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x^mp基因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7 位作者 刘燕清 赵春芳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Balakrishna PILLAY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7-227,共11页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宁0145和粳稻品种武运粳21进行杂交,获得F2群体与F3株系。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含有Wx^mp基因的F2单株与F3株系,将这些F2单株与F3株系分成SSⅡa^nPUL^n、SSⅡa^nPUL^w、SSⅡa^wPUL^n和SSⅡa^wPUL^w4种基因型(n和w分别表示该基因来源于宁0145和武运粳21),分析不同基因型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同一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SSⅡa和PUL等位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间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武运粳21的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分别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29%~1.00%和0.62%~1.18%,且PUL的效应大于SSⅡa,两者间存在互作效应。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降低胶稠度和崩解值,提高了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对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峰值时间的作用较小。【结论】明确了Wx^mp背景下SSⅡa和PUL基因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该研究结果为SSⅡa和PUL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糯基因 蒸煮食味品质 可溶性淀粉合成基因 极限糊精基因 等位基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小松 朱昌兰 +5 位作者 林华 欧阳林娟 贺晓鹏 陈小荣 傅军如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广泛分布于水稻基因组中,SNP分型已成为水稻遗传作图、关联分析、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的重要技术。本文选择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IIIa的12个SNP位点,研究了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SNP的可行...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广泛分布于水稻基因组中,SNP分型已成为水稻遗传作图、关联分析、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的重要技术。本文选择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IIIa的12个SNP位点,研究了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SNP的可行性。按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原理设计引物3'末端碱基,并根据每个SNP位点引物3'端的错配类型,在上游引物3'末端第3位引入不同的错配碱基,结果均获得了很好的扩增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吻合。表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一种简便、快捷、可靠和低成本的SNP分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可溶性淀粉基因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的功能、等位变异及其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1 位作者 路凯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水稻淀粉合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是水稻基础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淀粉合成途径受众多酶催化调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极大地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形成。可溶性淀粉合... 水稻淀粉合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是水稻基础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淀粉合成途径受众多酶催化调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极大地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形成。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是控制稻米糊化温度和胚乳支链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基因。本文重点回顾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SSⅡa和SSⅢa基因的功能、等位变异及其互作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SSⅡa和SSⅢa基因的育种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米品质分子改良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可溶性淀粉合成 基因功能 等位变异 基因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水稻胚乳淀粉品质、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孙涛 同拉嘎 +4 位作者 赵书宇 王海微 韩云飞 张忠臣 金正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484,共10页
【目的】旨在为阐明灌浆成熟期氮素营养对水稻淀粉品质影响机理以及建立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4个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的粳稻品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素营养对稻米淀粉组分和蛋白质含量及稻米蛋白质水解... 