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困境的话语分析——以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在四川省Y村的推广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晓鹏 刘燕丽 +1 位作者 时允昌 罗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41-149,共9页
文章从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四川省Y村推广初期取得良好效果之后未能得到可持续应用的现象出发,以SRI为例分析了导致新型现代农业技术话语弱化的因素及其对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推广主体权力的弱化和农户... 文章从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四川省Y村推广初期取得良好效果之后未能得到可持续应用的现象出发,以SRI为例分析了导致新型现代农业技术话语弱化的因素及其对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推广主体权力的弱化和农户对知识体系的模糊性认识导致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无法建构起有效的话语,而农民在考虑到技术"比较效益"之后选择的外出务工和"消遣经济"的道路,则进一步弱化了新型现代农业技术话语,同时,也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 话语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SRI)的起源及其栽培体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林贤青 朱德峰 张玉屏 《中国农村科技》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水稻强化栽培是英文the System of(for)Rice Intensification的译文,也称SRI栽培,是由Fr.Henri de Laulanie′,S.J.最早提出.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sri 起源 栽培体系 播种育苗 小苗移植 单本稀植 最小量灌溉 肥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栽培体系(SRI)对杂交水稻群体分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仙祥 陈明霞 +4 位作者 黄新 杨忠热 黄永林 胡光兰 蒙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SRI栽培技术对有效分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是密度(x1 )>秧龄(x3 )>中耕次数(x2 )>穴谷粒数(x4 ),目标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有效分蘖与产量达极显著相关。最优方案筛选有效分...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SRI栽培技术对有效分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是密度(x1 )>秧龄(x3 )>中耕次数(x2 )>穴谷粒数(x4 ),目标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有效分蘖与产量达极显著相关。最优方案筛选有效分蘖大于 10万蘖 /667m2,定植密度 38. 3~40. 4cm2,中耕次数 3. 0~3. 3次,移栽秧龄 19. 3~21. 5d,穴谷粒数 2. 7~3. 0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分蘖 sri 中耕 粒数 强化栽培体系 秧龄 杂交水稻 影响 次数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仙祥 周从福 白明琼 《耕作与栽培》 2003年第1期25-27,29,共4页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影响易控因子 ,即定植规格 (X1 ) ,中耕次数 (X2 ) ,移栽秧龄 (X3 )和穴谷粒数 (X4)对强化栽培产量、群体分蘖、成穗率和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建立了目标...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影响易控因子 ,即定植规格 (X1 ) ,中耕次数 (X2 ) ,移栽秧龄 (X3 )和穴谷粒数 (X4)对强化栽培产量、群体分蘖、成穗率和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建立了目标回归数学模型 ,并对产量模拟优化组合筛选 ,提出了SRI产量 6 0 0kg/ 6 6 7m2 以上的优化方案 ,定植规格4 1 4 79~ 4 7 75 0 6 ;中耕次数 2 4 4 4 3~ 4 5 981 ;移栽秧龄1 9 2 887~ 2 1 6 347;穴谷粒数 1 1 4 79~ 1 775 1。影响诸指标的变化是产量X1 >X4>X3 >X2 ;群体分蘖X1 >X3 >X4>X2 ;成穗率X1 >X2 >X3 >X4;穗粒数X3 >X4>X2 >X1 ;实粒数X1 >X4>X3 >X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 栽培因素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冈县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技术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应明 《耕作与栽培》 2004年第5期32-32,58,共2页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中不同基本苗及栽插的研究,结果表明小三角方形栽培能显著增加有效穗,水稻个体与群体关系协调,条形小三角比常规栽培增产143%,比单苗方形栽培增产252%,比穴栽3粒谷方形栽培增产162%。
关键词 凤冈县 水稻 强化栽培体系 sri 增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三角强化栽培(SRI)产量潜力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周维佳 罗德强 +2 位作者 黄宗洪 江学海 谌生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用 3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强化栽培 (SRI)与“三角丛植”方式和超高产施肥的集成技术,在贵阳 (海拔1 140m)的试验结果与常规栽培(CK)的结果比较,有效穗和颖花数增加达极显著。早熟组合黔两优 58产量达 11 437. 5kg/hm2,比CK增... 用 3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强化栽培 (SRI)与“三角丛植”方式和超高产施肥的集成技术,在贵阳 (海拔1 140m)的试验结果与常规栽培(CK)的结果比较,有效穗和颖花数增加达极显著。早熟组合黔两优 58产量达 11 437. 5kg/hm2,比CK增产 14. 66%;晚熟组合汕优 63产量为 10 717. 5kg/hm2,比CK增产 10. 52%;中熟组合金优 431产量达 12 837. 0kg/hm2超高产水平。为贵州杂交水稻提高单产初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强化栽培 sri 超高产 产量潜力 增产 熟期 CK 结果比较 试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79
