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南4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型的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友勋 成国英 +3 位作者 涂立超 孙新城 胡明亮 李耀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4-506,共3页
以金刚 30、窄叶青、XM 5、XM 6、M4 1等 5个品种为鉴别品种 ,将来自 4省的 75个细条病菌菌株的毒力划分为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致病型 ,0、Ⅰ、Ⅱ、Ⅲ、Ⅳ型毒力差异主要呈由弱到强的数量变化 ,占测试株的 89.3% ,其中较... 以金刚 30、窄叶青、XM 5、XM 6、M4 1等 5个品种为鉴别品种 ,将来自 4省的 75个细条病菌菌株的毒力划分为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致病型 ,0、Ⅰ、Ⅱ、Ⅲ、Ⅳ型毒力差异主要呈由弱到强的数量变化 ,占测试株的 89.3% ,其中较强毒力的Ⅲ、Ⅳ型菌占参试菌的 5 4 .7% ;Ⅴ和Ⅵ型间呈交叉反应式的强互作关系 ,占参试菌的 10 .7%。 4省菌株毒力的比较表明 ,福建省以Ⅲ、Ⅳ型菌为主 ;江西省以Ⅲ、Ⅵ型菌为主 ;湖北省以Ⅱ、Ⅲ型菌为主 ;湖南省没表现突出的优势群 ,但较强毒力的Ⅱ、Ⅲ、Ⅳ型菌所占比例为 5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毒力 致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评价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荣胜 刘永锋 陈志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0-514,共5页
从江苏省南京、泰州、扬州和宿迁等地区水稻田采集水稻病叶、健叶、根围土等样品90份,分离纯化得到1173个细菌分离物,对其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皿内抑制试验,共获得12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其中4株拮... 从江苏省南京、泰州、扬州和宿迁等地区水稻田采集水稻病叶、健叶、根围土等样品90份,分离纯化得到1173个细菌分离物,对其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皿内抑制试验,共获得12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其中4株拮抗细菌抑菌圈直径大于27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2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中有4株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防效大于50%,其中菌株Lx-11盆栽防效达62.5%。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x-11田间防效达60.2%,显著高于化学药剂20%叶枯唑的防效(51.2%和45.8%)。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分析确定菌株Lx-1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防效 解淀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力的分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绍雪 马改转 +1 位作者 魏兰芳 姬广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1,共4页
以水稻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18、IRBB21和IR24为鉴别品种,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接种在水稻剑叶上,根据病菌与品种互作反应和亲和性的类型差异,将供试的75株条斑病菌菌株区分为13个小种群.大多数水稻条... 以水稻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18、IRBB21和IR24为鉴别品种,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接种在水稻剑叶上,根据病菌与品种互作反应和亲和性的类型差异,将供试的75株条斑病菌菌株区分为13个小种群.大多数水稻条斑病菌株在鉴别品种上的互作反应表现为弱互作模式.云南、贵州、四川3省菌株小种组成的比较表明:以小种C9为目前3省的共同优势种群;云南省小种组成多样,所有的小种均有分布,贵州小种类型有6、9、11、13,四川小种类型有3、4、6、7、9、11、12、13,小种的分布受地理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斑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致病 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阳 张丽辉 +3 位作者 王永吉 林琳 周丽洪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上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对Xoc2071F/Xoc2071R(Xoc207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9 bp,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Xoc2071能特...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上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对Xoc2071F/Xoc2071R(Xoc207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9 bp,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Xoc2071能特异性检测到目标病原菌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菌种不产生荧光信号。检测的灵敏度是2.25 fg/μL质粒DNA和1.0×102cfu/mL的菌悬液,相当于1个细菌的基因,比常规PCR电泳检测的灵敏度高约100倍。此实时荧光PCR可以检测到仅需10 g的带菌种子上目标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检测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林琳 姬广海 +2 位作者 马改转 王永吉 张丽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4-269,共6页
选取云南、贵州、四川不同省市地区的水稻条斑病菌菌株141株,利用Rep-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其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引物J3、ERIC、JELIR的扩增多态性较好,不同毒性菌株间的Rep-PCR指纹图谱差异很大。通过聚类分析显示,我国西... 选取云南、贵州、四川不同省市地区的水稻条斑病菌菌株141株,利用Rep-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其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引物J3、ERIC、JELIR的扩增多态性较好,不同毒性菌株间的Rep-PCR指纹图谱差异很大。通过聚类分析显示,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群体遗传分化明显,菌株的遗传族群与其致病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强、中、弱毒性菌株大致归为不同的类群。因此,Rep-PCR技术可用于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遗传变异与鉴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小种 遗传多样 REP-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丽洪 韩阳 +2 位作者 李淼 杨俊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4-660,共7页
