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中间材料的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1
作者 潘德灼 沈伟锋 +1 位作者 刘玉芹 方珊茹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2期17-20,共4页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分析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是水稻抗病育种研究的重点。研究利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7和Xa23分子标记,结合田间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析中间材料。结果发现中间材料PB2、PB13的田间鉴定表现分别为...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分析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是水稻抗病育种研究的重点。研究利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7和Xa23分子标记,结合田间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析中间材料。结果发现中间材料PB2、PB13的田间鉴定表现分别为中抗、抗白叶枯病,分子检测发现它们含有Xa7基因,中间材料PB27的田间鉴定表现为高抗白叶枯病,分子检测发现其含有Xa23基因。这些中间材料为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提供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枯病 抗性鉴定 Xa7基因 Xa23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体系优化
2
作者 凌宇轩 李宜泳 +1 位作者 李瑶 夏志辉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37-542,共6页
为建立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的优化体系,本研究以不同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激动素(Kinetin,KT)和噻苯隆(Thidiazuron,TDZ)处理不同长度水稻离体叶片,筛选出最优的离体叶片保绿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水... 为建立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的优化体系,本研究以不同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激动素(Kinetin,KT)和噻苯隆(Thidiazuron,TDZ)处理不同长度水稻离体叶片,筛选出最优的离体叶片保绿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体系。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激素作为保绿剂,保绿效果均与离体叶片长度密切相关,长度越短保绿效果越好;叶绿素含量相对值数据进一步表明各激素保绿效果最优的分别为0.28 mg·L^(-1)的TDZ,4 mg·L^(-1)的6-BA与4 mg·L^(-1)的KT,其中0.28 mg·L^(-1)的TDZ为最优的水稻离体叶片保绿剂,4 mg·L^(-1)的6-BA与4 mg·L^(-1)的KT的效果相当。以0.28 mg·L^(-1)的TDZ为保绿剂,通过“剪叶法”将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接种5个田间抗性等级的水稻植株的离体叶片,7 d后的结果显示,离体叶片的病斑长度与田间接种病斑长度存在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62+1.32x(R^(2)=0.98)。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苯隆 离体保鲜 水稻叶枯病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及防效
3
作者 徐小梅 韦洁玲 +5 位作者 孙东晗 马修国 李天娇 李一鸣 李卫国 何勇强 《广西植保》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采用牛津杯对峙法和比浊法比较研究了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毒力,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了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0g/L50.5%春雷·硫磺W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皿内抑制率为(28.69±1.15)%,显著低... 采用牛津杯对峙法和比浊法比较研究了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毒力,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了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0g/L50.5%春雷·硫磺W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皿内抑制率为(28.69±1.15)%,显著低于10.00 g/L 20%噻唑锌SC的抑菌率(67.36±0.32)%;二者的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2.209μg/mL和1.931μg/mL;1.00 g/L 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45.99±10.34)%和(32.72±6.58)%,二者间差异显著。建议50.5%春雷·硫磺WP可作为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替代药剂,与20%噻唑锌SC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5%春雷·硫磺WP 水稻叶枯病 抑菌率 毒力测定 盆栽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药方式及减量用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
4
作者 袁忠勤 顾国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9期57-59,62,共4页
