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水质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天恩 王松 周玉珍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6-58,共3页
随机水质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发展郭天恩(太原工业大学030024)王松(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济南250013)周玉珍(山西省水利厅太原030002)河流污染的水质数学模型是以数学语言为手段来描述河流污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 随机水质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发展郭天恩(太原工业大学030024)王松(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济南250013)周玉珍(山西省水利厅太原030002)河流污染的水质数学模型是以数学语言为手段来描述河流污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态化学各方面之内在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污染 水质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水质数学模型分析牡丹江水环境容量
2
作者 李茂军 徐素彬 米茂云 《东北水利水电》 1998年第10期21-23,共3页
本文通过建立牡丹江水质数学模型──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分析牡丹江水环境容量,可以反映牡丹江水系的河道特性,用于江段水质模拟和预测,以期预测水质的时空变化,为牡丹江水质改善及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水质数学模型 水环境容量 牡丹江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便二维水质数学模型的探讨
3
作者 刘美南 林明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0年第4期28-35,共8页
运用局部有限元和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适用于潮汐地区的一种简便的二维潮流水质数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哑铃湾的COD模拟,并在IBM微型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对潮流场中的水质模拟是有效的。
关键词 化学耗氧量(COD) 二维水质数学模型 有限元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式景观水体”水质水量综合数学模型构建
4
作者 米玉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71-73,共3页
针对“坝式景观水体”水文、水环境特性,构造描述“坝式景观水体”水质、水量变化的综合数学模型.以滹沱河水环境修复段为例,依据实测水质、水量资料,采用实测资料率定法率定模型参数,为“坝式景观水体”水质和景观环境需水量建立定量关系.
关键词 坝式景观水体 水质水量综合数学模型 景观环境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eter-Phelps河流水质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米玉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9-32,共4页
进行水质预报,推求河流水体对污染物的允许负荷量,是水质监测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水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对资料条件允许的河流建立水质模型,以备突发性发生时,可以马上做出水质预报,从而可减轻甚至避免污染事故对下游的工农业... 进行水质预报,推求河流水体对污染物的允许负荷量,是水质监测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水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对资料条件允许的河流建立水质模型,以备突发性发生时,可以马上做出水质预报,从而可减轻甚至避免污染事故对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利用已建成的水质模型,根据河流水体的不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模型 溶解氧 水质数学模型 五日生化需氧量 紫荆关 水质监测 允许负荷量 水质预报 相对误差 复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水道水流水质模型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陈红梅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2-35,共4页
根据感潮网河区的水力、水质特性,利用一维感潮河网区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加入顺逆调节因子,将顺、逆流向的离散方程统一到同一方程中,研究分析佛山水道各种引水方案对佛山水系水流的影响和对佛山水道水环境改善的效果,为佛山水道引水工... 根据感潮网河区的水力、水质特性,利用一维感潮河网区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加入顺逆调节因子,将顺、逆流向的离散方程统一到同一方程中,研究分析佛山水道各种引水方案对佛山水系水流的影响和对佛山水道水环境改善的效果,为佛山水道引水工程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依据。模型通过相应的同步潮流观测水位资料进行了率定,精度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网区 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 顺逆调节因子 水环境 模型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向一维水质模型及在龙滩水库的应用
7
作者 杨传智 《水资源保护》 CAS 1991年第3期26-34,共9页
前言水库建成蓄水后,水面宽、库水深剧增,库内流速锐减,使原为湍急的河道型水质转化为相对静止的湖泊型水质,产生特殊的水温分层结构。这种水温分层形成的密度结构决定了水库出入流流态。
