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协整分析的农业机械化、城乡经济发展与水稻播种面积关系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黄龙俊江 宁凌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探究水稻播种面积与农业机械化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为稳定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和保证江西省粮食产量提供对策。通过《江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江西省1979—2018年水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城乡收... 探究水稻播种面积与农业机械化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为稳定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和保证江西省粮食产量提供对策。通过《江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江西省1979—2018年水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数据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水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化、城乡收入差距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长期关系中农业机械化对水稻播种面积是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每提高1%,水稻播种面积提高0.003%;城乡收入比是负向影响,城乡收入比每增加1%,水稻播种面积减少0.755%。通过完善农业生产中全产业链农业机械补贴政策和加强农业机械操作的培训,进一步扩大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提高农村基础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有亮点的农村企业和培育“土”专家等方式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播种面积 江西省 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机械化 协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全国及各省(市、区)粮食及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被引量:1
2
《中国稻米》 2012年第4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水稻播种面积 粮食 公顷产量 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区)粮食及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被引量:1
3
《中国稻米》 2010年第6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水稻播种面积 粮食 公顷产量 稻谷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全国及各省(市、区)粮食及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被引量:1
4
《中国稻米》 2011年第6期3-3,共1页
关键词 水稻播种面积 粮食 公顷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区)粮食及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5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粮食 水稻播种面积 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全国及各省(市、区)粮食及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6
《中国稻米》 2014年第5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水稻播种面积 粮食 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沅陵县水稻机械化插秧要点
7
作者 李垚垚 石小红 刘勇 《湖南农业》 2025年第1期8-9,共2页
湖南省沅陵县水稻播种面积2.79万公顷,机耕面积2.72万公顷,机插面积1.07万公顷,机收面积1.59万公顷,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52%。轻简、实用、高效的机插秧技术,是沅陵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沅陵县 机插面积 机插秧技术 机耕面积 轻简 水稻播种面积 机收面积 水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汕优63”累计推广10亿亩
8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4期8-8,共1页
近日,记者从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汕优63”四十周年暨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获悉,被誉为“东方神稻”的杂交水稻“汕优63”,累计推广10亿亩,增产稻谷700多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600多亿元。“汕优63”于198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近日,记者从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汕优63”四十周年暨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获悉,被誉为“东方神稻”的杂交水稻“汕优63”,累计推广10亿亩,增产稻谷700多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600多亿元。“汕优63”于198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的特性,解决了第一代杂交稻稻瘟病抗性差的缺陷,促成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迅速上升。1986年“汕优63”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品种,并在此后16年连续稳居首位,创下了杂交水稻推广速度、年种植面积、累计种植面积、增产稻谷总量等四个全国之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计种植面积 杂交水稻 推广速度 品种审定 稻瘟病抗性 汕优63 水稻播种面积 福建省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无纺布育苗应用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范丽萍 关文福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S1期119-,121,共2页
寒地水稻无纺布育苗技术是2005年从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引进的,这项技术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为莫旗)连续3年试验示范均获得成功。它主要表现出省工、节水、壮秧、抗病、增产、增效等诸多优点。目前,莫旗水稻播种面积接... 寒地水稻无纺布育苗技术是2005年从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引进的,这项技术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为莫旗)连续3年试验示范均获得成功。它主要表现出省工、节水、壮秧、抗病、增产、增效等诸多优点。目前,莫旗水稻播种面积接近0.7万hm2,莫旗嫩江水库电站的建成,水稻播种面积将增加到2.7万hm2。水稻田的大面积开发,该地将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莫旗位于北纬48°29′寒冷地区,这项全新的水稻育秧技术在当地的大面积应用,为使广大稻农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纺布 寒地水稻 育苗技术 主要表现 水稻育苗 内蒙古 试验示范 水稻播种面积 寒冷地区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江西水稻机械化种植现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星 《南方农机》 2019年第23期1-1,10,共2页
