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分析的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高光谱预测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骁 闫岩 +4 位作者 王文辉 郑恒彪 姚霞 朱艳 程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63-1580,共18页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准确地获取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可以指导相应栽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以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小波分析作为光谱敏感特征提取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作物生理生化参数的估算,...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准确地获取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可以指导相应栽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以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小波分析作为光谱敏感特征提取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作物生理生化参数的估算,然而基于小波分析的作物品质参数估算,在米粉、稻穗水平上的应用还未见报道。本文以室内获取的水稻米粉与干穗反射光谱为基础数据源,通过连续小波光谱变换、敏感小波特征提取、共性特征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等4个步骤,明确不同光谱参数预测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性能,最终实现在器官水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光谱预测。结果表明:(1)相较归一化光谱指数,敏感小波特征可有效地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预测精度,预测模型更具普适性和鲁棒性;(2)从米粉光谱提取的敏感小波特征WF2037,6,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较高(R^(2)=0.59),对独立年份的样本预测效果较好(RMSE=1.51%,Bias=0.44%,RRMSE=23.50%),并可直接应用于干穗光谱(R^(2)=0.62,RMSE=1.49%,Bias=−0.17%,RRMSE=25.76%)。本文利用连续小波光谱分析,提取了米粉和稻穗水平的直链淀粉敏感小波特征WF2037,6,建立了高精度预测模型,拓宽了连续小波光谱分析的应用范围,为冠层水平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高光谱估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 稻穗 反射光谱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 光谱指数 连续小波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水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积累特性
2
作者 黄建鸿 肖长春 +2 位作者 曾跃辉 杨尚霖 韦新宇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目的】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水稻重要品质性状之一,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各式各样米制品加工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水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的积累特性,为调控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以及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 【目的】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水稻重要品质性状之一,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各式各样米制品加工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水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的积累特性,为调控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以及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高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直链淀粉含量和糯性等3类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灌浆期各个时间段内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直链淀粉积累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化,采用Logistic方程模型拟合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过程,方程求导后分析灌浆期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变化,了解不同水稻品种类型直链淀粉积累特性。【结果】在水稻籽粒发育成熟的整个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积累和直链淀粉积累都是一个“慢-快-慢”增长的动态过程。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过程基本趋于一致,都是“渐增-陡增-缓增”的过程,最后逐渐趋于稳定,但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接近最大值的时间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大约在15~27 d。使用Logistic方程模型对3类水稻品种的籽粒直链淀粉积累过程均有较好的预测性,拟合系数(R^(2))达0.967~0.998。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出现在花后7~9 d,相较籽粒灌浆持续时间更短,更快达到积累量峰值,直链淀粉积累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在花后14~22 d,干物质积累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在花后15~27 d。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和积累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从灌浆早期开始就具有较快的直链淀粉合成能力和积累速度。【结论】使用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过程,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峰值越大,且峰值出现的时间越迟,直链淀粉持续积累时间也越长,直链淀粉含量就越高,因此较高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和较长直链淀粉积累持续时间,有利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灌浆 直链淀粉含量 直链淀粉 积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杂种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选择对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晓光 金正勋 +5 位作者 刘海英 赵书宇 徐美兰 张忠臣 沈鹏 张海彬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7,共5页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差异的2个粳稻品种配制的杂交组合,以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为选择指标对杂种后代进行连续的定向选择,研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直链...