为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于2023年在余姚市连作晚稻上进行了2种不同施药器械施药及减量用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使用农业无人机施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达81.90%~83.81%,... 为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于2023年在余姚市连作晚稻上进行了2种不同施药器械施药及减量用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使用农业无人机施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达81.90%~83.81%,使用电动喷雾器施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达79.68%~80.95%,使用农业无人机施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优于使用电动喷雾器施药;常规用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达80.95~83.81%,减量用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达79.68%~81.90%,二者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相当。农业无人机施药作业对水稻安全,可实现绿色高效、减量控害的目标,适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枯病 农业无人机 施药方式 减量用药 安全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水稻新致病菌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的防效研究
5
作者 陈良业 徐锐涛 +2 位作者 蔡昀辰 史瑜 崔紫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0-487,共8页
【目的】筛选由水稻新致病菌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引起的水稻叶枯病的高效杀菌剂。【方法】通过离体抑菌试验初筛16种杀菌剂,并通过细胞凋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累积及活体防效系统评价了3种商品化药剂对菠萝泛... 【目的】筛选由水稻新致病菌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引起的水稻叶枯病的高效杀菌剂。【方法】通过离体抑菌试验初筛16种杀菌剂,并通过细胞凋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累积及活体防效系统评价了3种商品化药剂对菠萝泛菌的影响。【结果】3 g/L四霉素AS和80%(ω)乙蒜素EC均对菠萝泛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EC_(50)分别为0.76和3.70μg/mL,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3 g/L四霉素AS能够明显诱导菠萝泛菌的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达到55.89%,同时促使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荧光强度大幅增强。在针对由菠萝泛菌引发的水稻叶枯病的防效试验中,80%乙蒜素EC表现出较高的保护活性,达到73.18%,显著优于3 g/L四霉素AS(60.71%)。而3 g/L四霉素AS在治疗活性方面表现出色,治疗活性为69.32%。【结论】四霉素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ROS积累实现病害发生后的高效治疗,而乙蒜素突出的保护活性则更适用于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枯病 菠萝泛菌 杀菌剂 治疗活性 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性基因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小惠 蒋哲 +4 位作者 陆守腾 黄福钢 王彩先 农保选 邱永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目的】筛选抗水稻白叶枯病Ⅴ和Ⅸ型菌的水稻品种。【方法】以97个收集自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为待测样品,水稻白叶枯病Ⅴ、Ⅸ型菌为菌种。用剪叶接种法鉴定水稻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白叶枯病能力并划分抗性等级。对抗性表... 【目的】筛选抗水稻白叶枯病Ⅴ和Ⅸ型菌的水稻品种。【方法】以97个收集自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为待测样品,水稻白叶枯病Ⅴ、Ⅸ型菌为菌种。用剪叶接种法鉴定水稻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白叶枯病能力并划分抗性等级。对抗性表现优异的品种构建定位群体,并进行基因定位及克隆。【结果】筛选出苗期抗Ⅴ型菌的水稻品种20个,成株期8个,2个时期均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品种4个;苗期抗Ⅸ型菌的水稻品种34个,成株期9个,2个时期均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品种1个。其中,供试水稻品种‘BX02’在2个时期对Ⅴ型菌株抗性表现极佳。‘BX02’与‘9311’杂交构建的F2遗传群体,抗性位点被定位在5号染色体,极大似然函数值达到40.6,该区间包含已克隆的水稻抗白叶枯病Ⅴ型菌xa5基因,序列扩增分析验证为白叶枯抗性基因xa5。【结论】筛选出在2个时期均抗白叶枯病Ⅴ型菌的水稻品种4个,抗Ⅸ型的水稻品种1个,为水稻抗白叶枯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水稻叶枯病 基因定位 xa5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研究
7
作者 卢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较好的药剂,以桂育黑糯为试验品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中选取7种登记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对比试验,对比了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测定了水稻产量。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水剂7 500...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较好的药剂,以桂育黑糯为试验品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中选取7种登记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对比试验,对比了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测定了水稻产量。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水剂7 500 mL/hm^(2)、20%噻菌铜悬浮剂1 200 mL/hm^(2)、1.2%辛菌胺醋酸盐水剂9 000 mL/hm^(2)、45%代森铵水剂750 mL/hm^(2)、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750 g/hm^(2)、20%噻森铜悬浮剂1 800 mL/hm^(2)、1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900 g/hm^(2)处理的病株防效为56.7%~73.0%,病指防效为58.1%~76.7%,产量在6 189.0~6 729.0 kg/hm^(2)之间。其中,20%噻菌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最好,其次为20%噻森铜悬浮剂,综合考虑防效和产量,还可以使用3%中生菌素水剂进行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枯病 药剂 安全性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单胞菌噬菌体vB_XaS_HDB2的全基因组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陈惠莹 何嘉欣 +4 位作者 朱斌 黄士轩 周星佑 伍君权 杨美艳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87-2099,共13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可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防治白叶枯病的化学药剂种类少,效果欠佳且对环境危害大,亟需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抗菌剂。