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胸蛙求偶鸣声与温度有关但与体大小无关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平 郑荣泉 +2 位作者 黄华 于晓云 徐智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517,共5页
鸣声被认为是鉴别蛙类物种最有效的特征之一,但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和身体大小与雄性棘胸蛙鸣声特征的关系,在人工仿生态养殖条件下测量环境温度和体温以及蛙体的大小(体重、体长),并通过个体定位,录制繁殖期中雄性棘胸蛙... 鸣声被认为是鉴别蛙类物种最有效的特征之一,但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和身体大小与雄性棘胸蛙鸣声特征的关系,在人工仿生态养殖条件下测量环境温度和体温以及蛙体的大小(体重、体长),并通过个体定位,录制繁殖期中雄性棘胸蛙的求偶鸣声,分析鸣叫参数。结果表明,棘胸蛙雄性鸣声特征测量参数与体重、体长无相关性,而鸣声特征中的鸣叫时长、音节时长与环境温度、水温、体温、泄殖腔温度存在负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在开展棘胸蛙鸣声学研究时应注意温度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求偶鸣声 个体大小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稻虱求偶鸣声和交尾行为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志涛 殷柏涛 +1 位作者 陈伦裕 R.C.Saxena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7-265,共9页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成虫交尾前均发出由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播的声信号,用于个体间联系。信号产生于伴随腹部振动的摩擦发声过程,具有种的专一性,能联络、识别同种异性个体,刺激性兴奋和为雄虫寻觅雌虫定向,对求偶和完成交...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成虫交尾前均发出由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播的声信号,用于个体间联系。信号产生于伴随腹部振动的摩擦发声过程,具有种的专一性,能联络、识别同种异性个体,刺激性兴奋和为雄虫寻觅雌虫定向,对求偶和完成交尾具有重要意义。为害水稻的与为害李氏禾属杂草Leersia hexandra(Swartz)的生物型之间,鸣声声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构成型间杂交的某些障碍;而为害水稻的四种生物型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稻虱 求偶鸣声 交尾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求偶鸣声中有效声段及其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姚青 赖凤香 +1 位作者 傅强 张志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9-484,共6页
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 l)雌、雄虫播放求偶鸣声信号的不同声段及其组合 ,结果表明在它们求偶识别过程中 ,由多个规则连续的声脉冲所组成的声段是有效的。播放不同声脉冲重复频率和主振频率组合的模拟信号 ,表明褐飞虱雌、雄虫... 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 l)雌、雄虫播放求偶鸣声信号的不同声段及其组合 ,结果表明在它们求偶识别过程中 ,由多个规则连续的声脉冲所组成的声段是有效的。播放不同声脉冲重复频率和主振频率组合的模拟信号 ,表明褐飞虱雌、雄虫求偶信号的声脉冲重复频率是它们识别异性的敏感声学特征参数 ,其敏感范围较窄 ,分别为 70~ 90Hz和 2 2Hz左右 ;而对主振频率的敏感范围较宽 ,分别为 2 0 0~ 170 0Hz和 10 0~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求偶鸣声 模拟信号 有效 敏感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求偶鸣声和交尾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志涛 R.C.Saxena M.E.M.Boncodin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共6页
笔者用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油点滴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il)]初羽化雌虫背部,点滴量分别为1.0、2.5及5.0μg,或将试虫饲养在分别用3%、6%及9%印楝油乳液喷雾处理过的稻株上。结果表明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正常的发... 笔者用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油点滴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il)]初羽化雌虫背部,点滴量分别为1.0、2.5及5.0μg,或将试虫饲养在分别用3%、6%及9%印楝油乳液喷雾处理过的稻株上。结果表明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正常的发声和交尾行为有明显干扰。8.3—25.0%的处理雌虫不能发声,也不交尾;8.3—58.3%发出不正常的求偶鸣声;其余鸣声虽基本正常,但脉冲重复频率增高,鸣叫持续时间缩短。后者可完成交尾,交尾前历时明显延长,但交尾时间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稻虱 求偶鸣声 印楝油 交尾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动物的发声系统以及求偶鸣声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5
作者 汪艳梅 杨秋霞 +2 位作者 俞耀飞 丁国骅 林植华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3,共2页
鸣声是两栖动物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它是两栖动物交流的主要方式。繁殖期雄性可通过发出特殊求偶鸣声吸引雌性,完成抱对繁殖,故求偶鸣声是维持两栖动物生存和繁衍不可或缺的特征。本文概述两栖动物的发声系统以及求偶鸣声的特点和影... 鸣声是两栖动物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它是两栖动物交流的主要方式。繁殖期雄性可通过发出特殊求偶鸣声吸引雌性,完成抱对繁殖,故求偶鸣声是维持两栖动物生存和繁衍不可或缺的特征。本文概述两栖动物的发声系统以及求偶鸣声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求偶鸣声 系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