些故障反映出发电机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测和分析,查明原因并及时消除了故障。
关键词 发电机 汇流管 接地 故障处理 冷却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流对黄河郑州段沉积物微塑料污染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张发文 邓正云 +6 位作者 杨铮 罗永强 赵长民 李和通 蒋莉萍 桂新 马丽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84-3895,共12页
为探究汇流对黄河中下游沉积物中微塑料分布和污染的影响,采集了黄河郑州段24个沉积物样本,通过体视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微塑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其污染分布特征;利用聚类分析考察干、支流微塑料污染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探究汇流对黄河中下游沉积物中微塑料分布和污染的影响,采集了黄河郑州段24个沉积物样本,通过体视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微塑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其污染分布特征;利用聚类分析考察干、支流微塑料污染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均值分别为(1340.97±314.84) n/kg和(2372.22±604.17) n/kg;总体来看,微塑料丰度呈现支流>干流、下游>上游的趋势;其中纤维状微塑料占比最高,颜色以蓝色、黑色和透明为主;粒径<2mm居多;主要聚合物类型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主要来源是洗涤废水排放和生活垃圾丢弃;汇流后微塑料形状和种类组成丰富度增加,主导色(蓝、黑、透明)占比降低,小粒径(<2mm)占比增加.这说明支流作为源,汇流后改变了干流沉积物微塑料的组成和分布,甚至影响其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沉积物 汇流 污染分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下流域水库的产汇流过程对发电碳排放量的影响
6
作者 章坚民 徐益珑 +3 位作者 薛禹胜 王雨宽 薛峰 常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共13页
对于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自然灾害不仅会对电力设备及系统产生物理及功能损坏,也会通过一次能源过程及特征改变引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或储能下降,导致其减碳能力下降,碳排放量增加。以水库水电站为例,其一次能源为流域汇... 对于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自然灾害不仅会对电力设备及系统产生物理及功能损坏,也会通过一次能源过程及特征改变引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或储能下降,导致其减碳能力下降,碳排放量增加。以水库水电站为例,其一次能源为流域汇集的入库水流和具有势能的水库水体,受到流域气象、地质地貌、水文河流、人类活动、人类工程以及诱发的山火、暴雨、洪水、滑坡等多灾种的严重影响。首先,文中提出了基于流域产汇流机理的水库入流及水库防洪调度仿真计算模型,揭示了多灾害以及信息失误对该调度模型的各类影响机理。大量仿真计算揭示了流域气象-自然灾害-信息对水库水电站一次能源过程和发电、泄洪及电力系统发电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山火、暴雨、洪水、滑坡等4类自然灾害以及信息错误导致的水库水电站及电力系统发电碳排放量增加是显著的,验证了自然灾害通过改变一次能源过程对新型电力系统减碳功能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自然灾害 一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 碳排放 汇流 水电站 防洪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减振降噪多目标优化
7
作者 何泽银 王承登 +1 位作者 肖腾 杨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6-813,共8页
针对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噪声、承载及轻量化最优结果参数各不相同的问题,本文提出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承载-质量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与传动误差,以系统动态传动误差、齿轮承载、质量、噪... 针对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噪声、承载及轻量化最优结果参数各不相同的问题,本文提出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承载-质量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与传动误差,以系统动态传动误差、齿轮承载、质量、噪声与振动加速度为目标函数,以齿轮宏微观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承载-质量多目标优化模型,开展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减振降噪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噪声降低了2.3%,系统总质量降低了13.7%,系统动态传动误差峰峰值减小了55.7%,齿根弯曲应力减小了30.1%,系统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了40.0%,实现了并车汇流齿轮系统的振动噪声快速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并车汇流 时变啮合刚度 传动误差 动力学模型 减振降噪 轻量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汇流式PRB污染物迁移阻控性能研究
