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下滴灌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对灌浆期控水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蒲胜海 王则玉 +6 位作者 丁峰 王彩风 刘小利 马晓鹏 王涛 彭银双 李韵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91-2103,共13页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对灌浆期控水的响应,为干旱区水稻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持水率(θs)为参考,水稻灌浆期设置90%θs(W_(1))、80%θs(W_(2))和70%θs(W_(3))的3种不同灌水控制下限,以常规...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对灌浆期控水的响应,为干旱区水稻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持水率(θs)为参考,水稻灌浆期设置90%θs(W_(1))、80%θs(W_(2))和70%θs(W_(3))的3种不同灌水控制下限,以常规淹灌为对照(CK),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的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根系活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浆期控水会导致水稻的光合作用减弱,与对照(CK)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分别下降15.12%~72.38%、25.32%~67.59%、5.93%~24.34%和29.62%~62.61%。灌浆期控水可增强水稻抗氧化系统酶活性,W_(3)的SOD、CAT和POD均最高,比CK依次高出77.78%、24.64%和14.24%。在灌浆期,控水下限越低,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越高,可溶性蛋白越低;W_(3)的可溶性糖含量是其他处理的1.35~2.32倍,CK可溶性蛋白含量高出控水处理6.72%~25.24%。CK最高产量为8 222.12 kg/hm^(2),比W_(1)、W_(2)、W_(3)增产16.37%~59.96%。与CK相比,控水处理耗水量下降56.06%~61.6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8.65%~48.79%。【结论】膜下滴灌水稻灌浆期控水对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稻米品质影响负显著,不宜控水,灌浆期灌水上下限分别设为5和10 cm水层,可保证水稻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调控 水稻灌浆期 生理生化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水稻叶片铜含量变化的高光谱遥感定量监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静静 周卫红 +3 位作者 邹萌萌 刘影 陶春柳 李建龙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324-330,共7页
为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有效地监测农作物叶片中的重金属含量变化,在化学分析和农作物叶片对铜元素含量增加的敏感性基础上,利用光谱植被指数定量监测作物叶片铜元素含量变化,为大面积、快速、准确、无损地监测农田水稻叶片重金属含量变化... 为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有效地监测农作物叶片中的重金属含量变化,在化学分析和农作物叶片对铜元素含量增加的敏感性基础上,利用光谱植被指数定量监测作物叶片铜元素含量变化,为大面积、快速、准确、无损地监测农田水稻叶片重金属含量变化提供技术支持。以张家港市为研究区域,实地采集水稻叶片样品21个。采用便携式高光谱地物波谱仪,获取灌浆期水稻植株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并提取光谱指数,室内测定叶片重金属铜含量,并分析水稻叶片重金属铜含量与不同类型光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光谱数据对叶片铜含量变化的敏感性较好,其中,红边位置(REP)、绿波段归一化差异指数(G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Vogelmann红边指数(VOGI)和地面叶绿素指数(MTCI)可分别作为估测叶片铜含量的敏感光谱指数,其乘幂和指数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水稻叶片铜含量;叶片铜含量的敏感光谱波段参数在原始光谱中主要集中于420~670nm范围内,最小负相关系数的波长是646、647、648nm;而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光谱中在蓝边、黄边、红边和近红外区域均有分布,最大正相关系数的波长分别是660、715nm;水稻叶片铜含量估测的最佳模型是基于二阶微分敏感光谱参数构建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2的铜含量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较好(R=0.56)。研究结果证明可以利用高光谱生物遥感技术有效地监测农田水稻叶片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判断作物中重金属浓度是否超标,为高光谱遥感立体、快速和大面积地监测农田作物铜含量的变化提供参考,也为评价水稻的食用安全提供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水稻 叶片铜含量高光谱遥感监测 数字农业 敏感高光谱指数和波段 水稻食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植物激素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菀 齐智伟 +1 位作者 李晓静 饶玉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综述了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乙烯这五大植物激素以及多胺、5-氨基酮戊酸、烯效唑这3类小分子物质对水稻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为使用植物激素、小分子物质调控水稻灌浆以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灌浆期 植物激素 籽粒结实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影响稻米品质变化的气象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占烈 余显权 +1 位作者 黄宗洪 姜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81,共4页
利用贵州省区试中的13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在贵州省8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稻作区种植的稻谷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其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灌浆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稻作点种植,其稻米品质... 利用贵州省区试中的13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在贵州省8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稻作区种植的稻谷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其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灌浆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稻作点种植,其稻米品质指标中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变化较大,达到显著差异;通过气象因子与稻米品质的偏相关分析得出,在水稻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三因子中,显著影响稻米品质变化的是日平均温度,而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是稻米品质中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化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生态稻作区 日平均温度 水稻灌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