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汾河平原某田-沟-塘系统中氮磷迁移转化规律及适宜水面率研究
1
作者 刘帅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种植作物过程中施用的大量农药和化肥只有部分作用到作物,大部分随农田排水流入到附近水体,形成面源污染。对此,通过对某试验区作物长期灌溉、降雨期间田、沟、塘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取样分析,研究氮磷物质在田、沟、塘的迁移转化规律,提... 种植作物过程中施用的大量农药和化肥只有部分作用到作物,大部分随农田排水流入到附近水体,形成面源污染。对此,通过对某试验区作物长期灌溉、降雨期间田、沟、塘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取样分析,研究氮磷物质在田、沟、塘的迁移转化规律,提出适宜水面率。并根据耕作和节水减排要求,提出田间工程建设要求和田-沟-塘(湿地)系统建设模式。结果表明,沟道和塘堰对农田氮磷元素具有一定净化拦截效果,合理规划设置田-沟-塘系统可以提高营养元素利用率,降低污染。研究结果可为土地生态整治的田间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沟-塘系统 迁移转化规律 适宜水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江苏宿迁市中心城区水面率与内涝关系研究
2
作者 夏成亮 王露 +2 位作者 许生 邱福琼 宋强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8期6-10,21,共6页
水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究城市水面率与内涝风险的关系,通过GPS-RTK和网络RTK遥感技术对江苏宿迁市中心城区2023年水域面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影响水面率变化的因素,并通过... 水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究城市水面率与内涝风险的关系,通过GPS-RTK和网络RTK遥感技术对江苏宿迁市中心城区2023年水域面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影响水面率变化的因素,并通过建立网格分区及不同排水分区,将城市易涝点与水面率结合,研究城市内涝与水面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23年12月宿迁市中心城区水域面积为31.824 km^(2),较2022年增加0.047%。引起水面率变化的原因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是提升水面率的重要手段。水面率与内涝点分析表明水面率是影响城市内涝的因素之一,在水面率较低的区域更容易发生内涝。研究成果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率 海绵城市 遥感 城市内涝 宿迁市中心城区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城镇适宜水面率研究
3
作者 柯文杰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8期27-32,144,共7页
水面率作为城市水系规划的重要指标,在城市建设中需重点关注。文章以系统工程总费用现值最少为目标,以改善环境小气候、抽排装机容量、水环境容量和相关规范标准为约束,构建了城市适宜水面率模型。以广东某排涝片区为例,采用多目标优化... 水面率作为城市水系规划的重要指标,在城市建设中需重点关注。文章以系统工程总费用现值最少为目标,以改善环境小气候、抽排装机容量、水环境容量和相关规范标准为约束,构建了城市适宜水面率模型。以广东某排涝片区为例,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求解适宜水面率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适宜水面率为11.98%,排涝流量为24.94m;3;/s,系统工程费用最小值为3838.98万元。研究区可进一步提升城市水面率,以完善城市水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率 城镇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圩区设计排涝流量与水面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建康 朱春龙 罗国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66,70,共4页
圩区常受洪涝的双重威胁。圩区设计排涝流量计算,对圩区的水安全,有效减免涝灾经济损失有着重要意义。以水文学方法,以设计流量过程调蓄计算方法确定设计排涝流量,并以朱家角镇圩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圩区设计排涝流量与水面率关系,得出... 圩区常受洪涝的双重威胁。圩区设计排涝流量计算,对圩区的水安全,有效减免涝灾经济损失有着重要意义。以水文学方法,以设计流量过程调蓄计算方法确定设计排涝流量,并以朱家角镇圩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圩区设计排涝流量与水面率关系,得出设计排涝流量与水面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采用抛物线方程进行拟合,设计排涝流量与水面率关系的参数与圩区面积有很好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圩区 设计 排涝流量 水面率 瞬时单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适宜水面率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树滩 仲兆林 华萍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1-34,共4页
通过对江苏省情、水域现状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域变化的调查分析,评价了现状水域状况,指明了研究适宜水面率的重要意义。以现状水面率调查评价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适宜水面率相关研究成果,对适宜水面率作了界定。根据江苏省情,提出了一... 通过对江苏省情、水域现状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域变化的调查分析,评价了现状水域状况,指明了研究适宜水面率的重要意义。以现状水面率调查评价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适宜水面率相关研究成果,对适宜水面率作了界定。根据江苏省情,提出了一种新的水面率研究方法——类比法,采用该方法对江苏各地级行政区和全省总体适宜水面率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相应成果,并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研究方法及思路对类似地区和大尺度地域适宜水面率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水面率 类比法 水域状况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洪除涝的合理水面率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士武 杨铁锋 温进化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2-76,共5页