为明确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情况、建立链霉素敏感基线、筛选抗性突变菌株,本研究采用离体法检测了云南、贵州和四川三地条斑病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利用紫外诱变、药剂驯服的方法诱导抗链霉素突变菌株并检测其突变位... 为明确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情况、建立链霉素敏感基线、筛选抗性突变菌株,本研究采用离体法检测了云南、贵州和四川三地条斑病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利用紫外诱变、药剂驯服的方法诱导抗链霉素突变菌株并检测其突变位点.结果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三地菌株的链霉素EC5o值范围是0.165 ~1.532 μg/mL,将其均值0.667 μg/mL作为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对链霉素的敏感基线;紫外诱变获得对链霉素抗性最高的突变菌株30-U-3,其EC50值为57.544 μg/mL,抗性倍数达138.661倍;链霉素抗性基因(rpsL基因)中第43位氨基酸由赖氨酸(AAG)突变为精氨酸(AGG).可见,西南地区目前虽无抗链霉素的自然突变菌株,但云南楚雄已发现抗性较高的菌株,应该采取积极的抗药性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硫酸链霉素 敏感基线 突变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抑菌植物筛选及杀菌剂活性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骆海玉 邓业成 +3 位作者 秦卉 钟汉林 李瑞钰 廖永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101,共3页
采用带药平板涂布法测定了32种植物甲醇提取物、1种植物精油和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植物甲醇提取物中,杠板归、老虎刺、广东蛇葡萄、细叶桉、枫杨提取物的MIC值分别为4 000、6 000、6 000、10 000、10... 采用带药平板涂布法测定了32种植物甲醇提取物、1种植物精油和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植物甲醇提取物中,杠板归、老虎刺、广东蛇葡萄、细叶桉、枫杨提取物的MIC值分别为4 000、6 000、6 000、10 000、10 000 mg/L;其余植物提取物的MIC值>10 000 mg/L。在13种杀菌剂中,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2%加收米可溶液剂抑菌活性较高,MIC值分别为12.8、15、48.3、80 mg/L;其次为53.8%可杀得水分散粒剂和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MIC值分别为134.5、400 mg/L;其余杀菌剂的活性较低,20%噻唑锌悬浮剂和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剂的MIC值分别为2 000、4 311.4 mg/L,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甲硫.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种药剂在稀释100倍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无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植物提取物 杀菌剂 抑菌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种藏文 程由铨 +4 位作者 王长方 卢同 李怡英 吴平 朱哲大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7-11,共5页
用7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分别免疫BALB/C小白鼠。建立了15株分泌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杂交瘤细胞株的细胞染色体数范围为98—10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培养液... 用7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分别免疫BALB/C小白鼠。建立了15株分泌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杂交瘤细胞株的细胞染色体数范围为98—10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培养液中的抗体滴度为10<sup>2</sup>—10<sup>3</sup>,腹水中抗体滴度10<sup>5</sup>—10<sup>6</sup>。这些单克隆抗体(McAb)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属于IgG2a、IgG2b、IgG<sub>3</sub>和IgM。McAb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发生特异性反应;与水稻白叶枯病菌(X.c.pv.oryzea)等黄单胞杆菌属的其它变种菌株无交叉反应;与植物病原细菌其它4个属的测定菌株无交叉反应;与稻叶、稻种上分离的杂菌也无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单克隆抗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对申嗪霉素及噻唑锌敏感基线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丽洪 韩阳 +2 位作者 杨俊 李淼 姬广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02,共7页
从西南地区云贵川3省分离得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43株,离体条件下检测菌株对申嗪霉素及噻唑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均存在一定差异.噻唑锌及申嗪霉素对各地来源菌株的EC5o值的分布范围分别是0.4... 从西南地区云贵川3省分离得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43株,离体条件下检测菌株对申嗪霉素及噻唑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均存在一定差异.噻唑锌及申嗪霉素对各地来源菌株的EC5o值的分布范围分别是0.439 ~2.549 μg·mL-1和0.035~ 1.598 μg·mL-1,平均值分别为1.641、0.868 μg·mL-1.初步确定将四川、贵州、云南3省菌株的EC50平均值1.641、0.868 μg· mL-1分别作为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唑锌及申嗪霉素的敏感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申嗪霉素 噻唑锌 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一个新基因与致病相关
10
作者 黄胜 卢烨 +3 位作者 朱晓琳 潘俊霞 何勇强 姜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水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利用广西分离株GX01作为建库出发菌株,采用EZ::Tn5转座子标签法构建GX01菌株的Tn5随机插入突变体库,其后利用针刺接种法在水稻上进行致病性试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水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利用广西分离株GX01作为建库出发菌株,采用EZ::Tn5转座子标签法构建GX01菌株的Tn5随机插入突变体库,其后利用针刺接种法在水稻上进行致病性试验,筛选到1个致病性明显下降的突变体。TAIL-PCR定位该突变位点位于XOC3376,该基因的编码产物注释为假设蛋白。为了研究XOC3376的功能,对其进行表型检测及功能互补,结果表明其互补菌株的表型及致病力都能恢复到野生型的水平。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相关基因的功能、阐明该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EZ∷Tn5转座子 突变体库 致病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一个假定的udgH基因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文侠 黄光辉 +3 位作者 王婷婷 付珊 何勇强 姜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是一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导致水稻严重减产。