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流量及再循环率的测定 被引量:6
1
作者 鄢建军 严贺 +2 位作者 童辉 刘慎微 徐钢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3期33-35,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P组)30例,Tal Palindrome TM组(T组)26例,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实际血流量监测。测定正接和反接状态下,泵设流量分别为150、200、250、300、350mL/min时的再循环率。结果无论正接还是反接,两组实际流量均能达到泵设流量的要求;不同泵设流量时正接和反接实际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接时泵设流量150~350mL/min,两组几乎没有再循环。反接时,不同泵设流量组内再循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不同泵设流量下,P组再循环率显著高于T组(均P<0.01)。结论两种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血流量能满足泵设流量需求,正接时都没有再循环;反接时Tal Palindrome TM型再循环率比Permcath型低,两种导管再循环率不随泵设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反接导管,必须反接时,可相应提高血流量,以保证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超声稀释法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 导管连接方式 血液流量 再循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袁芳 刘映红 +3 位作者 李铮 朱建玲 曹丹鸣 李一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价值,并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我院共63例(男39例,女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Logiq 5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价值,并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我院共63例(男39例,女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Log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实时引导下,均经颈内静脉采用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植入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分析记录穿刺次数、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一般患者及高危患者两组进行对比,曾经有过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或曾经有过置管困难情况或配合差、肥胖、衰弱、骨骼畸形及凝血功能异常者为高危患者.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导管成功率100%,其中高危患者20例(31.7%);有60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95.2%);穿刺次数1~3(1.23±0.21)次;3例患者出现术中即刻并发症(4.7%);在使用过程中导管感染3例(4.7%).手术时间高危组患者长于一般患者组[(30.6±0.11) min vs (19.1±0.09) min,P<0.05];两组在穿刺次数,置管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4/20,20%)在长期使用导管过程更易因导管血栓形成而导致流量不佳.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技术,成功率高;不论在高危患者还是一般患者中都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留置导管 实时超声引导 血液 血管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双腔导管的操作流程改良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高峰 黄行芝 +2 位作者 马春玲 徐丹丹 杨举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双腔导管的操作流程改良对预防透析导管堵管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透析中心置入长期透析导管的21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10例按照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进行导管使用和护理,观察组11例强化双腔导管的细节管理,即整个操作过程不... 目的探讨永久性双腔导管的操作流程改良对预防透析导管堵管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透析中心置入长期透析导管的21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10例按照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进行导管使用和护理,观察组11例强化双腔导管的细节管理,即整个操作过程不让血液在导管内停留,同时操作环节没有导管口的暴露机会。结果对照组1 200个导管日,导管不全堵塞71例次,完全堵塞12例次,感染6例次;观察组1 200个导管日,导管不全堵塞11例次,完全堵塞2例次,感染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导管使用和维护中,注重细节管理,可有效防范导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永久性导管 细节管理 导管堵塞 导管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慧芳 郑元元 俞建芬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永久性双腔置管在血透中应用情况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7例患者1 853例次双腔置管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置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留置时间、正确使用导管的方法、各种导致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结果发生局部感... 目的观察永久性双腔置管在血透中应用情况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7例患者1 853例次双腔置管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置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留置时间、正确使用导管的方法、各种导致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结果发生局部感染13例,全身感染4例,血流不通畅或导管内血栓形成7例68次,置管导致局部血肿3例。结论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对内瘘手术失败后不能再行自体血管造瘘或者因心脏功能不全不适合行内瘘术者是最佳的替代方法之一,对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保持导管无菌状态的重要性,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是保证患者长期使用深静脉导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永久性留置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韩丽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584-584,共1页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2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100%,1...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2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100%,1例手术完成之后出现渗血的现象,1例皮下隧道走行区局部血肿,1例手术完心律失常,2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堵塞;置入导管之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每分钟为230—300 ml:有18例患者的Kt/v达到l.4以上,还有1例为1.26,1例为1.24,基本上都能够达到透析的标准,与内瘘透析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永久导管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封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夏娟 马玉英 居建忻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6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透用双腔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颈内静脉永久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封管液的不同选择,随机分成肝素尿激酶混合液组(A组)和肝素组(B组),观察比较两组导管的堵塞次...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透用双腔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颈内静脉永久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封管液的不同选择,随机分成肝素尿激酶混合液组(A组)和肝素组(B组),观察比较两组导管的堵塞次数和静态管路压。结果A组导管堵塞12例次,溶栓后全部再通,静态管路压为(10.2±3.57)cmH2O;B组导管堵塞33例次,溶栓后再通31例次,静态管路压为(7.4±5.28)cmH2O。两组导管堵塞例次和静态管路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可应用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尿激酶 血液 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肖龙 古英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31-3933,共3页
