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检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陆文静 周通 +5 位作者 王桂玲 韩笑 周雪松 宋成艳 刘乃生 王翠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2-939,共8页
为了明确海南省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raggedstuntvirus,RRSV)发生情况,采集海南省154株表现叶片褪色、卷曲和皱缩等症状水稻植株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RRSV在海南省发生普遍,三亚市、万宁市、陵水县、儋州市和琼中县5个地区检出率... 为了明确海南省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raggedstuntvirus,RRSV)发生情况,采集海南省154株表现叶片褪色、卷曲和皱缩等症状水稻植株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RRSV在海南省发生普遍,三亚市、万宁市、陵水县、儋州市和琼中县5个地区检出率分别为37.5%、25.0%、32.6%、40.0%和28.6%。序列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获得的7条RRSVCP(capsidprotein)分离物氨基酸与核苷酸序列之间一致性分别为99.3%~100.0%和99.3%~99.8%;与NCBI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7条RRSVCP基因之间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一致性为97.5%~100.0%和92.6%~99.9%。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9条分离物序列与澳大利亚分离物、美国分离物、上海分离物和浙江分离物聚为一簇,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RRSV的CP基因核苷酸遗传距离为0.001~0.078,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差异不显著。通过基因选择压力发现本研究中RRSVCP基因的选择压力ω值均小于1,说明CP基因的进化主要受负向选择压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T-PCR 水稻齿叶病毒(RRSV) 外壳蛋白(CP)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对白背飞虱内共生菌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吕军 程琴 +1 位作者 李超 康奎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7-775,共9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一种仅通过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介导传播的病毒,造成了严重的水稻产量损失。白背飞虱作为唯一的传播媒介,其携带SRBSDV后对体内共生菌的影响尚不清楚...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一种仅通过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介导传播的病毒,造成了严重的水稻产量损失。白背飞虱作为唯一的传播媒介,其携带SRBSDV后对体内共生菌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究SRBSDV对白背飞虱内共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利用感染SRBSDV的水稻饲养白背飞虱,并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测序方法确认飞虱是否携带病毒。随后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飞虱体内的共生菌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白背飞虱体内的共生菌包含34个分类单元,涵盖19个不同的种属。尽管携带SRBSDV并未显著影响共生菌的物种丰富度,但感染后共生菌的物种均匀度出现了显著下降。此外,未感染SRBSDV的白背飞虱中,Wolbachia和Cardinium是主要的内生菌。然而,在感染SRBSDV后,Cardinium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而Wolbachia、Stenotrophomonas、Thauera和Pseudonocardia的相对含量则显著增加。特别是Wolbachia,其在内生菌中成为了优势种群。这些发现为理解SRBSDV如何影响白背飞虱内共生菌的群落结构提供了重要信息,并可能对揭示SRBSDV传播的生态学机制有所助益,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病毒 白背飞虱 水稻 16S rDNA 共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缩病毒对黑尾叶蝉取食及产卵偏好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前进 党聪 叶恭银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40,共6页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disease)的病原,主要依赖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本研究采用室内试验观测了带毒与无毒的黑尾叶蝉在健康及感病水稻间的取食、产卵选...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disease)的病原,主要依赖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本研究采用室内试验观测了带毒与无毒的黑尾叶蝉在健康及感病水稻间的取食、产卵选择趋性。取食偏好性试验发现,无毒叶蝉对感病水稻趋性更强,从观测的第8小时开始达显著差异水平;带毒叶蝉则对健康水稻趋性更强,在观测的第24小时开始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RDV侵染水稻会引起黑尾叶蝉取食偏好性的改变。产卵偏好性试验发现无毒及带毒黑尾叶蝉在健康及感病水稻间3个观测指标(每植株卵块数、每卵块的卵量及每植株上的总卵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RDV侵染水稻对黑尾叶蝉产卵选择偏好性无显著影响。本文初步明确RDV对黑尾叶蝉取食和产卵偏好性的影响,为揭示介体昆虫-病毒-寄主植物三者之间的互作机制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毒 黑尾叶蝉 取食偏好性 产卵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广西兴安的迁入与侵染动态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晶 戴长庚 +1 位作者 钟玉琪 侯茂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54,301,共6页
广西兴安地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迁入廊道要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依赖白背飞虱携传。本研究采用探照灯诱集高空白背飞虱,同时采集田间白背飞虱和稻叶,采用... 广西兴安地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迁入廊道要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依赖白背飞虱携传。本研究采用探照灯诱集高空白背飞虱,同时采集田间白背飞虱和稻叶,采用dot-ELISA法检测白背飞虱及水稻的带毒状况,以明确SRBSDV的迁入与侵染动态。综合来看,2021年-2022年间兴安的带毒白背飞虱迁入始期为5月下旬,迁入白背飞虱的带毒率高峰为6月中下旬;田间白背飞虱7月上旬-7月下旬带毒率较高(10%~15%);水稻7月中旬-8月上旬带毒率较高(10%~14%)。水稻带毒率与田间白背飞虱带毒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本文结果有助于桂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白背飞虱携传SRBSDV的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病毒 带毒率 病毒传播与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同步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方法 被引量:24
