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对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的分歧
1
作者 朱舒甲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4期44-49,共6页
辛弃疾生平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念念不忘恢复大计,殷切地关注国家民族的兴亡。然因南宋朝廷昏暗,他屡遭谗毁,长期被投闲置散,不能尽其才。一腔忠愤尽寓于词。他的词气势磅礴,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生平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念念不忘恢复大计,殷切地关注国家民族的兴亡。然因南宋朝廷昏暗,他屡遭谗毁,长期被投闲置散,不能尽其才。一腔忠愤尽寓于词。他的词气势磅礴,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尤为脍炙人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固亭 永遇乐 辛词 京口 辛弃疾 道学 叠山 秦桧 《宋史》 清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遇乐
2
作者 丁恬 《艺苑(美术版)》 1994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永遇乐 想当年 琼楼 身陷囹圄 城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苏轼词《永遇乐》
3
作者 姚大勇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1期24-24,共1页
在徐州任上,苏轼曾做过一首《永遇乐》词,以空灵之笔展现了对人生、世事的思索、慨叹。词一开始即以舒缓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冷、空茫的画卷,月明如霜,风清似水,透着寒意。词人选取了风与月这弥漫天地的物象,平实的笔墨正见出夜色之空蒙... 在徐州任上,苏轼曾做过一首《永遇乐》词,以空灵之笔展现了对人生、世事的思索、慨叹。词一开始即以舒缓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冷、空茫的画卷,月明如霜,风清似水,透着寒意。词人选取了风与月这弥漫天地的物象,平实的笔墨正见出夜色之空蒙,也为整首词营造了阔大而又迷蒙的背景。若说首句是广阔画面上的静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遇乐 苏轼词 首词 燕子楼 关盼盼 秦观 张建封 世事变迁 如梦 有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遇乐祝澳门回归
4
作者 管咏伦 《上海保险》 1999年第12期18-18,共1页
望洋山下,濠江两岸,人跃歌欢: 百年离散,秋水望穿,一朝完璧还。
关键词 永遇乐 澳门回归 万象更新 完璧 妈祖 笑颜 华夏 根叶 莲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遇乐
5
作者 辛弃疾 李星泽 《音乐创作》 2006年第6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永遇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恭祝小平公九秩大寿(永遇乐)
6
作者 邹度天 《中国天主教》 1994年第5期41-41,共1页
北战南征,运筹帷幄,中流砥柱。扶急持倾,苍龙缚住,总是辛勤路。沉浮几度,横遭浩劫,冷对千夫恶术。更全新、为民远计,指点神州国步。补天浴日,立功时代,润泽家家户户:夙夜操劳,身退未停行处。高风峻节,万民仰止,九秩欢腾祝嘏。祈主恩、
关键词 永遇乐 高风峻节 平公 南征 润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题探究
7
作者 周庆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3期114-116,共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名作,由于作品中用典较多,很多学者便试图从典故入手来探明本词的主旨,如边丽丽的《〈京口北固亭〉正读》^([1])。边丽丽指出这首词的用典分三个层次:一为坚决北伐,复我神州;二为已失内应,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名作,由于作品中用典较多,很多学者便试图从典故入手来探明本词的主旨,如边丽丽的《〈京口北固亭〉正读》^([1])。边丽丽指出这首词的用典分三个层次:一为坚决北伐,复我神州;二为已失内应,不可不慎;三为抒雄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北固亭 首词 辛弃疾 丽丽 主题探究 用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遇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66-69,共4页
宋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一枝瑰丽的花朵,历代词论者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前者继承了“花间”余风,“即景叙情”,所即之景不外是风花月露,所叙的情也不过是缠绵悱恻的哀怨离愁。这类作品技巧虽有优劣之分,但情调大多是... 宋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一枝瑰丽的花朵,历代词论者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前者继承了“花间”余风,“即景叙情”,所即之景不外是风花月露,所叙的情也不过是缠绵悱恻的哀怨离愁。这类作品技巧虽有优劣之分,但情调大多是沉靡颓废,除供清客、贵妇人花前月下浅斟低唱以外,它的社会意义就十分寥寥了。后者——豪放派或即景叙事,或登临怀古,或直抒胸臆,扩大了词的境界。辛弃疾是这一派的著名作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固亭 永遇乐 京口 辛词 辛弃疾 刘裕 廉颇 刘义隆 作品 孙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浅释
9
作者 张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61-63,共3页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固亭 永遇乐 京口 狼居胥 佛狸祠 稼轩 嘉草 社鼓 扬州路 想当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婚否”还是“婚未”
10
作者 傅义春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88,共3页
