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广西兴安的迁入与侵染动态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晶 戴长庚 +1 位作者 钟玉琪 侯茂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54,301,共6页
广西兴安地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迁入廊道要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依赖白背飞虱携传。本研究采用探照灯诱集高空白背飞虱,同时采集田间白背飞虱和稻叶,采用... 广西兴安地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迁入廊道要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依赖白背飞虱携传。本研究采用探照灯诱集高空白背飞虱,同时采集田间白背飞虱和稻叶,采用dot-ELISA法检测白背飞虱及水稻的带毒状况,以明确SRBSDV的迁入与侵染动态。综合来看,2021年-2022年间兴安的带毒白背飞虱迁入始期为5月下旬,迁入白背飞虱的带毒率高峰为6月中下旬;田间白背飞虱7月上旬-7月下旬带毒率较高(10%~15%);水稻7月中旬-8月上旬带毒率较高(10%~14%)。水稻带毒率与田间白背飞虱带毒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本文结果有助于桂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白背飞虱携传SRBSDV的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带毒率 病毒传播与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试验证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不经水稻种子传播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康 郑静君 +1 位作者 张曙光 周国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5-96,共2页
为了检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否经水稻种子传播,从广东省多地水稻病株上采集种子,温室内防虫栽培,获得了10个品种1875株实生植株。表型观察未发现呈现病毒病症状的植株,RT-PCR检... 为了检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否经水稻种子传播,从广东省多地水稻病株上采集种子,温室内防虫栽培,获得了10个品种1875株实生植株。表型观察未发现呈现病毒病症状的植株,RT-PCR检测也未发现SRBSDV阳性植株,结果证实SRBSDV不经水稻种子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种子 传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外壳蛋白p10的原核表达和抗血清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蔚明 刘燕娟 +1 位作者 周倩 廖晓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0-402,共3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p10蛋白由其基因组片段S10编码,根据SRBSD海南分离物S10序列(EU523360)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编码p10蛋白的片段,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以大肠杆菌BL21plysS为宿主菌进行高水平表达,利用纯化的p1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p10蛋白由其基因组片段S10编码,根据SRBSD海南分离物S10序列(EU523360)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编码p10蛋白的片段,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以大肠杆菌BL21plysS为宿主菌进行高水平表达,利用纯化的p10蛋白免疫兔子,制备了p10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ELISA检测显示,p10蛋白的抗血清可与来自湖南不同地区的白背飞虱病汁液发生强烈的血清学反应,表明该抗血清适用于田间SRBSDV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分离物组分S10编码的ORF序列克隆与分析
4
作者 李兴华 凌晓曦 +2 位作者 张松柏 张德咏 刘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8,141,共5页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2013年湖南省水稻上发生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S10片段的近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RDP和DnaSP分析其编码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gme...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2013年湖南省水稻上发生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S10片段的近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RDP和DnaSP分析其编码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gment,ORF)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13年湖南省15个SRBSDV分离物S10编码的ORF序列同源性在99.5%以上,不同分离物中存在3~30个突变位点,绝大部分的核酸突变为无义突变,没有发现可能的重组。在系统发育树上,15个分离物聚类为2个分支,其中湖南汉寿的10个分离物和永州的2个分离物(HuNyz12和HuNyz29)与我国浙江分离物聚为1个亚组、湖南永州的其他3个分离物与我国南部的云南、海南等及越南的分离物聚为1个亚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SRBSDV随传毒介体白背飞虱迁飞从我国南部向北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湖南分离物 组分S10 克隆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水稻蛋白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编码非结构蛋白P7-2的互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上林 孙丽英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8-1303,共6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是斐济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可侵染玉米和水稻等作物,给亚洲地区的田间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RBSDV有10条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基因组,编码12个蛋白。其中6个蛋白是病毒粒子的结构成分(P1,P2,P3,P4,P8,P...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是斐济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可侵染玉米和水稻等作物,给亚洲地区的田间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RBSDV有10条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基因组,编码12个蛋白。其中6个蛋白是病毒粒子的结构成分(P1,P2,P3,P4,P8,P10),6个非结构蛋白分别为P5,P6,P7-1,P7-2,P9-1,P9-2。在非结构蛋白中,P5,P6和P9-1已被证实参与形成毒质结构,P7-1被认为可在细胞质中形成类似管状的结构作为病毒胞间扩散的通道,P7-2和P9-2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确。文章采用Pull-Down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等技术来鉴定水稻蛋白(日本晴)与P7-2蛋白间可能存在的互作关系。