8
作者 郑凯旋 李义豪 +11 位作者 李富丽 陈平 区杰泳 雷蕾 陈岩贽 王炜 丁洁 彭香琴 刘娜 温勇 刘晓文 王洪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840,共12页
减压汇流式渗透性反应墙(PC-PRB)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网格自适应细化算法,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污染物对流-弥散数值模拟软件PRB-Trans;利用PRB-Trans解析了... 减压汇流式渗透性反应墙(PC-PRB)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网格自适应细化算法,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污染物对流-弥散数值模拟软件PRB-Trans;利用PRB-Trans解析了减压汇流过程对PC-PRB污染物捕集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给定模拟污染源条件下,与连续式PRB(C-PRB)相比,PC-PRB所需的PRB长度L_(PRB)和PRB高度H_(PRB)分别减少40.0%和70.0%;PC-PRB平面和剖面污染物处理效率分别增加102.9%和348.3%.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随着导水管长度L_(p)的增加,PC-PRB所需的L_(PRB)和H_(PRB)减少,但减少幅度逐渐降低,同时,PRB厚度H_(PRB)显著增加,导致PRB填料体积增大.为避免此情况出现,建议L_(p)/L_(PRB)比值小于2.此外,由于减压汇流井的混合调配功能和缓冲层的均匀布水功能,PC-PRB可有效解决C-PRB填料利用率低和局部击穿等问题,显示出其在地下水修复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反应墙 减压汇流 污染物迁移阻控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蝗虫视觉神经的人群汇流行为检测神经网络
9
作者 杨旭涛 秦进 胡滨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919,共9页
运动人群在交叉路口或通道形成独特的运动行为模式——人群汇流,易引发诸如拥挤推攘、跌倒踩踏等潜在公共安全风险,然而目前尚未有针对该人群汇流检测的计算模型研究工作报道。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生物启发的人群汇流行为检测神经网络... 运动人群在交叉路口或通道形成独特的运动行为模式——人群汇流,易引发诸如拥挤推攘、跌倒踩踏等潜在公共安全风险,然而目前尚未有针对该人群汇流检测的计算模型研究工作报道。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生物启发的人群汇流行为检测神经网络(CCBDNN)。基于蝗虫视觉神经结构特性,该神经网络感知视野域中人群活动引发的视觉运动线索;借助哺乳动物视网膜方向感知机制提取人群局部运动方向线索;通过蝗虫小叶巨型运动检测器(LGMD)危险感知机理,构建尖峰调谐机制并输出表征人群汇流行为感知的神经尖峰响应。系统性实验研究表明,CCBDNN能有效检测视觉场景中的人群汇流行为,并产生具有独特偏好特性的输出响应。该工作涉及生物视感神经机制启发的动态视觉信息加工处理,可为人工智能中的人群活动检测与行为识别研究提供新方法、新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汇流检测 神经尖峰响应 LGMD 方向感知 蝗虫视觉神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试验的河道汇流方法适用性分析
10
作者 臧帅宏 吴修广 +2 位作者 李致家 刘昌军 栾勇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目前用于洪水预报的河道汇流方法主要以水文学及简化的水力学方法为主,由于差分格式以及动力方程简化形式的不同,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设计理想河道数值试验,将Muskingum-Cunge-Todini(MCT)、非线性水库、一阶显式扩... 目前用于洪水预报的河道汇流方法主要以水文学及简化的水力学方法为主,由于差分格式以及动力方程简化形式的不同,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设计理想河道数值试验,将Muskingum-Cunge-Todini(MCT)、非线性水库、一阶显式扩散波以及局地惯性波四种汇流方法与MIKE11动力波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种方法在不同河底比降和河宽条件下的模拟精度以及计算的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MCT、非线性水库和局地惯性波方法更适用于河底比降S_(0)>1×10^(-4)的河道,河宽对于以上三种方法影响不大;非线性水库不存在计算不稳定问题,其他三种方法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CT、局地惯性波、扩散波;一阶显式扩散波方法模拟精度较低且极易不稳定,接下来的研究中可寻求更高阶且更稳定的扩散波格式来替代该方法。本研究确定了几种常见的河道汇流方法的适用范围、模拟精度及其稳定性,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的水力学方法 MIKE11 河道演算稳定性 河道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汇区的交汇角和汇流比对微塑料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力玮 谌昱含 +3 位作者 高玮峥 李德鸿 李小龙 李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5-277,共13页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交汇区的三维水动力-微塑料运动耦合模型,基于CFD-DEM耦合方法模拟,探究了不同交汇角、不同汇流比条件下微塑料的水动力输运机制与赋存特性.