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1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芷若 肖喜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6,共7页
正确认识并理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包含30项... 正确认识并理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包含30项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子系统间省际差异明显,尤以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差异最为突出;三系统整体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耦合状态,且子系统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发明显;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经历了从濒临失调衰退到初级耦合协调的转变,空间上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发展节奏不一,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特征;根据障碍因素分析可知,城市节约用水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未来可在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治理上多下功夫,同时注重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以实现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四水四定”统筹推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征及规律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原园 李云玲 +1 位作者 马睿 何君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4期21-25,共5页
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生产力布局以及土地等资源不相匹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核心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科学处理水资源与城市... 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生产力布局以及土地等资源不相匹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核心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科学处理水资源与城市、土地、人口、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基本形势基础上,探讨了以“四水四定”统筹推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规律,从优化时空格局、强化要素调控、实施风险调控、加强质量管控等方面阐述了以“四水四定”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调控思路,提出合理优化城市布局规模、因水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公平合理水事服务、促进工业产业适水发展等调控策略,以期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水资源 水资源承载能力 经济社会要素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系统协同发展初探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爱花 李原园 郦建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7-121,共5页
为了分析研究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子系统间、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协同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发展演进机理、模式、序参量、控制参量及整体调控框架。结果表明,当前系统演进的序参量已由... 为了分析研究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子系统间、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协同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发展演进机理、模式、序参量、控制参量及整体调控框架。结果表明,当前系统演进的序参量已由受工程调控能力和供水能力影响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转变为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协同发展需要通过对系统的序参量进行调节、控制,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序参量协同效应的发挥,使系统协同程度提高,最终实现系统的有序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序参量 控制参量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量化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吴青松 马军霞 +1 位作者 左其亭 韩淑颖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2,共8页
为科学评价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明晰影响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系统考虑水资源禀赋、地区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等多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 为科学评价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明晰影响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系统考虑水资源禀赋、地区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等多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权重SMI-P法定量测算了2007—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5地州各子系统及耦合系统的和谐程度。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各地州耦合系统和谐程度均有所提升,但提升速度及幅度存在差异,且目前均未达到基本和谐状态,大多处于接近不和谐状态;空间维度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耦合系统和谐程度最好,是目前唯一达到较和谐程度的地区,其次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而和田及喀什地区则明显落后于其他3个地区;各子系统对耦合系统和谐度提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且贡献率时空差异显著;各地州和谐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应在协调多系统均衡发展的同时着重突破各自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程度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耦合系统 塔里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苏莹 董增川 +5 位作者 崔璨 韩亚雷 王新奎 杨家亮 王昱璋 龙秋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73,共11页
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互馈机制,三者共同构成水资源复合系统。探究复合系统耦合现状,分析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促进系统未来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结合湖南省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互馈机制,三者共同构成水资源复合系统。探究复合系统耦合现状,分析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促进系统未来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结合湖南省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现阶段存在的特点和问题,运用定量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含有28项指标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博弈论的AHP-CRITIC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级行政区2005-2020年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作出评价,并采用障碍度分析模型对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湖南省水资源、生态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有所回升,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其变化过程主要受到水资源子系统评价指数影响;现阶段3个子系统间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除湘潭市外的其余地区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系统整体耦合协调度基本稳定在中级协调水平,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根据三大子系统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指标的障碍因子识别可知,水资源和经济社会成为影响湖南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解决湖南省现存问题、实现未来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点把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演变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恬姿 王小军 +5 位作者 齐广平 康燕霞 银敏华 马彦麟 贾琼 张向宁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63,共11页
