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对猪源益生性乳酸菌的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大会 赵献军 +3 位作者 齐雪峰 苏运芳 李义 佟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8,共7页
【目的】从健康仔猪的粪便及各肠段内容物和黏液中分离乳酸菌,并以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为体外细胞模型对猪源益生性乳酸菌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和常规生化试验对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用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 【目的】从健康仔猪的粪便及各肠段内容物和黏液中分离乳酸菌,并以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为体外细胞模型对猪源益生性乳酸菌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和常规生化试验对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用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作为体外模型,通过黏附性试验、耐酸耐胆盐试验和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试验对菌株进行筛选。【结果】分离筛选出了12株乳酸菌,其黏附能力存在差异。Y091231、Y091221、Y224031、X302032、Y223052和Y223072等6株菌的黏附性较好,黏附指数依次为:2 903.25±83.33,2 320.37±81.02,1 965.43±37.72,1 416.12±62.74,1 100.00±68.10,988.73±17.06。对其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091231、Y091221和Y224031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黏附抑制能力,且对高胆盐、低pH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中Y091231对大肠杆菌C83921的黏附抑制率可达(99.40±3.17)%,Y091221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黏附抑制率为(97.10±2.04)%,Y0912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的黏附抑制率为(98.00±2.31)%。Y091231、Y091221和Y224031 3株菌分别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结论】筛选得到的3株益生性乳酸菌,不仅具有耐酸耐胆盐能力,而且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强黏附性,对大肠杆菌C83921、致病性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具有较强的黏附抑制能力,可作为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 源乳酸菌 黏附性 黏附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生化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
作者 唐青海 刘博 +6 位作者 谢金文 魏凤 谷英华 高翠翠 曹宗喜 张艳 王文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1,共10页
【目的】建立永生化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为病毒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材料。【方法】合成猪腺病毒3型E1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I-neo中,构建E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neo-E1,进行PCR和测序鉴定。提取pCI-neo-E1质粒,转染原代... 【目的】建立永生化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为病毒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材料。【方法】合成猪腺病毒3型E1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I-neo中,构建E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neo-E1,进行PCR和测序鉴定。提取pCI-neo-E1质粒,转染原代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用新霉素G418筛选猪永生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RPECs)。检测RPECs的角蛋白18和19,通过细胞计数测定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别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V77毒株、猪圆环病毒2型(PCV2)DBN-SX07株和猪伪狂犬病毒(PRV)Bartha-K61株接种RPECs,同时将PEDV CV77毒株接种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将PCV2 DBN-SX07株接种猪肾细胞(PK15细胞),将PRV Bartha-K61株接种仓鼠肾成纤维细胞(BHK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的滴度。【结果】PCR和测序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pCI-neo-E1构建成功。将pCI-neo-E1转染原代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永生化细胞株,该细胞株表达角蛋白18和19,传代50代仍保持上皮样细胞形态,增殖活性良好,细胞周期及染色体核型特征与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一致。PEDV CV77毒株感染猪RPECs 24 h后,CPE明显,滴度为10^(5.25)TCID_(50)/mL,低于其在Vero细胞中的滴度(10^(8.125) TCID_(50)/mL)。PCV2 DBN-SX07毒株感染猪RPECs后可产生明显CPE,病毒滴度为10^(6.125)TCID_(50)/mL,略高于其在PK15细胞上的滴度(106.0 TCID_(50)/mL)。PRV Bartha-K61毒株感染猪RPECs后,CPE明显,病毒滴度为10^(8.75)TCID_(50)/mL,略低于其在BHK上的滴度(108.875 TCID_(50)/mL)。【结论】成功构建了永生化猪视网膜细胞系,可用于猪源病毒的培养,尤其是培养PCV2可产生明显CPE,易于观察,为后续开展疫苗工艺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生化 流行性腹泻病毒 圆环病毒2型 伪狂犬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粪肠球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及致炎作用的影响
3
作者 李跃强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3期9-10,共2页
