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岩(土)化学作用对岩土体抗剪强度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剑 崔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17-127,共11页
岩土体抗剪强度对边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作为边坡失稳与否的最直接评价指标,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述了三十多年来水-岩(土)化学作用对岩土体强度影响研究的发展过程,指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溶液对岩土体力学性质... 岩土体抗剪强度对边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作为边坡失稳与否的最直接评价指标,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述了三十多年来水-岩(土)化学作用对岩土体强度影响研究的发展过程,指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溶液对岩土体力学性质及微细观结构的影响方面,但取得的认识程度较低,尤其在水-土化学作用方面。根据现阶段研究状况,提出加强对土体抗剪强度本质的研究,深入探索内摩擦角物理本质、黏土矿物黏聚力本质及其变化机理,建立具有普适性的定量计算模型。并基于水土化学反应动力学,实现土体黏聚力预测。此外,水-岩(土)化学作用是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因素,有必要在岩土体抗剪强度变化本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抗化学风化研究,减缓强度衰减速度,以减少或延缓地质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作用 抗剪强度 黏聚力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采高土-基型覆岩采动导水裂缝发育规律及控水开采策略
2
作者 张玉军 华照来 +2 位作者 宋业杰 胡皓宇 李嘉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27,共16页
【背景】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是煤矿顶板水害防控与水资源保护的关键,不同覆岩岩性及结构是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及特征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方法】以陕西曹家滩煤矿10m超大采高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在实测土-基型覆岩采动导水裂缝发... 【背景】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是煤矿顶板水害防控与水资源保护的关键,不同覆岩岩性及结构是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及特征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方法】以陕西曹家滩煤矿10m超大采高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在实测土-基型覆岩采动导水裂缝发育高度的基础上,采用应力-渗流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土-基型覆岩采动响应差异性规律,并提出顶板复合含水体下控水开采策略,分析控水开采效果。【结果与结论】(1)曹家滩煤矿10m超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属于典型的土-基型覆岩结构,受红土层遇裂缝可弥合再生隔水特性与对采动裂缝抑制作用的影响,裂采比为22.56倍,采动裂隙基本发育至红土层下部,只有极少数裂隙扩展到红土层,但红土层的整体隔水性未受破坏,基岩和土层内显现传统导水裂缝带变异规律。(2)基于超大采高土-基采动破坏演化与顶板含水层充水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静储量精准疏放+动补给增排分流+全空间流场监测+局部防切顶漏顶”的控水开采策略。(3)综合开采过程中长观孔水位、工作面涌水量及水化学等多因素,采动裂缝仅导通基岩裂隙及风化带含水层,第四系含水层未受采动影响,实现了超大采高工作面控水安全高效开采。研究成果可为国内超大采高高强度开采覆岩破坏、水害防控与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 裂缝带 -基型覆 耦合数值模拟 采动响应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化学作用等效裂纹扩展细观力学模型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慧 曹平 江学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04-2110,共7页
从化学腐蚀下岩石细观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水化学溶液对岩石中裂纹的腐蚀作用。运用地球化学矿物-水反应的溶解动力学,考查水-岩反应化学溶液中不同时间段离子浓度的变化,从理论上探讨化学腐蚀下等效裂纹扩展的定量化分析方法。通过质... 从化学腐蚀下岩石细观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水化学溶液对岩石中裂纹的腐蚀作用。运用地球化学矿物-水反应的溶解动力学,考查水-岩反应化学溶液中不同时间段离子浓度的变化,从理论上探讨化学腐蚀下等效裂纹扩展的定量化分析方法。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裂纹在迹长及隙宽方向的变化,将水化腐蚀等效成有效裂纹长度,建立了水-岩化学作用下等效裂纹扩展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应力强度因子。通过对砂岩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裂纹的扩展有显著影响,并且具有时间效应。同时,水化学溶液的离子浓度及pH值大小对裂纹的扩展存在影响,其中pH值的变化对岩石的断裂力学效应更加显著。