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红梅 王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85-91,共7页
为了实现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SMPMSM)驱动系统的无位置传感器运行或位置传感器故障下的系统自适应容错运行,首先介绍基于微分代数的SMPMSM驱动系统转子位置和转速的获取方法,其次研究逆变器死区效应对转子位置估计精度的影响,给出基于... 为了实现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SMPMSM)驱动系统的无位置传感器运行或位置传感器故障下的系统自适应容错运行,首先介绍基于微分代数的SMPMSM驱动系统转子位置和转速的获取方法,其次研究逆变器死区效应对转子位置估计精度的影响,给出基于纹波电流计算的逆变器死区补偿方案,提出基于微分代数且集成逆变器死区补偿的SMPMSM驱动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案,进而架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SMPMSM驱动系统。通过系统建模、仿真和实验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SMPMSM驱动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微分代数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纹波电流计算 死区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纹波电流计算的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逆变器死区补偿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红梅 候书寒 姚宏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34-41,共8页
对于电压源型逆变器,由于其功率开关管寄生电容的存在,使逆变器开关周期内输出电压上升和下降不再是瞬时实现,而传统的死区补偿方法并未考虑寄生电容的影响,不仅导致死区补偿效果欠佳,而且存在电流过零点判断困难及易产生过补偿的技术... 对于电压源型逆变器,由于其功率开关管寄生电容的存在,使逆变器开关周期内输出电压上升和下降不再是瞬时实现,而传统的死区补偿方法并未考虑寄生电容的影响,不仅导致死区补偿效果欠佳,而且存在电流过零点判断困难及易产生过补偿的技术不足。为此,论文首先分析计及开关管寄生电容的逆变器死区效应,然后,针对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SMPMSM)驱动系统,详细推导其逆变器输出纹波电流的计算公式,提出基于纹波电流计算的逆变器死区补偿方法,并通过基于不同死区补偿方法的SMPMSM驱动系统建模、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死区补偿方法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逆变器 寄生电容 纹波电流 死区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多模块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传导EMI建模与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丹 申科 +3 位作者 刘卫国 梁培鑫 樊昱琨 段晓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03-4611,共9页
随着半导体器件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采用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的电机驱动系统面临着严重的传导电磁干扰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诸如滤波器、电缆、电机及驱动器单元通常处于级联状态,同时系统级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 随着半导体器件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采用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的电机驱动系统面临着严重的传导电磁干扰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诸如滤波器、电缆、电机及驱动器单元通常处于级联状态,同时系统级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预测无需获得系统内部每个支路/节点的EMI信息。针对上述特点,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级联T参数的模块化EMI建模方法。所提方法采用基于替换定理的干扰源建模技术以考虑交流电机驱动系统中的PWM开关动作行为。同时,该方法将系统中的各个阻抗单元视为一个二端口网络“黑盒”,并采用T参数进行描述以避免Z参数不能直接应用于级联单元运算的问题。此外,对EMI标准未限制的级联器件单元进行模块化划分,并采用T矩阵运算对其进行简化,该简化过程不存在理论近似。理论分析表明,因EMI优化而增加或改变滤波器等级联模块时,基于级联T矩阵的EMI预测方法只需对涉及的级联单元重新进行划分和阻抗计算即可。最后,以一台永磁电机驱动系统为例进行分析及验证,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模块化、复杂度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模块化级联网络 干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最小损耗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皆凡 李林 单宝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2-376,共5页
为了提高电机驱动系统的效率,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最小损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电机驱动系统的综合分析,建立了逆变器和PMSM系统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并建立了系统损耗和定子磁链的关系,并得到损耗最小时定子磁链的表达... 为了提高电机驱动系统的效率,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最小损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电机驱动系统的综合分析,建立了逆变器和PMSM系统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并建立了系统损耗和定子磁链的关系,并得到损耗最小时定子磁链的表达式,从而实现PMSM驱动系统的损耗最小.将损耗模型法和搜索寻优法的优点有效结合起来,建立了综合2种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PMSM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在保证输出功率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检测逆变器直流母线侧的电压及电流,可以证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全局范围内快速达到损耗最小、效率最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损耗模型 搜索寻优 驱动系统 数学模型 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姜新建 朱东起 +1 位作者 黄斐梨 刘士祥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4期208-214,共7页