1发展现状江西省常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占42%。水稻是我省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维持在5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11﹪。目前,水稻机耕和机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种植环节机械化... 1发展现状江西省常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占42%。水稻是我省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维持在5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11﹪。目前,水稻机耕和机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2004年,该省开始推广机插秧,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机械化种植率仅为34%,是制约该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分片区来看,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发展机械化,机插水平全省领先,尤其是鄱阳湖周边众多的农场、垦殖场、承包土地1000亩以上的众多农机合作社,早中晚稻机插率已达100%,为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吉泰盆地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要地貌,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双季稻种植以抛栽、直播为主,抛栽率最高的时候达65%,近1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倒春寒概率较低,全年有效积温天数增多,早稻直播面积逐年增大;赣南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坡多路陡弯多,以种植单季稻为主,尽管赣州市农机部门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但由于地形限制,机械化发展相对缓慢,机插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主导产业 垦殖场 年有效积温 农机合作社 水稻播种面积 种植现状 地形限制 农业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白英 《云南农业》 2020年第7期21-22,共2页
一、生产现状元江地处红河流域低纬度低海拔干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23.8℃,全年总积温(≥10℃)为8700℃,年平均日照时长2291.7 h,是水稻种植的最佳区域。元江县是云南省水稻主产区,但由于热区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因素,水... 一、生产现状元江地处红河流域低纬度低海拔干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23.8℃,全年总积温(≥10℃)为8700℃,年平均日照时长2291.7 h,是水稻种植的最佳区域。元江县是云南省水稻主产区,但由于热区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因素,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调整 干热河谷区 水稻种植 年平均气温 水稻播种面积 红河流域 热区 比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机械化烘干发展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文范 郭明亮 《农机科技推广》 2023年第10期53-54,共2页
水稻烘干是保障水稻品质、减少水稻产后灾后损失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加快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作为我国13大粮食主产区之一,广东近年来每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千公顷左右,年产量为1075万吨左右,水... 水稻烘干是保障水稻品质、减少水稻产后灾后损失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加快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作为我国13大粮食主产区之一,广东近年来每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千公顷左右,年产量为1075万吨左右,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第8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质 公项 烘干能力 水稻播种面积 粮食主产区 关键措施 国家粮食安全 机械化烘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新建区:全力提升水稻机插水平助力水稻生产“加速跑”
13
作者 徐凤兰 薛强 +1 位作者 罗鹏 李才华 《江西农业》 2023年第11期20-21,共2页
南昌市新建区是个农业大区,常年粮食生产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总产在10亿斤左右。2022年全区全年水稻播种面积112.4万亩(含红谷滩区流湖镇),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86.5%,其中机耕99.2%、机种56.9%、机收99.1%。水稻机插水平虽然走在全省、全... 南昌市新建区是个农业大区,常年粮食生产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总产在10亿斤左右。2022年全区全年水稻播种面积112.4万亩(含红谷滩区流湖镇),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86.5%,其中机耕99.2%、机种56.9%、机收99.1%。水稻机插水平虽然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但仍然是全区农业机械化的短板。为全力提升水稻机插水平,补齐水稻机插短板,新建区紧紧围绕“农机助农”的工作主线,始终坚持“久久为功”的理念,多年来,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领、优化服务等措施,以智能化发展赋能水稻机械化转型升级,助推水稻生产“加速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加速跑 水稻机插 水稻播种面积 农业机械化 水稻生产 工作主线 水稻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靠科技 调整结构 促进安徽水稻生产再上台阶
14
《安徽农学通报》 1996年第1期15-17,共3页
依靠科技调整结构促进安徽水稻生产再上台阶安徽省农业厅农业局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其中水田近2800万亩,占43%。自然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生产,早稻、中稻、单晚、双晚四稻并存,我国双季水稻产区的北缘线,横穿皖中地区。... 依靠科技调整结构促进安徽水稻生产再上台阶安徽省农业厅农业局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其中水田近2800万亩,占43%。自然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生产,早稻、中稻、单晚、双晚四稻并存,我国双季水稻产区的北缘线,横穿皖中地区。一、调整结构,发展水稻生产安徽是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调整结构 依靠科技 水稻播种面积 发展目标 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生产 新组合 杂交水稻 两系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水稻生产机械化短板与对策
