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熟剂与生物炭协同强化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苏扬 商小兰 +6 位作者 钱忠明 吴林根 黄佳琦 庄海峰 赵宇飞 党洪阳 徐立军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9-1148,共10页
为探讨腐熟剂与生物炭协同作用对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质量和水稻生长的影响,设计5个处理——对照(S1)、单独秸秆还田(S2)、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S3)、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S4)、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和生物炭(S5),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 为探讨腐熟剂与生物炭协同作用对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质量和水稻生长的影响,设计5个处理——对照(S1)、单独秸秆还田(S2)、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S3)、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S4)、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和生物炭(S5),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酶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2处理相比,腐熟剂与生物炭共同配施处理下,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增加,水稻成熟期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6.06%和19.11%,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亦得到提升,水稻产量和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11.42%和11.74%,水稻的地上部氮、磷、钾素吸收总量分别显著提高24.00%、26.12%和13.21%。该研究凸显了腐熟剂与生物炭的协同作用在促进秸秆高效还田、改善土壤生态系统方面的潜力,为强化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高效还田利用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生物炭 土壤质量 水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及氮肥对土壤微生物资源限制及碳利用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邹文秀 张乃文 +4 位作者 陈旭 严君 陆欣春 朱园辰 韩晓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4-656,共13页
【目的】提高秸秆在土壤中的腐熟速度,有利于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探究腐熟剂配合氮肥施用情况下微生物资源限制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变化,以明确腐熟剂配施秸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的影响机制,为农田秸秆腐熟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 【目的】提高秸秆在土壤中的腐熟速度,有利于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探究腐熟剂配合氮肥施用情况下微生物资源限制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变化,以明确腐熟剂配施秸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的影响机制,为农田秸秆腐熟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设置秸秆(S)、腐熟剂(D)、氮肥(N)及还田方式4个因素,具体处理包括:对照(CK),无添加;秸秆碎混(S);氮肥(N);秸秆碎混+氮肥(S+N);秸秆碎混+腐熟剂(S+D);秸秆碎混+氮肥+腐熟剂(S+N+D);秸秆尼龙袋填埋+氮肥+腐熟剂(SⅡ+N+D)。培养期为90天,于第30、60、90天进行破坏性取样,用电镜观测秸秆的纤维结构,分析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MBC、MBN、MBP)和酶活性,计算酶活性化学计量比。【结果】相比CK和S处理,培养60、90天时S+N+D处理秸秆表面结构出现大量孔洞。各处理下微生物量及相关胞外酶活性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最高活性时期(培养60天),S+N+D较S+D处理MBC、MBN和MB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54.0%、55.0%和38.4%。SⅡ+N+D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显著低于S+N+D处理。根据土壤酶化学计量分析,各处理土壤均受碳、磷限制,最低土壤微生物碳限制出现在S+D(向量长度1.35±0.01)处理,最低磷限制出现在S+N+D(向量角度49.08°±1.42°)处理。除培养第30天外,S+N+D处理的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均较高,且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与微生物资源限制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腐熟剂与氮肥配合施用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减缓秸秆带来的土壤微生物资源碳、磷限制,进而加速秸秆的分解,提高碳利用效率,因此,建议在实施秸秆还田措施时,配合施用秸秆腐熟剂和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氮肥 酶化学计量学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渍土稻田秸秆还田、氮肥减施及秸秆腐熟剂的优化组合研究
3
作者 戴相林 孙建平 +6 位作者 马瑞萍 赵子婧 李皓 姚玉涛 刘雅辉 何萍 董磊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6-971,共16页
【目的】滨海盐渍土稻田土壤盐分含量高,有可能降低秸秆的腐熟速度,影响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研究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施氮量,以及使用秸秆腐熟剂的效果,旨在为滨海盐渍土稻田的培肥、水稻高产以及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 【目的】滨海盐渍土稻田土壤盐分含量高,有可能降低秸秆的腐熟速度,影响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研究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施氮量,以及使用秸秆腐熟剂的效果,旨在为滨海盐渍土稻田的培肥、水稻高产以及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技术方案。【方法】于2022和2023年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在不施用腐熟剂HT20(D0)和施用腐熟剂45 kg/hm^(2)(D1)下,分别设置秸秆半量还田(HS,5250 kg/hm^(2))和全量还田(S,10500 kg/hm^(2))。