本文根据猪源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得到猪源粪肠球菌N8与N41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不同猪源粪肠球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情况。结果显示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发现,粪肠球菌会引起IPEC-J2细胞出现不... 本文根据猪源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得到猪源粪肠球菌N8与N41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不同猪源粪肠球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情况。结果显示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发现,粪肠球菌会引起IPEC-J2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水平,同时会增加阳性细胞因子表达,通过该作用可加快上皮—间质转化。本文主要分析猪源粪肠球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及致炎作用机制,为防范与干预猪源粪肠球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粪肠球菌 小肠上皮细胞 黏附 致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马毒素FB1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前后转录组比较分析
4
作者 周刚 彭亚 张新国 《猪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86-90,共5页
伏马毒素(Fumonisin)是一种由Fusarium属真菌(主要是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usarium proliferatum)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这种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玉米和其他谷物上。伏马毒素主要包括伏马毒素B1、B2、B3等多种类型,其... 伏马毒素(Fumonisin)是一种由Fusarium属真菌(主要是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usarium proliferatum)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这种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玉米和其他谷物上。伏马毒素主要包括伏马毒素B1、B2、B3等多种类型,其中伏马毒素B1(FB1)是最常见和研究最多的一种。伏马毒素对猪具有很强的毒性,尤其是对猪肠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次级代谢产物 转录组 小肠上皮细胞 FUSAR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2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体外感染传代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任莉鑫 张静怡 +3 位作者 徐沙沙 杨柳 张兴翠 宋振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8-1248,共11页
为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感染仔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学分析仔猪肠道ACE2在PEDV感染前后表达的变化情况,然后利用猪... 为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感染仔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学分析仔猪肠道ACE2在PEDV感染前后表达的变化情况,然后利用猪小肠上皮细胞(porcin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PEC-J2细胞)模型,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检测PEDV感染后ACE2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过表达与抑制表达ACE2后通过RT-qPCR、Western blot、TCID50检测PEDV复制水平。结果显示,PEDV感染IPEC-J2后AC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与转录组学结果一致。过表达ACE2组PEDV感染量显著上升,抑制表达ACE2组PEDV感染量显著下降。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ACE2在PED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即PEDV感染能够使ACE2表达量下降,在IPEC-J2细胞中过表达ACE2能提高PEDV复制水平,抑制ACE2的表达可降低PEDV复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 流行性腹泻病毒 小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詹康 左晓昕 +3 位作者 陈银银 贡笑笑 占今舜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7-1484,共8页
为建立功能性永生化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系,并为猪肠道营养吸收与免疫调控以及仔猪肠道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本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来分离纯化猪小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细胞角蛋白18、细胞增殖曲线、核型分析来鉴定猪小肠上皮细... 为建立功能性永生化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系,并为猪肠道营养吸收与免疫调控以及仔猪肠道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本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来分离纯化猪小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细胞角蛋白18、细胞增殖曲线、核型分析来鉴定猪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能够成功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11代。2)本试验获得的猪小肠上皮细胞角蛋白18抗原鉴定为阳性,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3)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至第11代的猪小肠上皮细胞仍然保持着上皮细胞的特征,呈现"铺路石"和上皮样形态。培养11代后的猪小肠上皮细胞间隙开始变大,规则不明显,细胞开始凋亡。第15代的猪小肠上皮细胞则出现大量凋亡并从瓶底脱落,仅有很少细胞贴壁生长。综上所述,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能够获得生物学功能稳定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系并能正常传11代,可为细胞的永生化提供试验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细胞 功能性 肠道营养与免疫 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大肠杆菌和氨基酸对猪小肠上皮细胞抗菌肽和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任曼 宫碧霜 +3 位作者 靳二辉 李升和 曾祥芳 谯仕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9-1495,共7页