通过Pull-Down实验分析,发现有4种水稻蛋白可与P7-2相结合,其中2个蛋白为转录相关蛋白,1个为氨基转移酶,还有1个为假定的分子伴侣60前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感病寄主中的转录相关蛋白和假定的分子伴侣60前体的表达量上调,而氨基转移酶的表达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P7-2基因 原核表达 蛋白质互作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t-ELISA和RT-PCR检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灵敏度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珊珊 周倩 +3 位作者 高必达 李有志 张政斌 郭海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52-54,57,共4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和越南危害严重的一种新病毒,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检测田间白背飞虱、杂草和水稻植株的带毒率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和越南危害严重的一种新病毒,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检测田间白背飞虱、杂草和水稻植株的带毒率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预测预报的基础。为寻找一种适合大量样本的检测方法,以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植株和带毒的白背飞虱为材料,比较了斑点免疫测定法(Dot-ELIS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RT-PC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比Dot-ELISA技术检测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斑点免疫测定 检测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新的自然寄主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俊子 周倩 +1 位作者 崔亚 高必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0,共3页
2010年,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引起的新水稻矮缩病在湖南省大面积爆发。为确定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自然寄主范围,采集湖南省永州零陵、邵阳隆回、郴州宜章等地发病田块及附近的禾本科作物及杂草,提取RNA后,用自行设计的专... 2010年,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引起的新水稻矮缩病在湖南省大面积爆发。为确定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自然寄主范围,采集湖南省永州零陵、邵阳隆回、郴州宜章等地发病田块及附近的禾本科作物及杂草,提取RNA后,用自行设计的专利引物对,对其进行RT-PCR检测,发现高粱、野燕麦、牛筋草是新的SRBSDV自然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 自然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9-1在烟草表皮细胞中自我互作并形成包涵体
8
作者 谭子龙 孙丽英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5-370,共6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斐济病毒属的成员,由昆虫介体灰飞虱传播,能够在植物宿主和昆虫介体中复制。同其他斐济病毒成员一样,RBSDV的复制与装配是在细胞质病毒包涵体结构即毒质结构里进行的。RBSDV...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斐济病毒属的成员,由昆虫介体灰飞虱传播,能够在植物宿主和昆虫介体中复制。同其他斐济病毒成员一样,RBSDV的复制与装配是在细胞质病毒包涵体结构即毒质结构里进行的。RBSDV有10条基因组dsRNAs(S1—S10),其第9条片段(S9)的第一个阅读框(ORF)编码的蛋白P9-1是形成毒质结构的框架蛋白。将P9-1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后,在本氏烟草的表皮细胞中单独表达,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P9-1可以形成包涵体结构;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证明了P9-1具有自我互作的能力,并形成包涵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包涵体 自我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及防控
9
作者 任国敏 张丽 +1 位作者 安智燕 李跃琼 《云南农业》 2024年第8期46-48,共3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该病害2001年首次在中国广东阳西县发现,2009年在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波及...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该病害2001年首次在中国广东阳西县发现,2009年在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波及中国南方9个省(自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水稻 呼肠孤病毒 阳西县 斐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危害趋势分析 被引量:204
10
作者 周国辉 张曙光 +2 位作者 邹寿发 许兆伟 周志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暂定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被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广大稻区。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晚季稻... 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暂定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被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广大稻区。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晚季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本文简介了该病害的症状、危害特点、病原病毒及其传毒介体特征,对其发生趋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秧苗期治虫为重点的病害防控应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冰 陈观浩 +4 位作者 江满桃 梁盛铭 任惠 陈梅珍 黄华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4-208,224,共6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毒性病害。本文通过大田调查、田间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品种抗性、种植方式、播种期、播种地段和气象因子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水稻的发病率存在...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毒性病害。本文通过大田调查、田间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品种抗性、种植方式、播种期、播种地段和气象因子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水稻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杂交稻发病最重,糯稻发病次之,常规稻发病最轻。同一类型的杂交稻不同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耐)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特优161’最感病,‘华优638’最抗病。抛栽田比移栽田和直播田发病轻。不同播种期显著影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在化州稻区,播种早的发病重于播种迟的。晚稻秧田靠近早稻本田的田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重,秧田远离早稻本田的田块发病较轻。