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播稻苗期淹水对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控效果
1
作者 彭德军 姜建会 +2 位作者 李奔奔 石旭琪 丁中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52-55,共4页
为探明苗期淹水对直播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控效果,研究以耐淹中稻、晚稻品种为试材,在湖南省平江县开展田间比较试验,设置播后不同时间梯度淹水处理,中稻于播后0、7、14和21 d灌水,晚稻于播后2、7、12、17和22 d灌水,其中21和22d淹水处理... 为探明苗期淹水对直播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控效果,研究以耐淹中稻、晚稻品种为试材,在湖南省平江县开展田间比较试验,设置播后不同时间梯度淹水处理,中稻于播后0、7、14和21 d灌水,晚稻于播后2、7、12、17和22 d灌水,其中21和22d淹水处理为对照,同时设置药剂处理(吡虫啉+氟吡菌酰胺),分别于播种后38d(中稻)、25d(晚稻)调查各处理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并观测水稻生长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水稻播后不同时间淹水处理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灌水时间的延后,根结指数呈增加趋势,防效呈降低趋势;水稻播后7 d内为防控关键窗口期,期间进行淹水处理对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控效果在84%以上,与药剂处理防效基本相当,无显著性差异;淹水处理对稻苗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淹水处理 水稻根结线虫病 水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际微生物及其驱动的土壤碳氮磷循环 被引量:4
2
作者 尹丹 朱忆雯 +2 位作者 胡敏 徐乐 于焕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7-2220,共14页
水稻根际微生物是指水稻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区域内的微生物,其对水稻生长、养分利用及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探讨水稻根际微生物驱动的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的关键过程及主要影响因子,为创造有利于微生物活性的微环境,... 水稻根际微生物是指水稻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区域内的微生物,其对水稻生长、养分利用及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探讨水稻根际微生物驱动的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的关键过程及主要影响因子,为创造有利于微生物活性的微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基础。水稻根际微生物驱动的碳循环过程主要涵盖微生物固碳、有机碳矿化、甲烷排放。这些过程主要受外源有机质输入,如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的影响,其次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氮循环过程则主要包括微生物固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这些过程主要受施肥管理和土壤理化性质如pH和有机碳含量的显著影响;而磷循环的主要过程则为有机磷矿化和无机磷溶解,这些过程主要受到土壤含磷水平及微生物可利用性碳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利用水稻根际功能微生物,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定量评估水稻根际微生物驱动的碳、氮、磷循环关键过程的不同影响因子的相对贡献,并通过优化关键影响因子来实现对这些关键过程的定向调控;同时利用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合成微生物组的方法,在控制条件下设计和优化功能可靠的“有益碳、氮、磷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从而促进生物肥料的研发应用,并改善全球农业生产对化学物质的依赖,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际微生物 影响因子 功能微生物 碳循环 氮循环 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际芽孢杆菌抗砷胁迫作用及其微生物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东亚 陈冠虹 +1 位作者 方利平 李芳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3-793,共11页
砷甲基化过程作为微生物的砷抗性机制改变砷的毒性和移动性,对土壤砷污染控制有重要意义。砷抗性根际促生菌对砷胁迫下水稻生长产生积极影响,然而水稻根际菌的砷甲基化效率及其影响水稻砷胁迫的机制研究还较为缺乏。从砷污染稻田根际土... 砷甲基化过程作为微生物的砷抗性机制改变砷的毒性和移动性,对土壤砷污染控制有重要意义。砷抗性根际促生菌对砷胁迫下水稻生长产生积极影响,然而水稻根际菌的砷甲基化效率及其影响水稻砷胁迫的机制研究还较为缺乏。从砷污染稻田根际土中筛选出一株砷甲基化功能芽孢杆菌Bacillus sp.LH14,探究该菌株的砷甲基化效率、砷抗性和促生相关特性,以及菌株接种对土壤砷形态、水稻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H14具有砷甲基化和挥发能力,34 h内将三价无机砷转化为甲基砷的效率为54.9%,主要形态为二甲基砷和三甲基砷。LH14接种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砷甲基转移酶基因(arsM)丰度,增加土壤溶液甲基砷浓度,表明LH14参与了土壤砷形态转化。LH14能在砷胁迫下产生吲哚-3-乙酸(IAA),菌株浸染显著增加高砷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根和芽长及生物量。接种LH14对砷污染土壤中水稻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可能与根际有益菌(例如Burkholderiaceae和Gemmatimonadaceae)相对丰度增加有关。所以,水稻根际存在砷甲基化功能植物促生菌,接种该菌改变水稻根际砷形态,并能产生植物激素和富集根际有益菌从而直接和间接地促进水稻生长,有利于缓解水稻砷胁迫,为砷甲基化功能菌应用于砷污染土壤修复和缓解植物砷胁迫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胁迫 砷甲基化 芽孢杆菌 水稻根 微生物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机理初探 被引量:34