结果表明:干支流交汇区中的低流速区(分离区、停滞区、分离区下游)将发展为微...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交汇区的三维水动力-微塑料运动耦合模型,基于CFD-DEM耦合方法模拟,探究了不同交汇角、不同汇流比条件下微塑料的水动力输运机制与赋存特性.结果表明:干支流交汇区中的低流速区(分离区、停滞区、分离区下游)将发展为微塑料的富集区域;微塑料主要受位于流动分离区中漩涡的影响,从主流右岸进入漩涡区,逐渐形成椭圆形富集带;流动分离区中心微塑料丰度与交汇角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流动分离区中心微塑料丰度与干支流汇流比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2)=0.9007.研究结果将丰富干支流交汇区微塑料运动的基础理论,为精确化防治微塑料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交汇区 CFD-DEM 交汇角 汇流 富集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区产汇流影响研究
12
作者 王斌 严小林 +3 位作者 鲍振鑫 王婕 吴厚发 王泽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6,共12页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产汇流关系,进而影响城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发展。以杭州城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构建Storm Water ManagementModel(SWMM)模型,分析区域产汇...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产汇流关系,进而影响城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发展。以杭州城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构建Storm Water ManagementModel(SWMM)模型,分析区域产汇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PLUS模型可以预测研究区域未来土地利用情景,预计到2030年,建设用地相较1980年增加248.43%,耕地相较1980年减少54.59%;(2)构建的SWMM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研究区的产汇流过程,误差小于10%;(3)1980—2030年区域总体不透水率增加了27.91%,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两种情景下的洪峰流量增加了281.4和301.5 m3/s,洪水总量增加了696万和751万m3;(4)SWMM模型模拟的洪峰流量、洪水总量与区域建设用地占比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加深城市化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对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汇流 土地利用变化 PLUS模型 SWM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下垫面空间分异的陆水流域产汇流特性分析
13
作者 童冰星 李玉荣 +3 位作者 任玉峰 曾志强 张潇 陈天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7,161,共8页
深入理解流域产汇流特性,对于高精度洪水预报及流域水文数学物理模型的优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以陆水流域为例,提取土壤、植被、地形坡度等地理要素以及降雨空间分布特点,选取2020~2024年汛期21场典型洪水过程,量化分析降雨以及下垫面... 深入理解流域产汇流特性,对于高精度洪水预报及流域水文数学物理模型的优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以陆水流域为例,提取土壤、植被、地形坡度等地理要素以及降雨空间分布特点,选取2020~2024年汛期21场典型洪水过程,量化分析降雨以及下垫面特征空间分异对陆水流域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陆水流域的降雨量与产流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线性相关系数约为0.9,平均产流系数约为0.47;结合典型洪水过程分析结果发现,产流系数与土壤厚度具有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②流域中毛家桥以上集水区域的土壤较薄、地形起伏变化明显,平均产流系数约为0.6,属于陆水流域中的易产流区。③陆水流域汇流时间约为12 h,崇阳站洪峰出现时间比陆水水库提前1~2 h,毛家桥和白霓桥以上流域汇流时间均为9 h左右。④由于陆水流域面积较小、降雨空间分异性较低、水系呈扇形发散等原因,降雨空间分布对于流域产汇流特性影响不明显,崇阳、毛家桥、白霓桥各站的洪峰在3 h内几乎同时到达陆水水库,是加剧陆水水库防洪压力的重要原因,其规律对深入认识流域水文特性、支撑洪水预报及调度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过程 汇流特性 流域下垫面 陆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接触网新型高速汇流排参数设计研究
14
作者 程泽华 关金发 +1 位作者 苏光辉 张凌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195,201,共9页
