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定河上游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侯蕾 彭文启 +4 位作者 董飞 刘经强 陈渠昌 黄爱平 陈学凯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14,共9页
利用永定河上游流域的气象站及典型水文站点的降水、气温及径流资料,分析了1960-2012年流域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揭示了永定河上游及主要支流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流域的气温和降水在空间上差异显著;气温有显著的... 利用永定河上游流域的气象站及典型水文站点的降水、气温及径流资料,分析了1960-2012年流域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揭示了永定河上游及主要支流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流域的气温和降水在空间上差异显著;气温有显著的升高趋势,径流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而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流域的气温及径流均有显著的突变点,而降水无明显的突变点且年际波动幅度较大;流域内的年内降水分配不均衡,气温四季变化分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流域的径流年内和年代变化与气温、降水的变化关联性较高,而80年代以后,其关联性较小;水利工程拦蓄及社会取用水等人类活动是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未来流域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上游流域 降水 气温 径流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侯蕾 彭文启 +3 位作者 刘培斌 陈渠昌 渠晓东 董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0-438,共9页
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化计算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对永定河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3... 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化计算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对永定河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30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所占比例由大到小排列为耕地>草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1980—1990年与1990—200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分别为0.06%、0.19%,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出率或转入率基本上均小于10%,土地利用变化较小;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较大,达到了6%,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出率或转入率均大于10%,土地利用变化较大。(2)2000—2010年间永定河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从0.4230上升到0.4290,生态环境质量略有好转;总体上维持着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稳定。该研究可为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上游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永定河上游和湫水河流域重点治理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英明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7,共3页
至 2 0 0 0年底止 ,山西省湫水河流域和永定河上游国家重点治理区 ,二期工程第二阶段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989km2 ,占规划治理任务的 75 %。治理中以沙棘、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退耕还林还草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 至 2 0 0 0年底止 ,山西省湫水河流域和永定河上游国家重点治理区 ,二期工程第二阶段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989km2 ,占规划治理任务的 75 %。治理中以沙棘、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退耕还林还草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以高标准的精品小流域建设为示范样板 ,辐射和带动全省小流域治理向纵深发展 ;组建专业队 ,实行招标制 ,确保了治理质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生态建设 湫水河流域 永定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污染物来源解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邵志江 刘莲 汪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1,共8页
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水质进行定量评价,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与布局对其污染物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2013-2016年,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水质逐渐改善,但仍存在水污染问题,主... 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水质进行定量评价,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与布局对其污染物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2013-2016年,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水质逐渐改善,但仍存在水污染问题,主要超标的水质指标为TP和氟化物,超标率分别为28.24%和22.59%。(2)空间聚类分析发现,洋河中下游断面鸡鸣驿、响水铺和八号桥,水污染相对较严重;清水河上游断面北泵房和洋河上游断面左卫,水污染较轻;桑干河断面石匣里、温泉屯、小渡口和清水河下游断面老鸦庄,水质清洁。(3)洋河中下游污染物来源于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清水河下游和桑干河污染物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洋河上游和清水河上游污染物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上游 水质评价 时空变化 多元统计 污染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水污染物排放负荷与贡献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斌 张剑 +1 位作者 邵志江 汪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4-607,613,共5页
运用源强系数法,估算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不同来源水污染物的排放负荷,并评估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结果表明:(1)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COD排放负荷为97533.43 t/a;氨氮排放负荷为10596.73 t/a;总磷排放负荷为1389.11 t/a。(2)COD主要来自... 运用源强系数法,估算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不同来源水污染物的排放负荷,并评估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结果表明:(1)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COD排放负荷为97533.43 t/a;氨氮排放负荷为10596.73 t/a;总磷排放负荷为1389.11 t/a。(2)COD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分别占总排放负荷的53.66%和31.41%;氨氮主要来自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分别占总排放负荷的40.15%和27.04%;总磷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分别占总排放负荷的28.99%和26.54%。(3)从空间上看,宣化区COD、氨氮、总磷排放负荷均为最大,宣化区是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水污染的主要贡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上游 源强系数法 水污染负荷 贡献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永定河流域上游不同支流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秀 郎琪 +4 位作者 雷坤 程全国 刘中伟 商放泽 孟翠婷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1,108,共9页