根据电动汽车的性能要求,从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出发,分析了不同磁密分布和电流波形下的电机感应电势和转矩,以及不同控制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论述了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系统低速回馈制动的方法。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仿真和试验结果。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同步电机 计算机仿真 驱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式装载机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参数匹配 被引量:6
6
作者 卞永明 葛凤龙 金晓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927-2931,2937,共6页
为了把某载重质量为1.5t的轮式装载机的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改造为轮边独立驱动的电力驱动系统,依据该型车辆的动力性能参数,对电力驱动系统进行了合理的匹配计算,包括功率匹配、速度匹配和转矩匹配。利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实验外特性曲线,采... 为了把某载重质量为1.5t的轮式装载机的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改造为轮边独立驱动的电力驱动系统,依据该型车辆的动力性能参数,对电力驱动系统进行了合理的匹配计算,包括功率匹配、速度匹配和转矩匹配。利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实验外特性曲线,采用转矩分配的整车控制策略,并结合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对轮式装载机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对轮式装载机在各种工况下驱动性能的分析和实验测试,验证了匹配理论的合理性和整车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轮式装载机 电力驱动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辅助电源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叶帮红 李红梅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95-2298,共4页
基于单端反激式变换器原理,设计了电动汽车(EV)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辅助电源方案。该方案采用电流型控制芯片UCC2813-0为主控芯片,利用电流互感器获取采样电流,再与斜坡补偿相结合实现系统在占空比大于50%条件下的稳定工作。最后... 基于单端反激式变换器原理,设计了电动汽车(EV)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辅助电源方案。该方案采用电流型控制芯片UCC2813-0为主控芯片,利用电流互感器获取采样电流,再与斜坡补偿相结合实现系统在占空比大于50%条件下的稳定工作。最后,通过样件制作和实验测试证实PMSM驱动系统辅助电源设计方案的合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EV) 同步电机(PMSM) 驱动系统 辅助电源 反激式变换器 斜坡补偿 PCB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简易容错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石鹏川 王学庆 +2 位作者 贺明智 毛耀 王政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7-126,共10页
针对双三相电机驱动系统开路故障容错控制问题,依据双三相电机空间矢量解耦理论,提出一种简易的容错控制方法,即虚拟健全系统。研究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单相缺相和开关管故障,给出了基于电流补偿的容错控制和最小铜耗容错控制... 针对双三相电机驱动系统开路故障容错控制问题,依据双三相电机空间矢量解耦理论,提出一种简易的容错控制方法,即虚拟健全系统。研究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单相缺相和开关管故障,给出了基于电流补偿的容错控制和最小铜耗容错控制的参考电流,其中以绕组总铜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得到的容错参考电流为全局最优铜耗解。采用重复控制器实现非常规容错控制参考电流的有效精确跟踪。提出的容错控制方法可确保系统容错切换过程中,整体控制框架、数学模型、调制策略均保持不变,仅需改变参考电流,降低了容错控制的复杂度。同时,提出的容错方法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相数多相电机的容错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同步电机 开路故障 容错控制 虚拟健全系统 最小铜耗 空间矢量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C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新型电容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台丙勇 高聪哲 +1 位作者 刘向东 陈振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6-841,共6页
为改善模块化多电平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性能,对变换器的双星半桥型拓扑结构进行改进,并建立上桥臂和下桥臂中子模块电容电压可变控制的原理分析模型,提出一种根据电机运行速度灵活调节变换器电容电压的新型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 为改善模块化多电平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性能,对变换器的双星半桥型拓扑结构进行改进,并建立上桥臂和下桥臂中子模块电容电压可变控制的原理分析模型,提出一种根据电机运行速度灵活调节变换器电容电压的新型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方法下变换器的电容电压恒定相比,此新型策略为驱动系统多增加了一维控制量,使系统在灵活性和准确性控制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实验室中搭建了模块化五电平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电容电压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变换器各个子模块的电容电压,有利于降低系统损耗和改善电机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灵活电压控制 新型电容电压控制策略 同步电机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源变流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全状态变量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昱 郭宏 +2 位作者 平朝春 王晓辉 张祯滨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6,共12页