4
作者 刘文菊 胡莹 +2 位作者 朱永官 高如泰 赵全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7,共6页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初步探索了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的机理。磷饥饿24 h后水稻的根表出现了明显的红棕色物质的沉积,扫描电镜的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红棕色物质是铁的氧化物。针对这一现象,首先研究了没有水稻生长的正常磷营养液和...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初步探索了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的机理。磷饥饿24 h后水稻的根表出现了明显的红棕色物质的沉积,扫描电镜的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红棕色物质是铁的氧化物。针对这一现象,首先研究了没有水稻生长的正常磷营养液和缺磷营养液的变化,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全波长的扫描图谱没有出现差异。采用酸碱混合指示剂的琼脂染色方法,观察了水稻根系表面及根际pH值的变化情况,并分别测定了正常磷营养(P)和缺磷(P0)2种条件下水稻的根系活力。结果看出,缺磷时水稻根系活力高于磷营养正常的处理,尤其是基因型Jin23A,其P和P0处理间根系活力差异极显著。水稻根表三价铁的浓度高于二价铁,并且缺磷根系表面三价铁和二价铁浓度均明显高于供磷处理;缺磷处理水稻根质外体沉积的铁浓度也明显高于供磷处理。因此,初步确定磷饥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是生物学基础上的化学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胁迫 铁膜 系活力 水稻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际的硝化作用与水稻的硝态氮营养 被引量:61
5
作者 段英华 张亚丽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3-809,共7页
由于淹水条件下土壤硝化作用被强烈抑制 ,人们对水稻氮素 (N)营养的研究主要侧重在铵(NH+ 4 )营养而忽略了对硝 (NO-3 )营养的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 ,水稻根系能分泌氧气 (O2 ) ,这些O2 能被硝化微生物利用 ,从而将NH+ 4 氧化成NO-3 ,... 由于淹水条件下土壤硝化作用被强烈抑制 ,人们对水稻氮素 (N)营养的研究主要侧重在铵(NH+ 4 )营养而忽略了对硝 (NO-3 )营养的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 ,水稻根系能分泌氧气 (O2 ) ,这些O2 能被硝化微生物利用 ,从而将NH+ 4 氧化成NO-3 ,在根表形成的NO-3 立即被水稻吸收。但通常情况下从水稻土中采集的土样中较难测到NO-3 或数量极微。事实上 ,即便是完全淹水 ,水稻根系也是处于铵、硝混合营养中。本文首先论述了水稻根际通过硝化作用产生NO-3 的过程 ,然后从吸收速率和根系生物量两方面提出了NO-3 对水稻NH+ 4 吸收和同化的促进机理 ,并比较了NO-3 对侧根生长发育的局部刺激作用和系统抑制作用 ,其中对于NO3 -对侧根生长发育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于NO3 -的营养作用 (NO-3 对植物体内糖类、氨基酸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还是信号物质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最后提出了今后在水稻硝酸盐营养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 硝化作用 硝态氮 营养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对元阳梯田水稻根系LMWOAs分泌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永美 湛方栋 +2 位作者 吴炯 高召华 李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3-619,共7页
在元阳梯田地方水稻品种——白脚老粳的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成熟期,通过小区实验研究不同UV-B辐射强度(0、5.0、10.0 k J·m^(-2))对水稻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分泌量和根际7个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水稻LMWOAs分泌... 在元阳梯田地方水稻品种——白脚老粳的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成熟期,通过小区实验研究不同UV-B辐射强度(0、5.0、10.0 k J·m^(-2))对水稻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分泌量和根际7个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水稻LMWOAs分泌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导致水稻根系草酸和琥珀酸分泌量增加,酒石酸和苹果酸分泌量下降。水稻根际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数量均在成熟期最大,拔节孕穗期次之,抽穗扬花期最小;但放线菌数量在拔节孕穗期最大,抽穗扬花期次之,成熟期最小。