Xoc一个假定的udgH基因的突变,导致Xoc产胞外多糖和致病力的严重减弱,并使胞外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也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是一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导致水稻严重减产。Xoc一个假定的udgH基因的突变,导致Xoc产胞外多糖和致病力的严重减弱,并使胞外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也有一定的降低,互补菌株能恢复到野生型水平,但致病力仅能恢复到80%,而高表达菌株与野生型相比胞外多糖产量增加,但致病力降低。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水稻条斑病菌中胞外多糖代谢途径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高产黄原胶菌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UDP-脱氢酶基因 Tn5插入突变体 胞外多糖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开发 被引量:4
12
作者 岳凯 高雪 +5 位作者 曹红云 谷安宇 徐雨然 徐烨 刘雅婷 李小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3-778,共6页
本研究设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细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通过体系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查,结果表明:两对专化性引物X-b和X-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液和... 本研究设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细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通过体系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查,结果表明:两对专化性引物X-b和X-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液和水稻白叶枯病菌液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4cfu/m L和105cfu/m L;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成功地从50种市售水稻种子中检测出1个水稻品种带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1个水稻品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本研究建立了多重PCR检测体系,为检疫部门控制这两种检疫性种传病害的入侵提供了有效检测技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多重PCR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植物筛选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昌英 谢慧婷 +4 位作者 龙健 袁高庆 林纬 范腕腕 黎起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59-63,共5页
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供试菌,对12种植物甲醇提取物进行离体抑菌活性测定,发现霸王鞭和佛甲草的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好。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佛甲草甲醇提取物对6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2种病原菌物的抑制作用,发现该... 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供试菌,对12种植物甲醇提取物进行离体抑菌活性测定,发现霸王鞭和佛甲草的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好。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佛甲草甲醇提取物对6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2种病原菌物的抑制作用,发现该提取物对5种供试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1.67mm;对8种病原菌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4种病原菌物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以浓度为300mg/mL的佛甲草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进行离体和盆栽防治试验,先喷药后接种,离体和盆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19%和66.67%;先接种后喷药,离体和盆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63%和57.65%。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佛甲草中含有强烈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植物提取物 抑菌物质 佛甲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细胞结构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锡娇 黎芳靖 +3 位作者 袁高庆 魏昌英 林纬 黎起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81-1690,共10页
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是一种植物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前期实验发现,G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解该物质对Xoc的细胞结构和细胞膜的影响,该研究用电子显微镜观... 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是一种植物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前期实验发现,G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解该物质对Xoc的细胞结构和细胞膜的影响,该研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GA对Xoc的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GA处理后的Xoc培养液的电导率、紫外吸收物含量(260 nm的吸光值)、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以及菌体的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的强度等,探讨了GA对Xoc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浓度为200μg·mL-1的GA处理后,Xoc的菌体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表面有明显的凹陷或不规则囊泡状突起,表明GA对Xoc细胞壁有损伤作用。200μg·mL-1的GA处理24 h后,病菌培养液的电导率为135.48μS·cm-1(对照处理为127.85μS·cm-1)。GA处理2 h后,Xoc细胞荧光强度下降58.10%,说明病菌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和细胞溶质发生渗漏;同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增加,表明菌体的细胞膜受到破坏。此外,GA处理24 h后,Xoc培养液在260 nm下的吸光值为1.004(对照处理为0.018),表明病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这表明GA不仅破坏Xoc的细胞膜通透性,而且还影响膜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没食子酸 细胞结构 膜通透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放线菌Sc-7的分离、鉴定、抑菌活性及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振 温丽慧 +4 位作者 胡佳燕 吴芷玥 章雨君 沈之涵 蒋冬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3,共12页
