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困境的话语分析——以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在四川省Y村的推广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晓鹏 刘燕丽 +1 位作者 时允昌 罗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41-149,共9页
文章从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四川省Y村推广初期取得良好效果之后未能得到可持续应用的现象出发,以SRI为例分析了导致新型现代农业技术话语弱化的因素及其对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推广主体权力的弱化和农户... 文章从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四川省Y村推广初期取得良好效果之后未能得到可持续应用的现象出发,以SRI为例分析了导致新型现代农业技术话语弱化的因素及其对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推广主体权力的弱化和农户对知识体系的模糊性认识导致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无法建构起有效的话语,而农民在考虑到技术"比较效益"之后选择的外出务工和"消遣经济"的道路,则进一步弱化了新型现代农业技术话语,同时,也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 话语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CH_4排放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玉英 朱波 +2 位作者 胡春胜 王艳强 马秀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71-1276,共6页
紫色土稻作区是川中丘陵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而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因其巨大的增产潜力而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广,为了解这一生态区域稻田强化栽培体系的碳过程,同时为中国紫色土地区稻田CH4排放总量提供数据依据,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 紫色土稻作区是川中丘陵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而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因其巨大的增产潜力而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广,为了解这一生态区域稻田强化栽培体系的碳过程,同时为中国紫色土地区稻田CH4排放总量提供数据依据,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水稻(Oryza Sativa Linnaeu)强化栽培体系CH4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齐穗期和成熟期稻田CH4排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单谷型;齐穗期的CH4排放速率明显高于成熟期;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15:00,最低值均出现在在温度偏低的7:00—9:00。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存在2个排放高峰,分别出现在生长最为旺盛的拔节孕穗期和收获前期。地下5cm温度和气温是影响CH4排放的重要因素。常规栽培、强化覆膜及强化无膜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CH4排放总量分别为292.332,283.533和208.422kg·hm-2,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CH4排放总量减少了3.0%~28.7%,但增产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CH4排放 静态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及其在广西的应用前景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何荫飞 简峰 +3 位作者 欧善生 黄少军 林莉 陈月秀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5期362-364,共3页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在广西现有生产条件下的对比试验 ,初步明确了 SRI栽培模式在广西同样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其中以 30 cm× 30 cm的 SRI模式增产极显著 ,分别比常规抛秧和旱育插秧增产 17.4 6 %和2 2 .95 %。另外 ,SR...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在广西现有生产条件下的对比试验 ,初步明确了 SRI栽培模式在广西同样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其中以 30 cm× 30 cm的 SRI模式增产极显著 ,分别比常规抛秧和旱育插秧增产 17.4 6 %和2 2 .95 %。另外 ,SRI栽培模式强调有机肥的施用 ,对广西中低产田的改造和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志刚 屠乃美 《作物研究》 2004年第S1期339-342,345,共5页
综述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产量优势、经济及生态效益和本土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筛选适宜品种(组合)基础上,汲取现有的旱育稀植、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之精华,并采用小苗稀植、有机肥与无... 综述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产量优势、经济及生态效益和本土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筛选适宜品种(组合)基础上,汲取现有的旱育稀植、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之精华,并采用小苗稀植、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覆盖"旱育"式水管、中耕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等的关键技术,将SRI法与我国不同种植制度、不同类型品种有机结合,形成本土化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技术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仙祥 周从福 白明琼 《耕作与栽培》 2003年第1期25-27,29,共4页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影响易控因子 ,即定植规格 (X1 ) ,中耕次数 (X2 ) ,移栽秧龄 (X3 )和穴谷粒数 (X4)对强化栽培产量、群体分蘖、成穗率和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建立了目标...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影响易控因子 ,即定植规格 (X1 ) ,中耕次数 (X2 ) ,移栽秧龄 (X3 )和穴谷粒数 (X4)对强化栽培产量、群体分蘖、成穗率和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建立了目标回归数学模型 ,并对产量模拟优化组合筛选 ,提出了SRI产量 6 0 0kg/ 6 6 7m2 以上的优化方案 ,定植规格4 1 4 79~ 4 7 75 0 6 ;中耕次数 2 4 4 4 3~ 4 5 981 ;移栽秧龄1 9 2 887~ 2 1 6 347;穴谷粒数 1 1 4 79~ 1 775 1。影响诸指标的变化是产量X1 >X4>X3 >X2 ;群体分蘖X1 >X3 >X4>X2 ;成穗率X1 >X2 >X3 >X4;穗粒数X3 >X4>X2 >X1 ;实粒数X1 >X4>X3 >X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 栽培因素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学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810-811,共2页
