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创制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 被引量:8
1
作者 郝巍 纪志远 +6 位作者 郑凯丽 孙宏达 王福军 唐永超 张明伟 赵开军 王春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3-530,共8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最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培育和种植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技术手段。W6023是本课题组早期通过普通野生稻与IR24杂交创制的抗病基因导入系,前期转录组测序... 水稻白叶枯病是最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培育和种植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技术手段。W6023是本课题组早期通过普通野生稻与IR24杂交创制的抗病基因导入系,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Pong2-1(Os02g20780)和Pong11-1(Os11g14160)在感病亲本IR24中激活表达,在抗病导入系W6023中不表达。Pong2-1和Pong11-1是水稻中Pong类转座子最相似的两成员,DNA同源性超过90%,但转录本却存在明显差异。为研究Pong2-1和Pong11-1是否与IR24的感病性相关,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点突变IR24的Pong2-1和Pong11-1位点,获得了多个突变株系,毒力测试结果显示Pong2-1和Pong11-1突变后IR24的抗性得到一定提高,创制出6个抗白叶枯病水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白叶枯 水稻白叶枯病菌 CRISPR/Cas9 感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水稻白叶枯病菌新致病型的发现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20
2
作者 曾列先 朱小源 +3 位作者 杨健源 伍圣远 陈珍 陈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58-59,共2页
在对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变异动态监测中 ,发现了在中国鉴别寄主金刚 3 0、Tetep、南粳 15、Ja va14、IR2 6上的反应为SSSSS模式的菌株。该菌株有别于SRRRR(Ⅰ型 )、SSRRR(Ⅱ型 )、SSSRR (Ⅲ型 )、SSSSR(Ⅳ型 )、SSRRS(Ⅴ型 )... 在对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变异动态监测中 ,发现了在中国鉴别寄主金刚 3 0、Tetep、南粳 15、Ja va14、IR2 6上的反应为SSSSS模式的菌株。该菌株有别于SRRRR(Ⅰ型 )、SSRRR(Ⅱ型 )、SSSRR (Ⅲ型 )、SSSSR(Ⅳ型 )、SSRRS(Ⅴ型 )、SRSRR(Ⅵ型 )、SRSSR(Ⅶ型 )、RRRSR(云南菌型 ) 8个类型 ,是一个新致病型菌系。对该菌系致病性测定的结果显示 ,其致病谱广、毒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型 菌系 水稻白叶枯病菌 高致病性 鉴别寄主 菌株 变异 病谱 菌型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小林 颜群 +3 位作者 高利军 韦善富 李道远 高汉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分布和分化,为生产上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国鉴别寄主(金刚30、特特普、南粳15、爪哇14、IR26)对2013年从广西南宁、东兴、防城港、钦州、岑溪等地水稻...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分布和分化,为生产上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国鉴别寄主(金刚30、特特普、南粳15、爪哇14、IR26)对2013年从广西南宁、东兴、防城港、钦州、岑溪等地水稻病区分离得到的29株水稻白叶枯病菌进行致病型初步鉴定,同时采用部分近等基因系对5株南宁分离菌株致病性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29株菌株在5个鉴别寄主上均出现感病反应,均为SSSSS模式,为强致病菌;5株南宁分离菌株能使目前抗谱最广的水稻材料CBB23感病。【结论】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出现极大分化,需加强对该病害的防控及水稻抗病材料的筛选利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致病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白叶枯病小种鉴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爱芳 王春林 +2 位作者 陈雨 高同春 王文相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2,共4页
为明确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组成及常用、备用品种对该病的抗性,用白叶枯病强毒性小种FuJ和YN24、中等致病力的安徽省优势小种AH以及弱致病小种YN7对安徽省常用及备用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用鉴别品种IRBB5、IRBB13、IRBB3、IRBB14... 为明确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组成及常用、备用品种对该病的抗性,用白叶枯病强毒性小种FuJ和YN24、中等致病力的安徽省优势小种AH以及弱致病小种YN7对安徽省常用及备用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用鉴别品种IRBB5、IRBB13、IRBB3、IRBB14、IRBB2、IR24对安徽的白叶枯病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3.5%的品种抗FuJ,15.4%的品种抗YN24,29.8%的品种抗AH;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有R2、R5和R8,其中R5为优势小种。抗AH的品种可以用于安徽的水稻生产;生产中应防止FuJ和YN24等毒性强的菌株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小种 水稻品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拮抗细菌B56菌株的拮抗活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阮红 陈卫良 +2 位作者 谌晓曦 傅恩军 李德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3-577,共5页
