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型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曼滤滤波及其在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运行中的应应用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许波 朱熀秋 +2 位作者 姬伟 潘伟 孙晓东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8,共6页
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SRUKF)解决了标准无迹卡尔曼滤波(UKF)中由于误差协方差阵负定而引起的滤波发散问题,保证了算法的数值稳定性,但仍存在对模型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差、收敛速度慢及对突变状态的跟踪能力低等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改... 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SRUKF)解决了标准无迹卡尔曼滤波(UKF)中由于误差协方差阵负定而引起的滤波发散问题,保证了算法的数值稳定性,但仍存在对模型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差、收敛速度慢及对突变状态的跟踪能力低等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SRUKF滤波,通过引入时变渐消因子和弱化因子,实时修正滤波增益矩阵和误差协方差平方根矩阵,实现残差序列正交,确保SRUKF滤波保持对目标实际状态的准确跟踪.将该算法在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中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改进SRUKF非线性近似精度、数值稳定性及滤波精度更高,在系统状态突变或负载扰动时,鲁棒性更强,能够有效实现转速及转子角度的准确估计,确保转子稳定悬浮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SRUKF) 改进SRUKF 无轴承同步电机 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神经网络逆控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少如 吴爱国 +1 位作者 王利军 韩永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681-2686,2693,共7页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强耦合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线性化解耦控制,是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稳定运行和走向实用化的关键。将神经网络具有的特点(对非线性系统的逼近能力以及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适应能力)与逆系统方...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强耦合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线性化解耦控制,是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稳定运行和走向实用化的关键。将神经网络具有的特点(对非线性系统的逼近能力以及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适应能力)与逆系统方法的特点(解耦线性化)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通过用静态神经网络加积分器来构造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逆系统,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动态解耦成位移子系统和转速子系统分别设计调节器进行控制,然后运用线性系统理论进行综合。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动静态解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神经网络 逆系统 解耦控制 径向悬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偏心位移的直接控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少如 吴爱国 李同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5-70,共6页
无轴承电机运行时由于负载扰动使其转子产生的径向偏心影响了其稳定悬浮性能,因此如何采取直接有效的方法控制转子偏心位移、使转子稳定悬浮成为无轴承电机研究的重点。文中对无轴承电机中的麦克斯韦力进行详细研究后,根据径向偏心位移... 无轴承电机运行时由于负载扰动使其转子产生的径向偏心影响了其稳定悬浮性能,因此如何采取直接有效的方法控制转子偏心位移、使转子稳定悬浮成为无轴承电机研究的重点。文中对无轴承电机中的麦克斯韦力进行详细研究后,根据径向偏心位移和径向悬浮力之间的关系,基于可控径向悬浮力产生的机理,采用转子磁场定向,对转子偏心位移的控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控制方法: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偏心位移的直接控制,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无轴承电机稳定悬浮运行的动、静态性能,实现了对转子偏心位移的直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麦克斯韦力 转子偏心位移 径向悬浮力 直接位移控制 转子场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动态解耦控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晓东 朱熀秋 +1 位作者 张涛 杨泽斌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6,共6页
针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强耦合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动态解耦控制策略。在分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径向悬浮力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径向悬浮力的数... 针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强耦合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动态解耦控制策略。在分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径向悬浮力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径向悬浮力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数学模型进行可逆性分析,证明此系统可逆。利用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将原来的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动态解耦成两个位置彼此无耦合的线性子系统,运用线性系统理论对线性子系统进行综合,设计系统的闭环控制器。在Matlab软件环境下构建仿真系统,并进行仿真研究和性能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解耦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径向悬浮力 神经网络 逆系统 动态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32
5
