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S”技术在水蚀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香鸽 孙虎 +1 位作者 李智佩 吴成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2-85,共4页
探讨了"3S"技术在水蚀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并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尝试了运用MapGIS软件制图过程的分析功能,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蚀荒漠化现状图的制作,建立了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这一成果为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化的研究和... 探讨了"3S"技术在水蚀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并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尝试了运用MapGIS软件制图过程的分析功能,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蚀荒漠化现状图的制作,建立了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这一成果为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化的研究和治理,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研究应用 黄土高原地区 “3S”技术 MAPGIS软件 图形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蚀荒漠化的最大熵模糊优化评价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晓蔚 王丽萍 +1 位作者 李安强 张验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6-297,301,共3页
基于最大熵原理,应用模糊集合论中的隶属度等概念,综合考虑土地水蚀荒漠化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待评价土地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建立了最大熵模糊优化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选择沟谷密度、坡度、土壤厚度、土壤有... 基于最大熵原理,应用模糊集合论中的隶属度等概念,综合考虑土地水蚀荒漠化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待评价土地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建立了最大熵模糊优化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选择沟谷密度、坡度、土壤厚度、土壤有机质和植被指数等五指标,给出土地样本的水蚀荒漠化最优分级;对比模糊综合评判,所建模型评价结果具有较小的Shannon熵,即分级决策具有较小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不确定性 模糊性 Shannon熵 最大熵原理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云贵高原水蚀荒漠化遥感监测及影响因子时空分异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高照忠 黄雅君 +1 位作者 魏海霞 张金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云贵高原属于典型季节性干旱生态脆弱区,其中因流水造成的水蚀荒漠化已成为限制该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卫星数据监测云贵高原核心区云贵两省近30年水蚀荒漠化的现状与时空变化,并分析该区域... 云贵高原属于典型季节性干旱生态脆弱区,其中因流水造成的水蚀荒漠化已成为限制该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卫星数据监测云贵高原核心区云贵两省近30年水蚀荒漠化的现状与时空变化,并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关键影响因子的时空分异规律,提出一种多指标规则分类算法用于云贵高原水蚀荒漠化遥感监测,并选用植被面积、GDP及降水3个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该区域水蚀荒漠化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云贵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为滇桂黔区、川滇交界地区、滇西边境区及蒙自地区。(2)近30年研究区水蚀荒漠化变化趋势可分为1989—2010年、2010—2013年及2013—2016年3个阶段,1989—2010年该区域的荒漠化呈现波动增长状态;2010—2013年荒漠化面积快速扩展;2013—2016年荒漠化快速扩展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3)3个关键影响因子与水蚀荒漠化关系呈现数值大小不同、正负效应和因子组合效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加剧了其水蚀荒漠化。本文研究成果将为云贵高原水蚀荒漠化的精细化防控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水蚀荒漠化 遥感监测 多指标规则分类 时空分异 地理加权回归(GW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水蚀荒漠化遥感调查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毛雨景 赵志芳 +1 位作者 吴文春 王锋德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9,共7页
采用RS及GIS技术,对云南省水蚀荒漠化进行遥感调查,综合分析其分布规律及成因,提出防治对策。研究表明:云南省2008年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5 949.69 km2,占云南省土地面积的9.39%;地质环境、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决定了云南省水蚀荒漠化... 采用RS及GIS技术,对云南省水蚀荒漠化进行遥感调查,综合分析其分布规律及成因,提出防治对策。研究表明:云南省2008年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5 949.69 km2,占云南省土地面积的9.39%;地质环境、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决定了云南省水蚀荒漠化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人为因素可诱发水蚀荒漠化或加剧水蚀荒漠化程度。建议优先部署滇东、滇中典型高原中山地貌区内沉积岩中泥岩、粘土岩、碳酸盐岩分布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布区,以及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南段等7条活动断裂附近区域的水蚀荒漠化防治工作,完善已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减轻人口压力,规范矿业开发等工业活动,防止人为因素诱发和加剧水蚀荒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遥感调查 地质综合成因分析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土地水蚀荒漠化监测——以扎鲁特旗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金霞 殷秀琴 包玉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6-482,共7页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调查提取土地水蚀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水蚀荒漠化空间数据库,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蚀荒漠化率为10.64%,以轻度侵蚀为主。水蚀荒漠化空间...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调查提取土地水蚀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水蚀荒漠化空间数据库,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蚀荒漠化率为10.64%,以轻度侵蚀为主。水蚀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在北部中山区形成三个集中分布区。研究期内土地水蚀荒漠化动态为整体扩展,局部逆转,程度加强;中度、强烈和严重水蚀面积增加,轻度的减少;发生逆转的主要为轻度水蚀土地。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与脆弱的自然条件耦合是研究区土地水蚀荒漠化发生并扩展的全部原因。因此要从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入手,高度重视农牧交错带东段退化土地的综合防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水蚀荒漠化 土地 扎鲁特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水蚀荒漠化遥感调查与监测 被引量:5