B56 菌株经30 ℃振荡培养去菌体,其上清液经2 m ol/L 硫酸铵沉淀获得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拮抗活性的初提液。该初提液具有耐热性,经一定强度热处理后仍保持强的抑菌能力;抑菌效果在pH3~9 之间无明显差异;用胰蛋白酶、蛋白酶K 等处理后... B56 菌株经30 ℃振荡培养去菌体,其上清液经2 m ol/L 硫酸铵沉淀获得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拮抗活性的初提液。该初提液具有耐热性,经一定强度热处理后仍保持强的抑菌能力;抑菌效果在pH3~9 之间无明显差异;用胰蛋白酶、蛋白酶K 等处理后拮抗活性无明显变化。利用PhenylSepharose CL-4B疏水色谱柱和DEAE-Sephacel阴离子交换柱分离B56 菌株初提液, 得到一个具有拮抗活性的洗脱峰。该洗脱峰经SDS-PAGE检测发现具有一条分子量约为36 kD 的蛋白带。质粒提取和检测发现B56菌株存在一个稳定的内源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枯草杆菌 拮抗活性 内源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物膜形成的检测 被引量:7
6
作者 傅本重 吴茂森 +1 位作者 陈华民 何晨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分析了不同培养和测试条件(塑料和玻璃表面、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地区来源的Xoo野生型菌株、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物膜形成。结果表明,在聚苯... 分析了不同培养和测试条件(塑料和玻璃表面、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地区来源的Xoo野生型菌株、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物膜形成。结果表明,在聚苯乙烯表面生长、用M210培养基在23℃下静止培养24 h是Xoo生物膜形成比较适宜的条件;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同;鞭毛相关基因fleQxoo、fliExoo和rbfCxoo以及H2O2降解调控基因oxyRxoo的缺失突变均影响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生物膜形成 静止培养 基因突变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于俊杰 刘永锋 +2 位作者 尹小乐 张荣胜 陈志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1153,共3页
由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ea pv. oryzea)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危害非常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1-2],而种植抗病品种是目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无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PCR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稻白叶枯病生理小种初析及鉴别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12
8
作者 姬广海 夏贤仁 +1 位作者 肖鲁婷 管旭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1-545,共5页
从云南省10个地州40个县市的水稻白叶枯病标本中分离纯化得到115个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利用已知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在孕穗期应用剪叶法接种明确其生理小种。并筛选出一套鉴别品种IRBB1,IRBB3,IRBB4,IRBB5,IRBB7,IRBB13,IRBB14,IRBB18,... 从云南省10个地州40个县市的水稻白叶枯病标本中分离纯化得到115个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利用已知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在孕穗期应用剪叶法接种明确其生理小种。并筛选出一套鉴别品种IRBB1,IRBB3,IRBB4,IRBB5,IRBB7,IRBB13,IRBB14,IRBB18,IRBB21.云南省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组成复杂,有自身的特殊性。已鉴定出25个小种,暂定名为YN1~YN25.优势生理小种为YN1,YN13,YN21,其中YN13分布于楚雄、玉溪、红河、丽江等4个地区共8县(市),YN21分布于大理、红河等地区。云南的小种多样性分布可能与它的地理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鉴别品种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姜伟 吴德波 +4 位作者 林茵 杨文珊 倪哲 何勇强 黄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5-141,共7页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Tn5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的方法构建水稻白叶枯病菌广西菌株K74的突变体库,Southern杂交显示Tn5随机单拷贝插入基因组。