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城市地面沉降研究——以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罗小军 黄丁发 刘国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共5页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提出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阚值方法,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的地面沉降,获得该地区的线性和非线性沉降量以及区域沉降场,证实了地表形变在1km范围内具有强相关性。结果显示陆...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提出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阚值方法,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的地面沉降,获得该地区的线性和非线性沉降量以及区域沉降场,证实了地表形变在1km范围内具有强相关性。结果显示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间的线性沉降速率为13.2mm/a,总体平均沉降速率为16.8mm/a,与实测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表明,PS—DInSAR技术不仅可有效探测地表离散目标的线性形变,还可探测其非线性形变以及获取地表区域形变场,并且可监测地表形变的时序变化过程。除了可用于城市沉降监测外,PS—DInSAR技术还可用于地震、火山、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 振幅信息双闽值方法 PS探测 地面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InSAR技术在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顾兆芹 宫辉力 +4 位作者 张有全 卢学辉 王洒 王荣 刘欢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98-1902,共5页
北京市近60年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大范围地面沉降,截止到2009年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1096 mm ,并以30~60 mm · y -1速率扩展,严重威胁城市规划建设和人民交通安全。相对于传统的水准测量、分层... 北京市近60年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大范围地面沉降,截止到2009年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1096 mm ,并以30~60 mm · y -1速率扩展,严重威胁城市规划建设和人民交通安全。相对于传统的水准测量、分层标等地面沉降监测手段,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可以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形变细节信息。利用PS-InSAR技术和2003年12月-2009年3月Envisat卫星29景ASAR影像监测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发展情况,发现北京平原区沉降漏斗已连成一片,沉降梯度变化较大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第四系凹陷区,覆盖面涉及朝阳、昌平、顺义、通州等区县,并有东移外扩趋势,平谷县境内出现新的沉降中心。沉降分布受前门-良乡-顺义、黄庄-高丽营、南口-孙河等主要断层控制,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呈现季节性下降(3月-6月)与回弹(11月-3月)趋势,并受弱透水层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弹性-塑性-黏弹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 北京 应力-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探测地表形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侯建国 祁晓明 +1 位作者 杨成生 王宏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8,共6页
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区域地表形变探测中存在时空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的影响,为了克服或减弱它们的影响,分离和提取线性、非线性形变时间序列以及地形数据误差与大气信号,以西安市沉降场为研究对象,用17景Envisat数据进行... 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区域地表形变探测中存在时空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的影响,为了克服或减弱它们的影响,分离和提取线性、非线性形变时间序列以及地形数据误差与大气信号,以西安市沉降场为研究对象,用17景Envisat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常规D-InSAR结果比较,证实了PS-InSAR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 形变 地形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公共主影像选取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海滨 何秀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4-347,共4页
针对基于相干系数的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存在的干涉对垂直空间基线、时间基线和多普勒质心频率差3个因素中有任意一个因素大于临界值时,其他2个因素的影响将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则化距离的主影像优化选取方... 针对基于相干系数的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存在的干涉对垂直空间基线、时间基线和多普勒质心频率差3个因素中有任意一个因素大于临界值时,其他2个因素的影响将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则化距离的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干涉图序列的时空基线或多普勒质心频率差总体较大时,所提方法较基于相干系数的方法更加有效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主影像 永久散射体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测量 优化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D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形变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继超 宋伟东 +1 位作者 张继贤 张冬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5-47,共3页
简要介绍并比较当前矿区地表形变监测的主要方法,阐述PS-DInSAR技术的原理与优势,并就其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关键词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永久散射体技术 矿区地表形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如仁 苏宇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共9页