15
作者 吉家荣 《农机科技推广》 2020年第7期36-38,共3页
水稻是东方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水稻播种面积15712公顷,总产量79621吨,近年来,东方市积极从外地引进先进适用的通用型农机具,通过示范推广、购机补贴等方式,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水稻耕种收环节的农业机械,如水稻插秧机、... 水稻是东方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水稻播种面积15712公顷,总产量79621吨,近年来,东方市积极从外地引进先进适用的通用型农机具,通过示范推广、购机补贴等方式,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水稻耕种收环节的农业机械,如水稻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等,使本市农机装备实现了从单一化向系列化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机械化 粮食烘干机 水稻插秧机 外地引进 农机装备 水稻播种面积 农业机械 联合收割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组合在中稻地区种植的稳产性与适应性的初步分析
16
作者 黄华康 《福建稻麦科技》 1989年第2期29-34,共6页
我区中稻面积110多万亩,占全区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为全省中稻总面积的26.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汕优63组合推广年限的延长,中稻区杂交稻推广组合的后继问题日趋突出。为此,我们今年从省内外引进10个具... 我区中稻面积110多万亩,占全区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为全省中稻总面积的26.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汕优63组合推广年限的延长,中稻区杂交稻推广组合的后继问题日趋突出。为此,我们今年从省内外引进10个具有苗头的新组合,在五个中稻区进行了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病性的系统鉴定,经筛选获等了几个能适应我区中稻生态条件的杂交稻新组合。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参加试验鉴定的有特优63等10个组合(见表1),并以本地当家组合汕优63为对照。试验点五个,试验统一采用随机区组法设三个重复,小区实插面积为0.02亩,四周设置保护行。栽培管理及农事操作均按当地习惯,试点内各组合基本一致,试验田治虫未治病。在试验汇总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新组合 稳产性 水稻播种面积 随机区组法 试验鉴定 产量构成因素 生态条件 粮食生产 栽培水平 单季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万亩杂交水稻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推广
17
作者 邓元庆 熊克勤 +2 位作者 曾其真 陈少梦 谭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8,共页
【正】 水稻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70年代中期以前,我市的水稻生产在广东省属低产区(1976年全市水稻平均亩产208公斤,比全省低5公斤)。自1977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以来,良种良法一齐抓,十多年来,全市水稻生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产、... 【正】 水稻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70年代中期以前,我市的水稻生产在广东省属低产区(1976年全市水稻平均亩产208公斤,比全省低5公斤)。自1977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以来,良种良法一齐抓,十多年来,全市水稻生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产、单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87年水稻单产达335公斤,比全省平均单产310公斤多25公斤。在本省范围内,水稻生产从低产区上升为高产区,跨进了全省水稻高产区行列。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保证我市水稻生产继续稳步向前发展,便摆到了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来。根据这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水稻生产 丰产栽培 面积推广 水稻播种面积 水稻高产 栽培配套技术 各级领导 技术推广 低产区
全文增补中
福建发展粮食策略刍议
18
作者 施能浦 《福建稻麦科技》 1990年第4期4-8,共5页
福建人多地少(1989年2896万人,人均0.64亩),人增地减(解放以来人口增1708多万人,增长1.4倍;与1956年最高耕地面积2231.9万亩比,耕地减少374万亩,下降17%),常年缺粮(15亿公斤左右),粮食问题更为严峻。“八五”、“九五”两个五年计划期... 福建人多地少(1989年2896万人,人均0.64亩),人增地减(解放以来人口增1708多万人,增长1.4倍;与1956年最高耕地面积2231.9万亩比,耕地减少374万亩,下降17%),常年缺粮(15亿公斤左右),粮食问题更为严峻。“八五”、“九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福建粮食能否再上两个台阶,分别达到100亿公斤和110亿公斤,取决于对粮食问题的重新认识、结构的调整、政策的扶持、科技的进步以及投入的增加。本文仅就重新认识粮食生产三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问题 粮食生产 三元结构 水稻播种面积 商品粮生产基地 种植面积 增产潜力 福建人 粮食政策 人均占有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省粮食生产出现四大变化
19
作者 许小波 《湖南农业》 2004年第6期6-6,共1页
关键词 湖南 粮食生产 水稻播种面积 水稻复种指数 种粮大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稻区熟制改革简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庆耆 《古今农业》 1997年第1期37-40,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省为充分利用水、土和热量资源,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为创建本省粮食生产基地,提高粮食产量,大搞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因地制宜,从社会需要出发,在粮区进行旱改水、沤改旱、双三熟和多熟制等一系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省为充分利用水、土和热量资源,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为创建本省粮食生产基地,提高粮食产量,大搞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因地制宜,从社会需要出发,在粮区进行旱改水、沤改旱、双三熟和多熟制等一系列耕作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制改革 江苏省 耕作制度改革 旱改水 太湖地区 徐淮地区 水稻播种面积 热量资源 三熟制 里下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