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差异的2个粳稻品种配制的杂交组合,以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为选择指标对杂种后代进行连续的定向选择,研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杂种后代的食味值下降。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株系,其最高黏度和下降黏度值低于直链淀粉含量低的株系,黏滞峰消减值则高于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低的株系。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伴随着单株粒重、千粒重、每株穗数、每穗粒数的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每株穗数和千粒重降低,而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蛋白质含量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杂种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与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海英 李晓光 +3 位作者 刘宏亮 黄星 徐美兰 金正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两个杂交组合(系选1号×通769和东农423×藤系180),研究其杂交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 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两个杂交组合(系选1号×通769和东农423×藤系180),研究其杂交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因杂交组合及性状不同而异;在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淀粉黏滞性谱的崩解值和消减值受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的影响较大,而在产量相关性状中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单株粒重等受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的影响相对较大;通过直链淀粉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可以从杂种后代中分出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后代,粳稻杂种后代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定向选择效果优于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效果,更容易得到超低亲的变异类型;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复杂,存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将会导致单株粒重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后代 直链淀粉含量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鲜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钟连进 程方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分析了 p H值、样品浓度等因素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影响 ,提出以标准样品在 62 0 nm处的吸光度和相应的总淀粉浓度为自变量、相应的直链淀粉浓度为依变量建立标准回归方程的测定方法 .当样品的直链淀粉浓度在 5~ 5 0 mg/ L的范围... 分析了 p H值、样品浓度等因素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影响 ,提出以标准样品在 62 0 nm处的吸光度和相应的总淀粉浓度为自变量、相应的直链淀粉浓度为依变量建立标准回归方程的测定方法 .当样品的直链淀粉浓度在 5~ 5 0 mg/ L的范围内时 ,测定的相对偏差 <3%、变异系数 <2 .5 % .该方法样品用量少 ,操作简便 ,且能消除支链淀粉的干扰 ,可以同时测定直、支链淀粉含量 ,尤其适用于水稻籽粒鲜样品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测定方法 籽粒 鲜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片SPAD值的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预测
6
作者 林添 高正武 +6 位作者 兰峥 范名宇 李红宇 赵海成 王志君 孙士鑫 李子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2-90,共9页
为揭示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衍生值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于2021、2022年在不同施氮水平影响下夹取水稻孕穗期(T1)、齐穗期(T2)、结实期(T3)顶部3张叶片测定SPAD值,2年试验均为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且施肥量相同,A因素为前中期(基... 为揭示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衍生值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于2021、2022年在不同施氮水平影响下夹取水稻孕穗期(T1)、齐穗期(T2)、结实期(T3)顶部3张叶片测定SPAD值,2年试验均为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且施肥量相同,A因素为前中期(基肥、分蘖肥、调节肥)施氮量共8水平,B因素为后期(穗肥)施氮量共3水平。根据2021年盆栽试验的数据资料建立SPAD值衍生指标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2022年盆栽试验数据资料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2021年氮肥试验中,A2~A8水平直链淀粉含量较A1水平分别极显著增加2.04%、4.21%、5.72%、7.17%、8.03%、5.92%、5.66%,而A2~A8水平食味值均较A1水平极显著下降,2022年两者趋势与2021年相同。2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评分表现均为线性负相关,拟合优度(r^(2))分别为0.54^(**)、0.44^(**)。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顶部3张叶片SPAD值均呈线性关系,随着不同生育时期推进水稻冠层出现“黑黄”交替现象,其中单张叶片的SPAD值受不同时期差异的影响,借助指标SPAD_((L_(1)+L_(2))/2)、SPAD_(L_(1)×L_(2)/mean)可有效降低年份及氮肥水平差异对直链淀粉含量预测结果的影响,指标SPAD_((L_(1)+L_(2))/2)与直链淀粉含量在T1~T3时期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135x+0.47,r^(2)=0.52**;y=0.126x+11.68,r^(2)=0.53^(**)、y=0.154x+15.65,r^(2)=0.51^(**)。