通过水稻致病性检测试...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Tn5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的方法构建水稻白叶枯病菌广西菌株K74的突变体库,Southern杂交显示Tn5随机单拷贝插入基因组。通过水稻致病性检测试验,目前获得15个致病力降低50%以上的突变体,为定位Tn5插入突变基因,经质粒拯救、测序、序列分析后发现:4个突变基因为gum基因簇基因,5个为LPS基因簇基因,2个为metB基因,1个为hrpB1基因,2个是与糖合成转移酶相关基因,1个为编码假定蛋白的基因。其中14个突变基因是已知的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个筛选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致病相关基因,阐明该病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K74 Tn5插入突变 致病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主产水稻和野生稻渗入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俊 周丽洪 +3 位作者 陈玲 张敦宇 程在全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5-670,共6页
为揭示生产中栽培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病能力,本文采用中国标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C4~C9,对近年来云南省培育的水稻主栽品种和省区试材102份以及300份野生稻渗入系进行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参鉴的402份种质材料中... 为揭示生产中栽培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病能力,本文采用中国标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C4~C9,对近年来云南省培育的水稻主栽品种和省区试材102份以及300份野生稻渗入系进行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参鉴的402份种质材料中,筛选得到271份材料对小种HEN11表现出抗性,159份材料对小种SCYC-6表现出抗性,249份材料对小种YN7表现出抗性,270份材料对小种YN11表现出抗性,35份材料对FUJ表现出抗性,111份材料对YN24表现出抗性;其中7份地方品种、12份野生稻材料对云南的优势小种都表现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 抗病品种 野生稻渗入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枯唑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作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光斌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39,共5页
叶枯唑具有诱导受体植物水稻产生抗病性的作用 ,能使水稻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强 ,刺激水稻体内产生 O-2 ,阻止白叶枯病菌侵入。O-2 清除剂 (甘露醇、抗坏血酸 )处理水稻能显著降低叶枯唑的保护作用。叶枯唑也能直接作用于水稻白叶枯病... 叶枯唑具有诱导受体植物水稻产生抗病性的作用 ,能使水稻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强 ,刺激水稻体内产生 O-2 ,阻止白叶枯病菌侵入。O-2 清除剂 (甘露醇、抗坏血酸 )处理水稻能显著降低叶枯唑的保护作用。叶枯唑也能直接作用于水稻白叶枯病菌 ,抑制菌体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叶枯唑 诱导抗性 水稻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植物内生真菌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琴英 谢祥聪 +2 位作者 齐育平 陈璨 蒋冬花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8,共5页
从多种植物叶片内分离、纯化出31株植物内生真菌,活性筛选表明分离自健康水稻叶片内生真菌Bo-1菌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当供试浓度为100μg/mL时,Bo-1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抑菌圈为22.4 mm... 从多种植物叶片内分离、纯化出31株植物内生真菌,活性筛选表明分离自健康水稻叶片内生真菌Bo-1菌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当供试浓度为100μg/mL时,Bo-1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抑菌圈为22.4 mm,与同浓度的氯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菌效果相当。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 rDNA测序分析,Bo-1菌被鉴定为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抗菌谱实验表明,Bo-1菌对多种细菌类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内生真菌 生赤壳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拟南芥AtNPR1基因增强水稻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承杰 罗荡平 +1 位作者 罗雪梅 冯家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0-805,共6页