6
作者 童立强 李丽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利用遥感技术对三峡库区内水蚀荒漠化进行了监测。通过对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前和2009年蓄水至175 m后两期航空遥感正射影像的解译,提取出了工作区水蚀荒漠化信息,总结出期间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蚀荒漠化的变化情况。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 利用遥感技术对三峡库区内水蚀荒漠化进行了监测。通过对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前和2009年蓄水至175 m后两期航空遥感正射影像的解译,提取出了工作区水蚀荒漠化信息,总结出期间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蚀荒漠化的变化情况。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蓄水至175 m后,区内水蚀荒漠化整体上呈现明显改善的趋势。不同程度的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都在减少,其中,中度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最多,从改善程度来看,以轻度水蚀荒漠化的改善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三峡库区 遥感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蚀荒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启刚 陈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6,共9页
在人类对物质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以及植被覆盖率降低等问题,直接导致土地水蚀荒漠化的形成与加剧,土地作为人类的核心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的载体,又将直接受到水蚀荒漠化的影响。文章基于RS和GIS技术,综... 在人类对物质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以及植被覆盖率降低等问题,直接导致土地水蚀荒漠化的形成与加剧,土地作为人类的核心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的载体,又将直接受到水蚀荒漠化的影响。文章基于RS和GIS技术,综合运用图谱分析、地形梯度分析以及幅度分析方法,分析了20032011年间三峡库区重庆段在三峡蓄水工程期间水蚀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水蚀荒漠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目前为止,库区蓄水对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蚀荒漠化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库区周围水蚀荒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相对显著;2003—2011年间三峡库区重庆段不同程度水蚀荒漠化的空间组成结构、数量变化、平面重心分布以及基于地形特征下的图谱变化类型分布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8a期间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蚀荒漠化现象改善趋势不明显,水蚀荒漠化在轻度水蚀荒漠化区域以及高程为500~1200m,坡度为15。~25。的区域呈现出最不稳定的时空变化特征;地形因子与水蚀荒漠化现象存在密切关系。研究可为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开发整理的区域选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图谱分析 地形梯度 RS和GIS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动态监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史青云 赵志芳 +1 位作者 宋坤 闫洁茹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0期101-105,共5页
滇池流域生态区位重要,但研究资料表明区内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荒漠化.为较好发挥区内生态环境效应,本研究基于RS与GIS技术,对2000年、2008年和2015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水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滇池流域东北部的... 滇池流域生态区位重要,但研究资料表明区内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荒漠化.为较好发挥区内生态环境效应,本研究基于RS与GIS技术,对2000年、2008年和2015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水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滇池流域东北部的盘龙区、官渡区、呈贡县和南部的晋宁县,且总体呈减少趋势.2000—2008年间水蚀荒漠化面积减少78.44 km^2,年平均减少9.81 km^2;2008—2015年间减少速率较快,共减少218.89 km^2,年平均减少27.36 km^2.近年来滇池流域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水蚀荒漠化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水蚀荒漠化 遥感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蚀荒漠化的最大熵模糊优化评价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晓蔚 王丽萍 +1 位作者 李安强 张验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47,共3页
基于最大熵原理,应用模糊集合论中的隶属度等概念,综合考虑土地水蚀荒漠化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待评价土地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建立最大熵模糊优化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选择沟谷密度、坡度、土壤厚度、土壤有机... 基于最大熵原理,应用模糊集合论中的隶属度等概念,综合考虑土地水蚀荒漠化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待评价土地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建立最大熵模糊优化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选择沟谷密度、坡度、土壤厚度、土壤有机质和植被指数等5项指标,给出土地样本的水蚀荒漠化最优分级;对比模糊综合评判,所建模型评价结果具有较小的Shannon熵,即分级决策具有较小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不确定性 模糊性 Shannon熵 最大熵原理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蚀荒漠化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佳 张子鸣 +2 位作者 吴成 詹骞 孙永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4,共7页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蚀荒漠化较为严重这一问题,建立了一套基于ETM+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水蚀荒漠化信息自动提取的技术方法体系,并对其信息提取精度进行了评价。该方法以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KT3(KT变换后的湿度信息)、slope(坡度...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蚀荒漠化较为严重这一问题,建立了一套基于ETM+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水蚀荒漠化信息自动提取的技术方法体系,并对其信息提取精度进行了评价。