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材真空-浮压干燥过程中吸着水迁移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伊松林 张璧光 常建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3,共4页
该文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水分扩散系数和浮压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结出木材在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吸着水迁移的基本规律 .试验分析表明 ,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 ,含水率梯度不是水分移动的主要驱动力 .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 ,木材内... 该文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水分扩散系数和浮压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结出木材在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吸着水迁移的基本规律 .试验分析表明 ,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 ,含水率梯度不是水分移动的主要驱动力 .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 ,木材内部吸着水的迁移可分为 :水蒸汽压力梯度下的扩散迁移和由于干燥介质压力的波动而引起的浮动压力下的迁移两个部分 .由数据分析可见 ,当介质温度一定时 ,木材水分扩散系数随绝对压力的减小和压力变化速率的加大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干燥 真空 浮压 吸着水迁移 纤维饱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真空-浮压干燥过程中自由水迁移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伊松林 张璧光 常建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63,共5页
该文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真空 浮压干燥中木材内部温度场、湿度场随压力浮动频率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结出木材在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内部自由水迁移的基本规律 ,并对水分迁移的机制与驱动势进行了分析 .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显示 ... 该文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真空 浮压干燥中木材内部温度场、湿度场随压力浮动频率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结出木材在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内部自由水迁移的基本规律 ,并对水分迁移的机制与驱动势进行了分析 .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显示 ,在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自由水的输运由两部分完成 ,一部分为毛细管压力下液体的团块迁移 ;另一部分为在压力梯度下 ,由于压力波动而引起自由水的蒸发或沸腾后所产生的水蒸气的迁移 ,且后者在自由水的迁移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干燥 真空 浮压 自由水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态水迁移诱发非饱和粗粒土冻胀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建龙 滕继东 +1 位作者 张升 盛岱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97-1305,I0009,I0010,共11页
寒区高铁粗粒土路基冻胀机理问题一直困扰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气态水迁移诱发冻胀是目前广被关注的解释之一,但在直接试验证据方面研究较少。为证明气态水迁移可以诱发非饱和粗粒土冻胀,并进一步阐释非饱和粗粒土的冻胀机制,基于新开发... 寒区高铁粗粒土路基冻胀机理问题一直困扰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气态水迁移诱发冻胀是目前广被关注的解释之一,但在直接试验证据方面研究较少。为证明气态水迁移可以诱发非饱和粗粒土冻胀,并进一步阐释非饱和粗粒土的冻胀机制,基于新开发的粗粒土冻胀试验仪,开展了系列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仅有气态水补给条件下,无细粒含量的粗粒土发生了明显冻胀,试验测得6 cm高的土柱336 h的冻胀量可达8.30 mm,672 h的冻胀量达到23.46 mm。基于X-CT扫描试验观察了气态水补给下冻胀粗粒土中冰的分布特征,发现在恒定温度梯度下冻土中无层状分布的冰透镜体,仅存在一条包含分凝冰和饱和孔隙冰的水平冻结带。冻胀试验发现土柱的冻胀量随温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梯度降温更有利于气态水的迁移补给,并导致更大的冻胀;土柱的初始含水率越高,越不利于气态水在土中的迁移,冻胀量越小。气态水补给诱发冻胀的试验现象,对传统液态水在细颗粒中成冰冻胀的冻土理论形成了较好补充,同时对揭示寒区高速铁路路基的冻胀机制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胀 非饱和粗粒土 气态水迁移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湿度条件下生土材料持水特性及气态水迁移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龙飞 翁效林 +3 位作者 张爱军 赵高文 WONG Henry FABBRI Antonin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89-2498,共10页