当溶液的酸性越强或碱性越强,腐蚀越大,裂纹扩展越快;pH值为中性时,腐蚀作用得到较大缓解,裂纹发展缓慢。为定量研究裂隙岩体在水岩化学作用下的细观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作用 溶解动力学 定量分析 等效裂纹扩展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堆积体软弱夹层形成中的水-岩(土)化学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劲松 杨红 +1 位作者 叶咸 王双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红层堆积体内软弱夹层的形成过程是一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分析红层堆积体内部水-岩(土)化学作用是了解软弱夹层形成过程的有效手段。以大型红层堆积体滑坡——关平古滑坡为例,在地质调查及取样、ESR地质测年、X射线衍射分析、地下水水质... 红层堆积体内软弱夹层的形成过程是一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分析红层堆积体内部水-岩(土)化学作用是了解软弱夹层形成过程的有效手段。以大型红层堆积体滑坡——关平古滑坡为例,在地质调查及取样、ESR地质测年、X射线衍射分析、地下水水质分析及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对红层堆积体内部水-岩(土)化学作用特征、软弱夹层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滑坡及其软弱夹层基本是同一时期产物,软弱夹层主要矿物为黏土矿物,在矿物成分上二者具有同源性;软弱夹层是红层堆积体发生水-岩(土)化学反应后的产物向过水断面富集形成的,软弱夹层的厚度与水-岩(土)化学反应时间成正比;物理力学试验表明软弱夹层属于红层堆积体中的易滑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化学作用 矿物成分 红层堆积体 古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鹏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2,86,共8页
研究目的:岩土工程与所处的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作为地质环境中最活跃因素之一的地下水,不仅可以通过力学作用影响岩土工程稳定性,还可以通过不断改变岩土体矿物成分、结构等水-岩化学作用弱化岩土体强度和刚... 研究目的:岩土工程与所处的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作为地质环境中最活跃因素之一的地下水,不仅可以通过力学作用影响岩土工程稳定性,还可以通过不断改变岩土体矿物成分、结构等水-岩化学作用弱化岩土体强度和刚度参数,改变岩土体的渗透特性、渗流形态和应力状态,进而影响岩土工程长期稳定性。基于此,本文以重庆砂岩为例,开展水-岩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长期稳定性影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研究结论:(1)提出采用离子活度积与平衡常数比值作为岩石水化学损伤判据;(2)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岩石水化学损伤动态演化数学模型,分析了水溶液酸碱度、离子种类与离子浓度对砂岩损伤演化的影响效应及规律;(3)建立了岩石M-H-C耦合本构模型;(4)建立了岩石M-H-C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并对某一受水-岩化学作用影响的隧道长期稳定性进行了预测评估;(5)本研究结果可为受水-岩化学作用影响的岩土工程长期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作用 石工程 长期稳定性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寨滑坡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水-岩(土)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志兵 申林方 徐则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6,123,共7页
文章以头寨滑坡为对象,分析滑坡岩土体的矿物组成和组构等特征,研究表明造成滑体玄武岩岩体性质劣化的风化过程是一种物理-化学耦合的水-岩(土)相互作用过程,在多尺度(微观、细观、宏观)岩(土)体的"石夹土"结构中得到体现,水... 文章以头寨滑坡为对象,分析滑坡岩土体的矿物组成和组构等特征,研究表明造成滑体玄武岩岩体性质劣化的风化过程是一种物理-化学耦合的水-岩(土)相互作用过程,在多尺度(微观、细观、宏观)岩(土)体的"石夹土"结构中得到体现,水岩作用产物主要有绿泥石、伊利石和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采集滑坡体剪出口处的地下水样测试水化学组成,选取前四个主因子P_1、P_2、P_3和P_4(分别占总方差的39.9%,21.9%,16.7%和13.5%)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主因子P_1主要反映玄武岩原生矿物的溶蚀作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主因子P_2反映岩(土)体孔隙中有柱状硫酸钙矿物的结晶析出,主因子P_3反映岩(土)体同地下水之间存在阳离子交换,主因子P_4反映岩(土)体水岩作用产物——Si O2矿物在地下水中溶解性与水溶液中CO_2含量的关系。地下水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能反映出滑坡地下水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寨滑坡 -()相互作用 地下化学性质 主成分分析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鸡场滑坡地下水化学特征反映的水-岩(土)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建强 许强 +3 位作者 郑光 陈达 王卓 蒋金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滑坡体水-岩(土)作用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影响坡体的稳定性,但关于目前水-岩(土)相互作用对地质灾害发生方面的影响研究仍较为薄弱。