关键词 水质模型 龙滩 湖泊型 溶解氧浓度 相对静止 水面温度 流态 水体污染 生化需氧量 水质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北部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联合调度优化与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8
作者 《江苏水利》 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项目完善了太湖流域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了望虞河、新沟河、新孟河、走马塘等流域骨干河道独立运行和联合调度对沿线河湖水位、流量、水质等的影响,研究了细颗粒泥沙吸附磷的规律和减磷方法,开展了引水沿线湖荡徐家大塘... 项目完善了太湖流域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了望虞河、新沟河、新孟河、走马塘等流域骨干河道独立运行和联合调度对沿线河湖水位、流量、水质等的影响,研究了细颗粒泥沙吸附磷的规律和减磷方法,开展了引水沿线湖荡徐家大塘生态湿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数学模型 生态湿地 走马塘 太湖流域 水质提升 新孟河 骨干河道 细颗粒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水质模拟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玲杰 孙世群 田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0-265,共6页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选用相应的理论及方法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是河流水质模拟研究的关键所在。文章针对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的空间维数的确定、参数估计、模型求解的计算方法和常用水质模型软件这几个建模求解的要点、难点问题,结合现...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选用相应的理论及方法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是河流水质模拟研究的关键所在。文章针对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的空间维数的确定、参数估计、模型求解的计算方法和常用水质模型软件这几个建模求解的要点、难点问题,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就各自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和归纳,并从模拟内容和模拟方法进展方面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建立、应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进行水质模拟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模拟 水质数学模型 建模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水质改善方案优化及实施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平 傅长锋 +1 位作者 及晓光 康国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5,共8页
模拟与分析白洋淀试点区域水质改善工程前后的水质变化情况,探索水质改善效果,为白洋淀水质改善提供思路与经验。基于实测地形、气象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现状污染源、大气沉降、风扰底泥释放等数据资料,运用MIKE软件构建了白洋淀二维... 模拟与分析白洋淀试点区域水质改善工程前后的水质变化情况,探索水质改善效果,为白洋淀水质改善提供思路与经验。基于实测地形、气象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现状污染源、大气沉降、风扰底泥释放等数据资料,运用MIKE软件构建了白洋淀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数学模型,选取现状水量未清淤(方案一)、增加补水流量1.5倍+未清淤(方案二)、增加补水流量2.0倍+清淤0.1 m(方案三)、增加补水流量2.0倍+清淤0.2 m(方案四)4种优化方案,模拟了典型时刻下白洋淀区域内的流场分布形态和主要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白洋淀淀区内水体流动速度普遍较小,在增大补水流量和清淤的情况下,流场的改变集中于入淀河流的下游,几乎不改变主淀中的流场分布。随着清淤深度的增大,底泥的污染物释放作用进一步削弱,但削弱的幅度较小。由此确定对白洋淀底泥厚度较大、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开展清淤工作,建议清淤厚度0.2 m左右。在清淤的基础上,对淀区进行合理补水,入口河流选用常年水质较好的河段,建议补水体积不超过现状补水方案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清淤 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电站建设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黎明 李褆来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5期29-33,56,共6页
采用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和水质数学模型,对梯级电站建设前后的CJ江干、支流的水质变化进行研究,预测CJ江2020年5个梯级电站建设后干流水质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梯级电站水库蓄水后各坝址处平均DO质量浓度将较建库前略有下降,... 采用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和水质数学模型,对梯级电站建设前后的CJ江干、支流的水质变化进行研究,预测CJ江2020年5个梯级电站建设后干流水质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梯级电站水库蓄水后各坝址处平均DO质量浓度将较建库前略有下降,BOD5和NH3-N的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TP质量浓度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电站 水质分析 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一维水质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网地区水质改善及防洪智能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升奇 唐洪武 顾正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7-19,共3页