并每个秸秆还田量下,设置减施氮肥40%(N1)、减施氮肥20%(N2)和常规氮量(375 kg/hm^(2),N3)3个水平。另外,在不施腐熟剂、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设不施氮肥(CK)和只施常规氮量(F)两个对照。在水稻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0—20 cm土层土壤和地上部植株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植株生物量和氮素含量,成熟期测产及产量构成因素,并计算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和氮肥利用率。【结果】水稻成熟期,与F处理对照相比,D0HSN3、D1HSN3和D1SN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两年平均提高2.11%~7.59%;12个组合处理土壤碱解氮提高11.76%~28.71%;D1N2和D1N3处理土壤铵态氮增加26.21%~42.68%;D0N3、D1N2和D1N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32.94%~74.76%;12个组合处理土壤有机碳增加了1.83%~15.95%;D0N2、D0N3、D1SN2和D1SN3处理土壤电导率(EC)提高4.20%~7.29%;12个组合处理阳离子交换量(CEC)增加4.43%~12.23%;水稻各生育期不同处理间pH值无显著差异。与F处理相比,8个N2、N3组合处理提高了齐穂至成熟期水稻地上部氮积累量0.93%~2.78%;4个N2组合处理提升氮肥表观回收率11.16%~12.95%、氮肥农学效率23.50%~27.11%,且均以D1HSN2处理最高。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千粒重、土壤NH_(4)^(+)-N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移除上述4种变量分别导致模型预测率下降41.39%、23.43%、22.94%和11.83%。成熟期地上氮素积累量、土壤NH_(4)^(+)-N和CEC是影响氮肥表观回收率的重要因子,移除上述3种变量分别导致模型预测率下降62.83%、28.06%和13.86%。TOPSIS综合评价表明,D1HSN2组合最优,其次是D0HSN2组合。【结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常规施氮量减少20%可显著提升滨海盐渍水稻土的有机碳、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以及土壤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增施秸秆腐熟剂可进一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在常规施氮量减少20%的条件下,秸秆半量还田较全量还田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并获得更高的氮肥表观回收率;增施秸秆腐熟剂可进一步提升氮肥表观回收率。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减氮20%(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秸秆半量还田(还田量5250 kg/hm^(2)),并配施腐熟剂HT2045 kg/hm^(2),或不施腐熟剂,两种组合均可作为当前滨海盐渍稻田的推荐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稻田 秸秆还田量 减施氮肥 HT20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TOPSIS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和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新送 刘同信 +3 位作者 洪丕征 高涵 靖吉越 丁方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该研究设置秸秆未还田(CK)、秸秆还田(T1)和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T2)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小麦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显... 该研究设置秸秆未还田(CK)、秸秆还田(T1)和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T2)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小麦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间小麦穗数、穗粒数差异不显著,但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显著提高了小麦千粒重;与CK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数量,降低了真菌数量;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的土壤中性磷酸转化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以上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加快了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速率,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中矿质养分的解离,增加土壤有效态矿质养分含量,改善了小麦根际土壤环境,促进小麦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 有机物料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及尿素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范艳菊 倪明月 +3 位作者 李振星 张磊 刘俊臣 刘晓凤 《中国棉花》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研究棉花秸秆(棉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及尿素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2021年在山东德州市宁津县设置5个处理,在棉花盛花期和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显示:在0~20 cm土层中,棉秆还田可以增... 为研究棉花秸秆(棉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及尿素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2021年在山东德州市宁津县设置5个处理,在棉花盛花期和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显示:在0~20 cm土层中,棉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尤其棉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T3处理)和尿素(T4处理)能显著增加盛花期、收获期土壤中细菌数量和收获期土壤真菌数量;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微生物总量呈减少趋势。棉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在0~20 cm土层中,棉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尿素分别显著提高盛花期、收获期的土壤脲酶活性,配施尿素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40 cm土层中,增施尿素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但>20~40 cm土层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呈下降趋势。结果初步表明,德州地区冬季棉秆还田结合增施秸秆腐熟剂或尿素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具有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尿素 酶活性 磷酸酶 过氧化氢酶 脲酶 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刘沣漫 于洪久 +5 位作者 刘杰 张楠 张博 杜海伦 潘雪 于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7,16,共8页
