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水稻理论的质疑:兼新论中国人偏好整体思维的内外因 被引量:15
1
作者 汪凤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2-582,共11页
Talhelm等人认为种植水稻与种植小麦有重大差别,所以,中国水稻文化与小麦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南方的水稻文化更倾向于东亚文化,北方的小麦文化看起来更像西方文化。"水稻理论"视角颇新颖,但能否成立有待检验。以整体思... Talhelm等人认为种植水稻与种植小麦有重大差别,所以,中国水稻文化与小麦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南方的水稻文化更倾向于东亚文化,北方的小麦文化看起来更像西方文化。"水稻理论"视角颇新颖,但能否成立有待检验。以整体思维为例,用"水稻理论"解释中国人偏好整体思维的缘由时存在两个矛盾:一是南宋之前的多数中国人虽长期生活在小麦区,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却主要是整体思维,几乎没有分析思维,且整体思维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炉火纯青;二是目前无足够的可靠证据证明种植小麦的中国北方在文化上看起来更像西方,并且北方人擅长的同样是整体思维。这两个矛盾证明"水稻理论"解释不通。其实,促成中国古人崇尚整体思维最可能的外因是:先人从长期的治水经验尤其是从鲧治水失败而大禹治水成功的一反一正事例中直观、真切地看到了天人密切相关理念、顺应自然和通盘考虑(整体思维的雏形)在成功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促成中国古人崇尚整体思维最可能的内因是蕴含阴阳思维的阴阳学说、蕴含五行思维的五行学说和蕴含阴阳五行思维的阴阳五行学说的提出与被认可,它们为中国人如何运用整体思维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思维运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思维 水稻理论 治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自我和互依自我:从文化历史演化看中式自我的诞生、转型与定格 被引量:12
2
作者 汪凤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77,共17页
中式自我在诞生之初本也是独立自我,它主要是伴随武器与私有财产的出现,在与他族、他人抗争过程中诞生的,而非是在种小麦的过程中诞生的.互依自我是公元前521年后伴随儒学的创立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独立自我与互... 中式自我在诞生之初本也是独立自我,它主要是伴随武器与私有财产的出现,在与他族、他人抗争过程中诞生的,而非是在种小麦的过程中诞生的.互依自我是公元前521年后伴随儒学的创立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独立自我占优期.自公元前304年前后到最迟不晚于公元前233年之前是中式自我的重要转型期,转型的结果是具独立人格的互依自我最终彻底战胜了独立自我,中式自我进入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互依自我占绝对优势期,这个转型过程并非是种水稻引起的,而是儒学经过艰辛传播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秦汉至清代是中式自我定格的阶段,定格的结果是中式自我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外显式多元文化主义时代进入内隐式双元文化主义时代.从生态理性角度看,中式自我的形成与演变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中式自我的演化过程证明并非长期的水稻种植史才让中国人形成了互依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理论 独立自我 互依自我 道德自我 柔我 皇帝制度 三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稻北麦与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地区差异 被引量:5
3
作者 曹晖 罗楚亮 武翰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3,共7页
在我国南方多种植水稻(南稻)而北方多种植麦子(北麦),这种由于农作物种植禀赋不同而导致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地区差异,成为影响收入代际流动的重要文化因素。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研究发现不同作物种植区域之... 在我国南方多种植水稻(南稻)而北方多种植麦子(北麦),这种由于农作物种植禀赋不同而导致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地区差异,成为影响收入代际流动的重要文化因素。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研究发现不同作物种植区域之间的收入代际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水稻种植适宜区域的收入代际弹性更高、代际流动性更低。结论有助于理解我国收入差距及其动态变化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并为收入均等化公共政策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理论 代际流动性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