[目的]为满足200km/h以上的隧道内刚性接触网系统弓网接触性能要求,对刚性接触网汇流排进行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和性能检验研究。[方法]针对汇流排的材料属性和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惯性矩汇流排结构,并建立了刚性接触网仿真模型,... [目的]为满足200km/h以上的隧道内刚性接触网系统弓网接触性能要求,对刚性接触网汇流排进行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和性能检验研究。[方法]针对汇流排的材料属性和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惯性矩汇流排结构,并建立了刚性接触网仿真模型,开展在200km/h高速条件下现有汇流排和新型汇流排的静力性能检验、弓网动力性能仿真与实车试验研究。[结果及结论]新型汇流排相比现役汇流排具有更优异的高速性能。使用新型汇流排,采用不同跨距,在200km/h和250km/h速度下进行弓网动力学仿真研究并在160km/h和200km/h速度下开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汇流排能适应较高的跨距,最高跨距可达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牵引供电 刚性接触网 汇流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架空接触网汇流排挠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代洪宇 冯超 申正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8,24,共6页
[目的]采用刚性架空接触网授流的地铁线路中,出现了腕臂式悬挂方式下汇流排挠度偏大的现象,因此,深入研究汇流排挠度计算方法及汇流排施工架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将刚性架空接触网视为连续梁结构,推导了汇流排跨中挠度计算公式,... [目的]采用刚性架空接触网授流的地铁线路中,出现了腕臂式悬挂方式下汇流排挠度偏大的现象,因此,深入研究汇流排挠度计算方法及汇流排施工架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将刚性架空接触网视为连续梁结构,推导了汇流排跨中挠度计算公式,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验证;结合汇流排施工架设方式,分析了运营线路汇流排挠度偏大的原因;为进一步改善刚性架空接触网平顺性,分析了影响汇流排跨中挠度的各个因素,从增大汇流排截面惯性矩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截面优化方向。[结果及结论]刚性架空接触网应视为连续梁结构进行跨中挠度计算;刚性架空接触网悬挂结构为腕臂式时,为使汇流排跨中挠度接近理论值,在架设汇流排时应实施多点支撑,使其保持水平且无挠度状态;在增加汇流排截面高度的同时,合理选择横截面结构能够显著减小跨中挠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刚性架空接触网的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汇流排挠度 刚性架空接触网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度条件下连续降雨及汇流对黑土坡面侵蚀的影响
16
作者 王婷婷 沈海鸥 +4 位作者 梁羽石 刘建祥 赵强 王雪滢 田立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0,29,共10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坡度及降雨径流条件下坡面细沟侵蚀特征。[方法]采用连续模拟降雨和上方汇流试验的方法,研究2种坡度(5°、10°)和3种降雨径流阶段(降雨、汇流、降雨+汇流)下坡面侵蚀过程。[结果]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随坡度的... [目的]为探究不同坡度及降雨径流条件下坡面细沟侵蚀特征。[方法]采用连续模拟降雨和上方汇流试验的方法,研究2种坡度(5°、10°)和3种降雨径流阶段(降雨、汇流、降雨+汇流)下坡面侵蚀过程。[结果]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在5°坡度下降雨条件的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是汇流条件的1.06、2.23倍,而在10°坡度下其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是汇流条件的1.26、3.34倍。产流率随时间变化均呈先增加后趋于平稳的变化特征,初始产流时间随降雨次数的递增和坡度的增加不断提前,且稳定产流率和产沙率也呈增大趋势。同一坡度下,连续降雨坡面径流量和坡面侵蚀量的贡献率均随降雨次数的递增不断降低;连续汇流条件下坡面径流量的贡献率第1场次最大,为56.40%,而坡面侵蚀量的贡献率第3场次最大,为87.50%。相关性分析表明,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与降雨汇流处理、坡度-降雨汇流处理的交互作用均呈极显著相关(p<0.001);方差分析发现,降雨汇流处理对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极显著(p<0.001),坡度对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较显著(p<0.01)。2种坡度下细沟侵蚀量分别占坡面侵蚀量的37.69%~85.45%和53.99%~90.65%,且细沟侵蚀量随坡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细沟侵蚀机理,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侵蚀 坡度 降雨 汇流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刚性架空接触网汇流排中间接头布置原则研究
17
作者 代洪宇 冯超 +1 位作者 申正超 桑国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181,共5页