7
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4 位作者 陶龙兴 张玉屏 郑家国 吕世华 马均 《中国稻米》 2003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体系 形成 发展 强化栽培技术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及其在广西的应用前景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何荫飞 简峰 +3 位作者 欧善生 黄少军 林莉 陈月秀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5期362-364,共3页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在广西现有生产条件下的对比试验 ,初步明确了 SRI栽培模式在广西同样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其中以 30 cm× 30 cm的 SRI模式增产极显著 ,分别比常规抛秧和旱育插秧增产 17.4 6 %和2 2 .95 %。另外 ,SR...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在广西现有生产条件下的对比试验 ,初步明确了 SRI栽培模式在广西同样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其中以 30 cm× 30 cm的 SRI模式增产极显著 ,分别比常规抛秧和旱育插秧增产 17.4 6 %和2 2 .95 %。另外 ,SRI栽培模式强调有机肥的施用 ,对广西中低产田的改造和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居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试验示范结果初报 被引量:9
9
作者 俞爱英 吴增祺 +4 位作者 朱贵平 陈冬莲 张惠琴 应云仙 沈益民 《中国稻米》 2004年第5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仙居县 水稻 强化栽培技术 sri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SRI)在“秋风”气候条件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维佳 罗德强 +2 位作者 刘远坤 谌生慧 江学海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69,共2页
2002年选用9个贵州省自育杂交稻组合在贵州贵阳(海拔1140m)进行SRI试验,以同组合的高产栽培试验作对照。2002年8月中旬贵州遭受历史罕见低温(秋风)危害,8月9日-20日试验点上连续12d平均气温低于20℃,伴随降雨达10d,连续10d日照时数为0,... 2002年选用9个贵州省自育杂交稻组合在贵州贵阳(海拔1140m)进行SRI试验,以同组合的高产栽培试验作对照。2002年8月中旬贵州遭受历史罕见低温(秋风)危害,8月9日-20日试验点上连续12d平均气温低于20℃,伴随降雨达10d,连续10d日照时数为0,参试杂交稻组合均遭受“秋风”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RI能有效地提高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提早齐穗期2-3d;采用30cm×30cm规格,黔两优58、金优467、K优467、金优431产量较高。本文讨论了SRI在贵州中高海拔稻区避低温(秋风)影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sri 秋季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CH_4排放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玉英 朱波 +2 位作者 胡春胜 王艳强 马秀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71-1276,共6页
紫色土稻作区是川中丘陵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而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因其巨大的增产潜力而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广,为了解这一生态区域稻田强化栽培体系的碳过程,同时为中国紫色土地区稻田CH4排放总量提供数据依据,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 紫色土稻作区是川中丘陵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而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因其巨大的增产潜力而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广,为了解这一生态区域稻田强化栽培体系的碳过程,同时为中国紫色土地区稻田CH4排放总量提供数据依据,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水稻(Oryza Sativa Linnaeu)强化栽培体系CH4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齐穗期和成熟期稻田CH4排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单谷型;齐穗期的CH4排放速率明显高于成熟期;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15:00,最低值均出现在在温度偏低的7:00—9:00。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存在2个排放高峰,分别出现在生长最为旺盛的拔节孕穗期和收获前期。地下5cm温度和气温是影响CH4排放的重要因素。常规栽培、强化覆膜及强化无膜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CH4排放总量分别为292.332,283.533和208.422kg·hm-2,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CH4排放总量减少了3.0%~28.7%,但增产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CH4排放 静态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在四川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南山 马均 《中国稻米》 2005年第4期22-23,共2页
本文在总结近年四川省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四川省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特点、增产机理、应用效果和栽培技术规程。
关键词 栽培技术体系 超高产 水稻 应用 强化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规程 生产示范 研究成果 增产机理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均 吕世华 +3 位作者 梁南山 刘代银 刘志彬 徐富贤 《农业与技术》 2004年第3期89-90,共2页