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推进三者耦合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0—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并结合重心演化模型对耦合协调度... 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推进三者耦合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0—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并结合重心演化模型对耦合协调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甘肃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小幅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与各市州水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分布格局相一致;(2)2010—2019年,甘肃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0.52,0.54],属于基本协调类型;空间维度上各市(州)耦合协调类型或持续稳定或有所提升;(3)2010—2019年耦合协调度重心轨迹主要分布在兰州市,年均移动距离为7.19 km。应针对区域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以推动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向高级耦合协调方向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 耦合协调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恬姿 王小军 +5 位作者 齐广平 康燕霞 银敏华 马彦麟 贾琼 张向宁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6,共9页
揭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加强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宏观管理、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源动力和外向动力两个维度选取要素,在区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演变分析的基础上,... 揭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加强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宏观管理、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源动力和外向动力两个维度选取要素,在区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固定效应模型测度2010—2019年甘肃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对甘肃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0.029和0.021,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2)分区影响因素差异显著,环境保护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各分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据此,在加快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应协同相关政策及驱动因素的激励措施,推动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驱动因素 耦合协调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南 刘云华 董增川 《海河水利》 2004年第5期8-10,共3页
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需水时间、地点、数量和质量方面,水资源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展众多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有关的研究计划。其中,气候变化... 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需水时间、地点、数量和质量方面,水资源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展众多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有关的研究计划。其中,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与水环境演变的影响、水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相互作用的综合性研究为主要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环境 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关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下农田灌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张克增 《河北农业》 2025年第4期36-37,共2页
农田灌溉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促进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分析了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农田灌溉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运用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层面的农田灌溉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 农田灌溉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促进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分析了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农田灌溉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运用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层面的农田灌溉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还能显著增强农田土壤的保水性和抗干旱性,优化农田微观气候环境,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此项研究为指导农田灌溉决策、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及相应的水源管理政策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灌溉 水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凤太 苏维词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9,共6页
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2000—2011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其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1年,贵州省经济、生态环境... 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2000—2011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其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1年,贵州省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系统虽然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但已对水资源系统产生胁迫。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较小,波动幅度也较小,但耦合度普遍高于协调度。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低水平耦合阶段和颉颃阶段。协调度全部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阶段,而且各子系统的协调度相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 生态环境 社会 耦合协调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竞争用水的水价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倪红珍 王浩 汪党献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针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水价的市场调节作用,保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总用水效益最优的理论和方法。以用水总效用最大为原则,以经济社会消费预算、可利用水资源量为约束,建立水资源需求... 针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水价的市场调节作用,保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总用水效益最优的理论和方法。以用水总效用最大为原则,以经济社会消费预算、可利用水资源量为约束,建立水资源需求函数模型;以供水总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考虑经济社会用水全成本代价的水资源供给函数模型;迭代求解水资源最优配置的供需均衡水价。在考虑基本生活用水价格刚性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北京市2000年总用水40.4亿m3,最优分配方案为经济社会合理用水量24.76亿m3和生态环境可用水量15.64亿m3,总效益最优为440亿元,用水综合水价为8.01元/m3。研究发现,如果生态环境基本用水得不到满足,以现状经济社会承受能力为约束确定的水价,不能补偿经济社会占用生态用水的外部损失,无法促进水资源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最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竞争用水 供求均衡 水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建军 王庆阳 +1 位作者 刘煊娥 杨亚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3-255,259,共4页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概括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战略地位和自然特征,简述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情况,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当前生态修复重建的主要治理...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概括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战略地位和自然特征,简述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情况,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当前生态修复重建的主要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中国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评估
