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正演在深水沉积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向存 范伟峰 +3 位作者 姜忠正 罗少辉 郭伟 万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共8页
为提升深水沉积地层的地震解释精度和地震数据信息提取能力,通过对带有峡谷的陆坡沉积进行地震正演,分析了浊流和块体搬运主控的沟谷、水道、峡谷的地震反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水道天然堤复合体进行精细正演。综合分析认为:块体搬运主... 为提升深水沉积地层的地震解释精度和地震数据信息提取能力,通过对带有峡谷的陆坡沉积进行地震正演,分析了浊流和块体搬运主控的沟谷、水道、峡谷的地震反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水道天然堤复合体进行精细正演。综合分析认为:块体搬运主控沟谷宽深比小且为对称充填状,内部主要为杂乱弱振幅反射;而浊流主控峡谷宽深比大,内部为波状强振幅反射;地层顶底界面夹角越小,真实尖灭点与地震反射尖灭点间的误差越大;水道天然堤复合体厚度变小使得地震反射频率降低,振幅增强;水道饱含水时的振幅强于饱含气时的振幅。由此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形态属性特征下多类型深水沉积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可以有效提高深水沉积地层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地层 沟谷 水道天然堤复合体 地震正演 地震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西西比扇水道的分布和地震相
2
作者 董贻平(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9年第8期21-22,共2页
密西西比扇是位于墨西哥湾西北部深处的一个大型海底扇系统。该扇厚达3.5km,主要由晚上新世和更新世水道天然堤体系及相关的沉积物组成.1976—1984年用测线间距较大的地震资料进行的区域研究已揭示了扇的总地貌和地层构架。在扇上部和... 密西西比扇是位于墨西哥湾西北部深处的一个大型海底扇系统。该扇厚达3.5km,主要由晚上新世和更新世水道天然堤体系及相关的沉积物组成.1976—1984年用测线间距较大的地震资料进行的区域研究已揭示了扇的总地貌和地层构架。在扇上部和中部弯曲的曲流水道中,最年轻的水道天然堤体系的特征是单个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天然堤 密西西比扇 地震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大陆边缘大型峡谷供给型深水扇沉积与油气成藏——以西非刚果扇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秦雁群 巴丹 +4 位作者 许海龙 梁英波 杨紫 梁旭 王兴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8,共10页
被动大陆边缘大型峡谷供给型深水扇是一种典型且重要的深水扇类型,深入了解其沉积和油气成藏特征对于全球相同类型深水扇认识的深化具有很强指导意义。通过对第四纪刚果扇调查数据的梳理和解剖,认为第四纪刚果扇是由分割的北扇、南扇和... 被动大陆边缘大型峡谷供给型深水扇是一种典型且重要的深水扇类型,深入了解其沉积和油气成藏特征对于全球相同类型深水扇认识的深化具有很强指导意义。通过对第四纪刚果扇调查数据的梳理和解剖,认为第四纪刚果扇是由分割的北扇、南扇和轴扇叠置而成,各分割扇体内发育多套浊积体系。东西方向上各分割扇体以向海进积为主,扇体内水道体系沉积中心东西向迁移距离约100km;南北方向上扇体从北部—南部—中部逐渐迁移,分割扇体内部的浊积体系分别呈逆时针(北扇)、顺时针(南扇)和从SE向NW(轴扇)迁移。沉积构型要素以水道—天然堤和前端朵叶体为主,平面呈"树枝—树叶"网状。扇体发育主要受物源体系、气候和盐岩变形等异源因素控制。分析指出古代刚果扇与第四纪刚果扇具有相似沉积特征。统计分析表明,刚果扇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其烃源岩是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海相页岩,储层是渐新统—中新统水道或水道复合体砂岩,油气被层间页岩局部封盖,在地层—构造和地层等圈闭内成藏。现阶段油气勘探应以陆架边缘下切水道及峡谷边缘上扇部分网状决口水道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西非 深水扇 水道-天然堤 刚果扇 扎伊尔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深水等深流沉积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向东 阙易 郇雅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5-296,共12页
等深流沉积是深水环境中牵引流沉积的重要类型之一。虽然研究程度相对较高,但主要以深海测量和大洋钻探为平台对现代海洋中的等深流进行研究,特别是大洋钻探339航次的执行,将等深流沉积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等深岩丘结构剖析),而对地... 等深流沉积是深水环境中牵引流沉积的重要类型之一。虽然研究程度相对较高,但主要以深海测量和大洋钻探为平台对现代海洋中的等深流进行研究,特别是大洋钻探339航次的执行,将等深流沉积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等深岩丘结构剖析),而对地层记录中的等深流沉积研究却非常薄弱,从而也制约了对等深流沉积的研究,特别是等深流沉积模式的建立。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克里摩里组广泛发育等深流沉积,此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对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石峡谷剖面进行沉积学研究,该剖面克里摩里组从下到上可分为三段:下段以薄-中层叠置石灰岩为特征、中段以石灰岩-泥岩岩组与泥岩互层为特征,上段以条纹状泥岩为特征。三段沉积分别代表了深水环境下等深流水道沉积、天然堤沉积和深水盆地平原区极弱等深流沉积,在垂向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等深流水下水道-天然堤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深流沉积 水道-天然堤体系 中奥陶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富泥型浊流沉积储层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国宁 陈筱 +2 位作者 李晨曦 段瑞凯 康博韬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共9页
西非尼日尔三角洲F区发育深水沉积体系,储层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与尼日尔三角洲典型深水沉积储层差异较大。为厘清研究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成因、沉积特征及储层品质主控因素,通过岩相识别及分类,识别出4类10种岩相。基于岩相分析岩石类... 西非尼日尔三角洲F区发育深水沉积体系,储层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与尼日尔三角洲典型深水沉积储层差异较大。为厘清研究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成因、沉积特征及储层品质主控因素,通过岩相识别及分类,识别出4类10种岩相。基于岩相分析岩石类型及沉积构造,结果表明,研究区是在限制性环境转变为半限制—非限制性环境中发育的远端极低能—低能富泥型浊流沉积。构造坡度的变化及限制性环境的减弱导致浊流流速减弱,沉积物在陆坡上沉积形成浊积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水道是主要的储集空间。不同期次水道-天然堤沉积体表现为垂向加积、侧向迁移,晚期沉积体会侵蚀早期沉积体。储层为极细粒至细粒长石砂岩和亚长石砂岩,物性较好,为中高孔渗储层。由于薄层泥岩夹层普遍存在,储层品质及储层连通性受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泥型浊流沉积 砂泥岩薄互层 水道-天然堤 尼日尔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