根据水域承载的功能界定了水面率的概念,分析了水面率的影响因素,从水域管理的角度明确了合理水面率的内涵。提出了从行洪除涝功能考虑合理水面率确定的基本思路,即根据行洪除涝标准,协调区域内部水域的滞洪涝能力和水利工程的排洪涝能... 根据水域承载的功能界定了水面率的概念,分析了水面率的影响因素,从水域管理的角度明确了合理水面率的内涵。提出了从行洪除涝功能考虑合理水面率确定的基本思路,即根据行洪除涝标准,协调区域内部水域的滞洪涝能力和水利工程的排洪涝能力,达到系统总体优化,提出合理内部滞蓄能力和合理外排能力,再根据合理内部滞蓄能力确定合理水面率。建立了确定合理水面率的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河网水域水动力学模型、方案优选的经济模型,明确了其求解方法。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科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率 合理性 行洪除涝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合理水面率研究现状及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志飞 郭宗楼 王士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0,共3页
水域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然而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水域不断被侵占破坏。维护合理的水域面积,发挥水域的多种功能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论述了区域合理水面率的内涵,总结... 水域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然而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水域不断被侵占破坏。维护合理的水域面积,发挥水域的多种功能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论述了区域合理水面率的内涵,总结了水面率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行洪除涝、水资源开发利用、维持水体的一定水环境容量和城镇水景观等功能出发对今后合理水面率的研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水面率确定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水面率 水域功能 定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小气候效应分析的合理水面率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牛少凤 郭宗楼 袁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0,13,共5页
针对城市水域的环境小气候功能,在对城市气候特别是热岛效应研究的基础上,从水域承载的环境小气候功能出发,采用孤立变量法建立了水面率与城市气温响应关系的定量计算模式,对水域的热汇与热源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内水域... 针对城市水域的环境小气候功能,在对城市气候特别是热岛效应研究的基础上,从水域承载的环境小气候功能出发,采用孤立变量法建立了水面率与城市气温响应关系的定量计算模式,对水域的热汇与热源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内水域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水体热容量大,蒸发水分多,增温和降温缓和;夏季水域起降温作用,冬季水域起升温作用。通过以上研究,为城市水域规划、建设、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小气候 合理水面率 热岛效应 孤立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项目区适宜水面率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丁继辉 俞双恩 宋静茹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针对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作用使水域面积逐步减少、水域功能退化等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了研究目标及内容,并依据水文学和农田灌排基本原理,从防洪、抗旱、除涝和环境等多角度出发,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产汇... 针对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作用使水域面积逐步减少、水域功能退化等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了研究目标及内容,并依据水文学和农田灌排基本原理,从防洪、抗旱、除涝和环境等多角度出发,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产汇流和需水容量进行分析;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域的位置、地形、水系条件等提出土地整理项目区适宜水面率分析模型,结合江苏土地整理项目实际,利用自行开发的分析软件进行分区水面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赣榆县黑林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丘陵)的适宜水面率为4.71%,江苏省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平均适宜水面率为5.11%,范围为3.5%~7%;滨海县蔡桥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平原)适宜水面率取8.58%,江苏省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平均适宜水面率为7.69%,范围为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水面率 丘陵区 平原区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除涝抗旱与水生态要求的适宜水面率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平如 马韬 +3 位作者 丁继辉 王艳颖 刘奉 俞双恩 《江苏水利》 2022年第2期20-25,共6页