为探明接种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秸秆的促腐效果及其调控机制,采用尼龙网袋法分析秸秆还田(ST)、秸秆还田接种腐熟剂(STJ)和秸秆还田接种腐熟剂增施氮肥(STJN)3种秸秆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的腐解率、残余秸秆组分、酶活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 为探明接种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秸秆的促腐效果及其调控机制,采用尼龙网袋法分析秸秆还田(ST)、秸秆还田接种腐熟剂(STJ)和秸秆还田接种腐熟剂增施氮肥(STJN)3种秸秆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的腐解率、残余秸秆组分、酶活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接种腐熟剂增施氮肥(STJN)能够促进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快速分解,显著提高寒区玉米秸秆腐解效率,在秸秆还田120 d时腐解率达85.13%,较秸秆直接还田(ST)和秸秆还田接种腐熟剂(STJ)处理分别提高14.61%和7.59%。秸秆还田60 d时,各处理的酶活均达到最高水平,其中,处理STJN的纤维素酶活性、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达到2773.51 U·g^(-1)、1158.13 U·g^(-1)和1629.51 U·g^(-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而对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接种腐熟剂增施氮肥(STJN)处理显著改变了真菌群落组成,表现出最高的物种丰富度,ACE指数、Chao1指数和Sobs指数均为最高。其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ST处理,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ST处理,表明其更高的多样性。且Botryotrichum和Podospora的增殖表明,氮肥输入可能通过激发易降解碳源释放,利用其快速代谢特性抑制其他功能菌的竞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接种腐熟剂增施氮肥可通过激活功能菌、优化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并提升纤维素降解相关酶活性,从而加速秸秆腐解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降解 酶活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秸秆腐解、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7
作者 杜光辉 吕玉虎 +8 位作者 刘耀 凌敬伟 丁迎欣 李杰 陈李阳 杨龙龙 范家慧 卢旭东 祝孔鑫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55-260,共6页
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是加快秸秆降解,促进秸秆养分释放的重要举措,针对高粱—小麦轮作种植模式开展田间试验,探究高粱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秸秆腐解速率、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豫南地区腐熟剂的选择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高... 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是加快秸秆降解,促进秸秆养分释放的重要举措,针对高粱—小麦轮作种植模式开展田间试验,探究高粱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秸秆腐解速率、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豫南地区腐熟剂的选择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高粱秸秆还田情况下,选择沃宝腐熟剂(WB)、牧田人EM菌液(MTR)、活土君有机物料腐熟剂(HTJ)、米旺农秸秆腐熟剂(MWN)、好旺农生物菌肥发酵剂(HWN)等5种腐熟剂,以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分析高粱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秸秆腐解特征、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腐解特征呈现30 d前腐解速率快速上升并迅速进入快速腐解期,30 d后腐解速率稳步下降并逐渐稳定,施用5种腐熟剂均能提高高粱秸秆的腐解速率及腐解度,累计腐解率达53.0%~64.6%,较CK增幅为7.82%~21.96%,且WB处理增幅最高;与CK相比,施用腐熟剂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升小麦产量,提升幅度在0.42%~7.95%,且施用腐熟剂对小麦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氮、钾养分积累量达到显著水平;与CK相比,施用腐熟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耕层土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增幅分别为9.82%~20.28%、6.30%~23.03%、8.20%~24.00%、13.03%~21.83%,且土壤有机质及速效钾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针对高粱—小麦轮作体系下的高粱秸秆,施用腐熟剂能够加快高粱秸秆腐解速率并提高累计腐解率,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小麦增产,且沃宝秸秆专业腐熟剂与好旺农生物菌肥发酵剂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秸秆 解速率 小麦产量 养分积累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腐熟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唐德强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为研究秸秆腐熟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麦后秸秆清除复种玉米(T1)、麦后秸秆粉碎还田复种玉米(T2)、麦后秸秆粉碎添加腐熟剂复种玉米(T3)3个处理,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3... 为研究秸秆腐熟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麦后秸秆清除复种玉米(T1)、麦后秸秆粉碎还田复种玉米(T2)、麦后秸秆粉碎添加腐熟剂复种玉米(T3)3个处理,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3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11489.60 kg/hm^(2)为最高,显著高于T1、T2处理。T3处理的光、温、水利用效率均达到最大值,说明麦后秸秆粉碎添加腐熟剂复种玉米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增加玉米产量,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集中还田配施腐秆剂对稻麦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9