【目的】旨在为阐明灌浆成熟期氮素营养对水稻淀粉品质影响机理以及建立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4个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的粳稻品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素营养对稻米淀粉组分和蛋白质含量及稻米蛋白质水解对淀粉黏滞特性的影响,并分析氮素营养对灌浆过程中籽粒蔗糖合酶(SuSy)、蔗糖磷酸合酶(SPS)、蔗糖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及OsGBSSⅠ、Os ISAⅠ、OsSBEⅠ、OsSBEⅡ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对氮素营养很敏感,灌浆成熟期氮素营养能改变籽粒淀粉组分含量;施氮条件下,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蒸煮食味品质下降更加明显,去除稻米蛋白质可明显提高稻米黏滞特性,蛋白质对淀粉黏滞特性的影响很大;增加灌浆成熟期氮素营养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籽粒Su Sy和AI活性,显著抑制籽粒SPS活性;灌浆成熟期氮素营养能改变灌浆不同时期籽粒OsGBSSⅠ、OsISAⅠ和OsSBEⅡ基因转录表达量,以致灌浆过程中这些基因的转录表达量变化动态发生改变,但OsSBEⅠ基因转录表达量不因氮素营养而发生改变;受氮素营养的影响,灌浆起始期籽粒OsGBSSⅠ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而灌浆中后期明显下调;氮素营养明显抑制灌浆成熟期籽粒OsI SAⅠ基因和灌浆中后期的OsS BEⅠ基因转录表达,显著提高灌浆前期和中期的籽粒OsSBEⅠ基因转录表达量;氮素营养能抑制灌浆起始期籽粒OsSBEⅡ基因的转录表达,而提高灌浆中后期的基因转录表达。【结论】灌浆成熟期氮素营养除了通过蛋白质含量对淀粉品质产生影响外,还通过调控淀粉合成相关的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等生理环节对淀粉含量和精细结构起作用,最终改变稻米黏滞特性和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营养 淀粉合成关键基因 转录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水稻胚乳淀粉分支酶各同工型基因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韦克苏 程方民 +1 位作者 张其芳 刘奎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稻米品质温度敏感型的早籼稻品种浙辐49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控温处理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了水稻发育胚乳中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的3种主要同工型基因(SBEⅠ、SBEⅢ和SBEⅣ)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相对表... 以稻米品质温度敏感型的早籼稻品种浙辐49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控温处理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了水稻发育胚乳中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的3种主要同工型基因(SBEⅠ、SBEⅢ和SBEⅣ)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对水稻胚乳中SBE基因的表达调控因其同工型的种类而异,SBEⅣ基因在高温处理下呈上调表达,而SBEⅠ和SBEⅢ基因在高温处理下的相对表达量则明显降低,表现为下调表达;与SBEⅣ等同工型相比,水稻胚乳中SBEⅠ基因对高温胁迫的表达响应相对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淀粉分支 同工型 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异淀粉酶基因ISA1及其启动子的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钱峰 张桂云 +3 位作者 于恒秀 辛世文 顾铭洪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8,共7页
利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水稻异淀粉酶基因ISA1在各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籽粒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只在发育籽粒中表达。同时,克隆了ISA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1kb和2.1kb两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并分别与GUS报告基因融合,... 利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水稻异淀粉酶基因ISA1在各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籽粒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只在发育籽粒中表达。同时,克隆了ISA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1kb和2.1kb两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并分别与GUS报告基因融合,经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中。对转基因水稻植株中GUS活性的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2.1kb的ISA1启动子具有很好的胚乳表达特异性,与内源基因定量表达分析的结果一致;而1.1kb的ISA1启动子则不具备该表达特性,它在胚乳、茎、茎节及谷壳中都有很高的表达。这可能是因为2.1kb启动子中含有抑制目的基因在茎等组织或器官中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1 基因表达 启动子分析 实时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β-葡萄糖苷酸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淀粉理化特性相关的水稻淀粉分支酶基因标记开发
7
作者 李刚 邓其明 +5 位作者 万映秀 李双成 肖勇 周鹏 王世全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4-570,共7页
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基因组间的序列差异,成功发展了水稻淀粉分支酶基因(Sbe)9个分子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对102份非糯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并分析了Sbe1、Sbe3基因标记基因型多态性对稻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Sbe1、Sbe3基因标记... 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基因组间的序列差异,成功发展了水稻淀粉分支酶基因(Sbe)9个分子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对102份非糯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并分析了Sbe1、Sbe3基因标记基因型多态性对稻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Sbe1、Sbe3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对揭示非糯材料间稻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淀粉分支酶基因这些等位性变异位点对非糯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影响不显著;在鉴定籼稻品种时,有6个标记的鉴定准确率达80%以上。还对标记开发的意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分支基因 分子标记 淀粉黏滞性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cDNA文库筛选和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军望 朱祯 李旭刚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8期1-6,共6页