每个人一生要填写的表格可谓花样众多,"婚否"就是众多表格中较为常见的一项。但仔细推敲,这一高频词的表述却是失当的。一、表是非选择问的"否"和"未"(一)否副词"否"(上古汉语同"不")可用于句尾,与其他词类或结构搭配表... 每个人一生要填写的表格可谓花样众多,"婚否"就是众多表格中较为常见的一项。但仔细推敲,这一高频词的表述却是失当的。一、表是非选择问的"否"和"未"(一)否副词"否"(上古汉语同"不")可用于句尾,与其他词类或结构搭配表示是非选择问。该用法古今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动词+否(不)。该结构形式具体包含以下三种:(1)情态动词+动词+否(不)。例如:①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情态动词 上古汉语 结构搭配 选择问 高频词 表格 是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清照的“易安体”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魁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0,共10页
李清照的“易安体”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邓魁英一女词人李清照在词史上被尊为“词之正宗”,并与李白、李煜合称“词家三李”。而“易安体”之称,更可以说明人们对其词的独特风格的认同和高度评价。在现存的词话中对于李清照的评论是比... 李清照的“易安体”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邓魁英一女词人李清照在词史上被尊为“词之正宗”,并与李白、李煜合称“词家三李”。而“易安体”之称,更可以说明人们对其词的独特风格的认同和高度评价。在现存的词话中对于李清照的评论是比较多的,但直接讲到“易安体”的却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易安体 赵明诚 辛弃疾 易安词 刘辰翁 永遇乐 朱敦儒 欲说还休 《声声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轼的婉约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从军 《贵州文史丛刊》 198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苏轼以他勇于破旧、敢于创新的精神,在词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开了豪放词派的先河.正如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所说的那样:'一洗绮罗香洋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苏轼以他勇于破旧、敢于创新的精神,在词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开了豪放词派的先河.正如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所说的那样:'一洗绮罗香洋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仅凭这一点,苏轼即可在词的发展史上居于前列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婉约词 苏轼词 豪放词 词史 苏词 周邦彦 永遇乐 胡寅 东坡 江城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辛弃疾在镇江写的一组词 被引量:1
13
作者 庄严 《高校教育管理》 1982年第2期90-91,共2页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归宋,到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被迫退休,在整整度过十一年投闲置散的岁月之后,才于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起用,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被迫退休,直到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归宋,到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被迫退休,在整整度过十一年投闲置散的岁月之后,才于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起用,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被迫退休,直到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才再次起用.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被派任镇江知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 辛弃疾 镇江 京口 陆游 北固亭 永遇乐 清平乐 宁宗 辛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元词补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朝范 《中国韵文学刊》 1988年第Z1期126-132,共7页
词总集《全金元词》,“收录了金元两代二百八十二位词人,七千二百九十三首词作”,确已“大大超过了前人所辑金元词”,“基本具备了‘全’的规模”。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免会有遗漏”。除拙文《读<全金元词>偶拾》已补者外,陆... 词总集《全金元词》,“收录了金元两代二百八十二位词人,七千二百九十三首词作”,确已“大大超过了前人所辑金元词”,“基本具备了‘全’的规模”。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免会有遗漏”。除拙文《读<全金元词>偶拾》已补者外,陆续发现尚存一些未辑之词,本文按不同情况,分三个部分作些补辑。一是《全金元词》已辑著者遗漏之词——补词;二是漏辑词人之词——补人;三是所辑词人之脱句、脱序——补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词 首词 千二百 永遇乐 遗山先生新乐府 补词 诗渊 谢应芳 朝中措 秋色横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李清照词二首
15
作者 岫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4年第1期68-69,共2页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诗人,其诗、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早年诗词风格清俊旷逸,晚年则变得苍凉沉郁,多寓故国黍离之悲,给后来的爱国诗人以深刻的影响.这里我们选译两首李清照诗词,以促使中国古代诗词传播国外,为世人所共赏.