AtNPR1基因是拟南芥系统获得抗性的一个重要调节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AtNPR1基因能使拟南芥对细菌和真菌的抗性同时增强。为了研究在水稻中过量表达AtNPR1基因对水稻抗病性的影响,将该基因转入到广西主栽籼稻恢复系品种桂99中。经PC... AtNPR1基因是拟南芥系统获得抗性的一个重要调节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AtNPR1基因能使拟南芥对细菌和真菌的抗性同时增强。为了研究在水稻中过量表达AtNPR1基因对水稻抗病性的影响,将该基因转入到广西主栽籼稻恢复系品种桂99中。经PCR验证得到了79株转基因植株,DNA斑点杂交表明ATNPR1基因已经整合到桂99染色体DNA中。Northern杂交和RT-PCR分析表明,AtNPR1基因在桂99中已经表达;同时还检测了转基因植株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该两种病害的抗性均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NPR1基因 水稻 桂99 转化 抗病性 水稻白叶枯病菌 稻瘟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菌对叶枯宁的抗药性活体产生规律初探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文相 夏静 +1 位作者 顾江涛 夏宏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在网室稻株上试验表明,水稻白叶枯菌对叶枯宁和敌枯双都易产生抗药性。250ppm施一次后,病叶中遗留(?)的抗药性都上升了,病菌抗性上升到5倍以上的病叶占3/10;施二次药后,病斑中的遗留菌基本上都是抗性菌,与原始敏感菌相比,其EC_(50)至少... 在网室稻株上试验表明,水稻白叶枯菌对叶枯宁和敌枯双都易产生抗药性。250ppm施一次后,病叶中遗留(?)的抗药性都上升了,病菌抗性上升到5倍以上的病叶占3/10;施二次药后,病斑中的遗留菌基本上都是抗性菌,与原始敏感菌相比,其EC_(50)至少上升了11倍,能抗16000ppm的叶枯宁,叶枯宁用于保护时产生抗性的机率要比治疗时少。这种抗性现象可解释叶枯宁使用时间及次数的药效差异现象,也可为正确使用叶枯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叶枯宁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稻白叶枯菌的RAPD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兰芳 杨云亮 +1 位作者 姬广海 白学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选取云南水稻白叶枯病菌优势小种的代表菌株41个,利用从258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24条引物对其DNA进行多态性分析.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优势小种间遗传差异较大,菌株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在不同的相似水平下可... 选取云南水稻白叶枯病菌优势小种的代表菌株41个,利用从258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24条引物对其DNA进行多态性分析.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优势小种间遗传差异较大,菌株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在不同的相似水平下可分为不同的遗传组群.水稻白叶枯病菌优势小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且遗传组群与小种间有对应关系,遗传距离为0.2时可以将41个水稻白叶枯代表菌株分为10个遗传相似组,其中第2、8、10组为主要组群,第2组包括14个菌株,主要为7号小种;第8组有9个菌株,全部为8号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小种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基因组简单重复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樊颖伦 吕山花 刘立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387-9390,共4页
[目的]分析水稻白叶枯病菌基因组中的串联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为其在白叶枯病菌基因组分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标记信息。[方法]利用开放的基因组数据库资源,对已完成测序的3个白叶枯病菌菌株KACC10... [目的]分析水稻白叶枯病菌基因组中的串联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为其在白叶枯病菌基因组分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标记信息。[方法]利用开放的基因组数据库资源,对已完成测序的3个白叶枯病菌菌株KACC10331、MAFF311018和PXO99^A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包括基因组中SSR的结构类型、分布、丰度等;并以实例解读了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结果]在这3个白叶枯病菌菌株的基因组中,由1~6个核苷酸为基序的SSR序列分别有940、926和1 035个;平均每隔5.26、5.34和5.06 kb的距离就有1个大于15 bp的SSR序列。在1~6个核苷酸为基序的SSR序列中,数量最多的是6碱基重复,其次分别是3、5、4、2碱基重复序列,而单碱基重复数目极少。在这3个菌株的基因组中,种类丰富、变异性高的是4、5、6个核苷酸的重复基序,但等位序列上3种菌株间的基序可能不同。[结论]3种白叶枯病菌菌株的SSR在结构类型和分布规律上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基因组 简单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解毒素蛋白提纯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敏 陆徐忠 王金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2,共5页