5
作者 季英华 高瑞珍 +4 位作者 张野 程兆榜 周彤 范永坚 周益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4,共4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近年来在水稻上危害日益严重的两种病毒,由于两者同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在症状、粒体形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由此也给诊断及鉴定造成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设计简并...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近年来在水稻上危害日益严重的两种病毒,由于两者同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在症状、粒体形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由此也给诊断及鉴定造成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优化体系,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的方法,为这两种病毒的检测及鉴别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病毒 检测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稻区稻飞虱及引起水稻矮缩病病毒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梁燕 吴建祥 +5 位作者 齐会会 白玉路 许存宾 周雪平 胡培松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66-1471,共6页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见;而灰飞虱则主要分布在温度较低的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北部甚至更北的西南稻区,并在飞虱危害较轻的2011年成为田间优势种群;除滇西高原外,西南稻区各地水稻生长季节部分白背飞虱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带毒率在2.5%~10.0%之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西南稻区水稻当前最主要病毒病,历年在贵州东南部发生危害,部分田块矮化株带毒率达到100.0%,但在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未见其危害;在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发生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能复合侵染水稻;而在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混合发生地区的云南保山发现有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四川新都则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病毒 水稻黑条病毒 条纹叶枯病毒 水稻锯齿病毒 西南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T-PCR、斑点杂交法和SDS-PAGE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朝辉 周益军 +4 位作者 范永坚 薛宝娣 吴淑华 程兆榜 张文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8,共5页
用RT 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 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 PCR扩增的RBSDV第 7片段第 92 1~ 14 11碱基作探针 ,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 ,可以从 10 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 ,灵... 用RT 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 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 PCR扩增的RBSDV第 7片段第 92 1~ 14 11碱基作探针 ,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 ,可以从 10 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 ,灵敏度是RT PCR的 1/10 ;10 %SDS PAGE只能检测到从 1g玉米病叶中提取的病毒dsRNA ,但对江苏玉米田间分离的不同的RBSDV样品电泳发现 ,该病毒基因组dsRNA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病毒 检测 RT-PCR 斑点杂交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发生的水稻矮缩病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被引量:24
8
作者 章松柏 罗汉刚 +3 位作者 张求东 张长青 吴祖建 谢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26,共4页
近年来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华东等地区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湖北一直未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报道。然而,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 近年来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华东等地区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湖北一直未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报道。然而,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鄂州、黄冈等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水稻矮缩减产的现象。经过症状观察、dsRNA电泳图谱分析、RT-PCR等方法,诊断该病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说明该病毒已经随介体昆虫白背飞虱从我国南方传播至中部水稻种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病毒 基因组电泳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病毒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从冷冻病叶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方法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24
9
作者 周彤 吴丽娟 +4 位作者 王英 程兆榜 季英华 范永坚 周益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研究出一种利用灰飞虱从冷冻病叶中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方法。以-70℃条件下冷冻保存的RBSDV罹病植株叶片对灰飞虱饲毒,随后接种感病水稻品种,结果发现灰飞虱可从冷冻病叶上获得RBSDV,并传播R... 研究出一种利用灰飞虱从冷冻病叶中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方法。以-70℃条件下冷冻保存的RBSDV罹病植株叶片对灰飞虱饲毒,随后接种感病水稻品种,结果发现灰飞虱可从冷冻病叶上获得RBSDV,并传播RBSDV,且获毒能力和传毒能力与新鲜病叶没有差异。这表明从冷冻病叶上获得RBSDV的灰飞虱可以应用于品种抗性鉴定,此法可望加快RBSDV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病毒 冷冻病叶 灰飞虱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对非介体稻飞虱——白背飞虱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晓婵 徐红星 +5 位作者 郑许松 杨亚军 高广春 潘建红 陆强 吕仲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4-658,共5页
