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潘争伟 吴开亚 +1 位作者 金菊良 汪明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6,93,共4页
针对传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方法所得评价结果多为离散等级、不能精确反映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等级,分析了集对的同异反层次结构,提出了确定联系数的同异反层次法,据此建立了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并应用于黄河流域。... 针对传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方法所得评价结果多为离散等级、不能精确反映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等级,分析了集对的同异反层次结构,提出了确定联系数的同异反层次法,据此建立了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并应用于黄河流域。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简便、评价结果精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系统评价 联系数 同异反层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云模型 被引量:24
2
作者 贾琦 段春青 陈晓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8-52,共5页
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科学评判,针对评价中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建立起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用水条件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元... 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科学评判,针对评价中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建立起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用水条件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元模糊对比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借助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等级,并通过模糊变换,确定综合评判等级。云模型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隶属函数描述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并利用超熵概念考虑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更符合实际评判的情况。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总体上较弱,其中宁夏和内蒙古最弱,其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总量短缺且水资源效率低,急需采取相关措施节流开源、提高产业用水效率,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实施节水灌溉措施,降低农业灌溉定额,从而提高区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云模型 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物元模型在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中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曾建军 沈盈佳 +2 位作者 史正涛 陈严武 陈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19-322,共4页
为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解决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寻求一种物理意义明确、简单、实用的评价模型来精确反映流域内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等级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在建立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复合模糊物... 为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解决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寻求一种物理意义明确、简单、实用的评价模型来精确反映流域内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等级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在建立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复合模糊物元和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基础上,结合欧式贴近度的概念,并通过采用反映指标特征值之间差异性的统计参数-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权重,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并与其它几种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欧式贴近度 变异系数 模糊物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与Theil不等系数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龚艳冰 房道伟 张继国 《水利经济》 2009年第3期9-11,共3页
为解决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各项评价指标的不相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Theil不等系数多属性评价方法。用该方法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在黄河流域9个行政区中的水资源再生能力最强... 为解决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各项评价指标的不相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Theil不等系数多属性评价方法。用该方法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在黄河流域9个行政区中的水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较弱。这一结果与用加权物元法和投影寻踪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Theil不等系数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概率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章军 叶燎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共5页
以模糊概率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模型——模糊概率模型。在此评价模型中,提出了模糊权重的概念,可充分考虑权重的模糊性,避免了权重取值带来的不确定性。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 以模糊概率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模型——模糊概率模型。在此评价模型中,提出了模糊权重的概念,可充分考虑权重的模糊性,避免了权重取值带来的不确定性。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水资源综合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模糊概率 模糊权重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立统一定理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秋圆 康艳 宋松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3-46,共4页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建立基于对立统一定理的可变模糊集模型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在阐述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等级标准。以合作博弈理论及可变模糊集理论中的对立...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建立基于对立统一定理的可变模糊集模型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在阐述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等级标准。以合作博弈理论及可变模糊集理论中的对立统一定理为理论基础,建立基于合作博弈权重的对立统一可变模糊集模型,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以对立统一定理为基本原理计算指标相对隶属度,采用合作博弈权重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计算研究区的综合相对隶属度,采用等级特征值公式和置信度准则两种方法判断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等级。将此模型应用于黄河流域,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及其9个省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等级值介于2.630-4.177之间,其中,山东和四川为Ⅲ级,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宁夏和内蒙古为V级,显示最弱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其余为Ⅳ级,为较弱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与其他模型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模型有效可行,成果合理可靠。建立基于合作博弈权重的对立统一可变模糊集模型,以期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提供一种实用可行的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对立统一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O-BP模型在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崔东文 吴盛华 金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3-38,75,共7页
为评价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提出了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文山州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为例进行实例研究。首先,遴选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等10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为评价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提出了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文山州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为例进行实例研究。首先,遴选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等10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其次,针对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难以确定的不足,利用一种全新的仿生群体智能算法——群居蜘蛛优化(S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初始参数,提出了SSO-BP评价模型,并通过6个高维复杂函数对SSO算法进行验证,且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对比;最后,利用SSO-BP模型对实例进行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结果表明:1 SSO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精度和全局寻优能力,可有效提高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2文山州各评价区域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处于最强与中等之间,符合区域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指标体系 BP神经网络 群居蜘蛛优化算法 参数优化 文山州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科学进展第15卷(2004年)单位索引
8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i016-i022,共7页
关键词 数学模型 试验模型 多目标决策 决策论 分布式模拟 未确知信息 投影寻踪方法 水科学进展 流域水文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