作者 朱熀秋 翟海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20-124,共5页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自身具有磁悬浮轴承功能的新型特种电机,是一个复杂的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建立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和电机数学模型,是设计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前提,实现其径向悬浮力和电磁转矩之间的解耦控制是...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自身具有磁悬浮轴承功能的新型特种电机,是一个复杂的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建立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和电机数学模型,是设计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前提,实现其径向悬浮力和电磁转矩之间的解耦控制是电机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该文在介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产生原理的基础上,推导了径向悬浮力和电机数学模型,采用基于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设计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利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构建了矢量控制系统,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转矩及转子起浮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转子稳定悬浮,而且电机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径向悬浮力 数学模型 解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技术综述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晓东 朱熀秋 杨泽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128-2135,共8页
阐述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的产生原理,综述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关键技术,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几种典型结构、数学模型及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目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 阐述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的产生原理,综述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关键技术,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几种典型结构、数学模型及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目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探讨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电机结构 数学模型 控制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非线性建模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晓东 朱熀秋 +1 位作者 杨泽斌 张涛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4-528,共5页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磁链特性表现为严重的非线性,常规的解析法所建立的模型难以准确反映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实际特性.因此,提出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模型的新方法.在介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理论...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磁链特性表现为严重的非线性,常规的解析法所建立的模型难以准确反映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实际特性.因此,提出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模型的新方法.在介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法得到的样本建立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非线性模型,并与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预测精度.最后给出了应用该模型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优化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非线性模型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24
8
作者 许颖 朱熀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94-3006,共13页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集成永磁电机和磁轴承的特性,具有无摩擦、无需润滑和密封、高速高精、寿命长等优点,在高速精密电主轴、飞轮储能、血液泵、化工泵等特殊电气传动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该文首先阐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径向悬...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集成永磁电机和磁轴承的特性,具有无摩擦、无需润滑和密封、高速高精、寿命长等优点,在高速精密电主轴、飞轮储能、血液泵、化工泵等特殊电气传动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该文首先阐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径向悬浮力产生机理,再对其结构优化设计和数学建模进行详细总结和分析,并从磁场定向控制、悬浮力绕组独立控制、直接控制、非线性解耦控制等方面综述其控制策略,最后从电机优化设计、控制策略、无传感器技术、容错控制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展望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径向悬浮力 数学建模 控制策略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左逆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移传感器运行控制 被引量:28
9
作者 朱熀秋 颜磊 刁小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73-3680,共8页
针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使用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存在体积大、成本高和可靠性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左逆的转子径向位移观测方法。首先,建立径向位移与悬浮力绕组磁链的子系统,证明其左可逆性,利用BP神经网络的拟合能力构建该... 针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使用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存在体积大、成本高和可靠性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左逆的转子径向位移观测方法。首先,建立径向位移与悬浮力绕组磁链的子系统,证明其左可逆性,利用BP神经网络的拟合能力构建该子系统的左逆模型,实现对径向位移的观测。其次,为提高位移观测的精度,采用二阶广义积分器观测磁链。然后,在位移观测和磁链观测的基础上,基于直接转矩和直接悬浮力控制策略,构建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移传感器的控制系统,最后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观测转子径向位移,验证了其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神经网络 左逆 无位移传感器 链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链耦合分析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通用数学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熀秋 秦英 +1 位作者 鞠金涛 李发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91-198,共8页