为明确水稻感染病毒病后对非介体稻飞虱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病毒后对白背飞虱的生态适应性及其体内相关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感染病毒水稻植株上取食对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性比、... 为明确水稻感染病毒病后对非介体稻飞虱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病毒后对白背飞虱的生态适应性及其体内相关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感染病毒水稻植株上取食对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性比、雌成虫体质量、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影响不显著,但雌成虫寿命和卵历期显著缩短。取食感病稻株的成虫体内保护酶(CAT、SOD和POD)和解毒酶(AchE、GST和CAE)的活性均显著增强。结果证明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病毒后非介体白背飞虱的适应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病毒 白背飞虱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水稻矮缩病毒一步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迎青 周国辉 +2 位作者 蒲玲玲 兰波 李湘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7-340,共4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是引起水稻矮缩病的2种主要病毒,这2种病毒病在田间危害症状较相似,难以准确鉴定。为建立这2种病毒的一步快速检测方法,从混合引物配比、退火温度2个方面优化了反应体系与反应程...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是引起水稻矮缩病的2种主要病毒,这2种病毒病在田间危害症状较相似,难以准确鉴定。为建立这2种病毒的一步快速检测方法,从混合引物配比、退火温度2个方面优化了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并用这2类病毒的总RNA进行了RT-PCR验证,最终建立了准确、灵敏、快速的一步检测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对从江西省大余县和南昌县采集的水稻矮缩病毒叶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余县10份样品均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检出率为100%;南昌县10份样品中有7份样品检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检出率为70%,另外3份样品检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检出率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病毒 RT-PCR 一步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及其在江西省的区域分布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迎青 李湘民 +3 位作者 兰波 钟玲 孟凡 张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8-921,927,共5页
为明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这2种病毒在江西省的分布,首先从永修县、南昌县和大余县等8县市采集水稻疑似矮缩病株,用2种病毒一步检测法对这2种病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永修县所有样品均检出RBS... 为明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这2种病毒在江西省的分布,首先从永修县、南昌县和大余县等8县市采集水稻疑似矮缩病株,用2种病毒一步检测法对这2种病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永修县所有样品均检出RBSDV,检出率为100%;南昌县同时检出RBSDV和SRBSDV,检出率分别为90%和20%,其中南昌县的1个样品同时检出2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大余县、莲花县、崇义县、婺源县、万安县和井冈山市等6县的所有样品均检出SRBSDV,检出率100%。然后,对这2种病毒在江西省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西南部和东北部只有SRBSDV分布,江西省北部只有RBSDV分布,而处于以上3个病毒重发区之间的南昌县同时有RBSDV和SRBSDV分布。同时基于S9序列和S10序列建立这2种病毒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病毒 RT-PCR 检测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RT-PCR检测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吕永平 雷娟利 +1 位作者 金登迪 陈声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病毒 RT-PCR检测 灰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RT-PCR分析和快速检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杰 王军 +2 位作者 周彤 陈志德 仲维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2,共6页
为了明确江苏新发生的矮缩病害为水稻黑条矮缩病,采用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设计扩增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核心蛋白基因部分编码区的4... 为了明确江苏新发生的矮缩病害为水稻黑条矮缩病,采用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设计扩增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核心蛋白基因部分编码区的4对引物,提取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水稻植株总RNA并进行RT-PCR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4个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来源于江苏南京的分离物的4个基因部分编码片段与已登录的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共发现7个碱基的突变。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7个单碱基突变都是同义突变,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根据以上结果确认该病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水稻和其他寄主进行早期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 RT-PCR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试验证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不经水稻种子传播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康 郑静君 +1 位作者 张曙光 周国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5-96,共2页
为了检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否经水稻种子传播,从广东省多地水稻病株上采集种子,温室内防虫栽培,获得了10个品种1875株实生植株。表型观察未发现呈现病毒病症状的植株,RT-PCR检... 为了检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否经水稻种子传播,从广东省多地水稻病株上采集种子,温室内防虫栽培,获得了10个品种1875株实生植株。表型观察未发现呈现病毒病症状的植株,RT-PCR检测也未发现SRBSDV阳性植株,结果证实SRBSDV不经水稻种子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害 南方水稻黑条病毒 种子 传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6编码一种非结构蛋白 被引量:11