针对水域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平原区水域承载的功能,提出了从防洪除涝功能、抗旱供水功能和水环境容量3个方面确定适宜水面率的基本思路,建立了基于除涝抗旱与水生态要求的适宜水面率数学模型。以淮北平原区凌城灌区为... 针对水域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平原区水域承载的功能,提出了从防洪除涝功能、抗旱供水功能和水环境容量3个方面确定适宜水面率的基本思路,建立了基于除涝抗旱与水生态要求的适宜水面率数学模型。以淮北平原区凌城灌区为例,计算了该区域的适宜水面率。结果表明,满足平原区除涝、抗旱与水生态要求的适宜水面率为10.52%。该方法可为类似平原灌区的水域监督检查、管理以及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率 排涝模数 水环境容量 抗旱水面率 凌城灌区 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中区域适宜水面率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璧奎 黄本胜 +2 位作者 邱静 刘达 芦妍婷 《广东水利水电》 2017年第5期1-5,14,共6页
河湖水系水面率控制规划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防洪工程、地形地貌等具体条件,以集雨区域为空间单元,以河湖水系水位涨幅为控制性指标,建立区域降雨与水系水位安全调蓄变幅的数学模型。确立... 河湖水系水面率控制规划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防洪工程、地形地貌等具体条件,以集雨区域为空间单元,以河湖水系水位涨幅为控制性指标,建立区域降雨与水系水位安全调蓄变幅的数学模型。确立水位安全调蓄变幅与降雨量成正比的函数关系,且其比例系数与水面率和综合径流系数分别成倒数函数和线性函数关系,推求满足径流控制要求的适宜水面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水面率较低或因挤占而减少的区域,适当恢复以及扩大河湖水域面积可以显著提升雨洪蓄滞能力。研究成果在珠海河湖水系低影响开发规划中进行了应用,提出了珠海市各管控分区适宜水面率的目标,并分析了目标可达性,对海绵城市建设及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水面率 综合径流系数 雨洪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现状水面率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庭荣 郑国栋 +3 位作者 刘画眉 庄佳 郑泳 岑栋浩 《广东水利水电》 2013年第11期21-23,共3页
水面率是评价广州市"生态水城"建设的重要指标。该文首先明确了水域的定义,从水务管理的角度将广州市水域划分为河流、河涌、湖泊、水库和山塘5大类,在对广州市主要河道调查和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得出2011年广... 水面率是评价广州市"生态水城"建设的重要指标。该文首先明确了水域的定义,从水务管理的角度将广州市水域划分为河流、河涌、湖泊、水库和山塘5大类,在对广州市主要河道调查和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得出2011年广州市5大类水域面积为506.44 km2,水面率为6.81%,最后与国土部门土地分类中的河流水面、水库水面、湖泊水面和坑塘水面面积进行比对,分析得出该文统计的河流、河涌、湖泊、水库和山塘5大类型水域面积较为合理。该文研究成果为广州市下一步开展水域调查、适宜水面率研究和控制以及水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 水面率 河道调查 水利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濉汴河灌区适宜水面率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振江 曾广泉 丁继辉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3年第8期65-70,80,共7页
在区域水资源调配及灌区现代化改造续建配套愈发重要的背景下,确定区域内适宜水面率能够评估现阶段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反映未来灌区水域功能的保障程度,为水功能区域的调整布局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本文针对灌区建设及利用过程中... 在区域水资源调配及灌区现代化改造续建配套愈发重要的背景下,确定区域内适宜水面率能够评估现阶段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反映未来灌区水域功能的保障程度,为水功能区域的调整布局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本文针对灌区建设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平原区水域承载的功能,提出了从防洪除涝功能、抗旱供水功能和水生态保护三方面确定适宜水面率的基本思路,建立了基于排涝、抗旱与水生态要求的适宜水面率数学模型,并以苏北地区的濉汴河灌区为例,计算了该地区的适宜水面率。结果表明,该灌区抗旱、排涝及水生态要求的适宜水面率为10.11%。该结论可为苏北地区其他灌区的水资源调配、灌区管理以及续建配套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率 水资源调配 排涝水面率 濉汴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ke系列软件在平原河网区合理水面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温进化 杨铁锋 《浙江水利科技》 2007年第6期49-51,共3页
分析平原河网区合理水面率需要从水域承载的行洪除涝、水资源利用等基本功能出发来实现,而平原河网区行洪除涝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较复杂。分别采用Mike系列软件中的Mike 11和Mike Basin软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水动力学模拟和水资源... 分析平原河网区合理水面率需要从水域承载的行洪除涝、水资源利用等基本功能出发来实现,而平原河网区行洪除涝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较复杂。分别采用Mike系列软件中的Mike 11和Mike Basin软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水动力学模拟和水资源供需平衡模拟,为分析计算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工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表明:Mike系列软件功能强大、应用方便、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率 行洪除涝 水资源利用 MIKE 11 MIKE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芙蓉大圩最优水面率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学技 阎伟 +2 位作者 丁光浩 蒋晓红 程吉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3,共3页