以贵州省鸡场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滑坡区岩土体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征,结合区域内基岩裂隙... 滑坡体水-岩(土)作用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影响坡体的稳定性,但关于目前水-岩(土)相互作用对地质灾害发生方面的影响研究仍较为薄弱。以贵州省鸡场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滑坡区岩土体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征,结合区域内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的成分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鸡场滑坡水-岩(土)作用过程,并分析水岩演化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滑体内玄武岩的风化过程是一种机械破碎-矿物蚀变耦合的水-岩相互作用,发生在“微观-细观-宏观”3种尺度上;(2)选取前3个因子Z_(1)、Z_(2)、Z_(3)(分别占总方差的49.365%、27.135%、15.092%)分析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主因子Z_(1)反映了玄武岩原生矿物的溶蚀作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主因子Z_(2)反映了地下水的蒸发作用与SiO2溶解度随pH变化的矿物沉淀作用,主因子Z_(3)反映了地下水与岩(土)体间存在离子交换作用且主参与离子为Mg^(2+)和K^(+);(3)水岩作用产物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使得岩体结构面内黏土矿物含量增加,岩体劣化损伤,对滑带的形成及滑坡的解体产生重要影响。由此研究说明滑坡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能被主成分分析结果充分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场滑坡 -()相互作用 地下 化学性质 主成分分析 矿物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塌陷演化过程中的水-土-岩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建秀 杨立中 何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4-317,共4页
分析了岩溶塌陷演化过程中物理力学上的水 土 岩相互作用 ,并对作用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塌陷的发育和水 土 岩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塌陷的物质载体是盖层土体和岩层的顶板 ,而地下水赋存于岩土体内 ,地下水和岩土体之间... 分析了岩溶塌陷演化过程中物理力学上的水 土 岩相互作用 ,并对作用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塌陷的发育和水 土 岩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塌陷的物质载体是盖层土体和岩层的顶板 ,而地下水赋存于岩土体内 ,地下水和岩土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理力学、化学作用 ,土体和岩体之间也存在着应力传递和物质传输作用 ;反之 ,岩土体结构和稳定状态的变化也会改变地下水的渗流运动状态 ,从而又反过来影响岩土体的结构和稳定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 演化 数学模型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黄土灌溉区水-岩(土)相互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志强 许强 +2 位作者 李姝 寇平浪 张先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61-167,共7页
文章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地区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受长期灌溉水下渗导致地下水位抬升,进而诱发了大量黄土滑坡。为了进一步研究黑方台地下水的水-岩(土)相互作用对岩土体的影响,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黑方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 文章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地区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受长期灌溉水下渗导致地下水位抬升,进而诱发了大量黄土滑坡。为了进一步研究黑方台地下水的水-岩(土)相互作用对岩土体的影响,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黑方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滑坡岩土体的易溶盐成分和矿物组成等特征做综合研究。采集滑坡体出水口处的地下水样测试水化学组成,选择前2个变量因子Z_1、Z_2作为主成分(分别占总方差的68.166%和20.576%),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便可反映90%左右的信息。主因子Z_1主要反应易溶盐含量和水敏性矿物(长石类、方解石等)的水解作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主因子Z_2反映微溶盐石膏(硫酸钙)矿物的溶解度随地下水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大和CaCO_3的溶解、沉淀过程。研究表明,水-岩(土)相互作用会导致岩土体胶结性变差,微结构破坏,进一步累积会使岩土体产生大量裂隙和孔洞,最终将影响岩土体稳定性;另外,黄土中CaCO_3的淋溶和迁移证明CaCO_3淀积层顶部应为地下水入渗方式转变的分界线。地下水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能反映出黑方台滑坡地下水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滑坡 主成分分析法 地下化学特征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质黏土强度指标的水化学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德欢 颜荣涛 +2 位作者 韦昌富 张敏 张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29-3536,共8页