SPAD L_(1)×L_(2)/mean拟合方程分别为:y=0.136x+11.46,r^(2)=0.52^(**);y=0.126x+11.68,r 2=0.53^(**);y=0.160x+12.59,r^(2)=0.51^(**),x为SPAD值衍生值,y为直链淀粉含量,拟合方程均到达极显著水平。但指标SPAD L_(1)×L_(2)/mean在不同时期误差均小于SPAD_((L_(1)+L_(2))/2),所以T3时期指标SPAD_(L_(1)×L_(2)/mean)可以实现快捷、无损和实时预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判定出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达到按质收获以及对品质实时监测的要求,促进优质寒地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SPAD值 直链淀粉含量 食味值 含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菌渣对水稻产量、直链淀粉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发丽 王沁 +3 位作者 曾涛 蒋明金 何志旺 张恒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9,共5页
废弃菌渣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以杂交籼稻品种晶两优534和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在相同氮肥用量(180 kg/hm^(2))下,设置4个菌渣施用量处理(B0,不施用;B1,施用量1.5万棒/hm^(2);B2,施用量3.0万棒/hm^(2);B3,施用量4.5万棒/hm... 废弃菌渣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以杂交籼稻品种晶两优534和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在相同氮肥用量(180 kg/hm^(2))下,设置4个菌渣施用量处理(B0,不施用;B1,施用量1.5万棒/hm^(2);B2,施用量3.0万棒/hm^(2);B3,施用量4.5万棒/hm^(2)),研究不同菌渣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稻米直链淀粉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菌渣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但增产不显著;B3处理下两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B0处理显著增加14.92%~16.74%,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16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67.68%~75.51%、63.73%~75.21%和16.93%~84.20%。与B0处理相比,B1和B2处理下晶两优534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略有降低,但稻米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除蛋氨酸外的15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8.43%~100.29%、64.96%~87.18%和14.23%~315.73%;而B1和B2处理下甬优1540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B0显著提高26.61%~27.64%,稻米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除蛋氨酸外的15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6.59%~53.46%、34.23%~51.01%和3.78%~68.25%。可见,施氮量为180 kg/hm^(2)时,增施菌渣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过多的菌渣施用(B3)会造成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菌渣施用量不高于3.0万棒/hm^(2)时有利于籼稻稻米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菌渣 直链淀粉含量 氨基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洪恺 梁国华 +4 位作者 严长杰 顾燕娟 单丽丽 王芳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01-1305,共5页
以250个代表性水稻品种和一个籼粳交(巴利拉/南京11)DH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品种Wx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0个水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 以250个代表性水稻品种和一个籼粳交(巴利拉/南京11)DH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品种Wx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0个水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分布在9.2%~29.2%之间;用AccⅠ-PCR标记对这些品种和DH群体眠基因座基因型的检测表明,在200个籼稻品种中有151个品种带有等位基因Wx^a,有49个品种带有等位基因Wx^b;在供试的50个粳稻品种中绝大多数带有等位基因Wx^b,只有7个品种例外。进一步对250份品种和DH群体的耽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带有Wx^a和Wx^b等位基因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4%~14.01%和23.6%~25.1%,Wx基因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贡献率在77.9%~91.4%之间;在耽位点上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不同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仍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达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眠基因控制外,同时还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文中讨论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改良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W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技术检测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 被引量:43
9
作者 陈涛 骆名瑞 +7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于新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4,共6页