6月中旬-7月上旬降水日数、6月下旬-7月上旬相对湿度和8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等气象因子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发病因素 田间调查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非介体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德春 金道超 +1 位作者 杨洪 袁雷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褐飞虱发生于白背飞虱之后。为了探明SRBSDV对非介体稻褐飞虱的影响,我们在室内进行了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对非介体褐飞虱生长发... 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褐飞虱发生于白背飞虱之后。为了探明SRBSDV对非介体稻褐飞虱的影响,我们在室内进行了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对非介体褐飞虱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介体褐飞虱在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上取食后,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前期存活率、成虫前期、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成虫寿命与产卵量显著减少,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减小,说明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非介体 褐飞虱 生长发育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3
作者 葛帅 余守武 +4 位作者 杜龙岗 麻人方 陈珊宇 洪晓富 阮关海 《农学学报》 2014年第5期8-11,共4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该病害的发现时间较短,目前对该病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病原介体、发病特点、流行原因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该病害的发现时间较短,目前对该病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病原介体、发病特点、流行原因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为今后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水稻营养物质和两种稻飞虱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熙彬 蒋德春 +2 位作者 杨洪 金道超 周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常常混合发生。为了探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对水稻主要营养物质和两种稻飞虱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在室内测定了水稻感染SRBSDV后的主要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以及褐飞虱和白...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常常混合发生。为了探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对水稻主要营养物质和两种稻飞虱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在室内测定了水稻感染SRBSDV后的主要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以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取食感病稻株后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在感染SRBSDV后,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在带毒水稻上取食24h时,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若虫、成虫体内AchE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另外,取食12h、24h、5d时,褐飞虱若虫、成虫体内G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取食12h、24h时的白背飞虱成虫、若虫体内GST活性相比对照稍有增强但差异不显著,但5d时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上述结果表明SRBSDV感染影响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另外,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取食感病植株后,可通过调节自身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来适应逆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解毒酶 稻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体内3种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洪 蒋德春 +2 位作者 金道超 周操 杨熙彬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2期43-47,60,共6页
为明确水稻感染病毒病后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体内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水稻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对两种稻飞虱若虫及成虫体内3种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白背飞虱若虫和成虫取食带毒稻株后,羧酸酯酶(CarE)活性分... 为明确水稻感染病毒病后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体内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水稻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对两种稻飞虱若虫及成虫体内3种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白背飞虱若虫和成虫取食带毒稻株后,羧酸酯酶(CarE)活性分别在5d和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酸性磷酸酯酶(ACP)活性仅在成虫取食带毒稻株12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酯酶(AKP)活性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另外,褐飞虱若虫取食带毒稻株后,CarE活性在24h和5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ACP和AKP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褐飞虱成虫取食带毒稻株后,CarE活性(12h、24h和5d)和ACP活性(24h)被显著抑制,但AKP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取食染病稻株后,其成虫及若虫体内CarE和ACP活性被显著抑制,但是AKP活性与对照相比虽有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褐飞虱 白背飞虱 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病遗传资源与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建松 周炼 +3 位作者 张师睿 杨武 秦碧霞 赵均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43-51,共9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SRBSDVD)是依靠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传播介体,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SRBSDVD)是依靠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传播介体,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该病害于2001年在我国华南地区首次被发现,随后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白背飞虱迁飞性强、种群数量大、传毒持久等特点,导致化学农药防虫治病效果并不理想,至今还未有可持续和绿色控制SRBSDVD的手段。根据病原病毒的爆发性及其传播介体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预计该病害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很有可能再次暴发流行。因此,当前生产上急需培育出能够抵御SRBSDVD的抗性水稻品种。本文综述了SRBSDVD的发病规律、抗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估、抗病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精确定位,以及这些抗性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沉默(RNAi)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加快SRBSDVD抗病品种的选育,可为今后有效控制SRBSDVD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白背飞虱 水稻病毒病害 抗性基因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i技术抗黑条矮缩病水稻新品系的培育