湿度变化诱发气态水迁移,进而对生土的变形和强度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变湿度条件下生土材料持水特性及气态水迁移效应是揭示服役期生土结构病害孕育机制的关键。针对法国里昂地区两种生土建筑材料,采用两种试验方法,即饱和盐溶液法和动... 湿度变化诱发气态水迁移,进而对生土的变形和强度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变湿度条件下生土材料持水特性及气态水迁移效应是揭示服役期生土结构病害孕育机制的关键。针对法国里昂地区两种生土建筑材料,采用两种试验方法,即饱和盐溶液法和动态水蒸气吸附法开展等温吸湿试验,分析生土持水特性;通过气态水迁移效应试验,探究生土试样底部进气端和顶部出气端的湿度及水气相对压力变化规律,并对气态水迁移过程中生土试样变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生土吸湿曲线较为一致,可分为单层吸附阶段、多层吸附阶段和毛细凝聚阶段,并且土体持水能力随黏土颗粒活性增加而增强;在气态水迁移效应试验中,生土材料持水特性对出气端湿度与进气端水气相对压力影响明显,生土试样发生膨胀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 特性 气态水迁移 等温吸湿试验 膨胀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缘中未冻水迁移的微尺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正明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4年第2期22-25,共4页
冻结缘的微观结构、渗透特性对深入认识冻土的冻胀机理和水分迁移规律有着重要意义。采用冻结缘中冰-土颗粒形成的通道内未冻水的流动满足连续性假设,同时流场可采用N-S方程描述的假设,基于数值耦合分析软件模拟了未冻水在不同的冰-土... 冻结缘的微观结构、渗透特性对深入认识冻土的冻胀机理和水分迁移规律有着重要意义。采用冻结缘中冰-土颗粒形成的通道内未冻水的流动满足连续性假设,同时流场可采用N-S方程描述的假设,基于数值耦合分析软件模拟了未冻水在不同的冰-土颗粒组成的孔道微尺度模型中的迁移流动,并为了实测孔隙中水压力遴选传压介质,模拟了具有不同黏度的传压介质在微尺度模型中的流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缘 微尺度 未冻水迁移 粒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燃料电池水迁移机制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鑫 杨沄芃 +1 位作者 郝冬 张妍懿 《汽车零部件》 2020年第11期58-61,共4页
水是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的重要产物之一,燃料电池水管理技术对于实现车用燃料电池的最大性能和耐久性而言至关重要。对车用燃料电池水迁移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从燃料电池内部水分布情况入手,重点关注阴阳两极和膜,总结车用燃料电池内部... 水是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的重要产物之一,燃料电池水管理技术对于实现车用燃料电池的最大性能和耐久性而言至关重要。对车用燃料电池水迁移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从燃料电池内部水分布情况入手,重点关注阴阳两极和膜,总结车用燃料电池内部水迁移机制,分析影响燃料电池水平衡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提高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耐久性和电池性能,优化了水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燃料电池 分布 水迁移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体气态水和液态水混合迁移的耦合计算 被引量:8
7
作者 贺再球 王铁行 赵树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3期285-287,298,共4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饱和土体中的气态水迁移通常是比较显著的 ,综合考虑液态水和气态水两种迁移方式研究非饱和土体中的水分迁移问题 ,目前尚属疑难问题 .本文基于非饱和土体气态水迁移引起的含水量变化方程 ,结合非饱和土体液态水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饱和土体中的气态水迁移通常是比较显著的 ,综合考虑液态水和气态水两种迁移方式研究非饱和土体中的水分迁移问题 ,目前尚属疑难问题 .本文基于非饱和土体气态水迁移引起的含水量变化方程 ,结合非饱和土体液态水迁移引起的含水量变化方程 ,提出了实现两者耦合计算的方法 .并以实验土样的水分迁移为例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是吻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气态水迁移 液态水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浮压干燥水分迁移的驱动力 被引量:2
8
作者 伊松林 张璧光 +1 位作者 常建民 冯小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4-98,共5页