根据Wx-mq基因存在的单核苷酸变异,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etra-primer ARMS-PCR)的方法设计特异引物,对12个水稻品种(或品系)以及武育粳3号(不含Wx-mq基因)/关东194(含Wx-mq基因)的F2分离群体进行扩增,依据其PCR产物的带型,... 根据Wx-mq基因存在的单核苷酸变异,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etra-primer ARMS-PCR)的方法设计特异引物,对12个水稻品种(或品系)以及武育粳3号(不含Wx-mq基因)/关东194(含Wx-mq基因)的F2分离群体进行扩增,依据其PCR产物的带型,可以准确区分出Wx-mq基因纯合、非Wx-mq基因纯合以及杂合基因型三种类型,其电泳结果与成熟后对胚乳外观特性鉴定完全一致。因此,作为一种简单、低成本的实用技术,四引物ARMS-PCR可以广泛用于Wxmq基因水稻的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Wx—mq基因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水稻品种的Wx等位基因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建勇 陈德全 +2 位作者 李仕贵 马玉清 王玉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0-424,共5页
应用Wx基因的微卫星标记4 84 4 85和PCR- AccⅠ分子标记对93份籼、粳水稻品种(系)的Wx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4 84 4 85扩增结果表明,该微卫星标记表现为3种基因型,即Wx1 Wx1 、Wx2 Wx2 和W... 应用Wx基因的微卫星标记4 84 4 85和PCR- AccⅠ分子标记对93份籼、粳水稻品种(系)的Wx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4 84 4 85扩增结果表明,该微卫星标记表现为3种基因型,即Wx1 Wx1 、Wx2 Wx2 和Wx3Wx3,其中籼稻以Wx1 Wx1 和Wx3Wx3为主,粳稻以Wx2 Wx2 为主,具有Wx1 Wx1 和Wx2 Wx2 的品种(系)直链淀粉含量低,具有Wx3Wx3的品种(系)直链淀粉含量高。PCR- AccⅠ分子标记检测到两种基因型,即GG和TT型,其中GG型水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TT型水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两种分子标记检测结合分析,具有Wx2 Wx2 的品种(系)为TT型,Wx3Wx3的品种(系)为GG型;Wx1 Wx1 的品种(系)既有TT型又有GG型,但GG型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TT型品种。统计分析表明,利用微卫星标记和PCR AccⅠ分子标记检测93个水稻品种(系)中Wx基因与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6 7 和0 .881 ,Wx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解释这些品种(系)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75 %以上;因此,在水稻育种中,利用上述分子标记对辅助选择改良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蜡质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PCR-Acc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灌浆过程直链淀粉的积累及其相关酶的品种类型间差异 被引量:63
11
作者 钟连进 程方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2-456,共5页
对籼、粳、糯 3种类型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酶活性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 ,不论是早籼品种浙 733,还是早粳品种浙农 10 4 ,其直链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均表现为灌浆初期的直链淀粉含量较... 对籼、粳、糯 3种类型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酶活性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 ,不论是早籼品种浙 733,还是早粳品种浙农 10 4 ,其直链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均表现为灌浆初期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 ,随着灌浆时间的推移 ,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升高 ,灌浆后期则略有降低 ,而对早糯品种早香糯而言 ,由于品种本身的直链淀粉含量很低 ,其在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品种类型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在籽粒灌浆初期已较明显 ,而不是在灌浆中后期才表现出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类型水稻品种在灌浆过程中的酶活差异主要表现在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上 ,籼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的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低的粳稻品种 ,糯稻品种的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则很低。而蔗糖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Q酶、淀粉磷酸化酶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灌浆 直链淀粉 积累 淀粉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QTL图谱整合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修平 马文东 +3 位作者 王仲 郭勇 刘方明 吴恒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4,共7页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是水稻品质育种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收集整理来自34个作图群体共141个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相关的QTL信息。利用Biomercator 2.1软件和共有标记映射,将收集到的QTLs整合到参考图谱Cornell 2001上,通过元分析方法获得"...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是水稻品质育种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收集整理来自34个作图群体共141个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相关的QTL信息。利用Biomercator 2.1软件和共有标记映射,将收集到的QTLs整合到参考图谱Cornell 2001上,通过元分析方法获得"真实QTLs",建立水稻直链淀粉含量QTLs的一致性图谱,在第1、2、3、6、7、8、9和10染色体上共分析得到30个"真实QTLs"及其连锁标记。为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基因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及水稻品质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QTL整合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Wx-mq基因水稻新品种(系)稻米RVA谱特征及与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于新 张亚东 +7 位作者 朱镇 赵凌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赵春芳 王才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58,共6页
