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地区水-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特征评价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富强 应卓晖 +1 位作者 吕素冰 赵衡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6,共7页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京津冀地区和北京水资源系统持续滞后,天津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交互滞后,河北处于经济社会系统滞后的状态;北京始终处于耦合协调发展最好水平,天津其次,河北耦合协调发展缓慢;水资源总量和地下水储变量是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变化情况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水-经济-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发展 资源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拟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富强 张蒙 +2 位作者 吕素冰 赵衡 应卓晖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32,共15页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失衡失稳问题,构建水-经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设置开源节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5种情景方案,预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发展趋势,运用耦...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失衡失稳问题,构建水-经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设置开源节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5种情景方案,预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发展趋势,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京津冀地区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20—2035年5种情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延续现状型耦合协调度均最低,开源节流型、发展经济型和保护环境型次之,综合协调型均最高。说明在维持现状发展条件下,京津冀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略有增加但变化较小,只有在节约用水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才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35年延续现状情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均属于中级耦合协调型,综合协调情景下北京和天津耦合协调发展属于良好耦合协调型,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耦合协调发展缓慢,仍属于中级耦合协调型,未来应注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研究可为京津冀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济-生态系统 系统动力学 耦合协调度模型 发展趋势模拟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和谐论的黑河流域“水-经济-生态”发展结构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婕 丁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和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协调流域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水土资源配置为目标,建立地表水过度开发区“水-经济-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隶属度方法将不同和谐程度划分5个等级。根据...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和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协调流域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水土资源配置为目标,建立地表水过度开发区“水-经济-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隶属度方法将不同和谐程度划分5个等级。根据黑河流域“水-经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目标并结合未来规划,确定可以反映水资源现状、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农业灌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状况等的14项评价指标,为流域和谐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黑河流域不同水平年不同情景模式下的体系综合和谐度,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整体和谐度虽均呈现上升趋势,但2020年和谐度均低于0.4,均达不到一般和谐;2030年情景Ⅰ、Ⅱ和谐度小于0.6,而情景Ⅲ、Ⅳ和谐度大于0.6,情景Ⅲ、Ⅳ和谐程度明显优于情景Ⅰ、Ⅱ,达到和谐等级。情景Ⅲ、Ⅳ通过继续调整政策,将地表水开发利用率控制在阈值75.0%以内,到2030年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分别为70.7%、68.3%,比2015年分别降低了60.57%、62.97%,使得黑河流域退出地表水过度开发区。为确保黑河流域未来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共同发展,针对该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的现状,推荐在保持规划GDP增速不变的情况下,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三条红线”,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加大工业节水力度等措施,优化水资源配置,大幅度降低农业耗水量,有效降低地表水利用率,可实现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流域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的和谐性评价数学模型虽处于探索阶段中,但对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如何协调发展进行了定量描述,为治理流域提供数据支撑,为黑河流域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和谐论 地表过度开发区 水-经济-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方案及用水效益 被引量:17
5
作者 方创琳 步伟娜 鲍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00-1707,共8页
在西北干旱地区的黑河流域 ,推行流域水 -生态 -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是从根本上高效配置流域水资源 ,彻底化解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冲突 ,实现利益共享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和提高用水效益的重要途径。采... 在西北干旱地区的黑河流域 ,推行流域水 -生态 -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是从根本上高效配置流域水资源 ,彻底化解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冲突 ,实现利益共享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和提高用水效益的重要途径。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调控实验 ,从众多实验方案中选择生成水 -生态保护型发展方案 (WEP)、水 -经济高效型发展方案(WEH)、水 -生态 -经济协调型发展方案 (WEE) 3种有效方案。从需水总量与用水结构、空间配水结构、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生态环境保护、投水产出效益等方面对 3种有效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 ,WEP方案耗水总量相对较少 ,利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但经济发展步伐比较缓慢 ,不利于流域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WEH方案耗水量大 ,经济发展步伐快 ,经济效益显著 ,但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黑河分水方案的实施 ,WEE方案耗水量介于 WEP和 WEH之间 ,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 ,同时兼顾了黑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虽然单纯从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角度分析 ,不是最好的方案 ,但从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流域生态经济带的角度分析 ,却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案。进而确定出 WEE方案为满足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要求和提高用水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方案比选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数学模拟系统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余欣 寇怀忠 王万战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2,共8页
重点介绍了黑河流域综合模型、数字流域模型、二元演化模拟系统以及黄河数学模拟系统等4个流域模拟系统的新进展;从发展理念、生产方式、质量评测、集成建模以及支撑途径等5个方面,凝练了系统模拟系统发展新态势,突出水-经济-生态过程... 重点介绍了黑河流域综合模型、数字流域模型、二元演化模拟系统以及黄河数学模拟系统等4个流域模拟系统的新进展;从发展理念、生产方式、质量评测、集成建模以及支撑途径等5个方面,凝练了系统模拟系统发展新态势,突出水-经济-生态过程的耦合模拟,注重构件化组装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突出模型科学评价和公共开发环境建设,重视多源数据同化和模型参数化.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数学模型不确定性及评价技术、数学模型复杂数据高效存取及其仿真可视化、协调大尺度和跨学科模型集成及云服务技术、三维/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基于物联网的混合虚拟河流试验技术、水循环及其多物质输移过程和模拟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济-生态过程耦合模拟 构件化组装 质量评测 综合集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近期主要科技进展与需求 被引量:5
7
作者 薛松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共6页
从防洪减灾、水沙调控、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数学模型研发等方面凝练了近期黄河水利科技的主要进展。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需求,包括:①黄河水沙变化及趋势预测;②流域水沙调控理论与技术;③支撑最严格... 从防洪减灾、水沙调控、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数学模型研发等方面凝练了近期黄河水利科技的主要进展。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需求,包括:①黄河水沙变化及趋势预测;②流域水沙调控理论与技术;③支撑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技术;④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⑤黄河下游河道改造与滩区治理;⑥黄土高原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⑦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需求 沙变化 资源配置 -生态-经济耦合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近期主要科技进展与需求 被引量:3
8
作者 薛松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共1页
凝练了近期黄河水利科技的主要进展:①防洪减灾方面,主要包括基于卫星的黄河流域水监测和河流预报系统、游荡型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水下根石探测技术、移动式不抢险潜坝技术、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技术、宁蒙河段冰凌观测技术等;②水沙... 凝练了近期黄河水利科技的主要进展:①防洪减灾方面,主要包括基于卫星的黄河流域水监测和河流预报系统、游荡型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水下根石探测技术、移动式不抢险潜坝技术、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技术、宁蒙河段冰凌观测技术等;②水沙调控方面,主要包括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运行方式、水沙调控体系联合调控技术等;③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方面,主要包括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水权转换理论与实践等;④水资源保护方面,主要包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目标及生态需水、高含沙环境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及预报技术等;⑤水土保持方面,主要包括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域界定及产输规律、黄河多沙粗沙区分布式土壤流失评价预测模拟技术、水保措施作用机理及其优化配置等。同时,在黄河健康生命指标体系、数学模拟系统建设、实体模型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剖析了未来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黄河健康生命维持和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科技需求,主要包括:①黄河水沙情势变化过程及趋势预测;②流域水沙调控理论与技术;③支撑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技术;④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⑤黄河下游河道改造与滩区治理;⑥黄土高原治理关键技术;⑦古贤水利枢纽和南水北调西线重大技术;⑧河流自然过程-生态环境过程-经济社会过程耦合的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科技需求 沙变化预测 资源配置 游荡型河道治理 -生态-经济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