该文通过对浮压干燥过程中马尾松木材内部温、湿度场的变化及水分扩散系数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浮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迁移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存在于木材大毛细管系统中的自由水,还是存在于细胞壁中的吸着水,水蒸气压力梯度... 该文通过对浮压干燥过程中马尾松木材内部温、湿度场的变化及水分扩散系数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浮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迁移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存在于木材大毛细管系统中的自由水,还是存在于细胞壁中的吸着水,水蒸气压力梯度均可认为是浮压下水分迁移的主要驱动力。在浮压干燥过程中自由水的输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毛细压力梯度下液体的团块迁移,二是在水蒸气压力梯度下,因环境压力波动而引起自由水的蒸发或沸腾后所产生的水蒸气的迁移,且后者在自由水的迁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木材内部吸着水的迁移可分为水蒸气压力梯度下的扩散迁移和因环境压力的波动而引起的浮动压力下的迁移两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干燥 真空 浮压 自由水迁移 吸着水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粒含量下高铁路基粗颗粒填料水气迁移特征与冻胀特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玉芝 王天亮 +1 位作者 张飞 冯卓鑫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采用自行研发的水气迁移试验装置开展单向冻结试验,研究在气态水迁移和水气混合迁移2种水分迁移模式下,不同细粒含量粗颗粒填料的温度场与冻结深度、外界补水量、水分重分布、液态水迁移高度及冻胀变形的变化规律,分析细粒含量对高铁路... 采用自行研发的水气迁移试验装置开展单向冻结试验,研究在气态水迁移和水气混合迁移2种水分迁移模式下,不同细粒含量粗颗粒填料的温度场与冻结深度、外界补水量、水分重分布、液态水迁移高度及冻胀变形的变化规律,分析细粒含量对高铁路基粗颗粒填料水气迁移特征及冻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和水分迁移模式对粗颗粒填料冻结过程和深度的影响不显著;温度梯度是外界水分向粗颗粒填料试样内部补给的主要内在驱动;增加细粒含量,有利于液态水迁移,一定程度上阻碍气态水迁移;水气混合迁移模式下,细粒含量越高,外界补水量越大,而气态水迁移模式下,细粒含量越高,外界补水量越小;相同水分迁移模式下,细粒含量越高,粗颗粒填料试样冻胀变形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路基 粗颗粒填料 迁移 细粒含量 气态水迁移 液态水迁移 冻胀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规律及迁移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小军 闫玉闯 罗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1,共6页
选取西安地区的黄土作为研究对象,在等温条件下对非饱和黄土进行了气态水迁移规律和气、液水混合迁移规律与迁移量的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探讨影响水分迁移的因素,对比分析气态水迁移和气、液态水混合迁移情况,进而揭示两者的关系.试... 选取西安地区的黄土作为研究对象,在等温条件下对非饱和黄土进行了气态水迁移规律和气、液水混合迁移规律与迁移量的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探讨影响水分迁移的因素,对比分析气态水迁移和气、液态水混合迁移情况,进而揭示两者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含水量梯度对气态水迁移的影响程度较含水量水平高,迁移时间越长,迁移量越大,但是迁移速率会逐渐降低;存在一个含水量界限,当黄土的含水量低于该含水量时,黄土中只存在气态水迁移,液态水迁移可忽略不计;当黄土的含水量大于该含水量时,黄土中同时具有气态水和液态水的混合迁移;同时发现,黄土中气态水迁移量在含水梯度一定的情况下,随含水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当含水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态水迁移量反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气态水迁移 混合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条件下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的抗剪强度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玉军 琚晓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7-884,共8页
考虑裂隙的连通率、间距、孔隙基质和裂隙材料在表征单元(REV)中的体积分数,并假定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的等效内摩擦角保持常数,而等效黏聚力是固有黏聚力、等效塑性应变、基质吸力、溶质浓度及温度的函数,提出了一种在热-水-应力-迁移耦... 考虑裂隙的连通率、间距、孔隙基质和裂隙材料在表征单元(REV)中的体积分数,并假定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的等效内摩擦角保持常数,而等效黏聚力是固有黏聚力、等效塑性应变、基质吸力、溶质浓度及温度的函数,提出了一种在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条件下确定表征单元内任一平面上等效的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方法。针对一个假定的位于非饱和双重孔隙-裂隙岩体中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对于等效黏聚力的增强作用大于等效塑性应变和溶质浓度的减弱作用,使得等效黏聚力得到了提高,故减少了围岩中的塑性区;由此岩体应力、孔(裂)隙水压力及流速、孔(裂)隙溶质浓度的分布及量值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迁移耦合 双重孔隙-裂隙介质 抗剪强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溶质浓度影响的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玉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218,224,共8页