16
作者 彭杜云 詹芳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23-229,233,共8页
选取“一带一路”中国区域17个省(区、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超效率SBM模型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协同状态。结果表明:17个省(区、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大体呈东南... 选取“一带一路”中国区域17个省(区、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超效率SBM模型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协同状态。结果表明:17个省(区、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大体呈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的格局,且大致可划分为3个梯队,其中青海、重庆、广东和宁夏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在11年间均超过1.0000,均值最低的是新疆,仅为0.0935。从核密度分布结果来看,整体区域内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差距有一定程度的缩小。分别以3年和整个研究时段为窗宽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状态,结果显示适配状态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呈现较强空间差异;其中,吉林协同性最好,海南、青海、陕西、广西和重庆5个地区表现为强脱钩状态,其余省(区、市)大多为弱脱钩状态,需在确保经济增长和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水资源利用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Tapio脱钩模型 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竞争用水的供求均衡水价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红珍 王浩 汪党献 《水利发展研究》 2007年第7期15-18,共4页
针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水价的市场调节作用,保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总用水效益最优的理论和方法。以市场经济学原理为指导,(1)以用水总效用最大为原则,建立了以经济社会消费预算、可... 针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水价的市场调节作用,保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总用水效益最优的理论和方法。以市场经济学原理为指导,(1)以用水总效用最大为原则,建立了以经济社会消费预算、可利用水资源量为约束的水资源需求函数模型;(2)以总供水生产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经济社会用水全成本代价的水资源供给函数模型;(3)提出联立水资源需求与供给函数模型,迭代求解水资源最优配置的供需均衡水价的方法;(4)以北京市为例,在考虑基本生活用水价格刚性的情况下,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经济社会用水的全成本作为供水成本建立供给函数,对经济社会的用水总量40.4亿m3进行重新合理配置,分析得到了2000年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用水总效用最大的经济社会用水综合水价为8.01元/m3,经济社会用水量为24.76亿m3,生态环境可用水量为15.64亿m3。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生态环境基本用水得不到满足,以现状经济社会承受能力为约束,经济社会用水造成的全成本就难以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竞争用水 供求均衡 水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的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研究
18
作者 陶立成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10期64-67,共4页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一个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模型,以探究安徽铜陵地区的水资源管理问题。结果显示,协调发展方案到2035年的水资源基本满足供需平衡的要求,其供需缺口仅为120万m^(3)。表明协调发展方案在水资源管理...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一个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模型,以探究安徽铜陵地区的水资源管理问题。结果显示,协调发展方案到2035年的水资源基本满足供需平衡的要求,其供需缺口仅为120万m^(3)。表明协调发展方案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有效管理水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系统动力学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互馈关系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优选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莹 叶文 +2 位作者 岳卫峰 郦建强 徐翔宇 《中国水利》 2020年第19期34-36,43,共4页
结合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互馈关系分析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结合该地区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互馈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结合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互馈关系分析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结合该地区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互馈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资源系统中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各指标相关系数都比较高,而生态环境系统中受水资源系统影响较大的指标为水源涵养能力和叶面积指数,受经济社会活动影响较大的指标为湿地比重、生物丰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分析结果可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选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互馈关系 巩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与草牧业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基于全国五大牧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智荣 闫敏 李平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76,共18页
为探索新时期促进草原牧区乡村振兴、实现牧区生态生活生产互促共赢的新思路,文章首次将草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草牧业产业三大子系统作为一个耦合系统进行研究。以全国五大牧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耦合... 为探索新时期促进草原牧区乡村振兴、实现牧区生态生活生产互促共赢的新思路,文章首次将草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草牧业产业三大子系统作为一个耦合系统进行研究。以全国五大牧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耦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和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五大牧区来看,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数由2006年的0.3107增长到2020年的0.4758,年均增长3.1%,表明全国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经济社会系统评价指数由2006年的0.1537增长到2020年的0.5800,年均增长10%,增速显著,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草牧业产业系统评价指数稳定在0.35左右,总体呈稳步发展态势,产业提升空间较大。(2)五大牧区耦合协调度平均值由2006年的0.4812增长为2020年的0.6605,提升37%,耦合关系整体发展显著。(3)从耦合系统发展阶段来看,2020年五大牧区耦合协调度值均大于0.6,演进为协调发展状态,三大子系统间协调关系不断加强。(4)五大牧区三大子系统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2020年内蒙古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其他牧区为草牧业滞后型。因此,提出坚持以草定畜、走精养少养之路、量水而行发展节水型草牧业、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快饲草种业创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 草牧业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