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量调节因子在非稳态河网水质计算中的应用
1
作者 苏飞 董增川 +1 位作者 夏梦河 王士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7,共3页
对平原河网水流流向不定引起的非稳态水质变化问题,引入流量调节因子加以校正,对调节因子在不同流向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水质显格式离散方程中建立对应的水质模型,利用研究区河网枯水期实测的水质资料进行相应验证,结果表明校正的水质... 对平原河网水流流向不定引起的非稳态水质变化问题,引入流量调节因子加以校正,对调节因子在不同流向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水质显格式离散方程中建立对应的水质模型,利用研究区河网枯水期实测的水质资料进行相应验证,结果表明校正的水质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非稳态情况下河网水质问题的决策分析提供了可行计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非稳态 流量调节因子 水质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网格在潮汐河流水质计算中的应用
2
作者 潘存鸿 《热带海洋》 CSCD 1996年第4期68-74,共7页
应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结合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的优点,对易引起不稳定的对流项采用迎流技术,建立了非恒定水深平均的水流数学模型和水质数学模型。另外,还在潮汐河流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生成和图形可视性方面作了初步尝试。
关键词 三角形网格 有限元 水质计算 潮汐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平原河网水质模型——组合单元水质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金忠青 韩龙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40,共6页
根据平原河网的水力、水质特性,论述了用单元划分法求解单元水质特性的可行性,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平原河网组合单元水质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江苏某河网的水质计算,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河网 水质模型 水质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运行控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卫 王伯槐 陈小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4期4189-4192,共4页
循环冷却水现场运行管理的重点是控制水质指标和提高浓缩倍数。使用计算机编程监测数据、水质变化与分析处理,及时调整、优化水处理方案。该软件采用VC++编写,可实现计算、分析、判断、数据库管理、绘制曲线和报表生成及打印输出等功能... 循环冷却水现场运行管理的重点是控制水质指标和提高浓缩倍数。使用计算机编程监测数据、水质变化与分析处理,及时调整、优化水处理方案。该软件采用VC++编写,可实现计算、分析、判断、数据库管理、绘制曲线和报表生成及打印输出等功能,它的投入使用对实现循环水系统的高效、节水运行和水质的自动监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 浓缩倍数 水质计算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KE11模型在泗洪县城城区河网引水冲污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梓嘉 董增川 +3 位作者 樊孔明 张凯铭 胡昊 王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103,共4页
为构建和谐的泗洪县城区河网水系生态系统,有必要研究改善水系水环境的可行性技术方案。以泗洪县城区水系为例,利用MIKE11模型中的HD和AD模块构建了一维水动力模型及水质模型,分析了各种引水冲污工程措施调控对水系水量水质的影响,并利... 为构建和谐的泗洪县城区河网水系生态系统,有必要研究改善水系水环境的可行性技术方案。以泗洪县城区水系为例,利用MIKE11模型中的HD和AD模块构建了一维水动力模型及水质模型,分析了各种引水冲污工程措施调控对水系水量水质的影响,并利用水动力学模块对泗洪水文站实测水位、水质资料进行了率定,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洪县城区河网 水环境 MIKE11模型 水量水质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水源供水管网余氯浓度优化调度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康乐 郑飞飞 刘遂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7-1220,共4页
目前建立的基于管网水力模型的水质计算模型都是静态的,即假定管网中各传输单元的余氯衰减系数固定不变,这对多水源管网且各水厂出水余氯浓度差异较大的管网系统是不适用的.通过建立符合实际工况的多水源水质计算模型,运用遗传算法求解... 目前建立的基于管网水力模型的水质计算模型都是静态的,即假定管网中各传输单元的余氯衰减系数固定不变,这对多水源管网且各水厂出水余氯浓度差异较大的管网系统是不适用的.通过建立符合实际工况的多水源水质计算模型,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在满足供水管网余氯浓度要求的前提下各水厂出水的优化余氯浓度值.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管网,为实际管网的水质调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余氯 衰减系数 水质计算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 analyses for influences of pressure solution on thermo-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in porous rock mass
7
作者 张玉军 杨朝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333-2339,共7页
The model of pressure solution for granular aggregat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FEM code for analysis of thermo-hydro- mechanical (T-H-M) coupling in porous medium. Aiming at a hypothetical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in... The model of pressure solution for granular aggregat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FEM code for analysis of thermo-hydro- mechanical (T-H-M) coupling in porous medium. Aiming at a hypothetical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in an unsaturated quartz rock mass, two computation conditions were designed: 1) the porosity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rock mass are fimctions of pressure solution; 2) the porosity and the permeability are constants. Then the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a disposal period of 4 a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states of temperatures, porosities and permeabilities, pore pressures, flow velocities and stresses in the rock mas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end of the calculation in Case 1, pressure solution makes the porosities and the permeabilities decrease to 10%-45% and 0.05%-1.4% of their initial values, respectively.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release heat of nuclear waste, the negative pore pressures both in Case 1 and Case 2 are 1.2-1.4 and 1.01-l.06 times of the initial values, respectively. So, the former represents an obvious effect of pressure solution. The magnitudes and distributions of stresses within the rock mass in the two calculation cases are the s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solution porous medium thermo-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FEM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