目的:观察长期双腔留置导管(permanent dual lumen catheter,PDLC)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常见并发症。方法: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行PDLC留置术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3.31±12.26)岁,均通过颈... 目的:观察长期双腔留置导管(permanent dual lumen catheter,PDLC)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常见并发症。方法: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行PDLC留置术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3.31±12.26)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带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12例经右侧,1例经左侧,平均使用7.8(2~14)个月。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内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2例14次,发生率4.58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1例2次,发生率0.65例次/1000导管日;出血1例3次。13例患者的平均Kt/V值1.27±0.22。结论: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和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患者来说,PDLC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透析效果。如果处理得当,并发症也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留置导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失功的护理对策
8
作者 齐宏欣 赵淑梅 +1 位作者 崔燕 陈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703-703,共1页
老年尿毒症患者往往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故采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维持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者较多.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在导管并发症及失功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 老年尿毒症患者往往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故采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维持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者较多.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在导管并发症及失功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我科应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接受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5±6.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 失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与维护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柳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83-2383,共1页
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例血管条件差、内瘘失败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证的患者应用双腔透析导管建立透析通路,发现其具有快速、安全、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 导管 维持性血液患者 维护 通路 腹膜 护理报告 血管条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中经腰腔静脉置管与经股静脉置管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文金 马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的比较经腰腔静脉置管(TLC)与经股静脉置管(FVC)方式植入长期透析管方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FVC(159例)、TLC(29例)建立血管通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手... 目的比较经腰腔静脉置管(TLC)与经股静脉置管(FVC)方式植入长期透析管方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FVC(159例)、TLC(29例)建立血管通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LC组、FVC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06%比97.85%,P=0.770)。TLC组、FVC组术后1、2、3年累计一期透析导管通畅率分别为89.75%、81.40%、30.65%,86.25%、60.9%、2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间围手术期、早期及晚期置管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C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低于FVC组(12.13%比32.42%,P<0.05),血栓发生率低于FVC组(3.03%比17.03%,P<0.05)。结论TLC手术成功率高,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低于FVC。具备手术条件的临床中心面对常规静脉通路耗竭患者选择透析通路时,TLC可能是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中心静脉导管 经腰静脉置管 经股静脉置管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联合尿激酶用于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导管封管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巍 陈舜杰 +1 位作者 吴谷奋 顾惠娟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肝素联合尿激酶封管对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导管的影响及相关护理。方法选择20例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10例。常规组于透析结束后采用肝素液封管,联合组采用肝素液联合尿激酶封管,... 目的探讨肝素联合尿激酶封管对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导管的影响及相关护理。方法选择20例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10例。常规组于透析结束后采用肝素液封管,联合组采用肝素液联合尿激酶封管,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的功能情况。结果常规组有5例保持通畅,血流量为(180.0±20.1)ml/min;联合组9例保持通畅,血流量为(230.0±19.2)ml/min。结论肝素联合尿激酶封管可延长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使用年限。做好导管的护理及健康指导、预防局部感染是其护理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带涤纶套永久性导管 封管 尿激酶 肝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秀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S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导管 血液 血管通路 肝素封管 动静脉 导管 肾脏替代治疗 溶栓方法 人造血管 深静脉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为血透通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松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2期889-890,共2页
为探讨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胜导管在内瘘成熟前作为血透通路的临床效果,对158例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插管建立血透通路,评价透析的充分性,并与普通动静脉直接穿刺法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观察插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 为探讨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胜导管在内瘘成熟前作为血透通路的临床效果,对158例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插管建立血透通路,评价透析的充分性,并与普通动静脉直接穿刺法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观察插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锁骨下静脉导管法的血透充分性明显优于普通动静脉直接穿刺法(P<0.01),置管后的并发症主要为局部渗血、血肿、导管异位、导管内血栓形成及感染,未见气胸、心房破裂、上腔静脉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作者认为,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建立血透通路具有透析充分、并发症少、可长时间置管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导管 血管通路 临床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14
作者 胡日红 郭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136-1136,共1页
关键词 尿毒症 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 维持性血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的临时通路──锁骨下静脉三腔导管的护理
15