作者 李若林 王世辰 +5 位作者 靳鹏辉 张广斌 马静 祝贞科 闫志英 徐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8-1666,共9页
秸秆不合理还田显著促进稻田甲烷(CH_(4))排放,为减少CH_(4)排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稻季秸秆还田方式——秸秆集中还田并配施腐秆剂。试验设置秸秆常规均匀混施还田(CK)、秸秆集中2倍还田配施腐秆剂(S2)以及秸秆集中4倍还田配施腐秆... 秸秆不合理还田显著促进稻田甲烷(CH_(4))排放,为减少CH_(4)排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稻季秸秆还田方式——秸秆集中还田并配施腐秆剂。试验设置秸秆常规均匀混施还田(CK)、秸秆集中2倍还田配施腐秆剂(S2)以及秸秆集中4倍还田配施腐秆剂(S4)3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2022—2023年稻麦轮作系统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测定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及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土壤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结果显示:CK处理周年CH_(4)和N_(2)O排放量分别为120.1 kg·hm^(-2)和5.08 kg·hm^(-2)(以N计);与CK相比,S2和S4分别显著降低稻季41%和28%的CH_(4)排放,但增加10%和26%的N_(2)O排放;小麦季,各处理CH_(4)均呈吸收状态,N_(2)O排放无显著差异;S2和S4水稻季CH_(4)的显著减排抵消了N_(2)O增加的增温效应,使得周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25%和12%;各处理间作物产量(水稻为5.50~5.59 t·hm^(-2),小麦为3.18~3.24 t·hm^(-2))均无显著性差异,故S2和S4的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显著低于CK。研究表明,稻季秸秆集中还田配施腐秆剂可在不减少稻麦产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温室气体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秸秆腐熟剂对伊犁州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晓云 于阳 沙比尔江·沙比提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86-89,101,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伊犁州推广应用的水稻秸秆腐熟剂,选取5种秸秆腐熟剂,开展了水稻秸秆腐熟效果对比试验。试验中,将各秸秆腐熟剂按照说明进行配制后,分别与水稻秸秆混合均匀装入尼龙袋中,再埋入15 cm土壤中,每隔15 d取样一次,观察水稻...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伊犁州推广应用的水稻秸秆腐熟剂,选取5种秸秆腐熟剂,开展了水稻秸秆腐熟效果对比试验。试验中,将各秸秆腐熟剂按照说明进行配制后,分别与水稻秸秆混合均匀装入尼龙袋中,再埋入15 cm土壤中,每隔15 d取样一次,观察水稻秸秆的颜色、手感变化,并测定水稻秸秆的失重率、纤维素含量以及土壤的pH值、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结果表明,农富康秸秆腐熟剂、益加益生物菌肥发酵剂、欧科拜克秸秆腐熟剂3种秸秆腐熟剂促进水稻秸秆腐熟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水稻秸秆 效果 新疆伊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加腐熟剂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华菊 吴秋虞 李兴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3期169-171,共3页
为验证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效果,该研究在稻-麦轮作田上进行了秸秆加腐熟剂还田与不还田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加腐熟剂处理的秸秆腐烂效果明显,水稻收割后籽粒平均干产比对照高999 kg/hm^(2),增产幅度为12.87%;稻草实际平均干产... 为验证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效果,该研究在稻-麦轮作田上进行了秸秆加腐熟剂还田与不还田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加腐熟剂处理的秸秆腐烂效果明显,水稻收割后籽粒平均干产比对照高999 kg/hm^(2),增产幅度为12.87%;稻草实际平均干产比对照高2 221.5 kg/hm^(2),增产幅度为25.63%。秸秆还田实施两季后,土壤容重降低0.22 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8.3 g/kg,全氮提高0.18 g/kg,全磷提高0.09 g/kg,有效磷提高4.4 mg/kg,全钾提高2.2 g/kg,速效钾提高42 mg/kg,pH值降低0.6。试验很好地证明了秸秆加腐熟剂还田不仅能显著改善水稻的生物性状和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使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土壤变得疏松透气,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有效养分含量得到明显提高,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均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还田 水稻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接种剂对芦笋秸秆腐熟的影响
12
作者 丁能飞 刘琛 +4 位作者 郭彬 李华 傅庆林 杨承虎 陈丽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04-2107,共4页
以芦笋秸秆为堆制材料,研究了不同接种剂(CK、自制菌、EM菌、大成菌)对芦笋秸秆堆制温度、pH值、电导率(EC值)、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自制菌与大成菌可以明显加快升温速度,延长高温期时长,接种剂对发酵物... 以芦笋秸秆为堆制材料,研究了不同接种剂(CK、自制菌、EM菌、大成菌)对芦笋秸秆堆制温度、pH值、电导率(EC值)、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自制菌与大成菌可以明显加快升温速度,延长高温期时长,接种剂对发酵物的pH值与EC值影响不大,但可以明显降低全碳含量,明显提高种子发芽指数,加快堆肥的腐熟进程,特别是自制菌与大成菌处理,可以使芦笋秸秆比CK提早14 d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 芦笋秸秆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联合磷石膏腐解规律及腐殖化研究
13
作者 贺瀅霖 时珺玮 +3 位作者 池汝安 申文娟 李建芬 秦振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3,共8页