电流源变流器输出电压平滑、具有天然短路保护能力,在长电缆驱动、中压驱动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电流源变流器的输出滤波电容与电机的电磁动力学方程构成二阶系统,存在天然的谐振频率,易失稳,因此对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严峻挑战。该文深... 电流源变流器输出电压平滑、具有天然短路保护能力,在长电缆驱动、中压驱动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电流源变流器的输出滤波电容与电机的电磁动力学方程构成二阶系统,存在天然的谐振频率,易失稳,因此对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严峻挑战。该文深入地分析了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在不考虑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约束的条件下,理论上求解了可实现电磁转矩的无差拍控制的输入电压值,以此作为滤波电容电压的参考值。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模型预测控制多目标全局优化的能力,将dq轴电流、输出电容电压和开关惩罚项包含在一个统一的代价函数中,提出一种计及全状态变量的预测转矩控制策略。所提的全状态变量预测转矩控制可有效抑制滤波电容和定子电感之间的能量振荡。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仿真数据获取采样频率和开关惩罚项权系数的设计准则,通过选取合理的开关惩罚项权系数,可实现开关频率和稳态控制性能的优化设计。最后,通过硬件在环(HiL)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全变量预测转矩控制稳态转矩脉动小;在动态转换过程中,转矩响应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源变流器 直接预测转矩控制 同步电机 大功率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
11
作者 侯利民 赵世杰 +3 位作者 兰骁儒 李政龙 任一夫 张品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34-4045,I0039,共13页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信息交互,故可以将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问题转化为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通过设计一致性协议保证一致性误差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利用设计的自适应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中的未知扰动并前馈补偿到一致性协议中,从而得到期望的q轴电流。然后,基于超螺旋算法设计固定时间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与偏差耦合控制进行对比可知,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协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耦合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 一致性协议 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显式模型预测直接速度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婷娜 赵梦圆 夏长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8-1259,I0003,共13页
当参数失配时,永磁同步电机的显式模型预测(explicit model predictive,EMP)直接速度控制将出现明显的稳态静差。为此,现有方法通过配置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来实时观测和前馈补偿模型偏差,以实现无静差、高精... 当参数失配时,永磁同步电机的显式模型预测(explicit model predictive,EMP)直接速度控制将出现明显的稳态静差。为此,现有方法通过配置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来实时观测和前馈补偿模型偏差,以实现无静差、高精度的转速跟随控制。但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由于ESO的带宽有限,对于变化扰动的补偿能力较弱,参数失配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恶化。为同时改善参数失配时系统的稳态控制精度和动态性能,并提高鲁棒性,该文将无模型控制与EMP控制进行融合,通过构造超局部预测模型和数据驱动观测器,提出新的EMP直接速度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凭借数据驱动观测器的高观测带宽,可以同时在动态和稳态阶段实现参数失配的优良补偿,兼顾动态与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直接速度控制 数据驱动 无模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型并联位置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一峰 朱其新 朱永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随着对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中位置精度、响应速度、稳定程度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三环串联矢量控制系统已无法同时满足这些性能要求。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滤波型并联矢量控制系统。分别对串、并联结构系统进行模型简化分析,并通过频域法进行... 随着对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中位置精度、响应速度、稳定程度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三环串联矢量控制系统已无法同时满足这些性能要求。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滤波型并联矢量控制系统。分别对串、并联结构系统进行模型简化分析,并通过频域法进行参数整定。从机制上对两种结构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并联结构系统的综合控制性能优于串联控制系统,但其抗高频扰动性能较差。利用根轨迹簇解析各个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通过伯德图的三频段理论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研究。最后,进一步分析得出相较于串联结构系统,并联结构系统可以更方便地通过加入调节控制器进行性能优化,并以此为基础在系统中加入二阶巴特沃斯滤波器,提出了滤波型并联结构系统,在维持系统低中频性能的基础上,改善了系统的高频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滤波型并联结构系统可以消除位置环在动态信号输入下的稳态误差,同时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好的高频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位置伺服系统 并联结构系统 根轨迹簇 巴特沃斯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平坦控制研究