该方法以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KT3(KT变换后的湿度信息)、slope(坡度)、DEM(高程)及典型地物光谱数据作为水蚀荒漠化分类的特征波段,构建了决策树分类规则,有效剔除了研究区非水蚀荒漠化信息;引入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技术,以坡度(slope)、沟谷密度(gully density)和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coverage)等作为水蚀荒漠化程度分级的特征波段,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确定特征波段的分割权重,实现了水蚀荒漠化程度的分级。该方法提取结果与目视解译结果的总体一致性为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信息提取 面向对象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蚀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乾平 王小军 尚立照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8期29-31,共3页
甘肃省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8 490.83 km2,是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广的大省,荒漠化危害十分严重。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2004年和2009年两次水蚀荒漠化监测土地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 甘肃省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8 490.83 km2,是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广的大省,荒漠化危害十分严重。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2004年和2009年两次水蚀荒漠化监测土地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2009年比2004年水蚀荒漠化面积减少了420.27 km2,年变化率为-0.29%,全省水蚀荒漠化面积总体上在减少、程度在减弱,水蚀程度向好的方向发展。针对水蚀荒漠化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动态变化 防治对策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蚀荒漠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苑平 姜端午 黄树春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18-20,共3页
为了查明长江流域荒漠化现状,探讨研究区域内荒漠化土地自动分类的有效途径,克服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现象。以湘西地区为例,利用ETM+卫星数据,探讨了水蚀荒漠化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方法。在对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光谱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为了查明长江流域荒漠化现状,探讨研究区域内荒漠化土地自动分类的有效途径,克服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现象。以湘西地区为例,利用ETM+卫星数据,探讨了水蚀荒漠化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方法。在对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光谱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归一化指数(NDWI、NDVI、NDBI)及3、5、7波段的光谱值,提出了分层信息提取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准确率高,是一种地物遥感信息提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数据 遥感信息提取 光谱曲线 水蚀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在水蚀荒漠化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坤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丁新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改进投影寻踪法是一种基于改进单纯形法直接优化投影寻踪法的投影函数和投影方向的一种新方法。应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法,建立了水蚀荒漠化等级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将水蚀荒漠化等级的多维分级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值,根据投影值与经验等... 改进投影寻踪法是一种基于改进单纯形法直接优化投影寻踪法的投影函数和投影方向的一种新方法。应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法,建立了水蚀荒漠化等级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将水蚀荒漠化等级的多维分级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值,根据投影值与经验等级值的函数关系可对水蚀荒漠化样本集进行合理分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直接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改进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用于水蚀荒漠化等级评价简单可行,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问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评价 投影寻踪法 水蚀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水蚀荒漠化地区种草治理效果与地表植被演替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小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273-274,共2页
福建水蚀荒漠化红壤山地,气候温暖,降雨量大,釆用大面积种草措施,能快速覆盖地面,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芒萁孢子的繁衍,并最终形成以"马尾松+芒萁"为主的植被群落。水蚀荒漠化地区,努力创造有利于马尾松林地芒萁大量繁衍的条件,... 福建水蚀荒漠化红壤山地,气候温暖,降雨量大,釆用大面积种草措施,能快速覆盖地面,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芒萁孢子的繁衍,并最终形成以"马尾松+芒萁"为主的植被群落。水蚀荒漠化地区,努力创造有利于马尾松林地芒萁大量繁衍的条件,是加快水蚀荒漠化地区绿化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地区 种草 治理效果 植被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彭阳县水蚀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存祥 梁生蕃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4期64-65,121,共3页
