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稻类型对镉的耐性、累积性与转运性质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磊 杨惟薇 +4 位作者 张超兰 刘宛茹 黎晓峰 曹建华 潘丽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85-2188,共4页
通过水稻苗期水培方法,以相对生物量、植株Cd累积量和Cd转移系数为指标,研究广西当前主要种植的超级稻、杂交稻和常规稻(共10个水稻品种)的耐镉特性。结果发现,5 mg·L-1Cd胁迫下,不同品种水稻对Cd的耐性、累积性和转运能力方面存... 通过水稻苗期水培方法,以相对生物量、植株Cd累积量和Cd转移系数为指标,研究广西当前主要种植的超级稻、杂交稻和常规稻(共10个水稻品种)的耐镉特性。结果发现,5 mg·L-1Cd胁迫下,不同品种水稻对Cd的耐性、累积性和转运能力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常规稻野丝占和玉丝占的耐镉特性优于杂交稻和超级稻。表明水稻耐镉特性与水稻类型存在一定关系,对丰富水稻耐镉的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耐Cd水稻品种的筛选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类型 水培 耐性 累积性 转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下不同类型水稻土氮素供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艳丽 吴亮 +1 位作者 龙光强 孙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1-829,共9页
污染条件下的土壤氮素供应影响了作物生产和植物生态修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剂量镉污染下我国21种水稻土无机氮的供应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10天后,不同水稻土土壤溶液无机态氮含量变幅为1.42~70.40 mg/L(平均值为1... 污染条件下的土壤氮素供应影响了作物生产和植物生态修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剂量镉污染下我国21种水稻土无机氮的供应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10天后,不同水稻土土壤溶液无机态氮含量变幅为1.42~70.40 mg/L(平均值为16.76 mg/L),其中NH4+-N和NO3-N分别占62.5%和33.7%;与施肥对照相比,镉污染降低了大多数水稻土土壤溶液无机态氮的含量,平均降幅为58.4%,主要是由土壤溶液NH4+-N含量下降所致;土壤溶液NO3-N含量受镉污染的影响程度则因土壤类型而异。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偏因子分析(VPA)表明镉污染对水稻土土壤溶液无机氮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类型,施肥影响最小,三类因子单独作用的影响比例分别为40.38%、6.51%和0.05%。镉污染下,pH、CEC和土壤质地显著影响水稻土无机氮供应,其中土壤pH是镉污染条件下影响NH4+-N含量变化的首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类型 镉污染 土壤溶液 无机态氮总量 偏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机插适宜行距及株距配置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文革 陈刚 +3 位作者 许有尊 蔡海涛 周永进 吴然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2期41-46,共6页
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选择矮秆穗数型、中秆穗粒兼顾型和高秆超大穗型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营养土作为育秧基质、播种流水线平盘育秧,本田设置25.0、30.0和33.0cm等3种行距,配置120、15.0和18.0cm三种株距,计9种组合.每穴2~... 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选择矮秆穗数型、中秆穗粒兼顾型和高秆超大穗型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营养土作为育秧基质、播种流水线平盘育秧,本田设置25.0、30.0和33.0cm等3种行距,配置120、15.0和18.0cm三种株距,计9种组合.每穴2~3本基本苗模拟机插;比较三种类型水稻品种在9种栽插密度下的分蘖与成穗、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不同:矮秆穗数型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25cm×12cm;中秆穗粒兼顾型的品种,机插采取30cm×15cm的株行距配置较为合理;高秆超大穗型的品种,机插可采用33cm× (15~18) cm的株行距配置.扩行稀植有利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增产潜力发挥,而矮秆穗型品种栽插适宜行距应对目前主流插秧30cm固定行距进行调减,根据水稻品种类型进行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类型 超级稻 机插 株行距配置 栽插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钵苗机插综合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洪树 何井瑞 +4 位作者 韩必荣 陈雪梅 刘海红 刘红 杜金河 《北方水稻》 CAS 2016年第3期9-17,共9页