噬菌体因...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可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防治白叶枯病的化学药剂种类少,效果欠佳且对环境危害大,亟需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抗菌剂。噬菌体因其裂解细菌的高度特异性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从稻虾田水中分离获得一株水稻黄单胞菌噬菌体,命名为vB_XaS_HDB2(HDB2)。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HDB2为长尾噬菌体,头部直径和尾部长度分别为(48±3)nm、(166±8)nm。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HDB2序列长43,697 bp,GC含量为54.31%,含有52个开放阅读框(ORFs)。其中30个为已知功能蛋白,按照不同功能分为DNA代谢、裂解、包装、结构4个模块;该噬菌体含有1个tRNA,不含毒力基因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NI、蛋白网络图与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HDB2属于Septimatrevirus属成员,与噬菌体vB_Xar_IVIA-DoCa8相似度最高(97.74%)。HDB2能够裂解52.9%(9/17)的受测黄单胞菌菌株;一步生长曲线显示,HDB2的潜伏期为3 h,裂解期为5 h,裂解量为44 pfu cell^(-1);HDB2具有较好的温度(4~60℃)和pH(4~11)耐受性。体外抑菌结果显示,感染复数大于0.1时,噬菌体HDB2能有效抑制黄单胞菌Xoo 2086的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纯化并鉴定了一株水稻黄单胞菌噬菌体,为噬菌体技术应用于作物细菌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黄单胞菌 水稻叶枯病 噬菌体 全基因组分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水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特征 被引量:50
9
作者 孙黛珍 江玲 +4 位作者 张迎信 程遐年 王春明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爱知97和KentaNakan抗条纹病毒,但不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品种对条纹病毒的抗性;而IR24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仅表现中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灰飞虱 抗性 水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RFLP标记定位及其STS标记的转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樊颖伦 陈学伟 +3 位作者 王春连 朱立煌 章琦 赵开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1-935,共5页
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金刚30(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用水稻白叶枯病广致病菌系P6进行抗性鉴定表明,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严格符合3∶1。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水稻高密度... 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金刚30(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用水稻白叶枯病广致病菌系P6进行抗性鉴定表明,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严格符合3∶1。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水稻高密度图谱上的RFLP探针对F2群体中的145个感病单株进行RFLP检测和连锁分析,获得了6个与Xa23紧密连锁的RFLP分子标记。其中RFLP标记C1003A靠着丝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图距为0.4 cM,为Xa23的图位克隆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将标记C1003A成功地转化为STS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23 水稻叶枯病 RFLP标记 STS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2(t)的鉴定和初步定位 被引量:43
11
作者 郑崇珂 王春连 +2 位作者 于元杰 梁云涛 赵开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73-1180,共8页
通过多菌系接种鉴定及抗谱分析,并与目前国际上已知抗白叶枯病基因比较,证明在水稻抗源C4064中含有一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2(t)。应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和EST等分子标记,对该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通过对F2分... 通过多菌系接种鉴定及抗谱分析,并与目前国际上已知抗白叶枯病基因比较,证明在水稻抗源C4064中含有一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2(t)。应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和EST等分子标记,对该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通过对F2分离群体及F3家系单株进行遗传连锁性检测,发现6个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分子标记RM27256、RM27274、RM2064、ZCK24、RM6293和RM5926与Xa32(t)基因连锁。它们与Xa32(t)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1、1.0、1.0、0.5、1.5和2.6cM。其中标记RM6293和RM5926位于染色体近端粒一侧,其他4个标记RM27256、RM27274、RM2064和ZCK24位于基因的另一侧。将Xa32(t)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2.0c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枯病 抗谱分析 Xa32(t) 分子标记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群体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位点 被引量:32