为了筛选出能够显著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以下简称Xoo)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 oryzae pv. oryzicola (以下简称Xoc)的放线菌,本研究从不同植物根际采集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共分离得到60株放... 为了筛选出能够显著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以下简称Xoo)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 oryzae pv. oryzicola (以下简称Xoc)的放线菌,本研究从不同植物根际采集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共分离得到60株放线菌,通过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得到对Xoo和Xo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1株放线菌Sc-7。依据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多基因聚类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菌株Sc-7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先喷洒菌株Sc-7发酵稀释液(2倍),再接种病原菌对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57%和65.33%,并且病斑长度明显变短。Xoo和Xoc病菌经过菌株Sc-7发酵滤液处理后,细胞大面积溶胀、皱缩和穿孔,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外多糖分泌量减少。浸种促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菌株Sc-7发酵稀释液皆能促进水稻种子的芽和根生长。与无菌水对照相比,菌株Sc-7发酵稀释液10倍和50倍处理,使芽长分别增加32.79%和37.70%,使根长分别增加75.00%和97.00%。试管促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c-7发酵稀释液10倍和50倍处理,使水稻幼苗株高增长幅度分别为16.68%和10.53%。盐胁迫缓解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c-7发酵稀释液10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水稻盐胁迫后的症状。上述结果表明,菌株Sc-7具有显著的促生和防病潜能,有望开发成为一种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病害 生防放线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抑菌活 根际促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Ⅵ型分泌系统Hcp与VgrG蛋白的共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苗静 谢清标 +3 位作者 李婷 李春霞 陈银华 陶均 《热带生物学报》 2018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以组成Ⅵ型分泌系统(T6SS)鞘结构蛋白Hcp和VgrG为研究对象,通过蛋白质序列同源性、进化特征及表达相关性的分析,以了解Hcp和VgrG共进化的特征及其在表达上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Hcp与其他T6SS结构基因共进化,但VgrG却有很大的随机性。1... 以组成Ⅵ型分泌系统(T6SS)鞘结构蛋白Hcp和VgrG为研究对象,通过蛋白质序列同源性、进化特征及表达相关性的分析,以了解Hcp和VgrG共进化的特征及其在表达上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Hcp与其他T6SS结构基因共进化,但VgrG却有很大的随机性。1个细菌可能有多套T6SS,一般1个hcp基因对应1套系统。vgrG的数目变化很大,有的细菌只有1个vgrG基因,有的细菌却多达30个,且与有多少套T6SS没有多大的关系。进化分析表明:Hcp可分为14个类,种间的差异小于种内差异。VgrG在进化上可分为3大类,种间差异也小于种内差异。VgrG多样性可能与其识别并辅助不同效应因子转运有关。共进化分析显示VgrG与Hcp具有一定的共进化特性,可推测单个细菌中相互配对的VgrG与Hcp。表达分析显示,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RS105中,几乎所有的vgrG都与hcp基因的表达正相关,说明在表达水平不能分析两者之间的进化关系,但可说明RS105中VgrG与Hcp功能的相关性。因此,VgrG与Hcp在进化和功能上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T6SS HCP Vg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BR-01菌株高产抗菌肽培养基的优化及其抗菌肽的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健平 谢云巧 +8 位作者 廖雨虹 李昕洋 李一鸣 李淑萍 马修国 雷诗敏 林菲 姜伟 何勇强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3-705,共13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BR-01菌株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为了提高该菌株的抗菌肽发酵产量和生防价值,对其产抗菌肽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初步鉴定了其抗菌肽的成...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BR-01菌株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为了提高该菌株的抗菌肽发酵产量和生防价值,对其产抗菌肽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初步鉴定了其抗菌肽的成分。以B.velezensis BR-01菌株无菌发酵滤液对Xoc的抑菌圈直径为评价指标,从7种常见培养基中筛选出最适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初始培养基各组分含量和发酵条件,再利用Plackett-Burman (PB)试验筛选出影响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的显著因素,运用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优发酵条件。利用PCR分析B.velezensis BR-01基因组中抗菌肽合成相关基因;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LC-MS)技术鉴定其产生的抗菌肽。结果表明,B.velezensis BR-01菌株最佳抗菌肽培养基配方与发酵条件为麦芽糖11.89 g/L、酵母提取物13.54 g/L、NaCl 5 g/L、KH_2PO_4 1 g/L、初始pH值为7、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2.3℃。该优化方案下,B.velezensis BR-01菌株的无菌发酵滤液对Xoc的抑菌圈直径为(42.5±0.2) mm,显著高于优化前的(28.0±0.9) mm,比优化前增大51.79%。抗菌肽主要成分初步鉴定为溶杆菌素(Bacilysin)、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和丰原素(Fengycin)。本研究为B.velezensis BR-01菌株用于快速、批量发酵制备生防菌液,以及其抗菌肽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田间生防利用等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抗菌肽 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