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作区水稻根际土壤钙镁离子含量、含水量和酸碱度变化趋势 被引量:8
1
作者 乔帅 王梦姣 +4 位作者 邓百万 陈小华 彭浩 罗壮志 张选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4-288,共5页
为保证水稻品质并避免过度使用钙、镁肥对土壤胶体造成的破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陕南水稻—油菜轮作区的不同水稻品系在其不同生长时期的根际土壤中钙、镁含量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轮作区4个采样地(安康市及汉中市... 为保证水稻品质并避免过度使用钙、镁肥对土壤胶体造成的破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陕南水稻—油菜轮作区的不同水稻品系在其不同生长时期的根际土壤中钙、镁含量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轮作区4个采样地(安康市及汉中市的城固县、汉台区、宁强县)不同品种水稻根际土壤钙元素含量都随水稻生长发育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升高(含量范围分别为1 303.5~5 040.5、2 541.1~6 517.3、2 600.0~4 194.7、1 664.0~5 265.8 mg/kg),而镁元素含量随着水稻生长发育过程的进行先升高后降低(含量范围分别为6 101.3~30 021.3、10 382.7~13 738.4、9 956.3~10 490.1、8 583.5~10 140.0 mg/kg)。经分析发现,这些地区的根际土壤中所含的钙、镁元素含量均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需求,不用另外施加肥料。土壤含水量随水稻生长过程逐渐增加,增幅甚至超过50%[安康K优082孕穗期土壤含水量(63.08±2.69)%,城固K优082孕穗期土壤含水量(54.18±2.11)%],符合水稻生长特点。土壤酸碱性测定结果表明,安康地区土壤偏弱酸性(p H值5.5~6.5),城固、汉台地区土壤偏中性(p H值6.5~7.5),宁强地区土壤酸碱性跨度较大(p H值5.5~7.5),但均适合水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际土壤 钙离子 镁离子 土壤流失 土壤含水量 土壤酸碱度 土壤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根箱法解析水稻根际土壤中氮的行为(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乌尼木仁 樗木直也 +1 位作者 陈能场 稻永醇二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8-376,共9页
为研究水田土壤中氮的行为,施给^15NH4^+或^15NO3^-标记的硝胺(NH4^15NO3或^15NH4NO3)的沙壤土(Shirasu soil)添充在根箱里,对Japonica水稻(品种Hinohikari)进行温室栽培6周。收割后,水稻植株分地上部和根部,对各自的全氮,^... 为研究水田土壤中氮的行为,施给^15NH4^+或^15NO3^-标记的硝胺(NH4^15NO3或^15NH4NO3)的沙壤土(Shirasu soil)添充在根箱里,对Japonica水稻(品种Hinohikari)进行温室栽培6周。收割后,水稻植株分地上部和根部,对各自的全氮,^15N atom%进行测定。根箱各区域的土壤按着鲜土形态进行采取后,对此全氮,NO3-N,水溶性NH4-N,KCl抽出NH4-N和其各自的^15N atom%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与栽培前相比,在非根际明显降低,但在根际比非根际要高,保持了与栽培前相同的水平。土壤NO3-N浓度从非根际到根际递增,但与其栽培前相比显著地降低,在整个根箱里,施给NO3-N的79%为因脱氮而损失。土壤中NO3-N的大部分来自于土壤氮化合物,来自施肥的比例却较低,尤其是在根际。反而,施给NO3-N的残存率约仅为16%左右,但其中有机态氮所占的比率在非根际里55%~86%,在根际却达到了93%。土壤水溶性NH4-N和KCl抽出NH4-N浓度靠近根际逐渐降低,而且在非根际两者匀由1:10的比例存在,但在根际里水溶性NH4-N没被检索到。在非根际里,土壤KCl抽出NH4-N的35%~66%为来自施肥,但其比例在根际里却降到15%左右。在土壤中残存的来自施给NH4-N的氮化合物之中,有机态氮所占的比例在非根际里约为11%~65%,但在根际却达到了92%。以上结果表明,在水稻根际,氮的无机化和有机化的活性比非根际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际土壤 箱法 氮的行为 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劳承英 申章佑 +5 位作者 李艳英 韦本辉 周灵芝 周佳 胡泊 黄渝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17-2726,共10页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本研究以旋耕、免耕和粉垄耕作处理的水稻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结合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耕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本研究以旋耕、免耕和粉垄耕作处理的水稻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结合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耕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和球囊菌门,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被孢霉属、Pyrenochaetopsis、柄孢壳属、毛壳菌属、支顶孢属、隐球菌属、Westerdykella、顶囊壳属、绿僵菌属。接合菌门和被孢霉属、支顶孢属、隐球菌属、顶囊壳属真菌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3种耕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CoA分析表明,不同耕作处理下的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前两个排序轴共解释了3种耕作处理间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87.46%。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pH与接合菌门真菌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与接合菌门真菌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与担子菌门真菌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表明,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处理下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处理下真菌群落分布受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耕作方式 水稻根际土壤 真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