论述在SRI技术体系创新,生产示范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形成了四川稻作生态区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新 体系,并说明其技术体系要点。
关键词 四川 水稻 强化栽培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志刚 屠乃美 《作物研究》 2004年第S1期339-342,345,共5页
综述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产量优势、经济及生态效益和本土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筛选适宜品种(组合)基础上,汲取现有的旱育稀植、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之精华,并采用小苗稀植、有机肥与无... 综述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产量优势、经济及生态效益和本土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筛选适宜品种(组合)基础上,汲取现有的旱育稀植、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之精华,并采用小苗稀植、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覆盖"旱育"式水管、中耕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等的关键技术,将SRI法与我国不同种植制度、不同类型品种有机结合,形成本土化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探讨(2)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一凡 闵忠鹏 +4 位作者 侯守贵 王友芬 于广星 高日玲 张晓惠 《垦殖与稻作》 2004年第5期16-17,49,共3页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南方各地进行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进行了概要评述,结合本地区的水稻高产节水湿润栽培开展了对水稻强化栽培初步试验和探讨。结果表明,将该项技术与节水湿润栽培结合起来,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应。一是对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南方各地进行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进行了概要评述,结合本地区的水稻高产节水湿润栽培开展了对水稻强化栽培初步试验和探讨。结果表明,将该项技术与节水湿润栽培结合起来,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应。一是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具有明显作用;二是对提高稻米品质,进行绿色有机稻米生产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湿润栽培 强化栽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隋亚云 王宇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11期9-10,共2页
介绍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采取育种与栽培相结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节水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为基础,以农业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为主攻方向,实现水稻高产为目标。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强化栽培体系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探讨(1)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一凡 闵忠鹏 +4 位作者 侯守贵 王友芬 于广星 高日玲 张晓惠 《垦殖与稻作》 2004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南方各地进行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进行了概要评述,结合本地区的水稻高产节水湿润栽培开展了对水稻强化栽培初步试验和探讨。结果表明,将该项技术与节水湿润栽培结合起来,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应。一是对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南方各地进行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进行了概要评述,结合本地区的水稻高产节水湿润栽培开展了对水稻强化栽培初步试验和探讨。结果表明,将该项技术与节水湿润栽培结合起来,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应。一是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具有明显作用;二是对提高稻米品质,进行绿色有机稻米生产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湿润栽培 强化栽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金优431强化栽培(SRI)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措施
18
作者 罗德强 周维佳 +1 位作者 江学海 谌生慧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9-91,共3页
根据贵州山区气候特点 ,用杂交水稻金优 4 31进行强化栽培试验示范 ,然后根据其产量表现 ,从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着手选择适宜播种期 ,培育壮秧、适时移栽 ,科学管理等方面 ,介绍了金优 4 31的强化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产量表现 强化栽培 杂交水稻 栽培技术措施 sri 适时移栽 抽穗扬花期 科学管理 选择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节本增效强化栽培体系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9-20,共2页
引进水稻强化栽培理论在我区进行实践应用,找到适合我区特点的强化栽培体系,即采用小苗移栽(2叶1心到3叶),少本稀植(5株/穴),可以使水稻产生更多的分蘖,增加单穗产量,从而达到高产和节本的效果。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sri)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应用研究
20
作者 钱建龙 沈才标 +5 位作者 瞿龙兴 张建平 严雅青 沈桂龙 朱伟忠 姚志康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强化栽培技术 应用 可持续生产 栽培体系 水稻高产 发展方向 推广价值 示范推广 试验研究 增产潜力 sri 省种 节本 优质 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