为探索水稻秸秆和磷石膏2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文章以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利用尿素调节碳氮比,以干秸秆质量为基准添加不同比例磷石膏(0%、10%、20%、30%、40%),探究磷石膏作为外源调理剂对水稻秸秆腐解效能以及腐殖质品质的影... 为探索水稻秸秆和磷石膏2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文章以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利用尿素调节碳氮比,以干秸秆质量为基准添加不同比例磷石膏(0%、10%、20%、30%、40%),探究磷石膏作为外源调理剂对水稻秸秆腐解效能以及腐殖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解过程中水稻秸秆的Ⅰ型结晶纤维素的含量显著降低,磷石膏的优势晶面发生崩解,添加磷石膏对秸秆的腐解历程没有显著影响。联合腐解过程的pH、NH4+-N含量、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及其光谱系数比分析显示磷石膏的添加有利于稳定腐解体系的酸碱性,降低氨的逸失,促进腐解的腐殖化进程;腐解60 d后,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处理组的种子发芽指数(GI)分别为84.8%、87.1%、89.7%和83.9%,高于空白组的83.1%。综合研究结果,添加磷石膏可以促进腐解产物的腐熟和脱毒,对水稻秸秆和磷石膏的协同资源化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磷石膏 殖化 种子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腐熟度秸秆沼渣在水稻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丁伟 李靖 +3 位作者 裴海林 张蕾蕾 袁存亮 赵国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20-22,26,共4页
以厌氧发酵后不同腐熟度的秸秆沼渣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添加碳化稻壳和珍珠岩,制备新型水稻育苗基质,通过测定不同基质理化性质及水稻秧苗育苗效果,确定适宜用作水稻育苗基质原料的最适腐熟度秸秆沼渣。结果表明:随着秸秆沼渣腐熟度... 以厌氧发酵后不同腐熟度的秸秆沼渣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添加碳化稻壳和珍珠岩,制备新型水稻育苗基质,通过测定不同基质理化性质及水稻秧苗育苗效果,确定适宜用作水稻育苗基质原料的最适腐熟度秸秆沼渣。结果表明:随着秸秆沼渣腐熟度的增加,基质理化性质变好,水稻秧苗生长表现也较好;当秸秆沼渣腐熟度评价指标T值(终点碳氮比/起点碳氮比)≤0.53时,利用其制备的水稻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与秧苗生长指标最佳,效果良好,可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沼渣 水稻 育苗基质 理化性质 秧苗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秸秆腐熟还田的试验与分析
15
作者 黄水英 刘倩倩 龙应科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6期128-130,共3页
通过实地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不同腐熟处理方式下油菜秸秆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作用,旨在探讨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腐熟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 通过实地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不同腐熟处理方式下油菜秸秆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作用,旨在探讨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腐熟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供应,进而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然而,腐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温度、湿度、微生物群落等对还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优化腐熟条件和还田技术,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还田 土壤肥力 作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及腐熟剂对水稻冷浸田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顾文杰 解开治 +2 位作者 徐培智 张发宝 唐拴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39-42,共4页
研究冷浸田秸秆还田和腐熟剂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的应用效果。采用观察秸秆还田后表观性质、测定稻杆断裂拉力、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浸田上单独使用秸秆还田或秸秆还田+低量腐熟剂,可增加... 研究冷浸田秸秆还田和腐熟剂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的应用效果。采用观察秸秆还田后表观性质、测定稻杆断裂拉力、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浸田上单独使用秸秆还田或秸秆还田+低量腐熟剂,可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机质、水溶性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但在提升水稻产量方面作用不大;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加快稻秆腐烂速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并显著提高微生物碳和土壤可溶性碳含量;秸秆腐熟剂用量增加(4 kg/667m2),可加速稻秆腐烂速度,有效提升冷浸田水稻产量(10.1%),且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秸秆还田 秸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腐熟剂对水稻秸秆菌肥的降解效应和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段兴鹏 杨力凡 +4 位作者 杨晓华 任大明 黄云 刘志诚 陈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2-565,共4页
利用高产纤维素酶的木霉菌株对水稻秸秆进行生物降解。通过测定菌肥纤维素酶酶活性、葡萄糖含量以及氮、磷、钾含量指标,比较研究了7种不同配比腐熟剂降解水稻秸秆的效应。结果表明:仅含木霉菌REMI突变株H6菌株腐熟剂(SDTI)制备的秸秆... 利用高产纤维素酶的木霉菌株对水稻秸秆进行生物降解。通过测定菌肥纤维素酶酶活性、葡萄糖含量以及氮、磷、钾含量指标,比较研究了7种不同配比腐熟剂降解水稻秸秆的效应。结果表明:仅含木霉菌REMI突变株H6菌株腐熟剂(SDTI)制备的秸秆菌肥中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葡萄糖含量均最高,分别达3.48U·g-1和17.14mg·g-1,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滤纸酶酶活高于对照,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秸秆菌肥中氮、磷、钾含量也均高于对照。盆栽试验表明,该秸秆菌肥能显著促进番茄和黄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木霉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地区适宜秸秆腐熟剂的筛选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金英 魏龙雪 +1 位作者 屈磊 裴艳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163-165,216,共4页