高放射性核废料地质处置库围岩中地下水的密度因溶质浓度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将影响到饱和-非饱和孔隙介质中近场和远场的热-水-应力耦合过程,同时温度场、应力场也要对地下水中的核素及矿物质迁移产生作用。考虑这两个因素,建立和引入了... 高放射性核废料地质处置库围岩中地下水的密度因溶质浓度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将影响到饱和-非饱和孔隙介质中近场和远场的热-水-应力耦合过程,同时温度场、应力场也要对地下水中的核素及矿物质迁移产生作用。考虑这两个因素,建立和引入了相关的应力平衡方程、水连续性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渗透迁移方程,并研制出了对应分析孔隙介质中热-水-应力-迁移耦合问题的二维有限元程序。通过对一个假定的核废料地下处置库在核素泄漏后多场耦合过程的数值计算,考察了近场围岩中的温度、应力、孔隙水压力、核素浓度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初步显示了所建模型及程序可模拟热-水-应力-迁移耦合现象,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核废料 地质处置 溶质浓度 热--应力-迁移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废物地质处置中热-水-应力耦合对迁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玉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6-2132,共7页
将所建立的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模型及开发的有限元程序,由二维分析拓展到三维分析,并从方法论研究的角度,以一个简单的核废物地质处置模型为算例,进行热-水-应力-迁移耦合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考察了近场的温度、饱和度、核素浓度、孔... 将所建立的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模型及开发的有限元程序,由二维分析拓展到三维分析,并从方法论研究的角度,以一个简单的核废物地质处置模型为算例,进行热-水-应力-迁移耦合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考察了近场的温度、饱和度、核素浓度、孔隙水压力、位移、正应力、流速等的分布与变化,认为计算结果符合规律,得出了若干结论:为了精确地模拟放射性核素迁移,就必须将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和核素浓度场进行耦合分析;核废物埋存若干年后将在处置孔壁附近产生较高的压应力;缓冲层内各点的核素浓度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要比温度和饱和度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长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核废物 地质处置 热--应力-迁移耦合 三维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增湿非饱和黄土热湿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建东 王旭 +3 位作者 张延杰 蒋代军 刘德仁 李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6-192,共7页
温度梯度、含水率梯度和压力梯度对非饱和土体中的水热迁移有重要影响。用非饱和黄土填筑室内模型,通入0.10MPa高温水蒸气,研究蒸汽压梯度、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耦合作用下的水热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水蒸气迁移范围之内,土体的升温... 温度梯度、含水率梯度和压力梯度对非饱和土体中的水热迁移有重要影响。用非饱和黄土填筑室内模型,通入0.10MPa高温水蒸气,研究蒸汽压梯度、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耦合作用下的水热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水蒸气迁移范围之内,土体的升温速率、增湿速率和增湿程度较大,以蒸汽传热和压力梯度驱动的水蒸气增湿为主。而在水蒸气未到位置,以温度梯度引起的热传导和含水率梯度与温度梯度耦合驱动的水热迁移为主;水蒸气迁移时,受土颗粒阻碍和蒸汽压消散的影响,土体升温速率、增湿速率和温度传导速率均随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且增湿速率小于升温速率;水蒸气增湿土体的最大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增湿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一定范围内土体的压实性能;基于模型试验边界条件,确定含湿毛细多孔介质中二维热湿迁移方程的一组代数显式特解,并以20 cm测点为例,将温度和含水率实测值和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可为非饱和黄土水-汽-热耦合传输规律和水蒸气增湿新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热耦合迁移 增湿 模型试验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条件下非饱和土水分迁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义 高抗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
大气的蒸发效应引起土体内部含水量及温度的重新分布,本文旨在研究蒸发条件下非饱和土中水分及热量的迁移规律.对于土体在蒸发条件下总吸力和温度的变化特征,采用非饱和土水-热迁移模型加以描述,该模型中液态水和气态水的迁移分别是基于... 大气的蒸发效应引起土体内部含水量及温度的重新分布,本文旨在研究蒸发条件下非饱和土中水分及热量的迁移规律.对于土体在蒸发条件下总吸力和温度的变化特征,采用非饱和土水-热迁移模型加以描述,该模型中液态水和气态水的迁移分别是基于Darcy定律和Fick定律而建立的.探究了利用土体基本物性指标和气象因素预测模型计算中相关参数及边界条件的方法,利用上述模型及预测方法只需获取土体基本物理性质便可获取任意时刻非饱和土中含水量及温度的分布情况.该理论被用来模拟Wilson土柱蒸发试验实测结果,其理论结果和试验实测结果是较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效应 -热迁移模型 总吸力 非饱和土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含水率砂土水-汽-热耦合迁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毅 晋华 桂金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2-107,共6页