采用 (NH4) 2 SO4分步沉淀法 ,从水稻白叶枯病菌培养滤液中提取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机酸毒素具解毒作用的解毒蛋白粗提物 (crudedetoxificationprotein ,CDP) ,经滚动式等电聚焦电泳 (RPIE)和离子交换层析 (FPLC)分离 ,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 采用 (NH4) 2 SO4分步沉淀法 ,从水稻白叶枯病菌培养滤液中提取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机酸毒素具解毒作用的解毒蛋白粗提物 (crudedetoxificationprotein ,CDP) ,经滚动式等电聚焦电泳 (RPIE)和离子交换层析 (FPLC)分离 ,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第Ⅱ吸收峰具有生物活性 ;再经SDS 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 ,第Ⅱ吸收峰收集物有明显的一条带 ,相对分子质量为 4 7 9× 10 3 。野生菌产生的CDP解毒活性明显低于其毒性基因突变体。CDP对热和蛋白酶K均不稳定 ,对毒素的解毒主要是通过脱羧起作用。用CDP处理水稻后 ,水稻体内与抗病性相关的酶活性显著提高 ;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解毒素蛋白 提纯 作用机制 有机酸毒素 等电聚集电泳 离子交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脂牛乳平板法测定水稻白叶枯病细菌胞外蛋白酶活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红生 许志刚 方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2-93,共2页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与其致病力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酶活性的测定以往多用化学比色法~[2,4],不仅费时,也不利于研究菌株内不同细菌单菌落的蛋白酶活性及其变异。最近的试验发现:用加有脱脂牛乳的Misaki培养基(SM-Mis...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与其致病力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酶活性的测定以往多用化学比色法~[2,4],不仅费时,也不利于研究菌株内不同细菌单菌落的蛋白酶活性及其变异。最近的试验发现:用加有脱脂牛乳的Misaki培养基(SM-Misaki培养基)平板可以快速、简单地测定多个菌株的蛋白酶活性,也可分析同一菌株内不同单细菌菌落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性 水稻白叶枯病菌 脱脂牛乳 蛋白水解 平板法 致病力 菌株 水解圈 细菌菌落 南京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北方菌株遗传多样性rep-PCR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阙海勇 陈华民 +1 位作者 吴茂森 何晨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2-487,共6页
为了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北方菌株的遗传结构组成,利用rep-PCR技术对103个从辽宁、吉林、河北、山东稻区采集的Xoo菌株、9个标准小种(R1-R9)代表菌株和13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oryzae pv.oryzicola,... 为了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北方菌株的遗传结构组成,利用rep-PCR技术对103个从辽宁、吉林、河北、山东稻区采集的Xoo菌株、9个标准小种(R1-R9)代表菌株和13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oryzae pv.oryzicola,Xoc)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ERIC-PCR和BOX-PCR分析均能较好地揭示出测试菌株的遗传多态性,分别获得了84种和90种分子谱型;在相似系数为70%时,ERIC-PCR将所有测试菌株聚类为17个簇群,其中1个为优势簇群;BOX-PCR将测试菌株聚类为10个簇群,其中2个为优势簇群。在相似系数为50%时,Xoo与Xoc测试菌株分别聚类为2个不同的簇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REP-PCR 分子谱型 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稻白叶枯病菌rpfFxoo基因缺失突变体铁元素吸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蕾 吴茂森 何晨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7-1119,共3页
铁元素吸收是细菌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前期研究推测在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简称Xoo)中rpfFxoo基因可能参与Fe元素的代谢。通过同源重组法,获得了Xoo基因缺失突变体ΔrpfFxoo;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Xoo野生... 铁元素吸收是细菌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前期研究推测在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简称Xoo)中rpfFxoo基因可能参与Fe元素的代谢。通过同源重组法,获得了Xoo基因缺失突变体ΔrpfFxoo;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Xoo野生型菌株PXO99A和ΔrpfFxoo对Fe元素的吸收。结果表明,通过对工作条件的优化,使样品平均回收率达到9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9;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XO99A和ΔrpfFxoo对Fe元素吸收不断增加,ΔrpfFxoo中Fe元素的含量显著低于PXO99A(P<0.05),证明rpfFxoo与铁元素的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ΔrpfFxoo 铁元素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