建立了一种以PCR为基础的快速筛选cDNA文库的方法。该方法利用 96孔板和一对特异的引物 ,逐级从cDNA文库筛选目标克隆 ,最终获得目标DNA片段。与同位素杂交筛选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省时等优点 ,数日内即可完成目标片段的克... 建立了一种以PCR为基础的快速筛选cDNA文库的方法。该方法利用 96孔板和一对特异的引物 ,逐级从cDNA文库筛选目标克隆 ,最终获得目标DNA片段。与同位素杂交筛选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省时等优点 ,数日内即可完成目标片段的克隆 ;同时 ,还可极大地降低实验费用 ,且无需使用同位素。本文利用这一方法从水稻南粳37未成熟种子的cDNA文库筛选出了完整的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cDN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PCR CDNA文库 水稻可溶性淀粉俣酶基因 基因分离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支酶基因Sbe1和Sbe3 cDNA的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秀花 刘巧泉 +2 位作者 吴信淦 王宗阳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通过改良的 RT- PCR法合成了水稻未成熟种子胚乳 c DNA库 ,并以此为模板 ,用 PCR技术从粳稻品种武运粳 7号中克隆了分别编码淀粉分支酶 SBE 和 SBE 的 2个基因 Sbe1和 Sbe3。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 Sbe1和 Sbe3基因的大小分别为 2 4 90 bp... 通过改良的 RT- PCR法合成了水稻未成熟种子胚乳 c DNA库 ,并以此为模板 ,用 PCR技术从粳稻品种武运粳 7号中克隆了分别编码淀粉分支酶 SBE 和 SBE 的 2个基因 Sbe1和 Sbe3。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 Sbe1和 Sbe3基因的大小分别为 2 4 90 bp和 2 4 81bp,包含了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 Sbe3基因与已发表基因全序列完全相同 ,同源性达 10 0 % ;Sbe1基因与已发表基因序列有 4个碱基不同 ,同源性为 99.84 %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分支基因 基因克隆 CDNA序列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化学调节剂对水稻子粒灌浆充实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廷 万建伟 +5 位作者 王琳琳 杜彦修 张静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2-607,615,共7页
采用大田试验,以大穗型水稻品种新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对水稻子粒灌浆充实、稻米品质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IV和V可增加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相... 采用大田试验,以大穗型水稻品种新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对水稻子粒灌浆充实、稻米品质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IV和V可增加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相对起始势,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缩短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需时间,显著改善强势子粒的外观品质和碾磨品质,提高水稻弱势子粒的千粒重,且强势粒和弱势粒中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外源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IV和V可通过增加强势粒和弱势粒中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充实、增加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复配化学调节剂 灌浆充实 蔗糖-淀粉代谢关键基因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糯性突变体r162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羽喆 徐善斌 +6 位作者 陈彦宇 杨雪 段二超 滕烜 王益华 董慧 万建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81,共14页
直链淀粉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主要由Waxy(Wx)基因编码的颗粒结合淀粉合酶Ⅰ(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 GBSSⅠ)介导合成。本研究从宁粳2号的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材料中筛选到了... 直链淀粉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主要由Waxy(Wx)基因编码的颗粒结合淀粉合酶Ⅰ(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 GBSSⅠ)介导合成。本研究从宁粳2号的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材料中筛选到了一个糯性突变体r162,与野生型相比,其籽粒外观呈不透明的云雾状,种子和糙米的粒长、粒宽以及千粒重显著下降。通过扫描电镜对淀粉形态进行观察,发现突变体的淀粉颗粒上存在孔洞。半薄切片碘染结果表明,突变体r162发育时期胚乳的造粉体排列结构与野生型相似,但碘染后颜色更浅。理化性质分析发现,突变体r162的总淀粉、总蛋白质和总脂肪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下降、胶稠度极显著增加,糊化特性发生明显改变,并且淀粉的崩解值、回生值、回复值以及米粉在尿素中的膨胀体积均小于野生型。通过基因定位和测序发现,突变基因Wx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Wx基因第7个内含子的第1个碱基(Int7-1)由鸟嘌呤(G)替换为腺嘌呤(A),造成Wx基因的编码区存在10个碱基的缺失,导致其编码的GBSSⅠ蛋白自第256位氨基酸起出现错误翻译,使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因此将该等位变异命名为Wx-r162。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突变体中的GBSSⅠ蛋白水平极显著下降。酶活性测定也证实,突变体r162中GBSSⅠ活性明显降低。综上所述,Wx-r162基因被视为一个新的等位变异,这种突变导致GBSSⅠ活性下降,进而造成突变体r162表观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和籽粒表现出不透明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Waxy(Wx)基因 颗粒结合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el正、反义基因改变籼稻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方喜 谢华安 +4 位作者 苏军 胡昌泉 陈建民 孙东发 王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水稻淀粉分支酶1正、反义基因rbe1分别导入籼稻恢复系明恢81中。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rbe1已整合进水稻基因组中。T_0代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rbe1正向表达结构的明恢81直链淀粉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水稻淀粉分支酶1正、反义基因rbe1分别导入籼稻恢复系明恢81中。