为了研究应激和氨基酸对上皮抗菌肽表达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试验选用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作为研究对象,饥饿和大肠杆菌感染分别作为营养应激和细菌应激,丙氨酸和异亮氨酸作为氨基酸处理,收集细胞mRNA,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β防御素和... 为了研究应激和氨基酸对上皮抗菌肽表达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试验选用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作为研究对象,饥饿和大肠杆菌感染分别作为营养应激和细菌应激,丙氨酸和异亮氨酸作为氨基酸处理,收集细胞mRNA,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β防御素和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DMEM/F12培养基)相比,饥饿显著降低了小肠上皮细胞猪防御素2(p BD-2)、猪防御素3(p BD-3)和猪防御素EP2c(p EP2c)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 O1)和叉头转录因子4(Fox O4)的表达(P<0.05),大肠杆菌对β防御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饥饿培养基)相比,丙氨酸处理未显著影响p BD-2和p BD-3的表达(P>0.05),但显著提高了p EP2c表达水平(P<0.05);异亮氨酸处理使p BD-2、p BD-3和p EP2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丙氨酸和异亮氨酸处理不同程度影响信号通路蛋白转录,丙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Sirt1和Fox O4的表达水平(P<0.05),异亮氨酸处理显著促进了Sirt1、Fox O1和Fox O4的表达(P<0.05)。由此得出,营养应激降低猪小肠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的表达,而氨基酸的补充可促进其表达,该调控作用可能与Sirt1和叉头转录因子(Fox O)信号通路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细胞 抗菌肽 防御素 信号通路 SIRT1 FOX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种树彬 曾抗 +3 位作者 李国锋 任非 朱晓亮 周金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的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POD-NLC,分别应用扫描电镜、粒径仪、高效液相法等方法研究其表征,并观察其稳定性。分别以不同浓度(0.00011μg/ml)的P...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的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POD-NLC,分别应用扫描电镜、粒径仪、高效液相法等方法研究其表征,并观察其稳定性。分别以不同浓度(0.00011μg/ml)的POD-NLC和鬼臼毒素(POD)处理H8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①制备的POD-NLC扫描电镜下呈球形,有较好的稳定性,粒径为(85.6±10.25)nm,电位为(26.2±4.1)mV,包封率为(88.56±3.1)%;②POD-NLC能较强地抑制H8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OD-NLC和POD作用72h对H8细胞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5.8%、65.6%,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5、0.13μg/ml;空白NLC对H8细胞的增殖无影响;③浓度为0.01μg/ml的POD-NLC和POD分别处理H8细胞48h后,H8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8.30±4.28)%和(59.95±3.26)%;荧光显微镜观察,均出现了核固缩、染色质高度凝聚、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OD-NLC组和POD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但两组间细胞周期时相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与POD相比,POD-NLC对H8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果,可使细胞阻滞于G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细胞凋亡 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的标记 被引量:4
9
作者 车东升 穆成龙 +3 位作者 刘飞飞 张海全 孙泽威 秦贵信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5-739,共5页
本研究旨在获得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研究猪小肠上皮细胞与大豆凝集素的结合情况。选取新生未哺乳健康仔猪,取小肠组织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细胞以角蛋白抗体-8为一抗进行细胞免疫化学试验鉴定,... 本研究旨在获得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研究猪小肠上皮细胞与大豆凝集素的结合情况。选取新生未哺乳健康仔猪,取小肠组织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细胞以角蛋白抗体-8为一抗进行细胞免疫化学试验鉴定,鉴定后的猪小肠上皮细胞以FITC-SBA为探针进行细胞凝集素荧光标记化学试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进行标记。结果表明:试验分离纯化的细胞经角蛋白抗体-8鉴定为阳性,所分离纯化的细胞为猪小肠上皮细胞,经检测其纯度达90%以上,猪小肠上皮细胞FITC-SBA标记结果为阳性。体外培养的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存在大量的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进一步明确了猪小肠上皮细胞是大豆凝集素结合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为单胃动物大豆凝集素抗营养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凝集素 小肠上皮细胞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粪肠球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及致炎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钺 李滨洲 +3 位作者 郭珍珍 王亚宾 魏战勇 陈丽颖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23-631,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猪源粪肠球菌对肠上皮细胞黏附与致炎作用的影响,探究其致病机制。【方法】利用自行分离鉴定的猪源粪肠球菌N41菌株和N8菌株,通过吉姆萨染色、革兰氏染色、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观察猪源... 【目的】通过研究猪源粪肠球菌对肠上皮细胞黏附与致炎作用的影响,探究其致病机制。【方法】利用自行分离鉴定的猪源粪肠球菌N41菌株和N8菌株,通过吉姆萨染色、革兰氏染色、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观察猪源粪肠球菌体外黏附猪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porcine epithelial cells,IPEC-J2),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PEC-J2炎性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包括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蜗形蛋白(snail)和波形蛋白(vimen)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吉姆萨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发现,粪肠球菌能黏附于IPEC-J2,黏附部位位于细胞表面及细胞间紧密连接处,出现聚集现象,呈现不均匀性;携带相同主要毒力基因的粪肠球菌(粪肠球菌N8菌株、粪肠球菌N41菌株)在体外对IPEC-J2的黏附存在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粪肠球菌后,IPEC-J2中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IL-6和IL-8的表达呈现出相似的炎症反应规律,总体趋势为感染后1~4 h炎症反应水平随时间而升高,4~6 h炎症反应降低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同时,粪肠球菌感染下调了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IL-12的转录水平,以IL-12的下降最显著。