针对传统人工水准监测风险高、难度大的问题,以本桓高速公路挖方边坡为例,提出一种利用SBAS-InSAR与PS-InSAR相结合的技术对挖方边坡进行形变监测。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处理2023年4月—2024年1月获取的22景Sentinel-1A数据,生成小... 针对传统人工水准监测风险高、难度大的问题,以本桓高速公路挖方边坡为例,提出一种利用SBAS-InSAR与PS-InSAR相结合的技术对挖方边坡进行形变监测。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处理2023年4月—2024年1月获取的22景Sentinel-1A数据,生成小基线差分干涉对,反演得出边坡形变值与形变趋势。然后,选取相同监测时间的水准点测量结果与PS点进行验证,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降雨量与边坡形变的关联度。监测结果显示,边坡沉降速率集中在10.15~30.27 mm/a,沉降分析结果显示此路堑边坡整体较为稳定,时序InSAR相对水准测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维度的特点,并具有可回溯性,表明时序InSAR技术对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监测具有可行性与可靠性,确保高速公路挖方边坡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边坡监测 短基线子集(SBAS-InSAR)技术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 沉降预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中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月华 王润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39,共3页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长时序、高相干性的卫星数据,从而实现对地面有效监测的目的。着重从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原理、技术思路、作业步骤和过程、数据效果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设计角反射器。为研究有关角反射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 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 角反射器(CR) 设计 安装 地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式驱动时序InSAR技术对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形变监测
8
作者 杨磊 王敏 +1 位作者 高斌 胡仲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0,共6页
为解决传统地面监测手段成本高、观测周期长等问题,时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场形变监测研究中,但不同单一时序InSAR技术均存在监测缺陷。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技术仅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监测,... 为解决传统地面监测手段成本高、观测周期长等问题,时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场形变监测研究中,但不同单一时序InSAR技术均存在监测缺陷。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技术仅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监测,缺乏单个地表点分析。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过度依赖相干性,局限于线性形变。为解决单一化监测手段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双模式驱动时序InSAR(DMTS-InSAR)技术对机场形变进行分析。基于21景Sentinel-1A升轨雷达影像,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局部区域为研究区,对DMTS-InSAR技术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克服了单一技术分析的局限性。评估后发现滨海国际机场局部区域存在沉降现象,其中机场停机坪处的形变最为显著,最大垂直沉降速率达到25 mm/a。结果表明,利用DMTS-InSAR技术监测机场形变,可获取更为准确可靠的形变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式驱动时序干涉测量技术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干涉测量 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 机场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轨道集成PS-InSAR监测高速公路沿线地面沉降研究——以京沪高速公路(北京—河北)为例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学东 葛大庆 +2 位作者 肖斌 张玲 侯妙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7-69,104,共4页
监测和治理公路等线性工程沿线地面沉降是保证线性工程正常运营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京沪公路为试验区,基于2008—2010年相邻轨道的ENVISAT ASAR数据,利用多轨道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集成方法成功提取了京沪公... 监测和治理公路等线性工程沿线地面沉降是保证线性工程正常运营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京沪公路为试验区,基于2008—2010年相邻轨道的ENVISAT ASAR数据,利用多轨道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集成方法成功提取了京沪公路(北京—河北)沿线的沉降速率图和沉降剖面图。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统一了不同轨道间影像的坐标系与参考基准,而且使跨轨道、多幅影像的大范围PS-InSAR监测成为现实;同时,确认了京沪公路(北京—河北)沿线的9个沉降中心,分析了沿线6 km范围内的地面沉降情况,该结果与已有研究相吻合。因此,PS-InSAR集成方法丰富了线性工程沿线地面沉降的监测手段,可为线性工程的正常运营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高速公路 多轨道 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和GIS空间分析的南通市区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34
10
作者 何秀凤 仲海蓓 何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4,共6页
为提高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中大气延迟相位提取精度,在采用滤波方法从残余相位中提取大气延迟相位时,提出了基于结构函数的最佳滤波方法及滤波窗口大小的自动确定方法;并对PS(permanentscatterer)点的线性形变速... 为提高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中大气延迟相位提取精度,在采用滤波方法从残余相位中提取大气延迟相位时,提出了基于结构函数的最佳滤波方法及滤波窗口大小的自动确定方法;并对PS(permanentscatterer)点的线性形变速率进行空间分析,了解其数据分布,探测离群值,然后进行Kriging插值,以获得高分辨率的沉降速率图.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江苏南通市区为试验区域,采用2006—2007年间15幅Envisat卫星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确保大气延迟相位的提取精度,获得了南通市区高分辨率的沉降速率图,发现南通市区存在多个沉降漏斗,但在2006—2007年间没有出现沉降速率特别大的沉降漏斗,大部分区域的沉降速率不超过11 mm.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监测 大气延迟影响 结构函数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SAR技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涛 王超 张红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1期84-89,共6页