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rbe1已整合进水稻基因组中。T_0代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rbe1正向表达结构的明恢81直链淀粉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转rbe1反向表达结构的明恢81直链淀粉含量总体上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基因 水稻淀粉分支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法纯化水稻胚乳RNA及稻米品质重要相关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海燕 董海涛 +10 位作者 姚海根 向跃武 谭学林 方永启 邓晔 金庆超 Cabezas DANIEL 姜玉新 戴承恩 阎文昭 李德葆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提出了一种从水稻胚乳组织中快速分离总RNA的方法,可以简便地去除RNA中存在的淀粉等多糖类杂质,所获的胚乳总RNA其质量可满足Northern印迹、微阵列制备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将从966个水稻品种的胚乳中分离所得的RNA制备RNA阵列,用于... 提出了一种从水稻胚乳组织中快速分离总RNA的方法,可以简便地去除RNA中存在的淀粉等多糖类杂质,所获的胚乳总RNA其质量可满足Northern印迹、微阵列制备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将从966个水稻品种的胚乳中分离所得的RNA制备RNA阵列,用于稻米品质重要基因Wx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结果证实:水稻Wx基因表达丰度总体上与水稻胚乳的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应用于Northern印迹实验,表明在水稻胚乳组织中,淀粉分支酶Rbe1具有两个长度不同的同源基因,其中一个分子量大的为胚乳特异表达,分子量小的则在水稻各组织中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 水稻品种 WX基因 稻米品质 淀粉分支 总RNA 直链淀粉含量 特异表达 分子生物学实验 同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Wx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主要米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万映秀 邓其明 +3 位作者 王世全 刘明伟 周华强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3-609,共7页
利用RM190和484/W2R-ACCⅠ标记分析了50个水稻非糯品种的Wx基因的等位性变异。其中,RM190揭示出7种(CT)n纯合变异类型和1种杂合类型,分别为(CT)20、(CT)19、(CT)18、(CT)17、(CT)14、(CT)11、(CT)10和(CT)11/(CT)18,并以(CT)11和(CT)18... 利用RM190和484/W2R-ACCⅠ标记分析了50个水稻非糯品种的Wx基因的等位性变异。其中,RM190揭示出7种(CT)n纯合变异类型和1种杂合类型,分别为(CT)20、(CT)19、(CT)18、(CT)17、(CT)14、(CT)11、(CT)10和(CT)11/(CT)18,并以(CT)11和(CT)18两种类型为主;484/W2R-ACCⅠ共揭示出2种纯合类型和1种杂合类型,分别为G/G型、T/T型及G/T型;(CT)11大多为G/G型,(CT)18大多为T/T型,这两个标记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10种等位基因变异类型。进一步分析表明,RM190揭示的Wx基因多态性可以解释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59.3%;484/W2R-ACCⅠ揭示的Wx基因多态性可以分别解释直链淀粉含量及胶稠度变异的56.1%和24.6%;而两标记共同可解释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72.4%。还对这两个标记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基因 微卫星标记 切扩增多态性序列标记 糊化温度 胶稠度 直链淀粉含量 水稻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ADH基因水稻旱作与水作条件下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耀中 东方阳 +2 位作者 郭学民 刘永军 杨晓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品系52-7旱作与水作条件下的籽粒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旱作与水作条件下,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籽粒增重和淀粉积累过程均符合Richards模型。水作强、弱势粒的异步灌浆比旱作明显... 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品系52-7旱作与水作条件下的籽粒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旱作与水作条件下,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籽粒增重和淀粉积累过程均符合Richards模型。水作强、弱势粒的异步灌浆比旱作明显;旱作强、弱势粒的平均灌浆速率比水作大,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活跃灌浆期缩短;旱作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比水作增大,旱作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比水作小。开花后5~20d,旱作强、弱势粒的淀粉积累量都略高于水作,之后,则低于水作。水、旱作强势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弱势粒间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旱作与水作的千粒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及产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ADH基因水稻 水作与旱作 籽粒灌浆 淀粉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转基因水稻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6
作者 俞超 张吉 +1 位作者 叶生晅 王忠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3,共3页
以浙江大学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培育成功的R5代B t转基因水稻纯合株系Ts5、Ts9和对照秀水11(Ts2)干种子为材料,研究了B t转基因水稻和对照秀水11幼苗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含量和根系活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成幼苗阶段,B t... 以浙江大学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培育成功的R5代B t转基因水稻纯合株系Ts5、Ts9和对照秀水11(Ts2)干种子为材料,研究了B t转基因水稻和对照秀水11幼苗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含量和根系活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成幼苗阶段,B t转基因水稻的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及根系活力均高于对照秀水11,由此表明B t转基因水稻幼苗的抗逆性和生长能力均高于对照秀水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转基因水稻 淀粉 过氧化氢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双SBE基因RNAi载体对水稻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骆开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40-2742,2755,共4页