作者 王晓英 陈季贤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5年第4期210-210,共1页
血液透析的临时通路──锁骨下静脉三腔导管的护理北京协和医院王晓英,陈季贤我科应用经皮锁骨下静脉三腔导管置管,迅速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进行维持血液透析,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2年6月至1993年11月... 血液透析的临时通路──锁骨下静脉三腔导管的护理北京协和医院王晓英,陈季贤我科应用经皮锁骨下静脉三腔导管置管,迅速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进行维持血液透析,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2年6月至1993年11月共行46例,均1次置管成功。留置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锁骨下静脉 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球囊扩张术移除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嵌顿4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新建 李欣 +3 位作者 吴娟 朱芮 胡冰宇 季文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评价腔内球囊扩张术在移除带涤纶套隧道式导管(TCC)嵌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的4例TCC嵌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 目的评价腔内球囊扩张术在移除带涤纶套隧道式导管(TCC)嵌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的4例TCC嵌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血气胸、皮下血肿、心律失常等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 4例TCC嵌顿患者平均年龄(73.3±6.4)岁,TCC平均留置时间为5.5年(4~8年)。所有患者嵌顿移除均获成功,其中1例接受双球囊双腔内同时扩张术。术中1例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球囊扩张术移除嵌顿TCC微创、安全有效,但仍需更多病例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内球囊扩张 导管嵌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失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杜渊 杜浩昌 +1 位作者 李春庆 陈高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中的失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4例糖尿病肾病行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套长期导管患者,根据置管后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连续3次血流量低于200 ml/min,需要调整体位、反接透析管路,...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中的失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4例糖尿病肾病行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套长期导管患者,根据置管后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连续3次血流量低于200 ml/min,需要调整体位、反接透析管路,甚至溶栓治疗等干预措施),将其分成失功组和非失功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带管透析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清蛋白(Al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记录临时导管留置时间(TCT)、长期导管外接头位置(CCP)、长期导管种类(LCT)、肝素封管浓度(HC),尿素清除指数(Kt/V)、透析相关低血压(IDH)发生率、口服抗凝药物情况(OAD);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从中找出影响长期导管失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患者34例,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失功)15例,长期导管失功率为44.1%,出现时间为16~752 d。导管障碍率为1.37例次/1 000导管日。失功组的hs-CRP、TCT明显高于非失功组,而外接动脉接头在导管内侧者的比例和采用纯肝素封管者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失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升高是长期导管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构成、带管透析龄、糖尿病病程、BMI、Hb、Hct、Plt、TC、TG、Alb、FBG、HbA1c、APTT、D-D,LCT、Kt/V、OAD、ID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失功率;临时透析管的留置时间、动脉外接头位置、肝素导管封管浓度等因素均可影响导管功能,hs-CRP升高是长期导管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留置 涤纶套导管 功能不良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静脉长期带涤纶套留置导管在血管条件匮乏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彤 何达 熊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46-1546,共1页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充分,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是目前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老龄化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患者的血管条件差或耗竭,无法再次建...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充分,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是目前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老龄化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患者的血管条件差或耗竭,无法再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而其颈内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常规的血管通路无法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患者 血管条 留置导管 永久性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应用 涤纶 脉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导管不同连接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柯 李璇 王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留置导管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动静脉端不同连接方式对血糖值的影响。方法对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长期颈内静脉置管(20例)、临时颈内静脉置管(20例)、临时股静脉置管(20例)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采取自身对照法进...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留置导管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动静脉端不同连接方式对血糖值的影响。方法对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长期颈内静脉置管(20例)、临时颈内静脉置管(20例)、临时股静脉置管(20例)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采取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以血液透析时留置导管动静脉端与血路管动静脉端的连接方式确定正接与反接,每例患者均行正向连接和反向连接各1次,透析至2h时从患者手指端与体外循环管路动脉端采血测血糖。结果不同置管部位管路正向连接透析时,动脉端与手指端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时股静脉置管反向连接时动脉端血糖值显著低于手指端(P<0.01)。结论长期及临时颈内静脉置管,无论正向连接还是反向连接均可从体外循环管路的动脉端采血测血糖值,股静脉置管正向连接时可从动脉端采血,反向连接时,监测血糖应从外周采血,才能获得较准确的血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液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血糖 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PICC致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报道与分析处理
20
作者 韩丽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585-585,共1页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2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100%,1...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2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100%,1例手术完成之后出现渗血的现象,1例皮下隧道走行区局部血肿,1例手术完心律失常,2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堵塞;置入导管之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每分钟为230—300 ml;有18例患者的Kt/v达到1.4以上,还有1例为1.26,1例为l_24,基本上都能够达到透析的标准,与内瘘透析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永久导管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