此外,不同菌株对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有一定差异,其中N41菌株对促炎因子的上调能力高于N8菌株,而N8菌株对抗炎因子的下调幅度高于N41菌株。EMT标志物检测结果表明,与致病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相比,猪源粪肠球菌感染IPEC-J2后对EMT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影响并不明显。【结论】证实了猪源粪肠球菌对IPEC的体外侵袭能力,同时该菌会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黏附机制 炎症反应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小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其感染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学怀 翟银建 +7 位作者 尹磊 潘孝成 张丹俊 赵瑞宏 戴银 胡晓苗 周学利 侯宏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51-4058,共8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相关研究提供材料。研究以未吃初乳的新生仔猪作为肠道供体,采用肠腔面刮取肠黏膜和机械分离分散的方式进行原...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相关研究提供材料。研究以未吃初乳的新生仔猪作为肠道供体,采用肠腔面刮取肠黏膜和机械分离分散的方式进行原代细胞的体外分离。采用0.1%胰蛋白酶差速消化法进行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纯化;比较新生弱仔猪和正常仔猪作为供体对原代小肠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MTT法比较不同代次原代细胞的增殖活性;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EDV毒株CV777在原代小肠上皮细胞感染和增殖情况。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能获得增殖活性良好的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S”型细胞增殖曲线。通过胰酶差速消化可得到纯度高、形态单一的小肠上皮细胞,同时细胞连续传代5次仍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弱仔猪和正常仔猪分离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比较显示,两者并没有明显区别,这为降低原代细胞培养的成本提供新的思路。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PEDV可感染本方法分离培养的仔猪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并在其中进行复制增殖。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成本较低的仔猪原代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该方法培养的原代细胞可作为PEDV分离培养和相关研究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增殖活性 细胞传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小肠上皮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慧春 陈鹏飞 +12 位作者 李先斌 丁思嘉 王康 张文超 杨德强 李林 徐晶晶 虞凌雪 姜一峰 高飞 于海 童光志 周艳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4,共6页
猪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s)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在宿主体内感染的靶细胞,为了研究PEDV在体内与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以便于揭示其致病机理,本研究以IECs为研究对象,... 猪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s)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在宿主体内感染的靶细胞,为了研究PEDV在体内与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以便于揭示其致病机理,本研究以IECs为研究对象,提取了IECs的总RNA,利用SMART技术经过反转录、扩增和纯化获得双链cDNAs后,将其与pGADT7-Rec和carrier DNA共同转化至酵母Y187菌株,进行选择性培养基(SD/-Leu)筛选以及文库容量及质量的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IECs-cDNA文库其库容量为1.3×10~8 pfu/mL,插入cDNA片段长度为250~2500 bp,文库阳性率达100%。本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IECs-cDNA文库具有较好的多态性,为后续研究PEDV与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腹泻病毒 小肠上皮细胞 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静 张彦明 周宏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49,共4页
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酶消化法于37℃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处理1以2.5 g/L的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处理2以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处理3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消化50 min;处理4以5... 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酶消化法于37℃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处理1以2.5 g/L的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处理2以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处理3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消化50 min;处理4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采用柠檬酸胰酶法分离纯化细胞。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获得的细胞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组织块培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和SV40大T抗原永生化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思春 余乐 +1 位作者 李素 涂长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1,共5页