UV-B辐射增强不改变根际微生物数量随生育期进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但导致水稻根际7个类群微生物的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水稻根系草酸分泌量与根际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琥珀酸分泌量与自生固氮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菌、真菌、纤维分解菌、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知UV-B辐射增强影响大田水稻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其改变水稻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分泌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增强 元阳梯田 水稻根 低分子量有机酸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对水稻根圈微生物生物量及硝化─反硝化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振高 俞慎 +2 位作者 吴胜春 王俊华 潘映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0-494,共5页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根箱,研究了不同形态N肥(硫铵、尿素)施用条件下,植稻模拟生态系统中水稻苗期根圈微生物生物量C、N和亚硝酸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N肥处理的水稻根圈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C和N均高于非根圈土壤,而尿...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根箱,研究了不同形态N肥(硫铵、尿素)施用条件下,植稻模拟生态系统中水稻苗期根圈微生物生物量C、N和亚硝酸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N肥处理的水稻根圈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C和N均高于非根圈土壤,而尿素处理又高于硫铵。两组N肥处理的水稻根圈土壤中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也比非根圈土壤高。硫铵处理的根圈亚硝酸细菌数量在施肥后第7天达到高峰;反硝化细菌数量有随时间呈递增现象。而尿素处理的根圈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均在第11天出现数量高峰。说明水稻根圈有明显的根圈效应,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存在,是引起土壤硝化、反硝化气态N损失的潜在动力;对N的生物有效性而言,施用尿素比硫铵具有明显滞后期,有利于土壤N素对植物生长的持续供应,减少N素损失和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 N肥 微生物生物量 硝化-反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际硝化─反硝化作用生态因子的水平空间变异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振高 俞慎 +2 位作者 潘映华 王俊华 吴胜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采用根际模拟和切片技术研究水稻根区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其相关生态因子沿根系接触面水平空间变异的结果表明,土壤潜在硝化作用强度和反硝化作用强度随距根系接触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硝化细菌是严格的好氧微生物,土壤潜在硝... 采用根际模拟和切片技术研究水稻根区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其相关生态因子沿根系接触面水平空间变异的结果表明,土壤潜在硝化作用强度和反硝化作用强度随距根系接触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硝化细菌是严格的好氧微生物,土壤潜在硝化强度随距根系接触面水平距离急剧减弱,而潜在反硝化强度则变弱趋势较为缓和;土壤0.5mol/LK2SO4可提取碳及其碳氮比随距根系接触面距离增大而下降,土壤速效氮则反之;土壤亚硝酸细菌在距根系接触面10-20mm和20-30mm区分布较高,在根际土壤层因受水稻根系竞争吸收影响反而分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生态因子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汪华 杨京平 +1 位作者 徐伟 马维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研究了分次施氮条件,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不仅仅受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水稻生长状态的影响。一般来说,水稻生长旺盛的时候,水稻根系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竞争营养元... 研究了分次施氮条件,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不仅仅受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水稻生长状态的影响。一般来说,水稻生长旺盛的时候,水稻根系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竞争营养元素,导致水稻根际微生物活性的下降。在水稻生长周期内,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根际土壤酶等变化不一致。分次施氮条件下,施氮对根际微生物生物量C、磷酸酶、脲酶、总蛋白和总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水稻生长的后期,4次施氮全部完成后,施氮与不施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水稻根 微生物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水稻根系的侵染特性及其生活史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国坤 肖顺 +2 位作者 张绍升 张敦富 王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743-748,共6页