14
作者 曹生志 王洪希 +2 位作者 段炼 禹天凤 王蔼祥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6-92,共7页
为了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系统的轨迹跟踪动静态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平坦的伺服系统三闭环新型控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证明其平坦性。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引入扩展卡尔曼观测器来估计... 为了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系统的轨迹跟踪动静态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平坦的伺服系统三闭环新型控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证明其平坦性。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引入扩展卡尔曼观测器来估计转子位置,并将其作为平坦控制器的反馈部分,以实现系统有效补偿;基于伺服系统的三闭环微分平坦控制结构,设计其电流、速度及位置控制器;最后,搭建系统仿真模型,与传统PI控制方法进行对比,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与传统PI控制相比,采用平坦控制策略在控制伺服系统过程中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位置跟踪精度,显著提升了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同时对外部负载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微分平坦控制 扩展卡尔曼观测器 位置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退磁故障建模及影响机理分析
15
作者 王惠民 郭高利 +2 位作者 左运 万斯波 葛兴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5877-5891,共15页
受大功率持续输出与系统有限散热能力之间不匹配的影响,加之在非平稳工况的长期作用下,退磁故障成为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挑战之一。对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退磁故... 受大功率持续输出与系统有限散热能力之间不匹配的影响,加之在非平稳工况的长期作用下,退磁故障成为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挑战之一。对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退磁故障建模方法。首先,建立健康状态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退磁故障进行模拟,建立表征不同退磁故障的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模型,全面分析不同退磁故障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并对永磁体磁链进行解析刻画。然后,结合已有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得到计及退磁故障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探究退磁故障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硬件在环测试探究不同类型退磁故障对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故障建模 影响机理分析 有限元模型 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价输入干扰补偿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H∞预见重复控制
16
作者 孙宜标 张锐 王丽梅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57-1967,共11页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应用在周期性高精度位置伺服时,容易受到以周期性端部效应推力波动和参数摄动为主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等价输入干扰补偿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H∞预见重复控制的方法.首先在前馈补偿环节中引入...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应用在周期性高精度位置伺服时,容易受到以周期性端部效应推力波动和参数摄动为主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等价输入干扰补偿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H∞预见重复控制的方法.首先在前馈补偿环节中引入预见补偿器和误差补偿项,用于减小重复控制器在第1个控制周期内正反馈延迟环节不作用引起的跟踪误差;然后基于滑模观测器设计了等价输入干扰(SMO-RCEID)补偿器对PMLSM的端部效应推力波动以及参数摄动等不确定性进行补偿;最后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结合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导出二维连续/离散混合模型描述的H∞预见重复控制系统和SMO-RCEID补偿器稳定的条件,并且求解出系统的控制器增益和观测器的增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干扰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同步电机 预见控制 重复控制 等价输入干扰 线性矩阵不等式 二维连续/离散混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自定义收敛时间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
17
作者 侯利民 石晨 关蒙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5918-5930,共13页
