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片净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试验
1
作者 王平 穆涓溦 +3 位作者 杜金岭 徐冰 王芳 汤风兰 《现代化农业》 2000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水稻插秧田 杂草防除试验 片净 施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氰氟草酯乳油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效果研究
2
作者 刘国军 司兆胜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148-149,共2页
10%氰氟草酯乳油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0%氰氟草酯乳油1 500-18 00 g/hm2防除插秧田稗草可达到理想的效果,药后15 d株防效为94.7%-100.0%,药后30 d株防效为74.1%-88.9%,鲜重防效为93.6%-98.2%。在所用剂量下,药剂对水稻... 10%氰氟草酯乳油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0%氰氟草酯乳油1 500-18 00 g/hm2防除插秧田稗草可达到理想的效果,药后15 d株防效为94.7%-100.0%,药后30 d株防效为74.1%-88.9%,鲜重防效为93.6%-98.2%。在所用剂量下,药剂对水稻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氰氟草酯乳油 水稻插秧田 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及水层深度对水稻机械化插秧田主要杂草种群发生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婷 王红春 +1 位作者 石旭旭 娄远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7,共5页
本试验系统调查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并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及水层深度对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有2个出草高峰期,分别是水稻移栽后3 ~ 10d与移栽后20~30 d,水稻移栽后30 d出... 本试验系统调查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并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及水层深度对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有2个出草高峰期,分别是水稻移栽后3 ~ 10d与移栽后20~30 d,水稻移栽后30 d出草基本结束,杂草发生总量达1 m2 86株.小麦秸秆还田能促进阔叶类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发生;秸秆还田推迟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的出草高峰.田间湿润管理比2~3 cm常规水层管理的杂草发生量大;保持田间4~5 cm深水层,能有效控制杂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秧田 杂草 水层 秸秆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2.4-滴胺盐水剂防除水稻杂草效果研究
4
作者 宋京洙 许凤仙 张丽滨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年第3期40-42,共3页
为明确不同用量的860g/L2.4-滴胺盐水剂对水稻插秧田的狼巴草、野慈菇、三棱草的防除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株防效为85.8%~94.2%;鲜重防效为87.8%~96.6%。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施药后5天观察,各处理区水稻叶片上出现褐色斑... 为明确不同用量的860g/L2.4-滴胺盐水剂对水稻插秧田的狼巴草、野慈菇、三棱草的防除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株防效为85.8%~94.2%;鲜重防效为87.8%~96.6%。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施药后5天观察,各处理区水稻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没有死苗蹲苗现象发生;施药后10天观察,水稻生长发育正常。从安全、高效、经济的角度考虑,最适宜剂量为40~60mL/亩,方法为水稻插秧后20~30天,茎叶喷雾法均匀喷施,喷液量为每亩30kg。施药前排干田水,施药后1~2天灌水至3~5cm,保水5~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60g/L2.4-滴胺盐水剂 水稻插秧田阔叶和莎草科杂草 防除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