在人工接种情况下,利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方法,研究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汕优63杂交稻幼苗根系的侵染特性及其生活史。结果表明:在26℃大量群体接种情况下,2龄线虫在接种后4~6 h内侵入根系,主要侵入时间为接种后24~48 h;2龄幼虫侵... 在人工接种情况下,利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方法,研究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汕优63杂交稻幼苗根系的侵染特性及其生活史。结果表明:在26℃大量群体接种情况下,2龄线虫在接种后4~6 h内侵入根系,主要侵入时间为接种后24~48 h;2龄幼虫侵入部位为根尖分生区或伸长区,侵入后虫体迁移方向与根纵中轴平行,在皮层薄壁细胞间迁移,最终聚集于根冠最内侧的分生区,直待分生区原形成层发育成维管束后,2龄幼虫才侵入维管束内取食;根冠内侧分生区至伸长区的2龄幼虫呈侵染态线状至长颈瓶状逐渐发育膨大过程,其发育快慢可能与2龄幼虫开始定殖并侵入维管来取食时间先后有紧密关系;2龄幼虫可直接在根内孵化,并迁移至发育中的侧根,或迁移到新根根冠内侧分生区处,待分生区原形成层发育成维管束后进行再侵染;拟禾科根结线虫最短生活史在26℃下为22 d,在26~37℃环境温度下为18 d,其侵染具有群体优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拟禾本科结线虫 水稻根结线虫 侵染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模式分次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维娜 杨京平 汪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研究了3种水分模式(干旱交替型,浅水层连续灌溉型和控水模式)及分次施氮条件下,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不仅仅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影响,还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交叉影响.氮素因... 研究了3种水分模式(干旱交替型,浅水层连续灌溉型和控水模式)及分次施氮条件下,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不仅仅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影响,还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交叉影响.氮素因子一般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就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有显著影响,到孕穗期,水分条件开始起作用,在成熟后期,水稻不仅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交叉作用影响.这说明在分次施氮的施肥模式下,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保持一定的持续作用,而水分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起作用.同时在水稻生长周期内的各个时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根际土壤酶等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施氮 水稻根 水分模式 微生物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际促生细菌促生生理活性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孟丽媛 李冰 +4 位作者 孙乐妮 陈晓林 韩国民 曹媛媛 唐欣昀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4,共5页
为了考察水稻特异性PGPR菌株各生理活性对水稻幼苗初生根数、次生根数、茎干重和根干重的影响,筛选优良PGPR菌株,采用改良的CAS检测法、Salkowski比色法、钼蓝比色法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检测法分别测定菌株产铁载体、产吲... 为了考察水稻特异性PGPR菌株各生理活性对水稻幼苗初生根数、次生根数、茎干重和根干重的影响,筛选优良PGPR菌株,采用改良的CAS检测法、Salkowski比色法、钼蓝比色法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检测法分别测定菌株产铁载体、产吲哚乙酸(IAA)、溶磷能力和ACC脱氨酶活性,利用Hoagland半固体培养基和土壤盆栽法培养水稻幼苗。结果表明,IAA产量低的菌株对水稻幼苗初生根数、次生根数和茎干重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效果;根干重明显随铁载体产量增加而增加;溶磷活性高的菌株对水稻幼苗茎干重和根干重的增加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促进水稻幼苗初生根的生长,活性高的菌株促进次生根数的增加。根据半固体试验结果,选择7株具有明显促生效果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证实,这些菌株均具有显著的促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际细菌 生理特征 促生指标 半固体试验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区水稻根际土壤钙镁离子含量、含水量和酸碱度变化趋势 被引量:8
13
作者 乔帅 王梦姣 +4 位作者 邓百万 陈小华 彭浩 罗壮志 张选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4-288,共5页
