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虫密度和水稻生育期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若虫历期、存活及翅型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2 位作者 黄所生 罗善昱 李青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67-70,共4页
观察褐飞虱若虫密度及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九龙江型的若虫发育历期、存活、翅型分化的影响表明 ,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若虫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发育历期不同 ,以孕穗期最短 ,其次是分蘖期 ,成熟期最长。不同生物型的若... 观察褐飞虱若虫密度及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九龙江型的若虫发育历期、存活、翅型分化的影响表明 ,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若虫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发育历期不同 ,以孕穗期最短 ,其次是分蘖期 ,成熟期最长。不同生物型的若虫存活率均与密度呈负相关 ,即随着密度上升 ,存活率下降。在水稻不同生育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褐飞虱 生物型 翅型分化 若虫密度 水稻生育 若虫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cel在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仇锦先 华黎利 +1 位作者 丁晓红 王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随着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的推广,如果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逐日推算仍采用以往人工判断、计算的方法,其过程不但繁琐费时,且容易出错。提出利用Excel软件,在电子表格中输入相应的函数表达式,将判断推算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提高了计算精度... 随着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的推广,如果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逐日推算仍采用以往人工判断、计算的方法,其过程不但繁琐费时,且容易出错。提出利用Excel软件,在电子表格中输入相应的函数表达式,将判断推算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提高了计算精度与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 计算 EXCEL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3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艺 秦宁生 +1 位作者 卢杰 李金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5,共8页
利用四川稻区1961-2013年110个站点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积温资料,对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热量条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气温趋势变化以平均最高气温的平均升幅、呈升温趋... 利用四川稻区1961-2013年110个站点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积温资料,对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热量条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气温趋势变化以平均最高气温的平均升幅、呈升温趋势站点数的比例最高,平均最低气温次之,平均气温相较最低;在年代际变化方面,1980n与1970n的热量条件要素相比,均表现出以气温升高、积温增加为主,1970n与1960n的热量条件要素相比,除平均最低气温表现为升降温面积幅度大致相当,其余以气温下降、积温减少为主;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建立稻区热量条件代表性序列,并分析其整体周期变化特征,其中生育期平均气温与平均最高气温存在以2~3年、14年及24年为主的周期变化,平均最低气温与积温主要存在2~3年、6~7年、14年和24年的周期振荡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 气候倾向率 年代际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气温及水稻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冯明 王中柱 王保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9-605,共7页
使用每 10年为 1个年代段 ,对湖北省气温和有效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80年代以来 ,湖北省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冬季变暖夏季变凉。水稻生育期间有效积温变化是山区以减少为主 ,平原地区以增加为主。 1980年以后水稻生育期内有效积温... 使用每 10年为 1个年代段 ,对湖北省气温和有效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80年代以来 ,湖北省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冬季变暖夏季变凉。水稻生育期间有效积温变化是山区以减少为主 ,平原地区以增加为主。 