2年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试验产量平均在 10 .0t/hm2 以上 ,最高可达 12 .15t/hm2 ,增产效果明显 ;一般能节省用种量 1/2~ 2 /3 ,节水 1/2左右。在SRI条件下 ,增产效果 :品种 >密度 >每穴苗数。分蘖能力强 ,重穗型组合... 2年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试验产量平均在 10 .0t/hm2 以上 ,最高可达 12 .15t/hm2 ,增产效果明显 ;一般能节省用种量 1/2~ 2 /3 ,节水 1/2左右。在SRI条件下 ,增产效果 :品种 >密度 >每穴苗数。分蘖能力强 ,重穗型组合更能发挥其特点 ;多穗与大穗协调性好是高产的关键。该栽培体系在安徽省长江以北单季稻缺水地区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 栽培密度 每穴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大田基本苗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润 叶北朝 +1 位作者 纪根学 徐光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78-1579,共2页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有机肥、小苗稀植、节水灌溉。密度与栽插本数试验结果表明,以株行距0.4 m×0.4 m、0.3×0.3 m,且是双本栽插的较佳,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基本苗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水稻“Ⅱ优明86”强化栽培新技术试验研究
8
作者 周发民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5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技术试验 超级水稻 Ⅱ优明86 有效分蘖期 增产潜力 试验示范 分蘖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学会 熊忠炯 +3 位作者 谢世秀 余斌 程秀萍 杨华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20-21,共2页
以中籼高产组合华安 3号、协优 90 19为试验材料 ,探索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的本土化技术。主区试验结果 :华安 3号每穗总粒数 2 75 .7粒 ,结实率 79.3 %,每穗实粒数 2 18.7粒 ,经省、市专家现场验收产量达 10 .6t/hm2 。播期试验结... 以中籼高产组合华安 3号、协优 90 19为试验材料 ,探索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的本土化技术。主区试验结果 :华安 3号每穗总粒数 2 75 .7粒 ,结实率 79.3 %,每穗实粒数 2 18.7粒 ,经省、市专家现场验收产量达 10 .6t/hm2 。播期试验结果表明 ,华安 3号、协优 90 19在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下 ,适宜播种期为 5月上、中旬 ;适宜栽插密度 12 .0万穴 /hm2 ,每穴 2苗 ,或 11.3万穴 /hm2 ,每穴3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华安3号 协优9019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杂交稻“Ⅱ优7954”高产强化栽培技术
10
作者 黄应辉 余苏凤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4期28-29,共2页
“Ⅱ优7954”是由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单季杂交水稻新组合。由开化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实施的百亩高产示范方,是浙江省2005年“三农五方”、“8812计划”、“超级稻行动计划”、“水稻强化栽培体系”重点示范基地。我们开展了“Ⅱ优7954... “Ⅱ优7954”是由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单季杂交水稻新组合。由开化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实施的百亩高产示范方,是浙江省2005年“三农五方”、“8812计划”、“超级稻行动计划”、“水稻强化栽培体系”重点示范基地。我们开展了“Ⅱ优7954”高产攻关示范,取得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优7954 强化栽培技术 单季杂交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浙江省农科院 单季杂交水稻 农技推广中心 高产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I技术:印度水稻高产纪录真伪的焦点
11
《种子科技》 2013年第3期38-39,共2页
印度放的这颗"水稻卫星"的确引来质疑声一片。虽然争论双方在水稻的产量上产生了分歧,但是对于造就高产的技术——SRI(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却一致认同其对提高水稻产量有帮助。采用SRI技术能增产多少?何为SRI?英文全称System of Ri... 印度放的这颗"水稻卫星"的确引来质疑声一片。虽然争论双方在水稻的产量上产生了分歧,但是对于造就高产的技术——SRI(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却一致认同其对提高水稻产量有帮助。采用SRI技术能增产多少?何为SRI?英文全称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或水稻根系强壮栽培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deLaulanie在马达加斯加提出的一种新栽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I技术 水稻高产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印度 焦点 真伪 水稻产量 马达加斯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I在单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毛国娟 张根贤 +4 位作者 温怀楠 杨祥田 张真 吴河元 林华 《中国稻米》 2004年第2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SRI 单季晚稻 经济效益 形态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晚粳“嘉优1号”SRI秧龄试验
13
作者 张春妹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8年第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晚粳 试验示范 SRI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秧龄 技术推广项目 土壤理化性状 强化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