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山美水库水质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趋势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婉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9-643,共5页
根据近年水质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山美水库库区及进水水质分布特征,评价和预测库区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入库、库区至出库的表层水体,除pH之外,DO、CODMn和BOD5浓度呈递减趋势,入库前后浓度降低尤其显著;而TN、NO2-3 N和TP... 根据近年水质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山美水库库区及进水水质分布特征,评价和预测库区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入库、库区至出库的表层水体,除pH之外,DO、CODMn和BOD5浓度呈递减趋势,入库前后浓度降低尤其显著;而TN、NO2-3 N和TP浓度除入库前后有所降低之外,其他呈递增趋势.现状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为中营养;预测2010至2015年,水体富营养水平由中营养向中富营养状况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市 山美水库 水质分布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 水环境监测 水质指标 水质营养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水质和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9
2
作者 谢渊 王剑 +10 位作者 李明辉 江新胜 谢正温 罗建宁 侯光才 刘方 王德潜 孙永明 曹建科 朱桦 王永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94-1102,共9页
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水质的关系研究表明,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干旱—半干旱→相对湿润的2个气候变化旋回和以沙漠相发育→湖泊相发育为特征的2个岩相古地理演化阶段。气候和古地理条件及其演化导致白垩纪沉积水体盐度、沉积岩含... 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水质的关系研究表明,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干旱—半干旱→相对湿润的2个气候变化旋回和以沙漠相发育→湖泊相发育为特征的2个岩相古地理演化阶段。气候和古地理条件及其演化导致白垩纪沉积水体盐度、沉积岩含盐量和地下水循环条件的区域分布极为复杂。在岩相古地理和其他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盆地白垩系地下水水质和分布较为复杂,总体呈北好南差、盆地南部东好西差和下好上差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早白垩世 岩相古地理条件 地下水水质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某省会城市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程度、特征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昂臻 陈思旭 +3 位作者 李海燕 侯伟 王明泉 李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29-2539,共11页
2014—2018年,对北方某省会城市卧虎山、锦绣川、鹊山和玉清湖水库水进行采样分析,分析研究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叶绿素a、总氮、总磷和高锰酸钾指数等参数的年均和月均变化,反映4个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此外,... 2014—2018年,对北方某省会城市卧虎山、锦绣川、鹊山和玉清湖水库水进行采样分析,分析研究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叶绿素a、总氮、总磷和高锰酸钾指数等参数的年均和月均变化,反映4个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此外,通过SPSS的双变量分析方法,用等级相关系数来探讨富营养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座水库的总氮均值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体限值.4座水库中卧虎山水库的水质状况最差,富营养化程度最高,尤其是藻类计数值和叶绿素a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水库,卧虎山水库多处于轻-中富营养化状态,其它3座水库大多为中营养状态.同一座水库不同年份间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季节变化大多一致,呈现较为显著的季节特征,4座水库一般来说夏、秋季营养状态高于冬季和春季.4座水库的富营养化因子所占权重不同,结合富营养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玉清湖水库和鹊山水库中总氮和叶绿素a对营养状态指数的贡献最大,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中叶绿素a和高锰酸钾对营养状态指数的贡献最大.对已经存在富营养化问题的卧虎山水库,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出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规,完善水库周边的截污治污设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削减污染;采用建立生态浮床、人工湿地系统等生态修复的方法,控制藻类生长,不断改善水库水质.对尚未形成富营养化的锦绣川、鹊山和玉清湖水库,应以预防和管控为主,建立水库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确保研究区域的供水水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库 水质时空分布特征 富营养化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