以自育的57份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分子标记、化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等,对供试材料进行Wx-mq基因检测,测定各品种(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分析各测定值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了不同AC品种(系)的RVA谱特征值差异。结果表... 以自育的57份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分子标记、化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等,对供试材料进行Wx-mq基因检测,测定各品种(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分析各测定值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了不同AC品种(系)的RVA谱特征值差异。结果表明:57份材料均含有Wx-mq基因;各RVA谱特征值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浆黏度之间,及其与峰值时间、回复值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崩解值与峰值黏度,峰值时间与消减值、回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糊化温度与热浆黏度、峰值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消减值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布在5%~12%,集中分布在8%~11%;不同AC品种(系)间的RVA谱不尽相同,随着AC的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浆黏度、回复值、峰值时间与糊化温度均呈增加趋势,崩解值与消减值的变化趋势不明显。AC与热浆黏度、冷浆黏度、回复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呈显著正相关。结果可进一步扩充利用RVA谱特征值评价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暗胚乳突变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稻米淀粉RVA谱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Wx-mq基因的不同类型水稻新品种(系)直链淀粉含量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新 赵庆勇 +7 位作者 赵春芳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8-1222,共5页
采用分子标记、化学方法、酶标仪、统计学等方法,对99份粳稻新品种(系)进行Wx-mq基因(低直链淀粉含量的暗胚乳突变基因)检测,提取、测定各品种(系)直链淀粉含量,并分析不同遗传背景及不同生态类型材料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旨在为低直... 采用分子标记、化学方法、酶标仪、统计学等方法,对99份粳稻新品种(系)进行Wx-mq基因(低直链淀粉含量的暗胚乳突变基因)检测,提取、测定各品种(系)直链淀粉含量,并分析不同遗传背景及不同生态类型材料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旨在为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99份材料均含有Wx-mq基因;供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分布在8%与11%之间;武香粳14与关东194杂交育成的品种(系)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相对较小;不同熟期品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为中粳较晚粳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暗胚乳突变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x基因功能性标记选育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水稻保持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屹峰 赵霏 +2 位作者 任三娟 包劲松 沈圣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2-608,共7页
利用Wx基因功能性标记484/485"对国内13份籼型保持系进行多态性鉴定和筛选.结果显示:检测出的Wx基因型与本品种直链淀粉含量(AC)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利用484/485"标记对Ⅱ-32B/宜香1B"配组后代(F1~F3代)进行PCR鉴定的结... 利用Wx基因功能性标记484/485"对国内13份籼型保持系进行多态性鉴定和筛选.结果显示:检测出的Wx基因型与本品种直链淀粉含量(AC)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利用484/485"标记对Ⅱ-32B/宜香1B"配组后代(F1~F3代)进行PCR鉴定的结果表明,484/485"标记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紧密连锁、共分离的,经F2代分子辅助选择,F3代株系的484/485"Ⅰ型系比例高达93.5%,在F3代获得较多484/485"Ⅰ型株系的基础上,结合株型、粒型、垩白度、透明度、糊化温度等多项指标的田间和室内选择,于F6代获得了114份484/485"为Ⅰ型,且株型良好、粒型细长、低垩白、高透明度、低糊化温度的优质株系,其中,有92.1%入选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在15%~20%之间;进一步测交鉴定还表明,这批入选优质株系有74.5%为保持系.说明利用484/485"标记辅助选择、高效改良或选育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保持系(或不育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WX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直链淀粉含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杂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黄超武 李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试验在单粒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条件下,对水稻杂种F_1,F_2、F_3种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遗传模式的探讨。结果表明:基因剂量效应仅存在部分组合。在高、中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正反交组合中,高、中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 本试验在单粒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条件下,对水稻杂种F_1,F_2、F_3种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遗传模式的探讨。结果表明:基因剂量效应仅存在部分组合。在高、中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正反交组合中,高、中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完全显性,F_2为3:1分离,受一对基因控制。