地表浅层土壤水热状态是影响发生在该区域物理、生物和化学过程的关键要素。针对地表浅层土壤含水率低、温度变化大的特点,应用Hydrus-1D软件构建热源作用下一维非饱和土壤水-汽-热耦合迁移理论模型,进行砂土不同初始含水率下有无水蒸... 地表浅层土壤水热状态是影响发生在该区域物理、生物和化学过程的关键要素。针对地表浅层土壤含水率低、温度变化大的特点,应用Hydrus-1D软件构建热源作用下一维非饱和土壤水-汽-热耦合迁移理论模型,进行砂土不同初始含水率下有无水蒸气迁移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仅考虑液态水迁移相比,考虑水蒸气迁移后,砂土含水率迁移加剧,温度上升速度加快;砂土的初始含水率越小,水蒸气迁移对砂土的水分迁移和温度变化影响越大,随着含水率的不断增加,水蒸气迁移对砂土含水率和温度影响的效应逐渐降低直到消失。因此,在低含水率砂土的水热迁移模拟研究中,应考虑水蒸气迁移因素,以提高模拟精度,在含水率较高的砂土中,可忽略水汽的迁移影响,以简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热耦合迁移 HYDRUS-1D 数值模拟 初始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区盐渍土水热耦合效应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荆志东 王春雷 谢强 《路基工程》 2009年第3期16-18,共3页
水份迁移和温度场变化是引起路基冻胀融沉的直接因素。针对冻区高氯盐渍土,经水热场耦合作用后水份迁移和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室内动态试验,研究了水热耦合作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冻结过程中,水份向温度较低的地方迁移,... 水份迁移和温度场变化是引起路基冻胀融沉的直接因素。针对冻区高氯盐渍土,经水热场耦合作用后水份迁移和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室内动态试验,研究了水热耦合作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冻结过程中,水份向温度较低的地方迁移,迁移量随土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热耦合作用后的土体冻结强度有不同程度上升,提升后的强度随土体深度增加而降低,远离冻区端因盐晶析出导致土冻结强度有所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迁移 温度场 热耦合 冻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建筑物的冻胀破坏与防治
18
作者 郭德发 《吉林水利》 1997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工建筑物 冻胀破坏 迁移 冻胀变形 土壤冻结 地下 防治措施 空箱式挡土墙 冻土 冰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颗粒土一维冰分凝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宏章 刘石 +1 位作者 姜凡 刘靖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8-857,共10页
基于相平衡和力平衡提出了一个关于饱和颗粒土的冰分凝模型,引入了冰分凝时未冻水迁移的驱动势,基于Clapeyron方程和吸附膜的观点简要叙述了相变区内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及孔隙水压的关系,数值模拟了饱和颗粒土的一维冻结过程,得到了冰分... 基于相平衡和力平衡提出了一个关于饱和颗粒土的冰分凝模型,引入了冰分凝时未冻水迁移的驱动势,基于Clapeyron方程和吸附膜的观点简要叙述了相变区内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及孔隙水压的关系,数值模拟了饱和颗粒土的一维冻结过程,得到了冰分层分凝的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所观测到的现象较为吻合,计算所得的冻胀量的变化趋势与已有实验所测结果是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颗粒土 相平衡和力平衡 未冻水迁移驱动势 冰分凝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及其湿度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捷 张忠利 +1 位作者 张彩燕 苏秋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2-466,共5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结构与电池性能密切相关。膜的湿度直接影响膜的性能。膜内水的迁移受到多个参数的影响:较大的电流密度使水的净迁移量下降;电池温度的提高将增大电池水平衡的电流密度;提高湿化程度可以减小膜的欧姆损失。...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结构与电池性能密切相关。膜的湿度直接影响膜的性能。膜内水的迁移受到多个参数的影响:较大的电流密度使水的净迁移量下降;电池温度的提高将增大电池水平衡的电流密度;提高湿化程度可以减小膜的欧姆损失。膜内的湿度不足以保证燃料电池正常工作,就必须采用湿化方法。水的迁移过程涉及到电池的压降和温度变化。实际的湿度状态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电池的工作条件最终决定了它自身的水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 催化剂 水迁移 湿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