由于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内部有两套极对数不等的定子绕组(即转矩绕组与悬浮力绕组),所以电机气隙内存在着转矩绕组气隙磁场与悬浮力绕组气隙磁场两种极对数不等的磁场。对转矩绕组与悬浮力绕组之间的磁链耦合情况的分析,是建立精确数学... 由于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内部有两套极对数不等的定子绕组(即转矩绕组与悬浮力绕组),所以电机气隙内存在着转矩绕组气隙磁场与悬浮力绕组气隙磁场两种极对数不等的磁场。对转矩绕组与悬浮力绕组之间的磁链耦合情况的分析,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通过应用机械/电气坐标系变换方法详细分析了不同极对数下转矩绕组与悬浮力绕组之间的磁链交链情况,并证明了当转矩绕组极对数PM=1,悬浮力绕组极对数PB=2(或PM=2,PB=1)时转矩绕组磁链ψM与悬浮力绕组磁链ψB之间相互耦合。当转矩绕组极对数PM与悬浮力绕组极对数PB均大于等于2且满足PB=PM±1时,转矩绕组磁链ψM与悬浮力绕组磁链ψB之间没有相互交链,该证明方法概念清晰、简单直观、便于理解。同时基于该证明结论建立了当转矩绕组极对数PM与悬浮力绕组极对数PB均大于等于2且满足PB=PM±1时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通用数学模型。所提出的通用数学模型为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仿真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链分析 数学建模 仿真和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秋 巫亮 +2 位作者 周阳 张腾超 邓建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6期35-40,共6页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具有磁悬浮轴承优点的一种新型电机;在阐述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基础上,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推导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和电机旋转部分数学模型;根据无轴承电机解耦控制的要求设计了无轴承...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具有磁悬浮轴承优点的一种新型电机;在阐述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基础上,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推导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和电机旋转部分数学模型;根据无轴承电机解耦控制的要求设计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并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为核心,研制了矢量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验结果表明:电机工作在0~3 000r/min范围内,转子悬浮稳定且电机转速连续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解耦控制 数字信号处理器 数字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悬浮原理与解耦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熀秋 巫亮 +1 位作者 李同华 孙玉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34-38,共5页
在介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产生原理基础上,分析和推导了径向悬浮力和径向悬浮力绕组中电流及永磁体等效电流之间的关系,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进行解耦控制,并在电机不同负载情况下设计... 在介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产生原理基础上,分析和推导了径向悬浮力和径向悬浮力绕组中电流及永磁体等效电流之间的关系,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进行解耦控制,并在电机不同负载情况下设计了数字控制系统.采用TMS320LF2d07 DSP研制了数字控制控制系统硬件,并开发软件.实验结果表明,电机空载运行在3000r/min时,转子径向位移振动幅值小于100μm,电机在0~3000r/min时,能够实现转子快速稳定悬浮和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径向悬浮力 解耦控制 数字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子速度自检测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波 朱熀秋 姬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927-1932,共6页
针对单一转速估计方法难以实现全速范围内准确估计转子速度的缺陷,提出一种转速估计复合方法,即在零速及低速运行时,采用脉振高频信号注入法。该方法不依赖于电机模型参数而仅依赖于电机本身的凸极特性,可实现零速及低速时转子速度的准... 针对单一转速估计方法难以实现全速范围内准确估计转子速度的缺陷,提出一种转速估计复合方法,即在零速及低速运行时,采用脉振高频信号注入法。该方法不依赖于电机模型参数而仅依赖于电机本身的凸极特性,可实现零速及低速时转子速度的准确估计;高速运行时,采用带多重次优渐消因子扩展卡尔曼滤波器(SMFEKF)进行转速估计,利用SMFEKF极强的模型失配鲁棒性和独特的强跟踪能力,有效地提高系统在稳态及突变状态下的跟踪性能。通过设计两种方法的"软切换",实现低速到高速的平滑切换,并将该复合方法在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中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方法能在全速范围内实现转子速度与位置的准确估计;在系统状态突变或负载扰动时,误差更小,鲁棒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振高频信号注入 带多重次优渐消因子EKF 无轴承同步电机 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系统理论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解耦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费德成 朱熀秋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11期48-54,共7页
应用多变量非线性控制逆系统理论,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进行了动态解耦控制研究;介绍了逆系统理论,阐述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力的产生机理,建立了转矩力和径向悬浮力状态方程,分析了基于逆系统... 应用多变量非线性控制逆系统理论,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进行了动态解耦控制研究;介绍了逆系统理论,阐述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力的产生机理,建立了转矩力和径向悬浮力状态方程,分析了基于逆系统理论解耦控制的可行性,推导出基于逆系统理论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力与径向力之间的动态解耦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转矩力与径向力之间的动态解耦,并且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逆系统 反馈线性化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逆系统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解耦控制 被引量:30
15
作者 朱熀秋 杜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0-1198,共9页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的系统,因此实现转矩和径向悬浮力的动态解耦是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实现稳定高速高精度运行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逆系统的新型解耦控制方法,介绍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结...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的系统,因此实现转矩和径向悬浮力的动态解耦是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实现稳定高速高精度运行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逆系统的新型解耦控制方法,介绍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并建立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的数学模型。在对数学模型进行可逆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构建一个有效的逆系统,通过将逆系统与原系统串联,使原非线性系统解耦为3个单输入–单输出子系统,并同时设计了闭环控制器。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解耦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之间的解耦控制,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模糊神经网络 逆系统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建模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熀秋 魏杰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0,56,共7页