针对河网地区水质改善及防洪控制中水闸、泵站综合调度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水力水质数学模型,辅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河网地区水闸、泵站的运行进行优化调度,以期达到水质改善和防洪控制相结合,提高河道水利工程利用效率的... 针对河网地区水质改善及防洪控制中水闸、泵站综合调度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水力水质数学模型,辅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河网地区水闸、泵站的运行进行优化调度,以期达到水质改善和防洪控制相结合,提高河道水利工程利用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地区 水力水质数学模型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专家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下游河床演变水质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枫勇 程永隆 洪小筠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第7期33-35,72,共3页
本文在对闽江下游河道现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闽江下游(水口坝下~闽江口)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并利用各水文站、测流断面的水位、流量观测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应用该模型定量化研究河床演变下闽江下游各排污口污染带... 本文在对闽江下游河道现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闽江下游(水口坝下~闽江口)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并利用各水文站、测流断面的水位、流量观测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应用该模型定量化研究河床演变下闽江下游各排污口污染带对主要取水口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下游 河床演变 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着性藻类生长-迁移模型及其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豫英 胡鹏 +1 位作者 朱杰 廖卫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8,共8页
附着性藻类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有很强的生命力且能通过释放孢子/配子等多种方式进行繁殖与迁移。传统附着藻类生长模型往往仅考虑了藻类生长过程及水动力影响,但藻类的繁殖迁移过程也是附着藻类生活史的重要部分。通过在传统附着藻... 附着性藻类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有很强的生命力且能通过释放孢子/配子等多种方式进行繁殖与迁移。传统附着藻类生长模型往往仅考虑了藻类生长过程及水动力影响,但藻类的繁殖迁移过程也是附着藻类生活史的重要部分。通过在传统附着藻类生长模型中引入繁殖迁移过程,构建了适用于附着性藻类的生长-迁移模型,并通过相关实验结果进行了率定验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藻类增殖问题的定性研究表明:当干渠内水流流速小于0.4 m/s时,附着藻类容易大量增殖,故附着性藻类容易聚集在水渠弯道处及两侧边壁。通过增大总干渠输水流量可提高渠内水流平均流速,从而控制渠内附着藻类平均生长密度,当干渠流量为350 m^(3)/s时,干渠中附着藻类平均密度仅为流量为180 m^(3)/s时的20%。模拟结果符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附着藻类的实际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附着性藻类增殖问题的进一步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藻类 水动力条件 水质数学模型 有限体积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证通榆河南段水质达标的区域尾水出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凌云 逄勇 付浩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调查通榆河南段控制单元水质及区域污染源的基础上,概化影响通榆河南段控制单元水质的污染源,建立研究区域水质数学模型,并根据设计水文条件和边界水质,分析概化排污口对控制断面水质影响权重,初步构建区域尾水出路工程布局方案,并计... 在调查通榆河南段控制单元水质及区域污染源的基础上,概化影响通榆河南段控制单元水质的污染源,建立研究区域水质数学模型,并根据设计水文条件和边界水质,分析概化排污口对控制断面水质影响权重,初步构建区域尾水出路工程布局方案,并计算控制断面水质改善效果,为区域尾水出路寻找依据。结果表明,区域尾水出路方案实施后,古贲大桥、草堰大桥控制断面COD、NH3-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7.45 mg/L、0.99 mg/L、0.2 mg/L,12.87 mg/L、0.89 mg/L、0.14mg/L,其中古贲大桥控制断面NH3-N改善效果最为明显,改善率为41%,通榆河南段水质可以满足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III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出路 排污口概化 水质数学模型 通榆河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支咸潮倒灌对东风西沙水库取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娓 唐建华 +2 位作者 蓝霄峰 李璐 赵晖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1期37-40,45,共5页