[目的]提高水稻中直链淀粉的含量,扩大稻米的利用范围。[方法]以水稻中花11品种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水稻幼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将淀粉分支酶基因SBE1和SBE3同时导入受体愈伤组织,经过一系列的共培养、预分化、分化、生根壮苗后... [目的]提高水稻中直链淀粉的含量,扩大稻米的利用范围。[方法]以水稻中花11品种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水稻幼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将淀粉分支酶基因SBE1和SBE3同时导入受体愈伤组织,经过一系列的共培养、预分化、分化、生根壮苗后,获得含有转基因的转化植株,并对转化植株进行PCR鉴定。[结果]通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侵染由水稻幼胚诱导的274粒愈伤组织,经过共培养、筛选,得到177粒抗性愈伤,然后将抗性愈伤预分化、分化得到103株分化苗,生根壮苗后获得49株转基因植株;从49株转基因植株中随机提取34株的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从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了片段大小约为500 bp的潮霉素基因序列。[结论]初步证实转基因植株的真实性,淀粉分支酶基因SBE1+SBE3成功整合进入水稻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分支 基因 RNA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蘖期叶片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的转录组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威 刘天奇 +5 位作者 张雪晴 张时煜 高红秀 金正勋 张忠臣 姜振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23-1637,共15页
为了探索水稻分蘖期叶片中生育进程相关代谢途径的转录响应情况,分别在分蘖期7 d、14 d和21 d收获水稻品种‘五优稻4号’(‘WYD4’)叶片,并进行动态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共有12815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分析显示这些基因... 为了探索水稻分蘖期叶片中生育进程相关代谢途径的转录响应情况,分别在分蘖期7 d、14 d和21 d收获水稻品种‘五优稻4号’(‘WYD4’)叶片,并进行动态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共有12815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组分方面,KEGG分析表明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在整个分蘖期生育进程内有差异表达基因(DEGs)显著富集,并有6个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整个分蘖期显著差异表达。同时,预测的转录因子SSⅠ(LOC_Os06g06560)在分蘖前期差异表达倍数达到9.7倍,并与64个预测的蛋白互作。这表明淀粉与蔗糖途径关键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应答是有差异的,为水稻分蘖形成和群体构建提供了时间上的能量来源,也为水稻栽培精确调控提供了转录组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期 淀粉 可溶性淀粉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44
19
作者 向华 饶力群 肖立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4,共3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杨酸与水稻抗病的内在联系,以水稻感白叶枯病组合威优402和抗白叶枯病组合威优64为材料,用0.005~0.2mmol/L的水杨酸处理种子后,观察种子发芽情况,水稻发芽种子中的过氧化物酶、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杨酸与水稻抗病的内在联系,以水稻感白叶枯病组合威优402和抗白叶枯病组合威优64为材料,用0.005~0.2mmol/L的水杨酸处理种子后,观察种子发芽情况,水稻发芽种子中的过氧化物酶、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威优64和威优402种子经较高浓度(0.1~0.2mmol/L)的水杨酸处理后,萌发都受到抑制,发芽种子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淀粉酶活性升高,在威优64发芽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而威优402发芽种子中其含量变化不明显.较低浓度(0.005~0.05mmol/L)的水杨酸处理,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发芽种子中淀粉酶活性下降,威优64发芽种子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威优402发芽种子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水稻 水杨酸 淀粉 过氧化物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蕉9号’与‘巴西蕉’果实后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积累差异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林雪茜 彭淼 +4 位作者 吴少平 易干军 董涛 钟晓红 高慧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24-1539,共16页
【目的】从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积累的角度解析‘中蕉9号’及‘巴西蕉’果实的口感和风味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方法】比较分析‘中蕉9号’和‘巴西蕉’果实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结果】‘中蕉9号... 【目的】从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积累的角度解析‘中蕉9号’及‘巴西蕉’果实的口感和风味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方法】比较分析‘中蕉9号’和‘巴西蕉’果实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结果】‘中蕉9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直链淀粉、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巴西蕉’果实硬度和蔗糖含量较高‘。中蕉9号’果实中6个淀粉降解相关基因和5个可溶性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巴西蕉’。此外,α-淀粉酶、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在‘中蕉9号’果实中的活性更高。【结论】糖代谢相关基因在2个香蕉品种中的差异表达,使得‘中蕉9号’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巴西蕉’果实中蔗糖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果实 淀粉 可溶性 糖代谢相关基因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