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较强的鲁棒性,解决复杂系统一致性问题具有显著优势,由此考虑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的相通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自定义收敛时间领导-跟随一致性的多... 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较强的鲁棒性,解决复杂系统一致性问题具有显著优势,由此考虑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的相通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自定义收敛时间领导-跟随一致性的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新思想。首先,将多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视为多智能体系统,基于无向通信拓扑设计自定义收敛时间的领导-跟随一致性控制协议;然后,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所设计协议可实现自定义时间收敛。考虑到负载扰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引入双幂次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扰动并补偿至滑模控制结构中,从而得到期望的q轴电流,在永磁同步电机级联式矢量控制系统框架下实现多电机转速协同高性能控制。最后,在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与偏差耦合控制算法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所提方案控制下,多电机调速系统速度跟踪误差较小、同步精度较高,并且可实现不同初始速度收敛和自定义时间收敛,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多智能体系统 自定义收敛时间 转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线油冷永磁同步电机散热结构改进与电磁阀集成设计
18
作者 孙丽琴 陈瀚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4,共7页
在瞬时急加速工况下,永磁同步电机瞬时输出大转矩,易引起电机内部温度的激增。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螺旋水套方法进行冷却,但该方法并不能达到直接冷却电机内部的目的,冷却效果具有滞后性。为此,设计了一种定子端部绕阻喷油、转子内... 在瞬时急加速工况下,永磁同步电机瞬时输出大转矩,易引起电机内部温度的激增。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螺旋水套方法进行冷却,但该方法并不能达到直接冷却电机内部的目的,冷却效果具有滞后性。为此,设计了一种定子端部绕阻喷油、转子内径甩油的冷却结构,通过直接对定子端部进行冷却油喷淋与转子内径旋转甩油达到避免电机过热退磁、维持电机运行稳定性的目的。构建并分析油冷电机温度场,获得该结构在各工况下的温升分布。同时,设计了电磁阀结构,通过控制不同工况下转子油路的开闭进一步提高电驱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水套冷却相比,所设计的散热结构冷却效果提升30%以上,在额定工况下保持定子部分温度在100℃以内,散热效果良好;利用电磁阀结构可使电驱动器损耗降低20%,提高了电驱动系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定子喷淋冷却:转子甩油冷却 驱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特征模型的永磁同步电机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瑞 吴悠 +1 位作者 杜荣华 唐宏宾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应用于轨迹跟踪的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模型的协调控制策略。首先,通过二维坐标变换的方法对双轴运动系统进行了解耦,获得双轴运动系统的轮廓误差和切向误差。然后,利用特征模型方法,在每一轴位置环中设计一...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应用于轨迹跟踪的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模型的协调控制策略。首先,通过二维坐标变换的方法对双轴运动系统进行了解耦,获得双轴运动系统的轮廓误差和切向误差。然后,利用特征模型方法,在每一轴位置环中设计一种不依赖于模型的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器,同时采用一种逻辑微分控制器以保证系统的轮廓控制精度。针对所设计的控制方案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选定两个参数差异较大的电机针对曲率变化大的螺旋线轨迹进行两种不同控制方案对比仿真,并且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案可以有效保证双轴运动系统的运行精度,该方案控制下的轮廓误差控制效果可以与基于PID控制器的轮廓误差控制效果相媲美,调试比PID控制方便、简单,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在多轴协调控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特征模型 双轴运动系统 轮廓误差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在纯电轻卡驱动系统中的退磁原因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永斌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0期136-139,共4页
文章针对纯电轻卡驱动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退磁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从温度、电流、外部磁场和永磁材料等方面,分析了PMSM退磁的原因和影响,并用示意图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温度控制、电流限制、屏蔽外部磁场、选用高质... 文章针对纯电轻卡驱动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退磁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从温度、电流、外部磁场和永磁材料等方面,分析了PMSM退磁的原因和影响,并用示意图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温度控制、电流限制、屏蔽外部磁场、选用高质量永磁材料、合理设计电机结构、定期检查和维护等一套完整的解决和预防PMSM退磁的方法,并用数学公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软件对PMSM的退磁问题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PMSM的抗退磁能力和可靠性,对于纯电轻卡驱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退原因 纯电轻卡 驱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