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谐社会视域中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诉求 被引量:6
1
作者 姚军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客观社会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根本指针。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远大的人生理想,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客观社会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根本指针。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远大的人生理想,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教育 意义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居所建筑的行为文化想象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泽忠 温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1期51-58,共8页
侗族居所序列的意义归诸,缘之"干"(侗族自称)族群自我"干栏"行动(围起房屋的行动)所赋有的意义求诸。即侗寨居所序列的"际会结构"缘由,缘之原初的"行‘文化’想象"与"血亲"排序式的... 侗族居所序列的意义归诸,缘之"干"(侗族自称)族群自我"干栏"行动(围起房屋的行动)所赋有的意义求诸。即侗寨居所序列的"际会结构"缘由,缘之原初的"行‘文化’想象"与"血亲"排序式的栖居观念的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所序列 际会结构 意义 居安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词典与翻译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建华 《辞书研究》 1988年第4期78-85,共8页
记得有一个拟编译者人名录的单位曾在其通知书中郑重说明:外汉、汉外词典的编者不在收录之列。读后殊感诧异。双语词典的编者究竟算不算译者,我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大兴趣,但双语词典与翻译的关系。
关键词 双语词典 翻译单位 词目 译者 编者 上下文 素单位 求意义 译文 人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词典中词目的“不完整”译文剖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克礼 《辞书研究》 1982年第4期30-37,共8页
双语词典词目译文要求意义正确、文字符合归宿语言的规范。但在目前的双语词典中,有一类词目译文由于不能完整地反映词目的意义,有一些不足之处。这类译文本文姑且称之为“不完整”译文。
关键词 双语词典 译文 不足之处 求意义 俄汉词典 释义 语言 俄语词典 俄罗斯标准 俄语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铁生“墙下短记”
5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1-121,共1页
史铁生“墙下短记”史铁生在《小说界》1995年第6期发表《墙下短记》一文,他说,活得要有意义,这老生常谈倒是任什么主义也不能推翻。加上个“后”字也是白搭。意义的原因很可能是意义本身。干嘛要有意义?干嘛要有生命?干嘛要... 史铁生“墙下短记”史铁生在《小说界》1995年第6期发表《墙下短记》一文,他说,活得要有意义,这老生常谈倒是任什么主义也不能推翻。加上个“后”字也是白搭。意义的原因很可能是意义本身。干嘛要有意义?干嘛要有生命?干嘛要有存在?干嘛要有有?重量的原因是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时空分割 求意义 引力 昆德拉 心魂 分割开 称砣 小说 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雾霭中的晕眩
6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小说叙事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昆德拉 自由主义 雾霭 求意义 小说伦理学 卡尔维诺 伦理德性 生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取舍——兼谈创作感受
7
作者 丁海涵 《美术大观》 2004年第9期12-13,共2页
取或舍是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所需做出的,它基于理性,是思考的结果。取舍的结果往往反映了我们对事物意义的看法,伴随着肯定或否定行为的是人对事物的认知。绘画是寻求意义的,好的绘画都充满了认知的愉悦,从而是富有主见的。事实上。
关键词 艺术家 创作过程 中国传统绘画 艺术表现 绘画材料 艺术观念 求意义 西方现代绘画 黄金分割律 民族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问题”外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8
作者 赵亮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认知-问题”外语教学模式认为,语言学习的中心任务,是在学习者大脑中建立起“声音-意义”双向直达的认知通道。为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设置两种学习任务。第一种,已知声音求意义,也就是语言理解训练。第二种,已知意义求声音,也就是语... “认知-问题”外语教学模式认为,语言学习的中心任务,是在学习者大脑中建立起“声音-意义”双向直达的认知通道。为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设置两种学习任务。第一种,已知声音求意义,也就是语言理解训练。第二种,已知意义求声音,也就是语言表达训练。另一方面,高效的学习,总是以“问题”为中心;也就是说,应当让学习者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持续的认知拓展和认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意义”关系系统 已知声音求意义 已知意义声音 真实任务 问题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论现代汉诗的必要尺度
9
作者 荣光启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4期122-122,共1页
到底什么是“诗”?对现代汉语诗歌应如何认识、如何谈论?评价它的尺度应是哪些? 诗是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在一切文类中,它的形式感是最突出的,它对语言、意象的要求是最严格的。诗歌言说“现实”经验、思想、意义,但它并不直接... 到底什么是“诗”?对现代汉语诗歌应如何认识、如何谈论?评价它的尺度应是哪些? 诗是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在一切文类中,它的形式感是最突出的,它对语言、意象的要求是最严格的。诗歌言说“现实”经验、思想、意义,但它并不直接满足人的意义诉求,更不直接等同于“现实”,而是在具体的“语言”形态和特定的“形式”机制中间接呈现“经验”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诗 谈论 汉语诗歌 言说方式 “经验” “语言” 意义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