1980年以后水稻生育期内有效积温的年际波动比 1980年以前大 ,在气候偏冷年份将导致有效积温严重不足 ,水稻生育期延长 ;在气候偏暖年份 ,则出现生育期缩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水稻生育 有效积温 时空变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杭嘉湖地区水稻生育期温度适宜性及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全胜 骆月珍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田间试验和实地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温度适宜性评价函数和生产潜力计算参数,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杭嘉湖地区水稻生育期温度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条件的变化,使早稻移栽分蘖期和灌浆成熟期、晚... 在田间试验和实地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温度适宜性评价函数和生产潜力计算参数,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杭嘉湖地区水稻生育期温度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条件的变化,使早稻移栽分蘖期和灌浆成熟期、晚稻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温度条件有很大改善,4个时期温度适宜性评价的平均值1981~1997年分别比1951~1980年提高了11.1%、5.2%、13.4%和13.2%。除早稻光温生产潜力明显增加外,早稻光能生产潜力和晚稻光能、光温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但早稻和晚稻光温生产潜力及光能生产潜力比值均呈升高趋势,说明温度条件改善和补偿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生育 温度适宜性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害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桂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12期164-165,共2页
昌图位于辽宁的北部,低温冷害时有发生,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生产要提质增效,就必须科学应对,积极预防,把低温冷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 低温冷害 水稻生育 预防 产量 水稻生产 昌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条件对水稻生育型的调节效应初报
7
作者 肖立中 李乃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53,共5页
小龄秧移栽、密植或促进大田生长初期营养生长的施氮方法均能增大分离度;大龄秧移栽、疏植或减少大田生长初期施氮量的施氮方法均能减小分离度.生育期短的早季早熟品种易出现重迭型生育型;生育期较长的迟熟品种易出现分离型生育型,... 小龄秧移栽、密植或促进大田生长初期营养生长的施氮方法均能增大分离度;大龄秧移栽、疏植或减少大田生长初期施氮量的施氮方法均能减小分离度.生育期短的早季早熟品种易出现重迭型生育型;生育期较长的迟熟品种易出现分离型生育型,感光性强的晚季品种的生育型比早季稻品种更容易受移栽秧龄大小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 营养生理转变 栽培条件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志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157-158,共2页
近年来,常遇到个别农民反映杂交稻种子包装袋上印刷的水稻生育日期跟实际种植的相差很远,如某个从重庆市引进的新品种,在重庆市种植的生育期是150多d,但引进到梅州市种植却是130 d都不到。另外,有的农民把晚稻种子作早稻种植,
关键词 水稻生育 生育特性 杂交稻种子 应用 生产 重庆市 种植 包装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成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122-123,共2页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以水稻“叶龄模式理论”与“器官同伸规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通过对水稻叶龄的调查及生育进程的判断,在水稻的各生育时期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将传统的“种 管 收”栽培模式发展为以水稻安全...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以水稻“叶龄模式理论”与“器官同伸规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通过对水稻叶龄的调查及生育进程的判断,在水稻的各生育时期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将传统的“种 管 收”栽培模式发展为以水稻安全抽穗为前提的计划生长。对水稻生育期内水肥管理和病、虫、草、低温冷害等危害的预防有重要指导意义,确保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有效进行,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 诊断技术 叶龄 寒地 栽培新技术 模式理论 生育进程 调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遗传分析
10
作者 黄利兴 游年顺 +1 位作者 雷上平 雷捷成 《福建稻麦科技》 1993年第4期14-17,共4页
水稻品种或组合的生育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几十年来,国内外的不少水稻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合列举水稻生育期遗传的类型和观点,并以籼型杂交水稻各类型的F<sub>1</sub>遗传表现为例进行分析和推测。最... 水稻品种或组合的生育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几十年来,国内外的不少水稻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合列举水稻生育期遗传的类型和观点,并以籼型杂交水稻各类型的F<sub>1</sub>遗传表现为例进行分析和推测。最后提出一种较能解释水稻各种类型遗传行为的观点,为同行在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一、水稻生育期遗传类型及观点水稻品种或组合的生育期长短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从播种至抽穗的日数,称作抽穗日数。