通过对重塑粉质黏土的液、塑限和固结慢速直剪试验,探讨了粉质黏土液限、塑性指数及抗剪强度与不同浓度Na Cl孔隙溶液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溶液浓度增加,液限随之减小,塑性指数表现出粉土的性质;不同竖向正应力下的强度随浓度... 通过对重塑粉质黏土的液、塑限和固结慢速直剪试验,探讨了粉质黏土液限、塑性指数及抗剪强度与不同浓度Na Cl孔隙溶液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溶液浓度增加,液限随之减小,塑性指数表现出粉土的性质;不同竖向正应力下的强度随浓度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正应力较低时,强度不断减小,而正应力较高时,则强度不断增大,正应力介于二者之间强度则先降后升;内摩擦角随浓度增加而增大,最终趋于稳定;黏聚力先迅速减小后逐渐回升,且均为负值。其性质变化主要是因为扩散双电层、颗粒间作用力以及孔隙比发生了改变。基于Terzaghi的有效应力原理,对饱和粉质黏土固结慢速直剪试验测得的负值黏聚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渗透压力对黏聚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使黏聚力成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作用 粉质黏 液塑限试验 直剪试验 渗透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膨胀土/岩持水与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戴张俊 陈善雄 +1 位作者 罗红明 陆定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4-141,共8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原状强、中膨胀土/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压力板试验与双环注水试验,结合试验结果与土-水特征曲线(SWCC),对比研究不同性质膨胀土和膨胀岩的持水性能及影响因素,计算并分析水体积变化系数的变化规律,在该基础上重点探讨...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原状强、中膨胀土/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压力板试验与双环注水试验,结合试验结果与土-水特征曲线(SWCC),对比研究不同性质膨胀土和膨胀岩的持水性能及影响因素,计算并分析水体积变化系数的变化规律,在该基础上重点探讨渗透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基质吸力的非线性关系,总结出膨胀土/岩的渗透特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膨胀土/岩的持水特性受岩土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与结构特征的影响,膨胀潜势强、细颗粒含量大、孔隙结构小的试样有着较低的脱水速率;渗透系数和水体积变化系数均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变化特征受到膨胀潜势与干密度的共同影响,并与基质吸力呈幂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建设提供计算参数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 膨胀 -特征曲线 特性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蚀变岩水—岩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德敏 黄润秋 +2 位作者 虞修竟 于静 林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对疏松易碎的蚀变软弱岩块进行了水—岩化学作用的试验研究。为缩短浸泡时间,加速水—岩相互作用,采用一种极端的方法,把岩块敲碎经筛分取小于10 mm粒径岩屑,利用电磁式空气泵从岩屑底部连续吹气的方式进行浸泡试验(其中一组考虑了酸碱... 对疏松易碎的蚀变软弱岩块进行了水—岩化学作用的试验研究。为缩短浸泡时间,加速水—岩相互作用,采用一种极端的方法,把岩块敲碎经筛分取小于10 mm粒径岩屑,利用电磁式空气泵从岩屑底部连续吹气的方式进行浸泡试验(其中一组考虑了酸碱度的变化),期间按不同时段取水样分析。试验结果发现:浸泡溶液的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在常压条件下,水—岩化学作用对蚀变岩体的渗透性及力学性质影响均较小。但在酸性条件下会加剧水—岩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作用 蚀变 吹气浸泡试验 离子浓度 碱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学损伤对岩石弹性模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汤连生 张鹏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6-128,共3页
在常温常压下 ,对纯净水静泡、循环以及水溶液循环作用下花岗岩和砂岩的弹性模量进行了实验 .结果表明 :水化学作用后岩石的弹性模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即水溶液对岩石弹性模量的影响是与水—岩化学作用密切相关的 .