针对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控制时的因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建立不准确而导致的控制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的精确数学模型建立方法。介绍了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内置... 针对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控制时的因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建立不准确而导致的控制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悬浮力的精确数学模型建立方法。介绍了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气隙磁场进行了分析,采用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推导了其径向悬浮力的精确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推导的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并对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径向悬浮力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建立的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误差小、精度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电机 内置式无轴承同步电机 建模 有限元分析 径向悬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磁极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17
作者 朱熀秋 程一峰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3-130,共8页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正弦波驱动的电机,气隙磁场的正弦性影响着电机的性能,为了获得较小的转矩脉动和悬浮力脉动,提出了永磁体采用组合磁极的特殊结构。首先阐述了该结构对改善气隙磁场正弦性的作用,推导出了新的数学模型。其次,...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正弦波驱动的电机,气隙磁场的正弦性影响着电机的性能,为了获得较小的转矩脉动和悬浮力脉动,提出了永磁体采用组合磁极的特殊结构。首先阐述了该结构对改善气隙磁场正弦性的作用,推导出了新的数学模型。其次,基于有限元分析,利用田口法正交试验,以电机的电磁转矩脉动与转矩平均值的比值和悬浮力脉动与悬浮力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优化设计了磁极参数。最后将优化后的组合磁极式BPMSM与传统的单一磁极的BPMSM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电机空载气隙磁密波形得到了明显改善,在保证转矩和悬浮力大小的基础上,转矩脉动和悬浮力脉动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组合 田口法 转矩脉动 悬浮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信息观测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解耦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琳 丁强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03-1807,共5页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以转子位置信息为媒介实现解耦控制,整个算法复杂且依赖速度传感器.本文研究电机无传感器运行及解耦算法简化的方法.首先将传统扩张状态观测算法简化为线性形式.然后将二、三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分别加入转矩和悬浮...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以转子位置信息为媒介实现解耦控制,整个算法复杂且依赖速度传感器.本文研究电机无传感器运行及解耦算法简化的方法.首先将传统扩张状态观测算法简化为线性形式.然后将二、三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分别加入转矩和悬浮系统电流环和位移环,并定义电角速度与转矩d-q轴电流乘积以及转矩系统q轴磁链与悬浮d-q轴电流乘积为扰动项,利用观测器辨识转速信息及悬浮扰动力.接着对转速信息进行处理、对悬浮扰动力进行补偿从而实现无速度传感器运行并简化悬浮解耦算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电机无速度传感器运行,保证额定转速下稳定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 无速度传感器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强 王云强 孙永波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设计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基于TMS320LF2407 DSP设计了数字控制系统硬件,重点介绍了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利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相结合完成了系统的软件设计,并利用CCS2000集成开发环境进行了软件的调... 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设计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基于TMS320LF2407 DSP设计了数字控制系统硬件,重点介绍了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利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相结合完成了系统的软件设计,并利用CCS2000集成开发环境进行了软件的调试,给出了检测系统的调试波形。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较好地实现了检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同步电机 DSP 检测电路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35
20
作者 华逸舟 刘奕辰 +2 位作者 潘伟 刁小燕 朱熀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43-4451,共9页
为了提升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性能和悬浮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首先,介绍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悬浮力产生原理。其次,阐明所采用的响应面法和多... 为了提升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性能和悬浮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首先,介绍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悬浮力产生原理。其次,阐明所采用的响应面法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再次,根据所提出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按照灵敏度分析、响应面法建模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的步骤对内置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电机和初始电机的转矩和悬浮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制作优化后的样机,并构建实验平台对样机性能进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无轴承同步电机 响应面法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