以25个常规粳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品种(系)为试材,开展钵苗机插综合生产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钵盘育苗秧苗素质杂交籼稻类好于杂交粳稻类,杂交粳稻类好于常规粳稻类;最终成穗数以常规粳稻类最高,杂交籼稻类其次... 以25个常规粳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品种(系)为试材,开展钵苗机插综合生产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钵盘育苗秧苗素质杂交籼稻类好于杂交粳稻类,杂交粳稻类好于常规粳稻类;最终成穗数以常规粳稻类最高,杂交籼稻类其次,杂交粳稻类最低,分蘖成穗率以杂交粳稻类最高,常规粳稻类次之,杂交籼稻类最低;经济产量以杂交粳稻类平均产量最高,分别较常规粳稻类和杂交籼稻类平均增产8.43%和9.00%,常规粳稻类和杂交籼稻类平均产量差异较小,常规粳稻类较杂交籼稻类平均增产0.53%,从产量结构来看,钵苗机插更有利于大穗型水稻品种产量优势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类型 品种 钵苗机插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长江下游不同类型晚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全育期温光资源配置间关系 被引量:26
5
作者 冯向前 殷敏 +8 位作者 王孟佳 马横宇 刘元辉 褚光 徐春梅 章秀福 王丹英 张运波 陈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97-2613,共17页
为研究晚稻品种在不同播期处理下的产量、生理特征及温光配置情况,探索长江下游地区适宜晚粳稻的品种类型及其适宜播期。以大面积推广的2个籼稻为对照、以7个常规粳稻和3个籼粳杂交稻为材料,在当地晚稻可用播种期内(6月中旬至7月上旬)... 为研究晚稻品种在不同播期处理下的产量、生理特征及温光配置情况,探索长江下游地区适宜晚粳稻的品种类型及其适宜播期。以大面积推广的2个籼稻为对照、以7个常规粳稻和3个籼粳杂交稻为材料,在当地晚稻可用播种期内(6月中旬至7月上旬)均匀设置播期[即0 d(Ⅰ)、+T d(Ⅱ)、+2T d(Ⅲ)、+3T d(Ⅳ)、+4T d(Ⅴ)],研究晚稻随播期的推迟在产量、生育期和干物质积累等生理特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籼稻全生育期略有延长,主要源于灌浆期的延长;粳稻随播期推迟,其灌浆期亦有所延长,但由于营养生长期缩短幅度较大,导致全生育期略有缩短;不同晚稻品种类型间,随着播期的推迟,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产量略有波动。其中常规粳稻在5个播期下产量[(8.0±0.5)t hm^(-2)]表现基本平稳,差异不显著;籼粳杂交稻先产量增加后降低,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播期IV和播期Ⅲ达到峰值,最高为11.0 t hm^(-2)和9.1 t hm^(-2);籼稻品种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明显降低。同时,不同品种类型间产量差异随播期推迟逐渐增大,产量差从0.5 t hm^(-2)增大到5.1 t hm^(-2);播期变化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各有不同。随着播期延迟,有效穗数有所增加,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不同程度降低,而千粒重无显著变化;不同播期下主成分分析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品种特征差异从库源协同性差异,逐渐演化为库源协同性叠加温光资源配置差异,再演变为后期低温耐性差异。综上所述,长江下游稻区晚籼稻应适当早播,充分利用前期温光资源,通过足穗达到高产。相对于籼稻,粳稻拥有较强的播期适应性。在前茬作物收获较晚的情况下,选择籼粳杂交稻品种更具产量保障,而选择最佳播期可使籼粳杂交稻产量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晚稻 产量 温光资源配置 水稻品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土活性有机碳的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蒙冠霖 张玉玲 +3 位作者 顾婉萱 张玉龙 虞娜 邹洪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5-790,共6页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黑龙江地区4 种类型(起源土壤分别为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和沼泽土)水稻土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碳库活度.结果表明,4 种类型水稻土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均明...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黑龙江地区4 种类型(起源土壤分别为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和沼泽土)水稻土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碳库活度.结果表明,4 种类型水稻土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均明显高于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ROC、DOC 和MBC 质量分数分别为1 390.3-15 685.1、533.4-1 329.7 和138.5-1 052.1 mg·kg^-1,其分配比例分别为10.1%-34.9%、1.8%-7.7%和0.5%-3.3%;不同类型对土壤DOC、MBC、ROC 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和碳库活度(aR)均具有显著性影响,4 种类型水稻土间DOC、MBC、ROC 含量及其比例和aR 均达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类型水稻土的ROC/TOC 比例和aR 的大小顺序相同,依次为黑土型〉草甸土型〉沼泽土型〉白浆土型;4 种类型水稻土的ROC 含量与TOC 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水稻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有机碳 碳库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分析与防控
7
作者 赵国安 陈星建 +1 位作者 朱富仙 丁春华 《云南农业》 2024年第12期48-50,共3页