[目的]地铁刚性架空接触网汇流排中间接头长期工作于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复杂的耦合振动系统之中,中间接头的不合理布置,易存在接头处螺栓松脱及塌腰的现象,导致接头处出现硬点,进一步导致接头处出现接触线磨耗偏大和拉弧现象,因此需对... [目的]地铁刚性架空接触网汇流排中间接头长期工作于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复杂的耦合振动系统之中,中间接头的不合理布置,易存在接头处螺栓松脱及塌腰的现象,导致接头处出现硬点,进一步导致接头处出现接触线磨耗偏大和拉弧现象,因此需对中间接头的布置原则进行研究。[方法]将地铁刚性架空接触网等效成无限跨连续梁,采用有限元法对其弯矩进行计算;分析了不同标准跨距下中间接头最优安装位置,结合不同汇流排标准长度,研究了标准锚段内中间接头的最优布置方案;分析了中间接头不同安装位置对汇流排挠度及其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及结论]为使中间接头处于良好受力状态,可通过匹配标准跨距与相应汇流排长度,确保锚段内所有中间接头均安装在汇流排零弯矩点附近;中间接头在一跨内的安装位置对汇流排跨中挠度值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对整锚段汇流排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刚性架空接触网 汇流 中间接头 布置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lti-Head Attention机制优化的Bi-LSTM模型河道汇流模拟
18
作者 程帅 张娟 +2 位作者 李晓琳 杨默远 沈建明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有效提取河道径流时间序列信息特征,提高河道汇流过程模拟预测的非线性拟合能力,构建一种融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前馈神经网络(FFNN)的河道汇流预测模型(MABLFN)。为验证MABLFN模... 为有效提取河道径流时间序列信息特征,提高河道汇流过程模拟预测的非线性拟合能力,构建一种融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前馈神经网络(FFNN)的河道汇流预测模型(MABLFN)。为验证MABLFN模型有效性,以永定河山峡段典型站点实测数据开展实例验证,并将预测结果与单一的LSTM、Bi-LSTM模型和具有物理机制的MIKE11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模型不同预报时长径流过程预测性能。结果表明:MABLFN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河道径流,MABLFN模型相比于LSTM模型、Bi-LSTM模型和MIKE11模型的RMSE降低了1%~52%,NSE提高了8%~9%;在计算效率方面MABLFN模型相比于LSTM模型、Bi-LSTM模型计算耗时由0.26 s增加至1.2 s,相比于MIKE11模型(360 s)计算耗时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汇流演算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多头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枝词的“诗体汇流”现象与“广竹枝”概念的生成——兼谈“历代竹枝词全编”之构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大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46,F0003,共17页
竹枝词是中国诗歌长河中一个非常复杂的体式概念,它既向外散射分流,又向内吸纳汇流,形成了密如织网的水系结构。这是自宋代至晚清的诗人们有意将各种诗体向竹枝词附丽追认而形成的结果。其中,竹枝词记讽功能大幅上升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竹枝词是中国诗歌长河中一个非常复杂的体式概念,它既向外散射分流,又向内吸纳汇流,形成了密如织网的水系结构。这是自宋代至晚清的诗人们有意将各种诗体向竹枝词附丽追认而形成的结果。其中,竹枝词记讽功能大幅上升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竹枝词作为风土诗歌的属性。鉴于这一判断,我们有必要重新厘定竹枝词的边界,并以“遵实归名”为原则,提出一个“广竹枝”概念,辨体从严,收录从宽,站到今人的文体立场上去动态地认识符合文学史事实的“竹枝词”内涵与外延。由此而言,编纂一部全、新、精、善兼备的“历代竹枝词全编”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基础与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诗体汇流 记讽功能 广竹枝 历代竹枝词全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垫面遥感数据的山东省汇流地类分区
20
作者 石朋 孟源 +7 位作者 肖豪 瞿思敏 高伟 庄会波 陈干琴 樊鑫洋 杨雨蒙 方正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山东省2020年下垫面遥感数据及高分辨率DEM资料,从影响汇流的下垫面因子出发,按地貌-土地利用组合进行了汇流地类划分,并对全省53个不同面积的子流域汇流地类进行了分析。依据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方案并结合山东省地貌实际情况... 基于山东省2020年下垫面遥感数据及高分辨率DEM资料,从影响汇流的下垫面因子出发,按地貌-土地利用组合进行了汇流地类划分,并对全省53个不同面积的子流域汇流地类进行了分析。依据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方案并结合山东省地貌实际情况,山东省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3类,平原、丘陵、山地之间的起伏度临界值分别为30、100 m,相应的坡度临界值分别为1.8°、5°;基于中国多时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将耕地划分为水田和旱地,单列裸土地,最终将山东省土地利用分为8个大类;将地貌划分结果和土地利用划分结果进行叠加,划分山东省汇流地类为平原-旱地、平原-建设用地、丘陵-旱地等22类,其中平原-旱地面积占比最大;从子流域汇流地类平均情况来看,随着子流域面积增加,汇流地类数不断增加直至稳定,而最大汇流地类占比不断减小直至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流地类 地貌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 下垫面遥感数据 起伏度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