根据东风西沙水库取水口水域枯水期、平水期以及北支河道丰水期、枯水期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水质监测分析与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北支咸潮倒灌对崇明岛东风西沙水库取水口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徐六泾取水口水域的水质明显好... 根据东风西沙水库取水口水域枯水期、平水期以及北支河道丰水期、枯水期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水质监测分析与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北支咸潮倒灌对崇明岛东风西沙水库取水口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徐六泾取水口水域的水质明显好于北支,即使在特枯年的枯水期,北支咸潮倒灌进入取水口水域产生的污染物质量浓度最大增量不高于0.22 mg/L。DO、COD、BOD5、NH3-N、TP、TN、FN、油类、Hg 9个项目中,除TP由Ⅲ类降低为Ⅳ类外,其他指标类别基本不变,均优于Ⅲ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水水质 水质监测 咸潮倒灌 delft-3D水质数学模型 东风西沙水库 北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的成因
17
作者 王玉兰 张雅杰 《黑龙江科技信息》 1999年第12期20-21,共2页
目前,人们越来越关心水质的安全,给水系统中水质的评估、监测和控制已成为各自来水公司所关注的课题。但往往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出厂水的质量,而对给水系统中水质变化问题重视不够。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水质污染 二次污染 水质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11的粤港澳大湾区河涌生态补水调度方案评估
18
作者 高华勇 赵璧奎 +1 位作者 郭晓娟 谭超 《人民珠江》 2024年第7期48-57,共10页
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河涌鸭涌河生态补水工程与河口水闸联合调度的问题,考虑到外海潮位顶托作用显著,构建了MIKE 11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并设计不同类型的调度方案,包括天然状态方案、现状调度方案、联合调度方案,评估各方案... 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河涌鸭涌河生态补水工程与河口水闸联合调度的问题,考虑到外海潮位顶托作用显著,构建了MIKE 11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并设计不同类型的调度方案,包括天然状态方案、现状调度方案、联合调度方案,评估各方案降低污染物浓度和改善水质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日常补水调度中,若河口水闸调度不与生态补水调度结合,鸭涌河水体更新效率偏低,若河口水闸与生态补水联合调度,在枯水期月份前5 d每天补水2 h的水质改善效果较好,电费较低,综合评价指数最优;而在汛期防洪排涝调度中,不需要进行生态补水调度。此外,水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补水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数与典型断面的进出水量、进出水量比值的响应规律相反。评估结果可为鸭涌河的水环境质量提升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平原河网区 生态补水 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 粤港澳大湾区 鸭涌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地水库文官至石角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逄勇 程炜 赵玉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9,共4页
建立了鹤地水库文官至石角段的河网区水量、水质计算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中水质降解系数进行了率定;利用率定的降解系数值,根据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计算了鹤地水库文官至石角段的水环境容量;利用上述河网区水量、水质模型,以及规划... 建立了鹤地水库文官至石角段的河网区水量、水质计算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中水质降解系数进行了率定;利用率定的降解系数值,根据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计算了鹤地水库文官至石角段的水环境容量;利用上述河网区水量、水质模型,以及规划期的污染源排污预测值,对2010年文官至石角段的水质进行预测,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和水质预测结果表明,至规划期,排污量预测值可满足该段水环境容量的要求,水质可满足该段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地水库 水环境 容量 水质数学模型 水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潮影响河段取水水源可靠性的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树锋 黄健东 张从联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1期54-58,75,共6页
为分析咸潮河段取水水源可靠性,通过建立潭江一维河网水质数学模型和实测资料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银洲湖纸业基地潭江取水口布置进行探讨。一维河网水质数学模型采用上游设计枯水流量遭遇下游典型潮的计算方案,并在枯水期对取水口上下游河... 为分析咸潮河段取水水源可靠性,通过建立潭江一维河网水质数学模型和实测资料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银洲湖纸业基地潭江取水口布置进行探讨。一维河网水质数学模型采用上游设计枯水流量遭遇下游典型潮的计算方案,并在枯水期对取水口上下游河段氯离子质量浓度进行了同步实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潭江取水口取水流量可靠,满足设计保证率取水要求,取水水质也基本满足要求,但在P=97%特枯年份受咸潮影响情况下会出现短时段氯离子超标现象。在采取一定取水风险的规避措施情况下,该取水口取水水源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河段 取水水源 一维河网水质数学模型 潭江 咸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