为建立稳定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系,用于猪瘟病毒(CSFV)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本研究利用逆转录病毒分别转导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或SV40大T抗原(SV40 LT)基因进入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SUVEC),通过G418或嘌呤霉素筛选... 为建立稳定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系,用于猪瘟病毒(CSFV)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本研究利用逆转录病毒分别转导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或SV40大T抗原(SV40 LT)基因进入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SUVEC),通过G418或嘌呤霉素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细胞传代研究和细胞形态学及表型鉴定。分别获得了两种方法建立的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系SUVEC-hT和SUVEC-ST。两种细胞系均呈铺路石样单层排列生长,具有高度的增殖活性,在传代70代后不表现任何衰老细胞的特征,并保持接触生长抑制。SUVEC-hT细胞系持续表达hTERT、CD31、CD34和von Willebrand factor,并能摄取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SUVEC-ST细胞系持续表达SV40 LT、CD31和CD34,并能摄取Dil-Ac-LDL。两个细胞系均保持正常的核型并对CSFV敏感。结果表明通过表达外源的hTERT或SV40 LT,SUVEC已被永生化,并且保留了血管内皮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SV40 LT 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TERT及SV40T永生化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5
作者 上官陶 王洪梅 +2 位作者 冯敏燕 仲跻峰 何洪彬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构建pcDNA3.1-hTERT、pcDNA3.1-SV40 T载体,线性化后,共转染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 T)对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并对细胞进行RT-PCR检测分析及免疫荧光鉴定。结... 构建pcDNA3.1-hTERT、pcDNA3.1-SV40 T载体,线性化后,共转染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 T)对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并对细胞进行RT-PCR检测分析及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hTERT和SV40 T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可以有效地延长细胞的体外培养时间,增加细胞传代次数,获得的细胞系可以正常表达角蛋白。说明在体外培养的乳腺细胞中共表达hTERT和SV40 T可以有效延长细胞寿命且不影响乳腺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生化 端粒酶 猿猴空泡病毒40大T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在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解林红 郭抗抗 +3 位作者 张彦明 徐钰 徐彦召 王文秀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1-414,419,共5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猪瘟病毒石门株囊膜蛋白E2基因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中,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E2。将pBABE-puro-E2和辅助质粒pVSV-G经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GP包装细胞系,将其包装为完整的逆转录病毒假病毒...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猪瘟病毒石门株囊膜蛋白E2基因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中,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E2。将pBABE-puro-E2和辅助质粒pVSV-G经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GP包装细胞系,将其包装为完整的逆转录病毒假病毒;用包装好的假病毒在polybrene的介导下转导第30代的永生化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SUVEC),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并将筛选出的阳性细胞腹腔免疫BALB/c小鼠。RT-PCR检测SUVEC内的E2基因,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E2蛋白在SUVEC上的表达,间接ELISA试验检测小鼠血清抗体。结果表明,CSFVE2基因导入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获得表达,而且成功诱导小鼠产生抗E2蛋白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病毒 E2基因 生化血管内皮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对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东山 张桂芝 金银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评估家装材料中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混合物体外条件下对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所致的急性毒性。方法选取装修材料中常见的12种挥发性有机物及其混合物作为研究对象,以液体染毒方式处理细胞,检测染毒后细胞的LC50、克隆... 目的评估家装材料中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混合物体外条件下对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所致的急性毒性。方法选取装修材料中常见的12种挥发性有机物及其混合物作为研究对象,以液体染毒方式处理细胞,检测染毒后细胞的LC50、克隆存活、活性氧(ROS)产生和胞外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确定VOCs混合物的急性毒性。结果各VOCs作用于细胞后,其LC50值由0.70 g/L到22.80 g/L不等,而VOCs混合物细胞的LC50和克隆存活的LC50分别为0.82 g/L和0.30 g/L,毒性明显升高,展示出独特的化学性质和毒性特质,表明VOCs混合物的毒性效应是12种成分毒性效应的联合作用(协同、加强、超相加)的结果。同时VOCs混合物还诱导BEAS-2B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OH和O2.-,使胞外LDH升高,且各效应与毒物作用剂量成正相关关系。结论VOCs混合物细胞毒性明显升高,表现为各成分的联合作用。它可诱导BEAS-2B细胞产生活性氧(ROS),引起细胞膜受损而死亡。且VOC混合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在高剂量时呈现细胞致死效应,较低剂量时呈现一种细胞转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急性毒性 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生化胎猪胰腺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糖尿病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慧茹 李丹 +3 位作者 刘雨潇 王雪琴 李强 冯九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135,共5页
