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69种元素的背景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汉粮 聂兰仕 +2 位作者 SHOJIN Davaa 王学求 迟清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221,共20页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中蒙合作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采集了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为研究该地区元素分散富集、成矿趋势、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提供基...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中蒙合作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采集了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为研究该地区元素分散富集、成矿趋势、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为"一带一路"资源布局提供决策依据。以X±3S为临界值一次性剔除离群值后的数据集的中位值作为背景值的估计值,计算了中蒙边界地区12个Ⅱ级构造单元和5个Ⅱ级成矿省的汇水域沉积物69种元素背景值,探讨了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69种元素背景值的区域分布规律和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的地质背景导致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不同,不同构造单元具有显著差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的海量聚集为大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元素供给,形成特定的地球化学省。这些背景值为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提供了可供对比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9元素背景值 汇水域沉积物 区域浓集系数 地球化学填图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镍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及地质背景的影响
2
作者 李龙雪 王学求 +8 位作者 迟清华 刘东盛 刘汉粮 张必敏 周建 徐善法 聂兰仕 王玮 柳青青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9,共14页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和新基础设施项目对镍的需求增加,镍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确定镍的含量和分布对于寻找新的镍矿床和缓解镍资源短缺至关重要。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通过3382个表层和3380个深层汇水域/土壤样品以及11602个岩石样...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和新基础设施项目对镍的需求增加,镍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确定镍的含量和分布对于寻找新的镍矿床和缓解镍资源短缺至关重要。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通过3382个表层和3380个深层汇水域/土壤样品以及11602个岩石样品建立了镍的地球化学基准。中国岩石镍的基准值为12.1×10^(-6),背景值为22.2×10^(-6),与中国东部出露地壳丰度一致。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基准值分别为1317×10^(-6)和63.4×10^(-6),远高于中性岩基准值(17.5×10^(-6))和酸性岩基准值(3.19×10^(-6))。中国汇水域沉积物/土壤表层、深层镍基准值分别为23.6×10^(-6)和22.4×10^(-6),略低于其他大陆(国家),与中国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镍中位值一致。母岩类型尤其是超基性-基性岩主要控制汇水域沉积物/土壤镍高值区的分布。镍的高值区(累频>85%)主要出现在蛇绿岩带、大火成岩省等超基性-基性岩区和长江中下游沿岸等黑色岩系区。镍地球化学异常与岩浆型镍矿耦合较好。岩石和汇水域沉积物/土壤中镍基准值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但在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和碳酸盐岩发育区域,汇水域沉积物/土壤中镍基准值将发生富集。镍地球化学基准将为后续资源评价和环境基准建立提供定量参照标尺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基准 岩石 汇水域沉积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铜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及对成矿远景区的预测
3
作者 胡庆海 王学求 +12 位作者 张必敏 迟清华 王强 孙彬彬 周建 王玮 Igor ESPINOZA VERDE Alex AGURTO CORNEJO Joel OTERO AGUILAR 盘炜 刘汉粮 田密 吴慧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8,共14页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作为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铜矿资源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本文首次对秘鲁开展全国范围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汇水域沉积物样品共416件,秘鲁全境铜元素含量为2.38~495μg/g,背景值(...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作为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铜矿资源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本文首次对秘鲁开展全国范围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汇水域沉积物样品共416件,秘鲁全境铜元素含量为2.38~495μg/g,背景值(中位数)为24.0μg/g。秘鲁全境、沿海带、安第斯山区和亚马孙平原的表层(深层)汇水域沉积物中铜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31.4(31.6)、45.6(32.2)、47.5(48.2)和21.3μg/g(24.9μg/g)。地球化学图显示,秘鲁铜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沿海带和中部安第斯山区含量较高,东部亚马孙平原区含量较低的特征。本文选用75%累积频率作为异常下限值,圈定出5处铜地球化学异常,其中两处达到地球化学巨省规模,两处达到地球化学域规模。同时,讨论铜地球化学异常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解析与之对应的矿产资源响应,秘鲁良好的构造演化环境,为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太平洋纳斯卡板块向南美大陆不断俯冲变换,致使洋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强烈而广泛的中酸性岩浆活动,且岩浆中铜含量大规模富集,局部地区在特定环境下富集成矿。这一构造运动导致铜元素在秘鲁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个地球化学块体,可能也是铜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原因之一。这些巨大的地球化学块体发现可用于未来寻找铜矿集区或大型、超大型铜矿床,圈定找矿远景区,并可以降低找矿风险,提高找矿效率,缩短找矿周期。研究圈定的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可为秘鲁铜矿勘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 汇水域沉积物 地球化学填图 成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钴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东盛 王学求 +6 位作者 周建 刘汉粮 张必敏 聂兰仕 王玮 迟清华 徐善法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7-817,共11页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钴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同时钴的潜在生态风险也逐渐受到重视。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建立了钴的地球化学基准,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基准建立提供了定量参照标尺。中国岩石钴的基准值为6.44×10^-6,背景值...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钴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同时钴的潜在生态风险也逐渐受到重视。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建立了钴的地球化学基准,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基准建立提供了定量参照标尺。中国岩石钴的基准值为6.44×10^-6,背景值为9.26×10^-6,与中国出露地壳丰度接近。中国汇水域沉积物/土壤表层、深层钴的基准值分别是11.0×10^-6和10.6×10^-6,略高于其他大陆(国家)钴基准值,略低于中国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钴中位值。岩石和汇水域沉积物或土壤中钴的基准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但在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和碳酸盐岩发育的区域,汇水域沉积物/土壤中钴的基准值发生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基准 岩石 汇水域沉积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