从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近年来DInSAR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详细论述了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LS)方法、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PS)方法和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方法的... 从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近年来DInSAR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详细论述了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LS)方法、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PS)方法和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方法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最小二乘 永久散射体 小基线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SInSAR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波 汪汉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9,共6页
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为提高形变监测精度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根据ERS1/2卫星提供的InSAR数据,采用三重阈值PS自动探测算法,获取了1992—2002年上海试验区的地表沉降,上海试验区的总体平均沉降速率为9.3mm/a,与精密水准测量结... 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为提高形变监测精度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根据ERS1/2卫星提供的InSAR数据,采用三重阈值PS自动探测算法,获取了1992—2002年上海试验区的地表沉降,上海试验区的总体平均沉降速率为9.3mm/a,与精密水准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 失相关 地表形变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的聊城东部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新田 狄桂栓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2期149-153,共5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对优化城镇化布局及形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提出了要求,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发展,地表沉降现象从大中型城市向城镇发展,城镇地区的地表情况越来越引人重视。聊城位于鲁西平原地区,地质构造疏松,由于矿产、地下...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对优化城镇化布局及形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提出了要求,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发展,地表沉降现象从大中型城市向城镇发展,城镇地区的地表情况越来越引人重视。聊城位于鲁西平原地区,地质构造疏松,由于矿产、地下水开采等原因,出现地表沉降现象。为加强该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本文采用PS-InSAR技术,利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的52景Sentinel-1数据对聊城东部地区地表沉降情况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沉降主要发生于茌平及聊城市区东南部,沉降面积达900 km2,最大年平均沉降量达-135.3 mm/a,测区范围内沉降具发展空间大、发展趋势强等特点。本文根据该区域沉降特征结合历史影像资料,推断出地表沉降主要原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并根据该区域水源分布特征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稳定 聊城东部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 地下水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InSAR与DS-InSAR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的精度检验与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小裕 王哲奇 《海洋测绘》 CSCD 2020年第4期65-67,71,共4页
为检验PS-InSAR和DS-InSAR监测技术的可靠性,利用覆盖上虞区的23景Sentinel-1影像,分别采用PS-InSAR和DS-InSAR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两组上虞区的地表沉降信息,并用上虞区的二等水准监测数据进行精度检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等... 为检验PS-InSAR和DS-InSAR监测技术的可靠性,利用覆盖上虞区的23景Sentinel-1影像,分别采用PS-InSAR和DS-InSAR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两组上虞区的地表沉降信息,并用上虞区的二等水准监测数据进行精度检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等水准测量与PS-InSAR和DS-InSAR结果的互差主要分布在-5^+5mm/年范围内,说明PS-InSAR和DS-InSAR监测地面沉降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 分布式散射体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监测 二等水准测量 平均绝对偏差 克里金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S方法监测城市地表形变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余勇 卞正富 +1 位作者 刘振国 雷少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常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因受时间和空间失相干的影响,限制了其运用。永久散射体(PS)方法虽然可有效解决失相干和大气延迟等问题,但其要求SAR影像数目较多。而小基线集(SBAS)方法对SAR影像数目不敏感,因此,以太原地区为研究区... 常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因受时间和空间失相干的影响,限制了其运用。永久散射体(PS)方法虽然可有效解决失相干和大气延迟等问题,但其要求SAR影像数目较多。而小基线集(SBAS)方法对SAR影像数目不敏感,因此,以太原地区为研究区,收集了2008年1月—2010年8月期间的8幅ENVISAT卫星的SAR数据,采用SBAS方法获取太原地区的地表形变场。发现万柏林、吴家堡和小店的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27.11、-55.92和-67.61 mm/a,所得的形变速率图和形变序列图与前人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SBAS方法监测城市地表形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方法 小基线集方法 ENVISAT 地表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GPS数据的PSDInSAR公用主影像的优化选取 被引量:7
16
作者 龙四春 刘经南 +1 位作者 李陶 唐超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3-458,共6页