为研究长春花生物碱(conophylline)诱导永生化猪胰腺源间充质干细胞(iPMSCs)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将长春花生物碱诱导的iPMSCs细胞移植到裸鼠体内2周后进行致瘤性安全检测;以双硫腙染色(DTZ)检测诱导iPMSCs的胰岛素功能性分化;将诱导... 为研究长春花生物碱(conophylline)诱导永生化猪胰腺源间充质干细胞(iPMSCs)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将长春花生物碱诱导的iPMSCs细胞移植到裸鼠体内2周后进行致瘤性安全检测;以双硫腙染色(DTZ)检测诱导iPMSCs的胰岛素功能性分化;将诱导的iPMSCs移植到糖尿病模型的小鼠体内,通过监测小鼠体重和血糖的变化,判断长春花生物碱诱导的iPMSCs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诱导后的iPMSCs无致瘤性,呈DTZ阳性。诱导的iPMSCs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体内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诱导的细胞会减缓糖尿病小鼠体重的降低趋势,且在短期内(1周)能恢复高血糖至正常水平。说明长春花生物碱具有诱导iPMSCs分泌胰岛素、短期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后的生化胰腺源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糖尿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3通路参与卷烟烟气凝集物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娜娜 李伟 +9 位作者 陈余清 张佳秀 洪磊 蒋鹏 周继红 王效静 朱茂祥 潘秀颉 杨陟华 顾永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2-1191,共10页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3(p STAT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与吸烟的关系;探讨STAT3通路在烟草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88例肺鳞癌组织、108例鳞...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3(p STAT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与吸烟的关系;探讨STAT3通路在烟草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88例肺鳞癌组织、108例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组织、112例癌旁组织中p STAT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与吸烟的相关性。构建卷烟烟气凝集物(CSC)诱导第10,20,30,40,50,60及70代细胞(P10,P20,P30,P40,P50,P60及P70)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模型。从血清抗性及锚着独立性等方面对CSC诱导各代BEP2D细胞的恶性转化特征进行鉴定。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CSC诱导各代BEP2D细胞中p STAT3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JSI-124 0.25~10μmol·L^(-1)对P70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JSI-124处理CSC诱导P70 24 h后检测存活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p STAT3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和癌旁组织(P<0.05);p STAT3在目前吸烟者中的表达均高于曾经吸烟者和从不吸烟者(P<0.05),且随着吸烟指数增加两者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随着转化代数的增高,细胞血清抗性增加,锚着独立性增强,P30细胞以后尤为明显。p STAT3在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中弱表达,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SC诱导的各组BEP2D细胞中,p STAT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P<0.05),并随细胞代数的增高而增高。JSI-124抑制P70细胞增殖、促进P70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JSI-124 1μmol·L^(-1)作用P70细胞24 h后,存活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STAT3信号通过调控存活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烟草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3 卷烟烟气凝集物 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多糖抑制沙门氏菌侵染猪小肠上皮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玉蓉 王耀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83-5088,共6页
本试验以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1)为模型,探讨牛膝多糖(ABPS)对IPEC-1增殖、紧密连接相关蛋白mRNA表达和沙门氏菌侵染的影响。在IPEC-1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相应剂量的ABPS,使培养基中ABPS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400μg/mL... 本试验以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1)为模型,探讨牛膝多糖(ABPS)对IPEC-1增殖、紧密连接相关蛋白mRNA表达和沙门氏菌侵染的影响。在IPEC-1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相应剂量的ABPS,使培养基中ABPS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400μg/mL。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平板细菌计数法检测ABPS对IPEC-1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ABPS对IEPC-1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2) ABPS处理能显著抑制沙门氏菌的侵染,随着ABPS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果先增加后减少,浓度为50μg/mL时抑制效果达到峰值,其细胞被侵染的沙门氏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200、400μg/mL ABPS组(P<0.01)。3)与对照组相比,50、200μg/mL ABPS均极显著上调IEPC-1紧密连接相关蛋白[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细胞质密闭小带-1(ZO-1)、闭锁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由此可知,适量的ABPS能够通过上调IEPC-1紧密连接相关蛋白mRNA表达,从而增强小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抑制沙门氏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糖 沙门氏菌 小肠上皮细胞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