水稻是保山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玉米,常年种植5.34万hm^(2),总产40万t。保山市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形成5个生态各异的稻作区,水稻类型多样,品种繁多,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面积大,为害严... 水稻是保山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玉米,常年种植5.34万hm^(2),总产40万t。保山市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形成5个生态各异的稻作区,水稻类型多样,品种繁多,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面积大,为害严重。据2017—2023年植保专业统计,全市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5.39万~7.39万hm^(2)次,平均每年损失粮食12964 t。分析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维护水稻生产、质量和生态安全,提出相应绿色综合防控对策及技术措施,以期为提升保山市水稻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立体气候 稻作区 病虫草害发生 植保专业统计 水稻病虫草害 水稻类型 保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分析
8
作者 韦春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6期37-37,共1页
本次主要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进行试验,分析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主要材料为超级稻品种、非超级稻品种。水稻的产量和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超级稻来说,其与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 本次主要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进行试验,分析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主要材料为超级稻品种、非超级稻品种。水稻的产量和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超级稻来说,其与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与穗粒数、结实率呈负相关。对于非超级稻来说,其与4个因素(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尤其是与穗粒数、结实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进行明确,可为制定优良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 产量构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徐新朋 丁文成 +1 位作者 何萍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2-812,共11页
【目的】水稻专家推荐系统早期版本没有区分水稻种植类型,有时会降低推荐的精准性。我们优化并建立了基于不同种植类型水稻的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推荐施肥方法,并采用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其普遍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汇总来自于... 【目的】水稻专家推荐系统早期版本没有区分水稻种植类型,有时会降低推荐的精准性。我们优化并建立了基于不同种植类型水稻的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推荐施肥方法,并采用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其普遍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汇总来自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部、团队研究以及公开发表的多年多点水稻田间试验,建立产量和养分吸收数据库。采用QUEFTS模型分析不同种植类型水稻养分吸收特征,建立水稻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内在联系,构建施肥模型,开发水稻养分专家系统。于2013—2020年在水稻主产区8个省份开展了452个田间试验对系统进行校正和改进。每个试验包括6个处理:水稻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农民习惯施肥(FP)、土壤测试施肥(ST)以及基于NE的不施氮、不施磷和不施钾处理。调查了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回收率和肥料农学效率。【结果】QUEFTS模型分析的水稻产量与养分吸收关系结果显示,生产1 t籽粒产量地上部所需氮、磷和钾养分一季稻分别为14.2、3.9和14.3 kg,早、中、晚稻分别为16.9、3.3、20.9 kg。我国水稻主产区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一季稻分别为3.1、1.1和1.0 t/hm^(2),早稻分别为2.3、1.0和1.0 t/hm^(2),中稻分别为2.3、0.9和1.0 t/hm^(2),晚稻分别为1.9、0.8和0.8 t/hm^(2)。氮、磷和钾化肥的平均农学效率一季稻分别为17.6、15.3和9.8 kg/kg,早稻分别为14.6、15.3和10.1 kg/kg,中稻分别为11.4、12.4和9.1 kg/kg,晚稻分别为11.5、14.8和9.2 kg/kg。与FP处理相比,NE处理氮、磷和钾肥施用量分别减少了12.6%、9.6%和21.4%;与ST处理相比,NE处理氮肥用量减少了7.6%,钾肥用量减少了15.6%。与FP和ST处理相比,NE处理产量分别增加了0.5和0.3 t/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1627和893元/hm^(2);氮肥回收率分别增加了13.1和9.3个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4.1和2.7 kg/kg;磷肥回收率分别增加了7.8和5.0个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6.6和3.3 kg/kg;钾肥回收率分别增加了14.6和9.5个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5.6和4.9 kg/kg。