17
作者 朱文银 徐建第 +1 位作者 杨连群 姜明松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23-27,共5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由介体灰飞虱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该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分布范围广、危害重。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已...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由介体灰飞虱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该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分布范围广、危害重。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已广泛应用于植物抗病毒研究中。本研究利用已构建的包含P10 CP基因部分片段反向重复序列和生物安全性更高的标记基因bar基因的RNAi双元表达载体pRBSDV-CP3-bar,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愈伤组织获得抗黑条矮缩病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水稻植株,通过抗性筛选、PCR检测及分子杂交分析,获得2个抗RBSDV和Basta的稳定品系,并对其田间抗性及农艺性状表现进行了鉴定,为抗RBSDV水稻新品种(品系)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NA干扰 反向重复序列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2年三种水稻矮缩病在我国的分布及发生调查 被引量:7
18
作者 饶黎霞 王震成 +1 位作者 吴建祥 周雪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均可以引起水稻矮缩病。于2011-2012年,利用dot-ELISA和RT-PCR方法对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的水稻矮缩病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2...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均可以引起水稻矮缩病。于2011-2012年,利用dot-ELISA和RT-PCR方法对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的水稻矮缩病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10.9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30.67%,水稻齿叶矮缩病毒4.62%。2012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0.4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48.38%,水稻齿叶矮缩病毒26.32%。检测结果说明2012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害、水稻齿叶矮缩病害重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害轻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于江苏、浙江等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广西、海南、云南、贵州、重庆、浙江等省区流行;水稻齿叶矮缩病在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发生,且往往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复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水稻齿叶病毒 DOT-ELIS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湖南省水稻矮缩病病原的RT-PCR检测和病害分级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志德 李舒 +3 位作者 刘建军 刘见平 刘都才 周国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82-84,共3页
为明确湖南省水稻矮缩病的毒源种类,从湘北常德、湘中长沙和湘南永州三地采集中晚稻水稻秧苗、植株、稻谷等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毒源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湖南省水稻矮缩病毒源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所检测样品中没有齿叶矮缩病毒和... 为明确湖南省水稻矮缩病的毒源种类,从湘北常德、湘中长沙和湘南永州三地采集中晚稻水稻秧苗、植株、稻谷等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毒源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湖南省水稻矮缩病毒源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所检测样品中没有齿叶矮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2011年采集的所有水稻秧苗、植株和稻谷样品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检出样品数占有病害症状样品数的23.73%。可以把样品是否具有蜡泪,作为判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1个典型症状。其病害危害程度可分为0~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T-PCR检测 蜡泪症状 病害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头灰飞虱体内两种水稻病毒的双重一步法 RT-PCR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俊敏 周燕茹 +3 位作者 孙宗涛 王旭 谢礼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8-383,共6页
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最主要的2种病毒,建立灰飞虱体内RSV和RBSDV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根据R... 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最主要的2种病毒,建立灰飞虱体内RSV和RBSDV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根据RSV RNA3和RBSDV S10序列分别设计了2个病毒的特异性引物,通过退火温度和PCR循环数等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灰飞虱体内RSV和RBSDV快速鉴定的双重一步法RT-PCR体系。对一步法和两步法RT-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2种方法均能准确有效鉴定灰飞虱体内的2种病毒,且两步法的检测效果略好于一步法。而灵敏度实验表明一步法RT-PCR可以从0.005 ng·μL-1的灰飞虱RNA初始模板中准确检测到病毒,完全满足单头灰飞虱体内病毒检测的需要。应用本研究建立的双重一步法RT-PCR体系对200头获毒灰飞虱样品中的RSV和RBSDV进行了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此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