关键词 -化学作用 化学损伤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相互作用下滑带土力学效应与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阎瑞敏 滕伟福 闫蕊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82-85,106,共5页
为研究水土相互作用下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原因,以三峡库区吊钟坝滑坡群为研究对象,采集该滑坡群中典型滑带土为试验样本,研究在不同饱和时间条件下滑坡滑带土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的变化规律及滑带土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为研究水土相互作用下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原因,以三峡库区吊钟坝滑坡群为研究对象,采集该滑坡群中典型滑带土为试验样本,研究在不同饱和时间条件下滑坡滑带土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的变化规律及滑带土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随着饱水时间的增长,滑带土峰值强度表现为先持续降低,7 d后下降速度变缓甚至不变,10 d后再次明显降低;滑带土残余强度则表现为凝聚力持续降低,内摩擦角在短期内不受饱水时间的影响;滑带土微观结构由饱水前的曲片状叠聚体结构逐渐向平片状叠聚体、絮凝体、凝聚体结构发生转变;水-土间的化学作用是滑带土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但在短时间范围内,水-土间的物理作用大于化学作用,水-土作用使得滑带土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 -化学作用 微观结构 力学效应 吊钟坝滑坡群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典型地区地基土污染腐蚀性质变异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李相然 姚志祥 曹振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29-1233,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济南市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以济南市典型地区的地基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开展了水-土化学作用的物理力学效应实验,在现场对已经污染腐蚀的地基原状土样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地基土腐蚀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济南市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以济南市典型地区的地基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开展了水-土化学作用的物理力学效应实验,在现场对已经污染腐蚀的地基原状土样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地基土腐蚀后其物理力学性质有显著地变化。遭受污染腐蚀的地基土和无腐蚀的地基土相比,前者液塑限和压缩模量减小,液性指数和压缩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腐蚀 -化学作用 物理力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风化碳汇与森林碳汇的对比--碳汇研究思路和方法变革的必要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再华 Wolfgang Dreybrodt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前,全球碳循环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碳汇以及陆地土壤和植被碳汇,而对岩石风化碳汇仅考虑地质长时间尺度的硅酸盐风化作用,而认为碳酸盐风化在长时间尺度上对碳汇无贡献。然而,碳酸盐相对于硅酸盐有快得多的溶解速度,且对全球变化(特别... 目前,全球碳循环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碳汇以及陆地土壤和植被碳汇,而对岩石风化碳汇仅考虑地质长时间尺度的硅酸盐风化作用,而认为碳酸盐风化在长时间尺度上对碳汇无贡献。然而,碳酸盐相对于硅酸盐有快得多的溶解速度,且对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和CO2变化)的响应迅速,同时由于生物作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使得碳酸盐风化碳汇的能力需要重新评价。最新的研究发现,由碳酸盐溶解、全球水循环及水生生物光合利用溶解无机碳共同作用,即水-岩-气-生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气碳汇,远远大于之前只估计了河流输运的无机碳汇,其量级与森林碳汇量相当,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碳汇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某些变革,这有可能为解决所谓的全球"碳失汇"问题找到一条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风化 森林 ---- 相互作用 碳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临江1^#滑坡滑带土的淋溶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晨 史婷婷 +2 位作者 曾雯 林国华 连志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0,共8页
为研究酸雨淋溶作用下滑坡滑带土水-岩(土)化学作用过程对黄土坡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长江三峡库区黄土坡临江1^#滑坡主滑带土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pH值酸性溶液土柱淋溶试验,分析黄土坡临江1^#滑坡主滑带土中主要元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 为研究酸雨淋溶作用下滑坡滑带土水-岩(土)化学作用过程对黄土坡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长江三峡库区黄土坡临江1^#滑坡主滑带土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pH值酸性溶液土柱淋溶试验,分析黄土坡临江1^#滑坡主滑带土中主要元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溶出特征和释放规律,并探讨该滑坡滑带土在淋溶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反应。试验结果表明:pH值影响着对该滑坡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的钙质胶结物的溶解和黏土矿物的生成,且在淋溶试验选取的溶液pH值范围(3~7)内,随着pH值的减小,钙质胶结物溶解量增加、离子交换作用增强,使得土体成分流失、孔隙增大,不利于滑坡体稳定。为从微观角度了解酸雨频发地区滑坡的演化机制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坡滑坡稳定性 滑带 淋溶试验 pH值 -()化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