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气井产出水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开发意义——以黔西织金区块为例
1
作者 郭晨 高俊喆 +7 位作者 秦勇 易同生 陈贞龙 袁航 王国玲 卢玲玲 李瑞腾 程曦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00-3016,共17页
为深化煤系流体地球化学形成机理与煤层气富集高产机制,促进煤层气效益开发,基于黔西织金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样品采集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揭示产出水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差异分布与成因机制,探讨其地质意义以及对煤层气富集高产的指... 为深化煤系流体地球化学形成机理与煤层气富集高产机制,促进煤层气效益开发,基于黔西织金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样品采集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揭示产出水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差异分布与成因机制,探讨其地质意义以及对煤层气富集高产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织金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较高的微量元素浓度是水与煤中无机矿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源于黔西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方式主要为无机态。微量元素溶出与沉淀为水-煤相互作用的2种机制,滞留条件下,易溶元素大量溶出,导致煤层水中微量元素浓度增加,以Li、Ga、Rb、Sr、Ba这5种特征微量元素为代表,溶出来源主要为黏土矿物。当水中微量元素浓度较高时,碱性水环境将促进可溶性元素的沉淀,反馈煤中微量元素变化。产出水微量元素浓度在不同含煤向斜之间差异显著,源于向斜间水动力条件的差异。产出水Li元素浓度与平均日产气量具有正相关性,特征微量元素浓度蛛网面积与平均日产水量具有负相关性,可指示地下水动力条件与产能潜力。珠藏向斜煤系水动力条件弱,产出水微量元素浓度高,加之构造改造弱,煤体结构相对完整,具有最佳的煤层气富集高产条件;阿弓向斜在保证排液能力的前提下也具有高产潜力,由以南东向缓倾翼为典型。研究成果从煤层气井产出水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差异分布与成因机理的角度出发,为理解织金区块煤层气富集高产的区控性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气井 产出 微量元素 富集高产 水-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水-煤相互作用后冲击载荷下煤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7
2
作者 杜秋浩 刘晓丽 +3 位作者 王维民 王恩志 钟建文 王思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53-3462,共10页
为研究CO2注入关闭/废弃矿井中煤的力学行为,利用?50 mm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自然状态、饱水状态和超临界CO2-水-煤作用后煤样分别进行动态压缩试验,分析3种状态煤样试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坏形态、能量特征以及动态... 为研究CO2注入关闭/废弃矿井中煤的力学行为,利用?50 mm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自然状态、饱水状态和超临界CO2-水-煤作用后煤样分别进行动态压缩试验,分析3种状态煤样试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坏形态、能量特征以及动态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①随应变率增高,相对于自然和饱水状态煤样,超临界CO2-水-煤相互作用后煤样的破碎块度数量更多,碎块粒径更小;②随入射能增大,3种状态煤样的能量反射率、透射率及耗散率的线性变化趋势不同,超临界CO2-水-煤相互作用后煤样的能量反射率显著增高,能量耗散率显著降低;③超临界CO2-水-煤作用后煤岩材料性质发生弱化,在冲击载荷下通过微裂隙萌发扩展来提高耗散能密度,其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弹性模量与耗散能密度间关系介于自然和饱水状态煤样之间。本次试验证实CO2-水-煤作用过程中发生的矿物化学反应、吸附膨胀诱导微观结构改变、裂隙表面能降低等因素能够明显影响煤样的动态响应特征。尽管本文的试验不能完全反映关闭/废弃封存CO2的真实情况,但为后续CO2-水-煤相互作用下煤样动态响应特征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封存 CO2-水-煤作用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冲击荷载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分析水分对煤中氢键形成的作用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 李保庆 三浦孝一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2-15,共4页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技术测定了煤中水分的-OH含量和加热脱水过程中由氢键引起的焓变,并与TG和DSC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该技术是定量研究煤中氢键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氢键 -作用 原位漫反射红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和氦气对低煤阶煤煤润湿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基瑜 姚艳斌 +2 位作者 孙晓晓 谢松彬 郭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134,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性质的气体对低煤阶煤水润湿性的影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3种条件下湿煤粉饱和水和气(CO2和He)驱替水试验过程中的T2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湿煤粉饱和水的过程中,CO2的存在能抑制煤样吸水,而He的存在不影响煤样吸水... 为了探讨不同性质的气体对低煤阶煤水润湿性的影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3种条件下湿煤粉饱和水和气(CO2和He)驱替水试验过程中的T2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湿煤粉饱和水的过程中,CO2的存在能抑制煤样吸水,而He的存在不影响煤样吸水;气驱替水试验过程中,CO2能将煤中的吸附水驱替置换为毛管束缚水,且随着CO2的压力越大,这种置换作用越强;而He不具备这种置换的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CO2对煤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从而会改变煤表面的性质,减弱煤-水间的相互吸引力、导致煤和水的接触角变大,从而降低煤的亲水性。可见CO2具有改变煤润湿性的能力,而He对煤的润湿性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润湿性 核磁共振 CO2与He -作用 气体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庆一 钱雅慧 杨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7-444,共8页
水-煤相互作用是影响煤矿矿井水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揭示煤中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机制,利用连续化学提取、浸溶实验等方法分析了煤中10种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量化了水-煤相互作用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平均溶出浓度,梳理了影响煤中重金属元... 水-煤相互作用是影响煤矿矿井水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揭示煤中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机制,利用连续化学提取、浸溶实验等方法分析了煤中10种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量化了水-煤相互作用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平均溶出浓度,梳理了影响煤中重金属元素溶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结果表明:①煤中的Hg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o主要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存在;Ni、Cu、Co、Zn和Cd主要以残渣态、可氧化态和弱酸提取态存在;As和Pb主要以残渣态、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②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溶出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Zn、Cu、Ni、Cr、Co、Mo、As、Cd、Pb、Hg,对应浓度分别为25.73、25.21、18.12、13.22、8.10、4.31、0.77、0.60、0.50、<0.10μg·L^(-1)。③影响煤中重金属元素溶出的内在因素包括元素赋存含量、元素赋存状态和存在形式、煤炭产酸性能、水体Eh值等;外在因素包括氧暴露条件、水-煤相互作用时间等。在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了不同地区煤中重金属元素溶出特征具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矿井 -相互作用 赋存形态 溶出机制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ultra-fine fly ash on hydration shrinkage of cement paste 被引量:15
6
作者 高英力 周士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5期596-600,共5页
Hydration shrinkage generated by cement hydration is the cause of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It may result in the volume change and even cracking of mortar and concrete.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 Hydration shrinkage generated by cement hydration is the cause of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It may result in the volume change and even cracking of mortar and concrete.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in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ultra-fine fly ash on the hydration shrinkage of composite cementitious materials was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ultra-fine fly ash can reduce the hydration shrinkage of cement paste effectively, and the more the ultra-fine fly ash, the less the hydration shrinkage. Compared with cement paste without the ultra-fine fly ash, the shrinkage ratio of cement paste reduces from 23.4% to 39.7% when the ultra-fine fly ash replaces cement from 20% to 50%. Moreover,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the ultra-fine fly ash restraining the hydration shrinkage was also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hydrated equ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ation shrinkage can be restrained to a certain degree because the ultra-fine fly ash does not participate in the hydration at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secondary hydration products are different at the later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fine fly ash cement paste hydration shrinkag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