据报道,水稻生育期遗传的类型和观点主要有:1.杂种F<sub>1</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 遗传分析 籼型杂交水稻 遗传表现 水稻专家 迟熟 恢复系 农艺性状 遗传类型 主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对稻水象甲成虫种群空间格局影响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春林 李洪浩 +2 位作者 牟成君 王锐 席亚东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目的】明确四川省西南浅丘稻区稻水象甲成虫种群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获取准确稻水象甲虫情调查资料和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整水稻播栽时间,错开2组试验田水稻的生育期,用聚集度指标法... 【目的】明确四川省西南浅丘稻区稻水象甲成虫种群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获取准确稻水象甲虫情调查资料和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整水稻播栽时间,错开2组试验田水稻的生育期,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和频次卡方检验法分析稻水象甲成虫种群的空间格局及水稻生育期对空间聚集特性的影响,并对田间序贯抽样技术和抽样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田块稻水象甲成虫平均密度为0.48~5.83头·丛^-1,分蘖期水稻田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抽穗期。稻水象甲成虫在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间呈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种群密度较低时,其聚集由环境因素引起;种群密度较高时,其聚集为其自身的聚集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双对角线抽样法是稻水象甲成虫田间抽样的最佳方法,当稻水象甲成虫防治指标为1头·丛^-1时,Iwao序贯抽样模型为T 1(n),T 0(n)=n±1.96■2.286n,结合Kuno序贯抽样模型建立了用于田间抽样的复序贯抽样图。【结论】稻水象甲成虫在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间呈负二项聚集分布,分蘖期水稻田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抽穗期,双对角线抽样法是稻水象甲成虫田间抽样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 稻水象甲 成虫种群 空间格局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生育期对稻粉虱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卫 尹益寿 +1 位作者 魏洪义 程丽霞 《华东昆虫学报》 2001年第2期52-54,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水稻生育期对稻粉虱 Aleurocybotus indicus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分蘖期至拔节期最容易受稻粉虱为害 ,卵孵化率为 88.2 % ,拟蛹的羽化率为 82 .9% 。
关键词 稻粉虱 水稻生育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环流特征量和海温的水稻生育期预报模型研究
13
作者 郝玲 张佩 +2 位作者 任义方 刘瑞翔 颜佳任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33-140,共8页
基于江苏省8个气象观测站历年水稻生育期的观测资料,根据海气相互作用原理以及大气环流特征量能表征天气形势和控制天气条件这一特性,应用最优化因子相关分析技术对环流特征量及海温进行相关普查,从中挑选出一批与水稻生育期相关性显著... 基于江苏省8个气象观测站历年水稻生育期的观测资料,根据海气相互作用原理以及大气环流特征量能表征天气形势和控制天气条件这一特性,应用最优化因子相关分析技术对环流特征量及海温进行相关普查,从中挑选出一批与水稻生育期相关性显著、稳定性强、因子相互独立、可靠的环流特征量和海温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江苏省8个站点水稻主要生育期的回归预测模型。经检验,各个模型的历史拟合效果均较好,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为江苏省水稻生育期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海温 环流特征量 相关分析 水稻生育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俊 谢仁康 《江苏农机化》 2010年第2期19-20,共2页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抑制了水稻大田分蘖前期生长,分蘖中期发苗速度加快,后期生长稳健,可促使水稻有效穗增加,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秸秆全量还田既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抑制了水稻大田分蘖前期生长,分蘖中期发苗速度加快,后期生长稳健,可促使水稻有效穗增加,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秸秆全量还田既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全量还田 水稻生育 产量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介会栋 徐昆 +4 位作者 王新兵 孙丽丽 张婧 王晓珍 张红雷 《现代化农业》 2011年第2期15-17,共3页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有硅酸植物的代表之称。有关水稻硅素营养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6年美国加州大学SOMMER首先提出水稻是喜硅作物,硅是水稻良好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至50年代中期近20年时间里,研究工作主要是探讨硅素在水稻生理...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有硅酸植物的代表之称。有关水稻硅素营养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6年美国加州大学SOMMER首先提出水稻是喜硅作物,硅是水稻良好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至50年代中期近20年时间里,研究工作主要是探讨硅素在水稻生理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 硅酸 产量 美国加州大学 硅素营养 作物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对籽粒产量及品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玲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2期109-109,共1页