分析了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DInSAR)引起相干性损失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一种顾及大气延迟变化差异的PS-DInSAR公用主影像的优化选取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函数模型、建模思想及求解方法.借助天津地区欧空局ENVISAT(enviro... 分析了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DInSAR)引起相干性损失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一种顾及大气延迟变化差异的PS-DInSAR公用主影像的优化选取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函数模型、建模思想及求解方法.借助天津地区欧空局ENVISAT(environmental satellite)卫星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和连续运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永久监测站数据为源数据,采用Bernese 5.0和Matlab7.1及Shell自编程序等开展了融合GPS数据的公用主影像的优化选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融合GPS数据的模型相关系数法能准确快速地从多幅SAR影像中选出最优公用主影像,为PS-DInSAR的高精度形变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数据融合 优化选取 公用主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质岛礁沉降变形过程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兰恒星 赵晓霞 +2 位作者 伍宇明 李郎平 苏奋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共8页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在多个钙质岛礁上开展了工程建设。沉降变形是岛礁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钙质砂工程性质的特殊性,钙质岛礁的沉降变形过程和机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然而,由于岛礁位置通常远离内陆,使用常规监...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在多个钙质岛礁上开展了工程建设。沉降变形是岛礁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钙质砂工程性质的特殊性,钙质岛礁的沉降变形过程和机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然而,由于岛礁位置通常远离内陆,使用常规监测方法不易于开展岛礁沉降研究,有关钙质岛礁沉降变形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选取我国典型钙质岛礁,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erman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PSI),准确反演了其沉降变形过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初步结果表明:钙质岛礁的沉降变形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总体上,岛礁边缘沉降速率略大于其内部沉降速率,工程扰动区大于非扰动区;与其他吹填材料的区域相比,钙质岛礁沉降速率偏小,总体上稳定。但是沉降过程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波动特征,受工程建设和海洋水动力影响明显。考虑到钙质砂特殊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的颗粒破碎机理,钙质岛礁未来的沉降变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的过程监测和机理分析,以期为我国岛礁的安全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岛礁 沉降变形 过程与机理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InSAR在铅山县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飞虎 姜珊珊 孙翠羽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9-977,共9页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PSInSAR)通过对同一地区的多景影像数据的分析,探测出一定数量的、均匀分布的永久散射体目标(persistent scatterers, PS),以PS点作为分析目标进行建模求解,从而反演出目标区域的...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PSInSAR)通过对同一地区的多景影像数据的分析,探测出一定数量的、均匀分布的永久散射体目标(persistent scatterers, PS),以PS点作为分析目标进行建模求解,从而反演出目标区域的地表形变情况.以江西上饶重要金属矿产地铅山县作为研究区域,采用PSInSAR技术对2016-08~2017-03期间采集的18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时序分析,获取了该地区的沉降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铅山县内永平铜矿及其周边存在较大形变,沉降中心区最大沉降速率达到-90 mm/y,沉降区域与矿区所在的实际空间分布位置较为一致;弋阳县、横峰县和铅山县的交界处也存在一定沉降形变,区域沉降速率达-20 mm/y.实验表明在金属矿区应用PSInSAR技术进行沉降监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矿区形变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 沉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数据分析四川盆地南部长宁页岩气区块地表形变场基本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包雨鑫 孙建宝 +5 位作者 李涛 梁存任 詹艳 韩静 李永生 张景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7-451,共2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四川盆地南部活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微震和有感地震,甚至是破坏性地震。这些地震是否为工业开采所诱发,目前已有研究从时空相关性给出了一些统计推断,本文则从形变观测角度分析页岩气开采... 近年来随着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四川盆地南部活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微震和有感地震,甚至是破坏性地震。这些地震是否为工业开采所诱发,目前已有研究从时空相关性给出了一些统计推断,本文则从形变观测角度分析页岩气开采能否产生可以检测到的地面形变,以揭示形变信息与页岩气开采的关系,尝试为页岩气开采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基于长波ALOS-2卫星雷达数据对长宁页岩气区块近两三年内的InSAR地表形变展开探测,检测页岩气大规模生产可能造成的地面形变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用Sentinel-1卫星雷达数据分析页岩气开发活跃时段内的形变时间序列信息。结果显示:考虑到不同观测技术的误差水平和观测角度差异,两种卫星数据均反映了一致的地表形变分布,且形变场与页岩气开采井的空间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压裂注液过程会造成地表快速隆升,生产过程中随着流体扩散地表会出现沉降和水平运动,初步揭示出页岩气生产过程中地面形变的非稳态变形特征。这表明在四川盆地南部复杂的形变观测条件下,InSAR技术是页岩气开采有效的监测手段,能够弥补地震学观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开采 差分干涉测量 ALOS-2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沉降漏斗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宗煌 丁士俊 +1 位作者 李陶 何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6,共4页
用天津地区2003-10—2009-06月38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和PS像元选取实验,提取试验区沉降量,得到该区的平均沉降速率,并在试验区内取4个典型区域PS像元绘制了时间序列沉降图。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失相干 大气延迟 永久散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