本文根据彭阳县水蚀荒漠化现状及其危害性,分析了水蚀荒漠化的成因,针对性的提出了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展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增加植被、实行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带动... 本文根据彭阳县水蚀荒漠化现状及其危害性,分析了水蚀荒漠化的成因,针对性的提出了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展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增加植被、实行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带动水土保持全面开展等防治水蚀荒漠化的对策,以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危害 成因分析 防治对策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地质地貌条件对水蚀型荒漠化的影响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华 宋志宏 王永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169-173,共5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区域开发进度的加快,水蚀型荒漠化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研究发现,广西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构造等因素对水蚀荒漠化有直接重要影响。基于G IS分析发现广西地区的水蚀...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区域开发进度的加快,水蚀型荒漠化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研究发现,广西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构造等因素对水蚀荒漠化有直接重要影响。基于G IS分析发现广西地区的水蚀型荒漠化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地区、花岗岩地区、泥岩地区、砂砾岩及砂页岩地区,其中以碳酸盐岩地区为主,占总体荒漠化面积的46%以上。对荒漠化地区的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因素 广西 水蚀荒漠化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区域分类与发展趋势综合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3 位作者 聂浩刚 王岷 孙虎 王飞跃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35-153,共19页
中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主要受青藏高原隆升以来形成的构造 -沉积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本文仅对北方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两种主要的荒漠化类型的区域地质分布、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中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主要受青藏高原隆升以来形成的构造 -沉积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本文仅对北方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两种主要的荒漠化类型的区域地质分布、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三北地区沙质荒漠化依成因可分为 :就地起沙型、风沙侵入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盆地周缘冲洪积扇上 ,中东部高原、冲积平原上的沙漠边缘地带、沙地内部和流经这些沙漠和沙地的古河道 ,以及河湖相砂质沉积物和以砂质沉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分布区 ;风沙侵入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沙漠、沙地边缘的下风地带 ,如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毛乌素沙地以南的覆沙黄土区、科尔沁沙地以东的辽河平原等 ;土地粗化主要分布在西部盆地沙漠与戈壁的过渡地带、中东部高原砾质沙草原。沙质荒漠化在毛乌素、科尔沁和浑善达克等沙地、河西走廊的局部地区有所逆转 ,但三北地区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 ,尤其是以地表土壤粗化为主的沙质荒漠化的发展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水蚀荒漠化依地质背景之不同可分为土漠化和岩漠化两类 ,前者主要分布在北方中部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侧的黄土分布区等 ;后者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北部、辽宁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三北地区 沙质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 发展趋势 分类 水文地质条件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来沙漠-黄土边界带荒漠化土地动态分析——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聂浩刚 王岷 +5 位作者 孙虎 岳乐平 李智佩 张维吉 王飞跃 卢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6-93,共8页
沙漠-黄土边界带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反应敏感。近10年来,榆林地区由于重视沙漠化的防治工作,沙漠化出现逆转态势,但是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水蚀荒漠化状况依然比较严重,应当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荒漠化是一个自然过程,... 沙漠-黄土边界带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反应敏感。近10年来,榆林地区由于重视沙漠化的防治工作,沙漠化出现逆转态势,但是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水蚀荒漠化状况依然比较严重,应当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荒漠化是一个自然过程,荒漠化加速发展是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方式而诱发的。应当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黄土边界带 榆林地区 沙质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中国北方的荒漠化 被引量:25
19
作者 林年丰 汤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91,共9页
从第四纪环境演变的观点出发 ,研究中国北方荒漠化的正逆演变过程。在末次冰期极盛期(18~ 15kaB .P .) ,气候恶劣、干冷 ,沙漠、黄土面积扩大。全新世 (11kaB .P .)以来气候开始转暖 ,9~5kaB .P .为全新世的高温、高湿期 ,温带森林植... 从第四纪环境演变的观点出发 ,研究中国北方荒漠化的正逆演变过程。在末次冰期极盛期(18~ 15kaB .P .) ,气候恶劣、干冷 ,沙漠、黄土面积扩大。全新世 (11kaB .P .)以来气候开始转暖 ,9~5kaB .P .为全新世的高温、高湿期 ,温带森林植被几乎取代了北方地区的干旱荒漠和干旱半干旱草原 ,在沙层和黄土地层中发育了多层古土壤。中全新世 (5~ 2 .5kaB .P .)以来气候向干冷方向转变 ,但仍有古土壤发育 ,自然和人文因素促使荒漠化的正逆演化。晚全新世 (2 .5kaB .P .- )气候向干冷方向转变 ,直到 2 0世纪下半叶全球变暖 ,加速了全球性荒漠化的发展。指出荒漠化问题的复杂性 ,对荒漠化的概念进行了讨论 ,并将我国主要的荒漠化分为 4大类型 ,即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碱荒漠化与石漠化 ,还划分了 10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环境演变 中国北方 气候 风蚀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 盐碱荒漠化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地区环境特征与土地荒漠化类型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马义娟 苏志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晋西北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的 12个重点省 (市、区 )之一 ,也是京津唐地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 ,该区由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形成的沙质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制约着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荒漠化的防治刻不容缓。
关键词 晋西北地区 环境特征 土地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 沙质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