通过充分掌握和分析确立水稻在生育期间给籽粒产量以及品质带来的影响因素,才能以此为根据和基础,来有针对性的提高水稻产量的高效化和优质化,从而保障产量和品质,不断通过更加科学的措施来进行合理的栽培。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 通过充分掌握和分析确立水稻在生育期间给籽粒产量以及品质带来的影响因素,才能以此为根据和基础,来有针对性的提高水稻产量的高效化和优质化,从而保障产量和品质,不断通过更加科学的措施来进行合理的栽培。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造成影响,尤其是生育期因其直接决定着光合生产及物质积累时间的长短,并潜移默化地决定了灌浆期环境因素和籽粒的灌浆进程。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稻在产量和品质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了。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水稻生育期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 籽粒产量 品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少耕法研究 第三报:耕作方法与水稻生育的关系
17
作者 吴国港 朴莲粉 玄成奎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8,共3页
在明确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的基础上,为了探讨不同耕法与水稻生育的关系,对水稻长势、分蘖、出穗、穗数、粒重等进行了观察和调查。现将田间观察和生育调查结果简介于后。
关键词 稻田 少耕法 水稻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水稻生育中后期的管理
18
作者 陈殿元 孙艳梅 《农村科学实验》 1999年第6期4-4,共1页
一、分蘖期吉林省大部分盐碱稻区水稻分蘖期在6月5日至7月15日,其中有效分蘖在6月25-30日结束。 1.科学管水。分蘖始期至有效分蘖终止期,始终要浅水灌溉,水深3厘米左右。如是井灌,应设晒水池或延长水路,提高水温后灌溉。 2、酌施保蘖肥... 一、分蘖期吉林省大部分盐碱稻区水稻分蘖期在6月5日至7月15日,其中有效分蘖在6月25-30日结束。 1.科学管水。分蘖始期至有效分蘖终止期,始终要浅水灌溉,水深3厘米左右。如是井灌,应设晒水池或延长水路,提高水温后灌溉。 2、酌施保蘖肥。分蘖末期秧苗表现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水稻生育 后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州2017年水稻生育期气候条件利弊分析
19
作者 徐凌 吴天会 韩庆生 《云南农业》 2018年第11期19-21,共3页
一、水稻生育期间气候条件2017年水稻生育期间(3-9月)全州10个县(市)平均气温19.8℃,比历年同期偏高0.2℃;累积降雨量734㎜,比历年偏多2%;日照时数1180 h,比历年同期偏少9%(见表1)。(一)播种育秧期水稻播种育秧期(3-4月)全州平均气温16.... 一、水稻生育期间气候条件2017年水稻生育期间(3-9月)全州10个县(市)平均气温19.8℃,比历年同期偏高0.2℃;累积降雨量734㎜,比历年偏多2%;日照时数1180 h,比历年同期偏少9%(见表1)。(一)播种育秧期水稻播种育秧期(3-4月)全州平均气温16.2℃,比历年同期偏低0.5℃;平均降水85 mm,比历年同期偏多147%;平均日照时数406 h,比历年同期偏少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 气候条件 利弊分析 楚雄州 平均气温 生育期间 日照时数 平均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南方水稻灌区全生育期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模拟
20
作者 陈丽娜 张文硕 +1 位作者 徐俊增 孙一淼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205,共8页
为了解水稻生育期内灌区面源污染的输出特征及其对下游控制断面水质的影响,选取某典型南方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构建田沟塘控制断面的面源污染全过程数值模拟模型,量化分析水稻全生育期9种污染控制方案下控制断面水质动态响... 为了解水稻生育期内灌区面源污染的输出特征及其对下游控制断面水质的影响,选取某典型南方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构建田沟塘控制断面的面源污染全过程数值模拟模型,量化分析水稻全生育期9种污染控制方案下控制断面水质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退水和氮、磷污染物均呈脉冲式排放,水稻生育期前半段,即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是稻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高峰期;控制灌溉、生态工程和控制排水措施在水稻生育期前半段对氮、磷污染物的削减效果较好,实施综合措施后削减效果显著提升,对TN和TP全生育期的削减率超过90%;单项措施的水质提升效果有限,施肥管理导致分蘖期出现更多脉冲式TN质量浓度峰值,综合措施可显著提升水质达标率,其中施肥管理、控制排水、生态工程的组合措施和控制灌溉、施肥管理、控制排水、生态工程的组合措施可以实现TN和TP质量浓度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灌区 面源污染 水稻生育 控制断面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