12
作者 丁秀兰 江玲 +3 位作者 张迎信 孙黛珍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41-1046,共6页
利用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inbredlines,BIL)群体(BC1F10),采用苗期强迫饲毒和田间重病区自然接种的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条纹叶枯病的表型值,鉴定了两亲本及98个BILs对条纹叶枯病的抗... 利用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inbredlines,BIL)群体(BC1F10),采用苗期强迫饲毒和田间重病区自然接种的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条纹叶枯病的表型值,鉴定了两亲本及98个BILs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利用QTLCartographer软件复合区间作图的方法,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进行了QTL检测分析。苗期强迫饲毒鉴定,检测到2个水稻抗条纹叶枯病QTL,分别位于第7、第11染色体上,LOD值分别为2.77和8.58,贡献率分别为8.96和31.79%。田间自然接种在第11染色体上也检测到抗条纹叶枯病QTL,贡献率达22.49%。表明第11染色体上存在一个稳定表达的主效抗条纹叶枯病QTL,该主效抗性QTL及其相应标记,可望在条纹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条纹叶枯病 重组自交系群体 抗性基因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IR24抗条纹叶枯病相关QTL的检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孙黛珍 江玲 +3 位作者 张迎信 程遐年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探明籼稻品种IR24是否携有新的抗条纹叶枯病基因,利用衍生于Asominori/IR24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和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IR24插入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进行抗条纹叶枯病相关QTL的检测。利用疫区田间自然条件鉴定的方法... 为探明籼稻品种IR24是否携有新的抗条纹叶枯病基因,利用衍生于Asominori/IR24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和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IR24插入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进行抗条纹叶枯病相关QTL的检测。利用疫区田间自然条件鉴定的方法,在RIL群体中共检测到4个控制条纹叶枯病的QTL,分别位于第3、5、7、11染色体上(qSTV3、qSTV5、qSTV7、qSTV11),其中qSTV3、qSTV7和qSTV11增强抗性的等位基因来自抗性亲本IR24。采用图示基因型比较法,在CSSL群体中将4个抗条纹叶枯病相关基因位点分别定位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4、L17、L39、L61、L62的IR24插入片段上。对比分析RIL群体和CSSL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发现qSTV3所在的标记区间与CSSL17的IR24片段相吻合,qSTV7所在的标记区间与CSSL4的杂合片段、CSSL39的IR24片段相吻合,qSTV11所在的标记区间与CSSL61的IR24片段以及CSSL62的杂合片段相吻合,表明确实存在这3个位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qSTV3区域存在抗刺吸性害虫的基因簇,是一个表达稳定的抗灰飞虱基因座;位于第7染色体上的qSTV7不同于已报道的抗性基因座,表明IR24携有新的抗性基因,这些基因不同于主基因Stvbi-,为防止广泛使用单一基因而造成的遗传脆弱性提供了新的抗性基因源,并且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不同抗性基因培育抗性稳定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灰飞虱 抗性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主栽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与灰飞虱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洁 吴丽娟 +2 位作者 周彤 魏邦庆 周益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为明确江苏省主栽抗病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采用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分析了8个主栽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结果发现: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表现并不一致。抗病性分析发现,供试... 为明确江苏省主栽抗病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采用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分析了8个主栽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结果发现: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表现并不一致。抗病性分析发现,供试品种均抗条纹病毒;抗虫性分析发现,镇稻88等4个品种表现为较弱的抗虫性,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无抗虫性。表明:供试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的抗性主要来源于对条纹病毒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评价 水稻品种 水稻条纹叶枯病 灰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武陵粳1号” 被引量:19
15
作者 潘学彪 陈宗祥 +6 位作者 左示敏 张亚芳 吴旭江 马宁 江祺祥 阙金华 周春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51-1857,共7页