[目的]探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下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倪庄村进行大田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以冬小麦播种前玉米秸秆还田不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以玉米秸秆单季还... [目的]探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下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倪庄村进行大田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以冬小麦播种前玉米秸秆还田不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以玉米秸秆单季还田配施7种不同腐熟剂为处理,研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移,T1(阿姆斯生物发酵剂)、T4(沃土天地VT有机物料腐熟剂)和T7(还田宝)处理的群体总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干物重占比均高于其他处理,且开花期—成熟期(T1为8.13%、T4为8.29%、T7为12.75%)小麦群体总茎数降幅较低,且与其他处理间呈显著差异。T1、T4和T7处理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性。[结论]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可有效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与效益,以T1、T4和T73个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群体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配施不同腐熟剂对小麦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龙雪 裴艳婷 +1 位作者 张书良 朱金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117-119,138,共4页
为探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下冬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于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倪庄村进行大田试验,以冬小麦播种前玉米秸秆还田不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研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后冬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和产... 为探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下冬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于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倪庄村进行大田试验,以冬小麦播种前玉米秸秆还田不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研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后冬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_(1)、T_(4)和T_(7)3个处理的开花期和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和转运能力均优于其他处理,另外,T_(1)、T_(4)和T_(7)3个处理花后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分别比CK处理高19.45%、16.92%和17.32%;T_(1)、T_(4)和T_(7)3个处理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4个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此4个指标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氮素收获指数分别比CK高17.39%、20.27%和15.94%,最终较高的氮素吸收利用促成了小麦生长和籽粒产量的提升,T_(1)(8215.91 kg/hm^(2))、T_(7)(8102.02 kg/hm^(2))和T_(4)(8060.63 kg/hm^(2))3个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比CK高15.35%、13.17%和13.75%。可见,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与效益,以T_(1)、T_(4)和T_(7)3个处理效果最佳。该研究为鲁西北冬小麦-玉米轮作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后促进小麦氮素利用和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参考,为德州市“吨半粮”项目的顺利完成加油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素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的腐熟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琼瑶 赵源 +4 位作者 朱艳婷 肖炜 常青 岳钧 刘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4期68-70,77,共4页
[目的]为解决水稻秸秆自然腐熟过程慢、影响农耕等问题,开展水稻秸秆的最佳腐熟剂筛选研究。[方法]采用室内对比试验,观察不同时间秸秆腐熟的颜色变化,测定腐熟过程中pH、温度、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 [目的]为解决水稻秸秆自然腐熟过程慢、影响农耕等问题,开展水稻秸秆的最佳腐熟剂筛选研究。[方法]采用室内对比试验,观察不同时间秸秆腐熟的颜色变化,测定腐熟过程中pH、温度、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从而筛选出水稻秸秆的最佳腐熟剂。[结果]添加腐熟剂可缩短水稻秸秆的腐熟时间,提前7~14 d达到腐熟效果。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微堆肥快速腐熟剂处理后,在42 d时腐熟液pH达7.5,84 d种子发芽率达到85%,发芽指数为0.83,达到完全腐熟效果。[结论]相比其他处理,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微堆肥快速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最佳,可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从而为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发芽指数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