为保证水稻品质并避免过度使用钙、镁肥对土壤胶体造成的破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陕南水稻—油菜轮作区的不同水稻品系在其不同生长时期的根际土壤中钙、镁含量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轮作区4个采样地(安康市及汉中市... 为保证水稻品质并避免过度使用钙、镁肥对土壤胶体造成的破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陕南水稻—油菜轮作区的不同水稻品系在其不同生长时期的根际土壤中钙、镁含量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轮作区4个采样地(安康市及汉中市的城固县、汉台区、宁强县)不同品种水稻根际土壤钙元素含量都随水稻生长发育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升高(含量范围分别为1 303.5~5 040.5、2 541.1~6 517.3、2 600.0~4 194.7、1 664.0~5 265.8 mg/kg),而镁元素含量随着水稻生长发育过程的进行先升高后降低(含量范围分别为6 101.3~30 021.3、10 382.7~13 738.4、9 956.3~10 490.1、8 583.5~10 140.0 mg/kg)。经分析发现,这些地区的根际土壤中所含的钙、镁元素含量均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需求,不用另外施加肥料。土壤含水量随水稻生长过程逐渐增加,增幅甚至超过50%[安康K优082孕穗期土壤含水量(63.08±2.69)%,城固K优082孕穗期土壤含水量(54.18±2.11)%],符合水稻生长特点。土壤酸碱性测定结果表明,安康地区土壤偏弱酸性(p H值5.5~6.5),城固、汉台地区土壤偏中性(p H值6.5~7.5),宁强地区土壤酸碱性跨度较大(p H值5.5~7.5),但均适合水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际土壤 钙离子 镁离子 土壤流失 土壤含水量 土壤酸碱度 土壤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围和人体洋葱伯克氏菌的基因型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立新 宋幼良 +2 位作者 罗远婵 李斌 谢关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1-435,共5页
洋葱伯克氏菌是一组表型相似但基因型不同的细菌群(Burkholderia cepaciacomplex,简称Bcc),它存在于水稻生境和医院中,了解水稻根围Bcc菌株基因型的地位对水稻微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recA基因的HaeⅢ-RFLP技术和基因型特异性PC... 洋葱伯克氏菌是一组表型相似但基因型不同的细菌群(Burkholderia cepaciacomplex,简称Bcc),它存在于水稻生境和医院中,了解水稻根围Bcc菌株基因型的地位对水稻微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recA基因的HaeⅢ-RFLP技术和基因型特异性PCR扩增为主要方法对来自水稻根围的78株和来自医院的9株Bcc菌株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研究表明水稻根围存在Bcc菌株Ⅰ、ⅢB和Ⅴ基因型,其中Ⅴ型为优势菌;而在医院来源的Bcc菌株中,存在Ⅰ、ⅢA和ⅢB型,以ⅢA型菌株最多。这表明我国水稻根围和医院中的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构成存在差异。同时研究发现水稻根围的Bcc菌群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且存在致病力强的Ⅲ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群 水稻根 医院分离菌株 基因型 多样性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铁水稻根细胞膜泡相关基因群的分析与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印莉萍 罗思羽 +3 位作者 闫莉婕 常正尧 靳飞 汪洪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89-493,共5页
在缺铁固体培养基中,可清楚地观察到水稻根表面的分泌物和根的形态变化以及侧根增多。为了从分子水平深入了解水稻受缺铁胁迫后的反应机理,对缺铁水稻根进行了10531个EST芯片的微点阵分析,发现膜泡相关的基因群相对转录表达率最高。利... 在缺铁固体培养基中,可清楚地观察到水稻根表面的分泌物和根的形态变化以及侧根增多。为了从分子水平深入了解水稻受缺铁胁迫后的反应机理,对缺铁水稻根进行了10531个EST芯片的微点阵分析,发现膜泡相关的基因群相对转录表达率最高。利用超薄切片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缺铁胁迫下水稻根尖细胞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缺铁根尖细胞中,膜泡好似起源于质膜和囊泡的组装,然后在质膜上凸起,并且是双方向性的。膜泡表面有衣被。虽然正常供铁情况下也有膜泡出现,但与缺铁比较有很大区别。缺铁根尖细胞的膜泡明显大,膜泡和凹陷泡上有较清晰的衣被。同时还观察到在单层膜的膜泡内有管状和圆球形的内含物质。内含物的来源有可能,至少是部分通过内吞作用来源于细胞外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 缺铁胁迫 膜泡 超薄切片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俊 王星 +6 位作者 王彦芳 张荣琴 代真林 呼宝健 陈秀琼 姬广海 魏兰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8-36,共9页
为了解水稻在水稻条斑病发生的不同病理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以对水稻条斑病抗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CG2和IR24为对象,利用Biolog-ECO对两个品种条斑病未发生的分蘖期和条斑病发生的孕穗期水稻根际土壤进行碳代... 为了解水稻在水稻条斑病发生的不同病理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以对水稻条斑病抗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CG2和IR24为对象,利用Biolog-ECO对两个品种条斑病未发生的分蘖期和条斑病发生的孕穗期水稻根际土壤进行碳代谢多样性分析,表明两个水稻品种健康期的总碳源利用强度高于发病期,对各碳源的利用均明显高于孕穗期。抗性品种CG2健康期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比发病期根际土壤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指数分别提高7.184%、54.568%和45.792%;感病品种IR24健康期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比发病期根际土壤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指数分别提高4.646%、33.279%和41.134%。