条纹叶枯病是21世纪以来江苏省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食味品质较优的主栽品种武育粳3号因高度感染该病而种植面积锐减。本研究以镇稻88为抗条纹叶枯病毒病基因Stvb-i的供体亲本,采用回交育种策略,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条纹叶枯病性能。在... 条纹叶枯病是21世纪以来江苏省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食味品质较优的主栽品种武育粳3号因高度感染该病而种植面积锐减。本研究以镇稻88为抗条纹叶枯病毒病基因Stvb-i的供体亲本,采用回交育种策略,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条纹叶枯病性能。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以紧密连锁的双侧分子标记对Stvb-i进行"前景"选择,同时对后代与轮回亲本遗传背景的相似程度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在短期内育成抗条纹叶枯病的"武育粳3号",命名为"武陵粳1号"。新品种保持了原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丰产性、稳产性和优异的食味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其条纹叶枯病抗性水平,在江苏省多点抗性鉴定试验中的平均病株率仅为4.4%,极显著低于原品种(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抗性基因供体 回交育种 轮回亲本 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群体的MAS育种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洁 王耀雯 +5 位作者 马文清 王建岭 王育荣 赵开军 王春连 刘丕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将野生稻中发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转入3个优良恢复系中,为培育新的抗白叶枯病品种奠定基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快速选育抗白叶枯病新品系.选取前期所得的材料进行P6菌接种鉴定,利用Xa23基因连锁的EST标记C... 将野生稻中发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转入3个优良恢复系中,为培育新的抗白叶枯病品种奠定基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快速选育抗白叶枯病新品系.选取前期所得的材料进行P6菌接种鉴定,利用Xa23基因连锁的EST标记C189对接种所得的272份接种鉴定表现有抗性的材料进行标记检测,共得到含有Xa23基因的材料254份,研究发现所得到的材料已经基本稳定,可选取最优品系参加新品种的区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叶枯病 EST标记 Xa23基因 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圃种质资源在华南的抗性评价和利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曾列先 陈深 +3 位作者 杨健源 伍圣远 汪聪颖 朱小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0-935,共6页
在华南生态稻区鉴定评价2270份国际水稻种质资源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对华南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的抗性为高抗(1级)500份占22.03%,抗(3级)617份占27.18%,中感(5级)355份占15.64%,感(7级)373份占16.43%,高感(9级)425份占18.... 在华南生态稻区鉴定评价2270份国际水稻种质资源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对华南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的抗性为高抗(1级)500份占22.03%,抗(3级)617份占27.18%,中感(5级)355份占15.64%,感(7级)373份占16.43%,高感(9级)425份占18.72%;对华南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为高抗(1级)131份占8.23%,抗(3级)322份占20.23%,中感(5级)292份占18.34%,感(7级)422份占26.50%,高感(9级)425份占26.70%;对Ⅳ和Ⅴ型菌双抗的有411份,占25.82%。筛选出BG1222、IRBB5、IRBB7、IRBB203等一批抗病兼有较好农艺性状的种质资源,抗性遗传分析发现BG1222携带抗病新基因,并定位于第1染色体上;在抗源创新利用方面,育成了一批优质抗病新品系,其中利用IRBB5(xa5)育成华南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优质水稻新品种白香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水稻叶枯病 种质资源 抗病性鉴定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淮优粳1号和盐粳5号对条纹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彤 程兆榜 +5 位作者 周益军 熊如意 刘海建 黄建丽 徐小兰 吴扣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水稻条纹叶枯病 抗性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孙炳剑 袁虹霞 +1 位作者 邢小萍 李洪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1,共3页
条纹叶枯病连年暴发,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加重的原因,其中包括: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繁衍;冬季气候偏暖,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造成虫口基数偏大;生... 条纹叶枯病连年暴发,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加重的原因,其中包括: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繁衍;冬季气候偏暖,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造成虫口基数偏大;生产上推广的水稻品种抗病性较差;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等。结合河南省生产实际,提出了以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推迟播种、平衡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彤 范永坚 +1 位作者 程兆榜 周益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80,共4页
鉴于国内至今尚无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抗性鉴定标准的现状,本文分别研究了接种时间、接种强度与水稻接种苗龄3因素对抗性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适合抗性鉴定方法应为:接种时间48~72h,接种强度2~6头/株和水稻接种龄期0.5... 鉴于国内至今尚无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抗性鉴定标准的现状,本文分别研究了接种时间、接种强度与水稻接种苗龄3因素对抗性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适合抗性鉴定方法应为:接种时间48~72h,接种强度2~6头/株和水稻接种龄期0.5~1.5叶龄。以本研究结果为基础制定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抗性鉴定的江苏省地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品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