针对永定河流域径流锐减的突出问题,将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水文统计法与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关系概念模型相结合,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桑干河和洋河流域1957-2017年水文气象要素和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的... 针对永定河流域径流锐减的突出问题,将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水文统计法与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关系概念模型相结合,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桑干河和洋河流域1957-2017年水文气象要素和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演变趋势,并量化不同因素对其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57-2017年期间,桑干河、洋河子流域径流深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6.236和6.520 mm/10a,分别在1969、1983和1998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均呈微弱减少趋势,气温和NDVI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321、0.296℃/10a和0.019/10a、0.016/10a。敏感性系数分析表明,桑干河和洋河流域径流对降水量表现为正敏感,干扰期敏感系数分别为0.08和0.09,对潜在蒸散量表现为负敏感,干扰期敏感系数分别为-0.03和-0.02。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关系法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期,桑干河和洋河径流分别减少27.5和22.2 mm,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下垫面变化对桑干河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16.7%、1.1%、82.2%,对洋河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7.2%、-4.5%、97.3%。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下垫面变化是永定河上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桑干河子流域,洋河子流域径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归因分析 气候因素 人为因素 Budyko假设 永定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洪灾特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魏秀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2-35,共4页
1 永定河洪灾纪实 永定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多灾的河流。据记载在清朝286年中,共决口漫溢78次,平均不到4年一次。自17世纪以来,有5次洪水进袭北京,8次淹了天津。 自1918年永定河有水文记载以来,特大洪水发生了3次:1924年卢沟桥洪峰流量4900... 1 永定河洪灾纪实 永定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多灾的河流。据记载在清朝286年中,共决口漫溢78次,平均不到4年一次。自17世纪以来,有5次洪水进袭北京,8次淹了天津。 自1918年永定河有水文记载以来,特大洪水发生了3次:1924年卢沟桥洪峰流量4900 m^3/s;1929年卢沟桥洪峰流量3000 m^3/s;1939年7月间永定河上游连降3次暴雨,三家店总降雨量897 mm,7月25日卢沟桥洪峰流量4390 m^3/s;洪水总量4.9亿 m^3。卢沟桥以上左堤漫溢,洪水进袭北京,冲断平汉、平津铁路;卢沟桥下右堤决口,小清河也自然分洪;梁各庄左堤漫溢决口,冲走刘庄、洪辛庄、蔡家务三个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特性 永定河上游 洪峰流量 官厅山峡 洪水灾害 卢沟桥 永定河泛区 京津塘高速公路 直接经济损失 洪水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胜地黄羊山
8
作者 魏赛中 白云飞 《国土绿化》 2002年第11期45-45,共1页
黄羊山(又名黄阳山),因有黄羊繁衍出没,黄伯阳曾在此隐居而得名,位于北京西北150公里处的河北省涿鹿县,海拔1563米,森林自下而上呈带状分布,是永定河上游的一道绿色屏障。 沿崎岖的小路上山,经过草本植物和灌木交错生长的万亩山坡,野玫... 黄羊山(又名黄阳山),因有黄羊繁衍出没,黄伯阳曾在此隐居而得名,位于北京西北150公里处的河北省涿鹿县,海拔1563米,森林自下而上呈带状分布,是永定河上游的一道绿色屏障。 沿崎岖的小路上山,经过草本植物和灌木交错生长的万亩山坡,野玫瑰、山丹花争奇斗艳。半山腰椴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地 黄羊 永定河上游 大雄宝殿 草本植物 藏经殿 山丹花 绿色屏障 北京西北 自下而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怀来县的应用
9
作者 沈景锋 王建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6期38-38,共1页
近些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全国很多地方得到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 近些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全国很多地方得到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怀来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东南部,燕山山脉北侧,永定河上游。怀来县农业综合基础生产能力偏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怀来县 水土流失 病虫害 机械化作业 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秸秆 作业成本 永定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灵县优质小杂粮产业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10
作者 王继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9期25-26,共2页
一、广灵县小杂粮产业化发展概况 1.地理环境概况 广灵县地处太行山脉北端,恒山东麓、永定河上游,西邻浑源,南望灵丘,东、北分别与河北省蔚县、阳原接壤,面积1283km^2,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人口18.5万,其中农业人口15.9... 一、广灵县小杂粮产业化发展概况 1.地理环境概况 广灵县地处太行山脉北端,恒山东麓、永定河上游,西邻浑源,南望灵丘,东、北分别与河北省蔚县、阳原接壤,面积1283km^2,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人口18.5万,其中农业人口15.9万,占总人口86%。广灵县无霜期短,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小杂粮种植,是大同市优质杂粮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生产 小杂粮 优质 农业人口 永定河上游 发展概况 地理环境 昼夜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浑源县林地保护利用对策
11
作者 张庆庆 《内蒙古林业》 2015年第6期14-15,共2页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缘,地处海河流域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部.全县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国土总面积295.7万亩.地形复杂,平面形状宛若一片枫叶,东、南、北三面环山,浑河与唐河两大水系呈“丁”字形...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缘,地处海河流域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部.全县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国土总面积295.7万亩.地形复杂,平面形状宛若一片枫叶,东、南、北三面环山,浑河与唐河两大水系呈“丁”字形贯穿全境.地貌类型多样,既有黄土覆盖的丘陵塬梁,又有群峦起伏的山地,还有水肥条件较好的河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对策 林地保护 大同盆地 永定河上游 海河流域 平面形状 地貌类型 水肥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正式启动
12
《山西林业》 2012年第3期3-3,共1页
6月12日,全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启动会在山西省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召开。 根据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技术规程和山西省实施方案,本次调查由野外种群调查、圈养种群调查和市场调查三部分组成,全部调查工作将于2015年完... 6月12日,全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启动会在山西省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召开。 根据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技术规程和山西省实施方案,本次调查由野外种群调查、圈养种群调查和市场调查三部分组成,全部调查工作将于2015年完成。全省调查区域内共划分太行山地、吕梁山地、中条山地、黄河高原北部丘陵——山西、永定河上游盆地、晋中盆地、晋南盆地、晋东南盆地和鄂尔多斯高原——山西部分9个地理单元,随机抽取119个样区,共涉及126种陆生野生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调查 动物资源调查 鄂尔多斯高原 晋中盆地 种群调查 永定河上游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