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两个水稻材料的不同生理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发生了改变,氨基酸类、糖类和酸类碳源是区分水稻不同病理期的敏感碳源。水稻大面积条斑病发生的孕穗期相对于条斑病尚未发生的分蘖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有所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根际微生物 碳代谢多样性 Biolog-ECO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进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水稻根尖细胞微管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计淑霞 盖国琛 +1 位作者 戴绍军 刘炜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40-42,55,共4页
植物细胞微管在细胞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积小,且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观察到清晰的微管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本实验以水稻根尖为材料,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植物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此方法可以观察到清晰、... 植物细胞微管在细胞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积小,且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观察到清晰的微管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本实验以水稻根尖为材料,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植物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此方法可以观察到清晰、完整的植物微管形态,此法对观察其它植物细胞微管结构也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胞 微管 水稻根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微生物肥料对土壤及水稻根际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方萍 方素萍 《耕作与栽培》 2000年第4期35-37,共3页
土壤淹水培养与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接种澳大利亚SC2 7微生物制剂与国产复合菌肥后 ,土壤与水稻根际总细菌数、固氮菌数、磷细菌数及钾细菌数比施用相应的灭菌制剂及不接种的空白和肥底对照明显增加 ,差异从数倍到若干个数量级不等... 土壤淹水培养与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接种澳大利亚SC2 7微生物制剂与国产复合菌肥后 ,土壤与水稻根际总细菌数、固氮菌数、磷细菌数及钾细菌数比施用相应的灭菌制剂及不接种的空白和肥底对照明显增加 ,差异从数倍到若干个数量级不等。总细菌数土体高于根际 ;而固氮菌数、磷细菌数、钾细菌数则是根际高于土体。栽稻条件下的土体总细菌数、固氮菌数、磷细菌数、钾细菌数高于不栽稻时土壤的相应细菌数 ,其中以接种国产复合菌肥处理的差异最为突出。同时 ,固氮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固氮菌 磷细菌 土体 水稻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氨固氮菌在水稻根际的存活时间
19
作者 陶家法 程锐彦 +1 位作者 梁建庆 丘元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7-40,共4页
耐氮固氮菌接种水稻后,能够附着秧苗根系移动而迁移,其数量随时间增长逐渐减少,耐氨固氮菌在水稻根际存活时间早造为7—8周,晚造5—8周.它们在水稻根际附近的泥土中存在时间较短,为5周左右。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当水稻根际有... 耐氮固氮菌接种水稻后,能够附着秧苗根系移动而迁移,其数量随时间增长逐渐减少,耐氨固氮菌在水稻根际存活时间早造为7—8周,晚造5—8周.它们在水稻根际附近的泥土中存在时间较短,为5周左右。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当水稻根际有耐氨固氮菌存在时,接种耐氨固氮菌的水稻根际乙炔还原活性比对照高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氨固氮菌 水稻根 存活时间 乙炔还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高效利用的水稻根际分子生态学研究(摘要)
20
作者 林文雄 张志兴 陈军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51-151,共1页
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污染对促进水稻高产,改善农业环境质量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水稻生育后期的氮肥施用(记为NP施肥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比对照高22.7%,并促进... 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污染对促进水稻高产,改善农业环境质量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水稻生育后期的氮肥施用(记为NP施肥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比对照高22.7%,并促进其高产潜力的发挥,实现高产高效。运用T—RFLP技术分析了在生育后期适当提高氮素供给水平对水稻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水稻根 分子生态学 高效利用 摘要 农业环境质量 生育后期 水稻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