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右岸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许君雨 康峤 +2 位作者 段海燕 李杰 王宪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4-67,共4页
左右岸省界缓冲区作为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的重要水域,其水质达标评价及污染责任划分是流域限制纳污红线制度实施的重要内容。从左右岸省界缓冲区的相关概念出发,根据省份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缓冲区完全在两省省界上、缓冲区部分在两省省... 左右岸省界缓冲区作为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的重要水域,其水质达标评价及污染责任划分是流域限制纳污红线制度实施的重要内容。从左右岸省界缓冲区的相关概念出发,根据省份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缓冲区完全在两省省界上、缓冲区部分在两省省界上以及缓冲区在多省交界上三种情形,并结合左右岸省界缓冲区特点确定调整浓度核算法、代表断面判断法、限制排污总量-污染物入河量评估法等水质达标评价方法,以判断左右岸省份缓冲区的水质达标情况,从而划分缓冲区左右岸省份的污染责任。实例验证模拟显示,确定的方法切实可行,研究方法可为流域污染责任划分提供技术支撑,从而促进限制纳污制度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岸省界缓冲区 水质达标评价方法 限制纳污 污染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频次少”情形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宪恩 周佳龙 +2 位作者 胡若漪 温鑫 段海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8544-8549,共6页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限制纳污红线的主要指标。实践中"监测频次少"直接影响了目标水功能区达标评价的进行。在分析现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监测频...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限制纳污红线的主要指标。实践中"监测频次少"直接影响了目标水功能区达标评价的进行。在分析现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监测频次少"情况下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方法,包括"定量核算—同水期数据替代法"和"定性推断—邻功能区评估法",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模拟评价结果与实际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提出的定量核算和定性推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功能区 监测频次少 水质达标评价 限制纳污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来水超标情形下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劲夫 田百平 +2 位作者 段海燕 董德明 王宪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251-5254,5271,共5页
2011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限制纳污红线"的提出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作出明确要求。实践中,水功能区上游来水超标直接影响了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的准确性和公平性。结合流域水功能区概况,提出上游来水超标时,水功... 2011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限制纳污红线"的提出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作出明确要求。实践中,水功能区上游来水超标直接影响了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的准确性和公平性。结合流域水功能区概况,提出上游来水超标时,水功能区界有监测断面和无监测断面情形下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方法。提出使用水质模拟-通量扣除法和限制排污总量-通量扣除法等作为上游来水超标时的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调整浓度核算方法。实例模拟显示,在满足方法适用条件时,方法切实可用,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来水超标 水质达标评价 水功能区 限制纳污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的新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发根 郭玉银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8-32,共5页
在总结水质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水功能区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水质评价方法考评体系,进而设计了一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的新方法——三位水质指数法。三位水质指数既能直观指示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又能按单因子评价理... 在总结水质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水功能区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水质评价方法考评体系,进而设计了一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的新方法——三位水质指数法。三位水质指数既能直观指示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又能按单因子评价理念定性评价水质类别,还可定量反映水体综合污染程度,能对同一水体不同时期或不同水体的水质进行比较。基于水质评价方法考评体系,将三位水质指数法与其他5种典型水质评价方法应用于鄱阳湖区典型的水质样本评价中。结果表明,三位水质指数法更加务实简要、易懂易用,建议将其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管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达标评价 水功能区 三位水质指数法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