16
作者 方守国 王朝辉 +2 位作者 韩成贵 李大伟 于嘉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共4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引起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引起玉米粗缩病的RBSDV湖北分离物10条基因组dsRNA全序列已被确定,其中基因组片段6(S6)全长序列为2645bp,只含有一个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引起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引起玉米粗缩病的RBSDV湖北分离物10条基因组dsRNA全序列已被确定,其中基因组片段6(S6)全长序列为2645bp,只含有一个阅码框(82—2460nt),编码一个分子量约为89.6kDa的蛋白(P6)。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RBSDV基因组片段6编码的P6蛋白并制备了相应的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P6抗血清不与纯化的RBSDV粒子蛋白发生反应,而在被RBSDV感染的玉米叶片和带毒的传播介体——灰飞虱中可检测到P6。此结果表明,RBSDV—S6编码的蛋白是一种非结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病毒 基因组片段6 原核表达 非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抗性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雷娟利 吕永平 +2 位作者 金登迪 陈剑平 陈声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217-222,共6页
采用人工繁殖带毒褐飞虱( Nelaparvata Lugens) 攻毒接种,结合症状观察和RTPCR 检测方法,对57 个含有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 S7 ,S9 和S10 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抗... 采用人工繁殖带毒褐飞虱( Nelaparvata Lugens) 攻毒接种,结合症状观察和RTPCR 检测方法,对57 个含有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 S7 ,S9 和S10 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抗性进行了评价。总体而言,大多数转基因稻发病率比受体品种的发病率要低。从中初步得到对RRSV 具有较强抗性的水稻转基因系315 和316 ,其发病率分别为15 .8 % 和13 .3 % ;具有中等抗性的水稻转基因系184 和328 ,发病率分别为26 .9 % 和28 .0 % ;而对照受体品种和当地感病品种的发病率则分别为100 % 和84 .2 % 。将RTPCR 的方法用于转基因稻抗性的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水稻 齿叶病毒 RT-PCR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10的cDNA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恒木 陈剑平 +1 位作者 薛庆中 雷娟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8,共5页
基于 RT- PCR策略克隆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浙江分离株基因组 S10 ,并测定了它的全序列。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浙江分离物 (RBSDV- Zj)基因组片段 S10全长 180 1nt(EMBL登录号为AJ2 97433... 基于 RT- PCR策略克隆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浙江分离株基因组 S10 ,并测定了它的全序列。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浙江分离物 (RBSDV- Zj)基因组片段 S10全长 180 1nt(EMBL登录号为AJ2 97433) ,仅含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 (open reading frame,ORF) ,编码一个 6 3.1k D的多肽 ,与日本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 S10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 93.8%和 96 .2 %;与意大利玉米粗缩病毒 (maize rough dwarfvirus,MRDV)的基因组片段 S10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 87.7%和 92 .0 %,推测它们是同一病毒的不同地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病毒 基因线片段 序列分析 CDN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矮缩病毒抗性的鉴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建国 巴俊伟 +3 位作者 李冠义 林奇英 吴祖建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16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virus,RD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RDV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各品种的发病率划分其抗性等级.免疫品种1个,占供试品种的6.25%;中抗品种6个,占37.50%;中感品种3个,占18.75%;高感品种6... 16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virus,RD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RDV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各品种的发病率划分其抗性等级.免疫品种1个,占供试品种的6.25%;中抗品种6个,占37.50%;中感品种3个,占18.75%;高感品种6个,占37.50%.感病品种潜育期较短,为11-15 d左右;抗病品种潜育期较长,为15-20 d左右.水稻品种的发病率与叶蝉带毒率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99.99%.协优46兼具抗虫性和抗病性;宜香2292仅具抗病性;冈优734为免疫品种,是水稻矮缩病抗性育种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毒 品种抗性 叶蝉 抗病性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缩病毒的检测和介体传毒能力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章松柏 吴祖建 +2 位作者 段永平 谢联辉 林奇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63-2264,2287,共3页
快速从水稻叶片和单头介体昆虫中检测水稻矮缩病毒的斑点分子杂交。与10%SDS-PAGE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敏感、快速、简单,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而且可以用于介体叶蝉传毒能力的分析。研究表明:用本地黑尾叶蝉分别... 快速从水稻叶片和单头介体昆虫中检测水稻矮缩病毒的斑点分子杂交。与10%SDS-PAGE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敏感、快速、简单,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而且可以用于介体叶蝉传毒能力的分析。研究表明:用本地黑尾叶蝉分别接种RDV本地分离物和云南分离物,斑点杂交显示介体带毒率相似,分别为84%、75%,但生物学接种结果差异相当大,分别为28.1%、3.8%,另外斑点杂交显示云南病区的黑尾叶蝉带毒率为88%,说明介体叶蝉的传毒能力具有地域性,介体叶蝉带毒率与传毒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毒 黑尾叶蝉 斑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