【结论】以田间试验大数据为支撑,优化并建立的不同种植类型水稻的养分专家推荐施肥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连续多年不同种植类型水稻的田间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优化后的水稻养分专家系统具有优化肥料种类和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功能,是实现我国小农户推荐施肥行之有效的智能技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养分专家系统 QUEFTS模型 水稻种植类型 产量反应 农学效率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水稻土中水稻氮素营养的SPAD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昌明 周艳丽 +1 位作者 龙光强 孙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950,共10页
治理和安全利用重金属污染水稻土过程中,氮素营养的快速诊断是制定合理施肥措施的基础。叶绿素测定仪SPAD已广泛应用于非污染耕地土壤中玉米、小麦和棉花等作物的氮素营养诊断,然而针对镉污染条件下的不同类型水稻土,SPAD在诊断水稻氮... 治理和安全利用重金属污染水稻土过程中,氮素营养的快速诊断是制定合理施肥措施的基础。叶绿素测定仪SPAD已广泛应用于非污染耕地土壤中玉米、小麦和棉花等作物的氮素营养诊断,然而针对镉污染条件下的不同类型水稻土,SPAD在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的适应性方面仍然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采集了我国水稻主产区的21种典型水稻土,以德农2000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无镉污染、轻度镉污染、重度镉污染处理的水稻盆栽试验,研究水稻叶片SPAD值对镉污染水稻土氮素供应诊断和水稻产量预测的能力。结果表明:水稻土类型影响了水稻叶片SPAD值对不同水平镉污染的响应,土壤p H是主控因子,其相对影响的平均值为20%。水稻叶片SPAD值与不同生育期水稻籽粒氮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其中拔节期的相关系数最大;同时水稻叶片SPAD值与水稻营养生长期(苗期至拔节期)土壤溶液总氮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受镉污染程度和土壤类型的影响。总体上,不同生育期(尤其是拔节期)水稻叶片的SPAD值可以表征镉污染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土氮素养分供应对水稻氮素营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仪(SPAD) 镉污染 水稻类型 土壤氮素供应 氮素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杂交中籼水稻机插适宜行距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刚 吴文革 +7 位作者 张健美 许有尊 孔令聪 朱德泉 周永进 杨联松 蔡海涛 吴然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251-2253,2294,共4页
在江淮一季稻区,选择穗数型、穗粒兼顾型和超大穗型3种类型杂交中籼水稻品种,采用机插盘育秧,本田模拟机插,设置25.0、30.0和33.0 cm 3种行距,配置15.0 cm株距、每穴2粒种子苗栽培情况下,比较3种类型水稻品种的分蘖与成穗、产量及构成... 在江淮一季稻区,选择穗数型、穗粒兼顾型和超大穗型3种类型杂交中籼水稻品种,采用机插盘育秧,本田模拟机插,设置25.0、30.0和33.0 cm 3种行距,配置15.0 cm株距、每穴2粒种子苗栽培情况下,比较3种类型水稻品种的分蘖与成穗、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对栽插行距的适应性不同,穗数型、穗粒兼顾型和超大穗型品种机插适宜行距分别为25.0、30.0和33.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类型 超级稻 机插 行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典型稻区稻米镉累积量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熊婕 朱奇宏 +4 位作者 黄道友 朱捍华 许超 王帅 王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了更好地指导镉污染稻田土壤修复、管控稻米镉风险,本文以我国镉污染风险较大的南方稻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与稻米配对样品,分析稻米镉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稻米镉累积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我国... 为了更好地指导镉污染稻田土壤修复、管控稻米镉风险,本文以我国镉污染风险较大的南方稻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与稻米配对样品,分析稻米镉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稻米镉累积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我国南方稻区稻米镉累积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而非全镉含量,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稻米镉含量的重要因素;在不考虑水稻品种条件下,采用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有效锰、有效铁及有机质可较好预测稻米镉积累量,模型的预测能力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决定系数(R2)为0.52;针对常规稻和杂交稻,以上述4个土壤因子分别建立的模型也可实现较好预测(P<0.001),R2分别为0.47和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土壤性质 南方稻田土壤 水稻品种类型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