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地区玉米的水肥空间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邢维芹 王林权 +2 位作者 骆永明 李立平 李生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49,共4页
在半干旱地区的杨凌 ,通过对大田夏玉米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灌溉水和氮肥的不同数量和空间耦合处理 ,研究了不同耦合方式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果 ,结果表明 :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 112 5 m3/ hm2和 60 0m3/ hm2 的水平... 在半干旱地区的杨凌 ,通过对大田夏玉米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灌溉水和氮肥的不同数量和空间耦合处理 ,研究了不同耦合方式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果 ,结果表明 :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 112 5 m3/ hm2和 60 0m3/ hm2 的水平下 ,均匀施肥交替灌水、水肥同区交替灌水、水肥异区交替灌水 3种水肥空间耦合方式的产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量从 2 2 5 0 m3/ hm2下降到 60 0 m3/ hm2 ,玉米产量下降幅度小于 15 .2 6% ;在相同灌水量下 ,水肥异区交替灌水和水肥同区交替灌水的根系活力、光合速率、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较高 ;在试验范围内 ,灌水量越高 ,水分利用效率越低。以上结果表明 ,在杨凌地区夏玉米生产中仍有较大的节水潜力 ;在试验条件下 ,每次灌水 5 62 .5m3/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夏玉米 水肥空间耦合 产量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玉米水肥空间耦合效应 Ⅰ.氮素的吸收和残留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4
2
作者 邢维芹 骆永明 +2 位作者 王林权 李生秀 李立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地区不同灌水量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下玉米对N素的吸收及玉米收获后N素在1.0m土体中的残留。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灌水方式(均匀施肥均匀灌水、全生育期灌水量为2500 m3/hm2)相比,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125 m3/hm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地区不同灌水量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下玉米对N素的吸收及玉米收获后N素在1.0m土体中的残留。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灌水方式(均匀施肥均匀灌水、全生育期灌水量为2500 m3/hm2)相比,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125 m3/hm2和600 m3/hm2的水平下,均匀施肥交替灌水、水肥同区交替灌水、水肥异区交替灌水3种不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在玉米植株吸收N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增加了肥料N在60cm以上土壤中的残留量,从而减小了N向下层土壤淋溶的可能;相同灌水量下,60cm以上层次土壤N素残留量大小顺序为:水肥异区交替灌水处理>水肥同区交替灌水处理>均匀施肥交替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玉米 水肥空间耦合效应 氮素 吸收 残留 环境效应 亏缺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根区土壤水肥空间耦合对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开峰 张富仓 祁有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2,83,共6页
以冬小麦小偃22号为管栽试验材料,通过采用3种湿润方式(整体湿润、上层湿润、下层湿润)及3种施肥方式(整体施肥、上层施肥、下层施肥),研究了冬小麦根区土壤不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对不同生育阶段根系鲜重、干重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 以冬小麦小偃22号为管栽试验材料,通过采用3种湿润方式(整体湿润、上层湿润、下层湿润)及3种施肥方式(整体施肥、上层施肥、下层施肥),研究了冬小麦根区土壤不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对不同生育阶段根系鲜重、干重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湿润方式下:与上层湿润和下层湿润方式相比,整体湿润方式扬花灌浆期的根鲜重分别增加了5.63%和18.09%。整体湿润方式与上层湿润方式下根系活力差异性不明显,但二者均高于下层湿润处理;(2)不同施肥方式下:在分蘖期和拔节期,上层施肥和整体施肥的根鲜重、干重及根系活力高于下层施肥处理。在扬花灌浆期,下层施肥方式下根系活力降幅低于其它两种施肥方式。在成熟期,下层施肥方式下根系出现"早衰"现象;(3)不同湿润和施肥耦合方式下,以整体湿润、上层施肥的耦合方式最优,在提高根系活力和根鲜/干重的同时,减少了氮、磷在土壤中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空间耦合 根系活力 根鲜重 根干重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玉米水肥空间耦合效应 Ⅱ.土壤水分和速效氮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邢维芹 王林权 +1 位作者 李立平 李生秀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在灌水量为300m^3/hm^2、施N肥量为248.1kg/hm^2的条件下,模拟大田条件研究了两种水肥空间耦合方式下的土壤水分、速效N的动态运移规律。试验表明,在半干旱地区隔沟灌溉水肥异区、隔沟灌溉水肥同区两种处理方式的灌溉水在剖面上均以... 在灌水量为300m^3/hm^2、施N肥量为248.1kg/hm^2的条件下,模拟大田条件研究了两种水肥空间耦合方式下的土壤水分、速效N的动态运移规律。试验表明,在半干旱地区隔沟灌溉水肥异区、隔沟灌溉水肥同区两种处理方式的灌溉水在剖面上均以垂直运动为主,同时存在水平运动。隔沟灌溉水肥同区处理的速效N在剖面上垂直运动明显,处理后15天速效N基本均匀地分布于0—100cm土层内,速效N含量在施肥区和未施肥区之间差异较小;而隔沟灌溉水肥异区处理的速效N垂直运动程度小,速效N主要分布在60cm以上土层,速效N水平运动不明显,施肥区速效N含量远高于未施肥区。水肥异区养分的淋溶深度较小,淋失的可能性小,有利于养分长期在剖面较浅层次中分布,为作物吸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水肥空间耦合 水分 速效N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灌溉下夏玉米的水肥空间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邢维芹 王林权 李生秀 《陕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大田试验就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肥的空间耦合 (水肥异区、水肥同区、固定灌水、交替灌水 )对夏玉米的产量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与常规灌水施肥方式相比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水肥空间耦合灌水量减少一半 ,籽... 通过大田试验就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肥的空间耦合 (水肥异区、水肥同区、固定灌水、交替灌水 )对夏玉米的产量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与常规灌水施肥方式相比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水肥空间耦合灌水量减少一半 ,籽粒产量下降 7%~ 16 % ,根系活力、光合速率、蒸腾效率明显增加 ,而叶面积、蒸腾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其中以水肥异区交替灌水的产量降低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水肥空间耦合效应 水肥异区交替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