苏南城市化进程迅速,圩区水面率对于当地的城市规划、城市防洪除涝保安全十分重要。以常州市芙蓉大圩为例,提出了工程总费用现值最少为目标函数,考虑生态需水、蓝线控制、泵站建设等约束的圩区城镇最优水面率非线性规划模型,对常州市芙... 苏南城市化进程迅速,圩区水面率对于当地的城市规划、城市防洪除涝保安全十分重要。以常州市芙蓉大圩为例,提出了工程总费用现值最少为目标函数,考虑生态需水、蓝线控制、泵站建设等约束的圩区城镇最优水面率非线性规划模型,对常州市芙蓉大圩进行优化计算,最优水面率为10.4%,该方法可供苏南圩区水系规划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区 最优水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圩垸型河网地区行洪除涝水面率的确定方法研究
16
作者 姚水萍 胡玲 任佶 《浙江水利科技》 2007年第5期48-49,58,共3页
在分析圩垸型河网地区行洪除涝特点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行洪除涝水面率的确定方法———即从不同水域承载的行洪和除涝功能分别计算其水面率,再将二者结合起来确定其行洪除涝水面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关键词 行洪除涝 圩垸 水面率 确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蓄能力与水系结构关系分析的城市合理水面率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史书华 陈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城市水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部分不可代替的多种服务功能与社会经济价值,水面率的控制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探究城市调蓄能力与水系结构之间的定量化关系,特别是与水面率之间的定量相关关系,以常熟市为例... 城市水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部分不可代替的多种服务功能与社会经济价值,水面率的控制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探究城市调蓄能力与水系结构之间的定量化关系,特别是与水面率之间的定量相关关系,以常熟市为例统计计算6个水利分区的8个水系结构参数指标与2个调蓄能力参数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相互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定量化调蓄能力与水面率的相关关系,分析不同调蓄能力下的水面率要求,运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研究区合理水面率,提出了方便计算且实用的基于行洪需求的合理水面率计算方法,为城市水系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能力 水系结构 相关性分析 水面率 常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现状水面率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华萍 杨树滩 赵立梅 《江苏水利》 2011年第11期36-37,39,共3页
江苏省东濒黄海,地形平坦,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全省国土面积10.26万km2,有主要河道2900多条,湖泊(湖荡)137个,水库908个。
关键词 江苏省 水面率 国土面积 水网 河道 湖荡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圩区排涝模数与合理水面率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郑雄伟 周芬 +1 位作者 侯云青 钟名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94,共5页
针对城镇圩区下垫面条件和排涝特点,以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地区为例,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城镇圩区的排涝模数,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圩区排涝模数与关键因子(水面率、地面硬化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建立费用现值最小模型并采用外罚函... 针对城镇圩区下垫面条件和排涝特点,以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地区为例,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城镇圩区的排涝模数,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圩区排涝模数与关键因子(水面率、地面硬化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建立费用现值最小模型并采用外罚函数法优选确定城镇圩区适宜的水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圩区 排涝模数 合理水面率 水量平衡法 多元回归分析 费用现值最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涝水面率选择对城市内涝治理效果的影响及分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明 周涵杰 +1 位作者 许文涛 许文斌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4,共13页
为了量化城市蓄涝水面率的适宜程度,着手城市蓄涝水面率选择对城市内涝治理效果的影响评价,针对当前"蓄涝水面率"缺乏清晰的概念和统一的核算与评价方法等问题,从"蓄""滞"概念辨析入手,提出城市蓄涝水面... 为了量化城市蓄涝水面率的适宜程度,着手城市蓄涝水面率选择对城市内涝治理效果的影响评价,针对当前"蓄涝水面率"缺乏清晰的概念和统一的核算与评价方法等问题,从"蓄""滞"概念辨析入手,提出城市蓄涝水面率的核定方法。引入超短历时受淹指标、排涝流量效率指标和蓄涝水深弹性指标等,将蓄涝水面率划分为"紧张区、适宜区、宽松区",并明确了分区阈值的确定方法。案例分析结果显示:蓄涝水面率分区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区域暴雨特征、允许调蓄水深、允许最大排涝时长等各种因素,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适宜区"范围,并且能够评估不同因素变化带来的影响。沙井电排区的蓄涝水面率适宜区为[4,7],与规范建议值(8%~12%)相差较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允许最大排涝时长从72 h降到48 h,"适宜区"上边界亦由7%降到6%。同样,当允许调蓄水深从1.5 m降低到1 m,适宜区调整为[6,11],与规范建议值接近。结果表明:基于"等效蓄涝面积"的核算方法能够更加客观地量化城市"蓄涝水面率";城市蓄涝水面率分区方法能够简明、合理地评价区域蓄涝能力。基于该方法,每个城市都可以确定符合本地条件的蓄涝水面率分区阈值,从而判定自己所在的分区,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蓄涝参数。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涝水面率 城市内涝治理 分区指标 分区阈值 雨洪数值模拟 海绵城市 降雨 暴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