部分超亲分离表明可能还受修饰基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 直链淀粉含量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杂种后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金正勋 崔成焕 秋太权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2-127,共6页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较相近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再结合直链淀粉含量的单粒测定方法,对亲本在F1、F2代植株上结实的F2、F3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配合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G...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较相近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再结合直链淀粉含量的单粒测定方法,对亲本在F1、F2代植株上结实的F2、F3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配合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GCA和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二个世代的gcaMs/scaMs值大于1或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明显增加,因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在F2的胚乳表现中基因非加性效应的作用很大,随着世代的增加,加性基因的作用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F2种子主要以非加性变异为主,F3种子主要以加性变异为主,但非加性变异仍然占很大比重。配合力效应两世代间相关不显著,亲本稻米直链淀含量的高低与一般配合力的高低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种质 被引量:6
18
作者 毛兴学 郑晓钰 +6 位作者 孙炳蕊 李晨 陈文丰 潘大建 柳武革 范芝兰 王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3-591,共9页
Wx基因直接控制水稻胚乳直链淀粉的合成,进而影响胶稠度等多个品质指标,是控制稻米食味的主效基因。适当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可改善稻米品质。吉丰B是籼型优质杂交稻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组配后代的食味品质。本研究以吉丰B... Wx基因直接控制水稻胚乳直链淀粉的合成,进而影响胶稠度等多个品质指标,是控制稻米食味的主效基因。适当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可改善稻米品质。吉丰B是籼型优质杂交稻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组配后代的食味品质。本研究以吉丰B为试验材料,对Wx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进行编辑,以期获得Wx基因表达下调,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水稻种质。以农杆菌为介导进行转基因,获得9个转基因株系,从后代中筛到2个大片段缺失的变异株系L8和L9。它们的Wx基因表达大幅下调,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胶稠度和食味品质也有所改善。L8和L9糙米外观有很大差异,L8与糯米相近,L9与粘米类似。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Wx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获得两份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种质,该结果为稻米品质改良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WX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稻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创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建华 郭咏梅 +4 位作者 刘义富 辜琼瑶 谭春艳 刘小丽 卢义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收集云南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系)210份,用常规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预测的校正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预测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AAC的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c2为0.962 2;校正标准差RMSEE为1... 收集云南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系)210份,用常规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预测的校正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预测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AAC的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c2为0.962 2;校正标准差RMSEE为1.329;内部交叉检验的决定系数Rcv2为0.925 6,标准差RM-SECV为1.320。模型的检验相关系数达到90%以上,对云南水稻品质育种及种子资源相关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模型构建 直链淀粉含量 云南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SSIIa基因型对成糊温度校准的影响及糊化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文丽 向珣朝 +3 位作者 徐艳芳 龙小林 康翠芳 许顺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8-353,共6页
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常被用来鉴定水稻种质资源和所选优良株系的食味品质,RVA成糊温度(PT)却不能准确反映糊化温度(GT),校准成糊温度PT m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GT,但PT的校准范围、PT m衡量稻米GT的准确程度以及SSIIa基因型对其的影响... 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常被用来鉴定水稻种质资源和所选优良株系的食味品质,RVA成糊温度(PT)却不能准确反映糊化温度(GT),校准成糊温度PT m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GT,但PT的校准范围、PT m衡量稻米GT的准确程度以及SSIIa基因型对其的影响等并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小、双亲糊化温度差异大的B1F8株系中的58个单株为材料,通过检测其SSIIa基因型,将材料分为3类,分别在3种SSIIa基因型的遗传背景下,比较分析PT、PT m、GT,结果表明,SSIIa基因型不同,PT的校准范围明显不同;PT衡量稻米GT的准确率仅为39.66%,而PT m准确率达到89.66%。进一步利用PT和PT m分别表示GT,分析稻米AC与GT关系,得出与一些学者不同的结论:稻米AC与GT呈极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SIIa基因 糊化温度(GT) 成糊温度(PT) 校准成糊温度(PTm) 直链淀粉含量(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