关键词 李清照 《醉花阴》 永遇乐 英语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闺房之秀 文士之豪——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良信 《中国文学研究》 198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她具有高度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学术研究才能。尤其在词的创作上,她以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占据了文学史重要的一页...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她具有高度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学术研究才能。尤其在词的创作上,她以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占据了文学史重要的一页,对宋词的发展和后来的许多词人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一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首先就在于她能直抒个人胸臆,自写性情,有真情实感。她完全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出发,敢说敢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词 艺术特色 女词人 点绛唇 生活感受 迭字 黄花 永遇乐 爱情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建成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1期25-25,共1页
人们对李清照《声声慢》词形成了一个基本认识,即作品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了词人丧夫后凄苦哀愁的心情。确实,作品中无论是精心择取的景物,还是极意渲染的气氛,都传示出深深的愁意。正因为如此,有的选注本还对这篇作品下了"情绪... 人们对李清照《声声慢》词形成了一个基本认识,即作品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了词人丧夫后凄苦哀愁的心情。确实,作品中无论是精心择取的景物,还是极意渲染的气氛,都传示出深深的愁意。正因为如此,有的选注本还对这篇作品下了"情绪相当消沉"的评语。然而,当我们不局限于愁的主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声慢》 注本 情有所钟 题八咏楼 选注 永遇乐 地黄花 三杯两盏 花阴 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弃疾与开禧北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传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38-43,共6页
辛弃疾与开禧北伐李传印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以满腔忠豪之气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格调激昂、风格豪放、情致深沉、苍劲悲凉的脍炙人口的名作,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对中华民族积极奋进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对辛... 辛弃疾与开禧北伐李传印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以满腔忠豪之气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格调激昂、风格豪放、情致深沉、苍劲悲凉的脍炙人口的名作,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对中华民族积极奋进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对辛弃疾写作这首词的目的和作者在词中表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开禧北伐 北固亭 战略战术 永遇乐 北伐时机 失败原因 宋政府 庆元党禁 发动北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谈苏轼作品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笑天 《滨州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47-48,共2页
苏轼生活的时代,强悍的辽、夏不断对宋朝进行侵扰和威逼,民族矛盾日益严重。政治腐败,加之皇室贵族奢侈腐化,使国家陷入积贫积弱的困境,北宋王朝面临着“
关键词 北宋王朝 积贫积弱 苏轼词 政治腐败 皇室贵族 人生如梦 燕子楼 永遇乐 《前赤壁赋》 主体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材古代诗词选编刍议
20
作者 胡根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5,共4页
古代诗词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底蕴,还包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精华。它们兼具语言和文学典范价值,是很好的语文学习文本,其中既有听说读写语言教育层面的内容,也有... 古代诗词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底蕴,还包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精华。它们兼具语言和文学典范价值,是很好的语文学习文本,其中既有听说读写语言教育层面的内容,也有思想道德人文教育层面的内容。然而,从目前教科书编制的基本现状来看,古代诗词的选编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以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2004年初审通过,以下简称苏教版)为例,来讨论古代诗词选编的一些问题,为传统文化的课程化、教材化提供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词 选文 苏教版 思想道德 《蜀道难》 《声声慢》 《锦瑟》 李白集校注 永遇乐 北固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