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化桑树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初报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洪利 楼程富 +2 位作者 张有做 谈建中 焦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1-294,共4页
利用基因枪法将水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OC)导入桑树组织 ,经抗性筛选和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PCR Southern杂交及RNA点杂交等检测 ,证实OC基因转化桑树成功 ,为选育抗虫性桑树品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桑树 遗传转化 基因 抗虫育种 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2
作者 多文娟 王怡祥 +9 位作者 王家兴 许鑫龙 李林献 杨栋臣 申启利 杨立春 刘晓静 金启旺 褚亮 杨小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Sj-Cystatin)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6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蛋白组(B组)、“二次打击”造模组(C组)、蛋白干预组(D组),16只/组。A组和B组小鼠首...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Sj-Cystatin)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6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蛋白组(B组)、“二次打击”造模组(C组)、蛋白干预组(D组),16只/组。A组和B组小鼠首先腹腔注射PBS(100μL/只),24 h后开腹探查盲肠,但不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刺(CLP),术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PBS(100μL/只)或含25μg rSj-Cystatin蛋白的PBS(100μL/只);C组和D组小鼠首先腹腔注射含LPS(5 mg/kg)的PBS(100μL/只),24 h后行CLP手术,术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PBS(100μL/只)或含25μg rSj-Cystatin蛋白的PBS(100μL/只)。每组随机抽取6只,造模12 h后取小鼠血清、脾、肝、肺和肾组织。肝、肺和肾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损伤并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验血清和肝、肺、肾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iNOS和Arg-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3+CD4+CD25+Foxp3+T的比例变化;剩余小鼠造模后记录72 h生存率并观察小鼠状态。结果与A、B组(100%)相比,C组(0%)72 h生存率降低,经rSj-Cystatin蛋白治疗后,D组生存率较C组增高(20%)。与A、B两组相比,C组肝、肺、肾组织切片病理损伤加重,血清和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蛋白治疗后,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血清和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降低(P<0.05),调节因子IL-10、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CD3+CD4+CD25+Foxp3+T比例升高(P<0.05);与A、B两组相比,C组各器官组织中iNOS水平均升高,而Arg-1水平呈差异性,仅在肾中呈下降趋势(P<0.01);与C组相比,D组iNOS水平下降(P<0.05),Arg-1水平升高(P<0.001)。结论rSj-Cystatin可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进而对“二次打击”脓毒症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日本血吸虫蛋白酶抑制 脂多糖 盲肠结扎穿刺 脓毒症 免疫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鲁玲君 杨小迪 +3 位作者 张华平 梁媛 石秀兰 周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34,共9页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D-GaIN模型组、LPS/D-GaIN+rSj-Cys治疗组和rSj-Cys对照组(n=18)。LPS...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D-GaIN模型组、LPS/D-GaIN+rSj-Cys治疗组和rSj-Cys对照组(n=18)。LPS/D-GaIN组和LPS/D-GaIN+rSj-Cys组小鼠均腹腔注射LPS(10μg/kg)和D-GaIN(700 mg/kg)造模;造模后30 min,LPS/D-GaIN+rSj-Cys组及rSj-Cys对照组小鼠均腹腔注射rSj-Cys(1.25 mg/kg),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PBS。造模6 h后,每组随机挑选8只小鼠处死,收集小鼠血清及肝组织,进行后续检测,每组剩余10只分别在3、6、12、24 h观察其生存情况,并计算生存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68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Bax、Bcl-2蛋白水平,采用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12 h生存率为30%,rSj-Cys治疗组小鼠12 h生存率为80%。模型组小鼠24 h生存率为10%,rSj-Cys治疗组小鼠24 h生存率为6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D-GaIN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ST、ALT、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病理结构损伤严重,肝脏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表达明显增强(P<0.01),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著增加(P<0.01),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1),肝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通路GRP78、CHOP、NF-κB 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而LPS/D-GaIN+rSj-Cys治疗组小鼠转氨酶AST、ALT和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肝脏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表达明显降低(P<0.01),Bax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1),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通路GRP78、CHOP、NF-κB 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或P<0.01);rSj-Cys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Sj-Cys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炎症和肝细胞凋亡缓解LPS/D-GalN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日本血吸虫蛋白酶抑制 内质网应激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骨质疏松和骨折具有相关性:一项基于孟德尔随机化的观察性研究
4
作者 王文惠 王晗 +1 位作者 雷署丰 何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2-1632,共11页
目的: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常引发脆性骨折。骨密度低是导致骨折的关键危险因素。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危险因... 目的: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常引发脆性骨折。骨密度低是导致骨折的关键危险因素。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队列分析和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CysC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在普通人群中的关联和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数据和欧洲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统计数据(严格设置排除标准:非白人种族、甲状腺疾病、胃肠功能障碍、肾脏疾病、类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特殊疾病人群,以及正在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ysC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所有分析均采用3个递进模型调整混杂因素:3种不同模型进行分析:模型1调整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因素,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肾功能,模型3在模型2基础上调整体力活动水平。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究其非线性关系,并使用MR分析评估CysC与骨质疏松症及骨折之间的因果关联。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在调整基本变量后(模型1),总研究参与者中CysC与估计骨密度(estimated bone mineral density,eBMD)不存在相关性,但是在经过性别分层的男性和女性中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01)。在调整肾功能(模型2)和体力活动水平(模型3)后,总研究参与者中CysC与eBMD开始呈负相关(P<0.001)。此外,多变量Logistic回归均显示CysC浓度与骨质疏松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1),这种关联在所有分析模型中均保持稳定。在所有人群和模型中,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Q4组的CysC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均呈正相关(均P<0.001)。在总人群中,Q4组的CysC与骨折之间的正向关联仅在模型2和模型3中出现,风险比均为1.118(均P<0.001)。然而经过性别分层后,这种关联在男性中消失(P>0.05)。此外,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病存在非线性关系(P<0.05)。通过筛选16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进行MR分析,结果显示CysC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P≥0.05),这一发现与既往特殊人群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结论:CysC水平升高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增加具有显著相关性,这种关联在女性中表现更为明显。肾功能和体力活动水平可能是影响这种关联的重要因素。CysC与骨质疏松和骨折之间的关联可能的机制包括CysC升高导致维生素D和矿物质代谢异常,抑制骨形成;肾功能损伤加重炎症水平,影响骨吸收;或在骨质疏松症状态下,破骨细胞分化增加导致CysC水平升高。这些发现支持将CysC作为预测潜在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C 骨质疏松症 骨折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潘智华 何蔼 +4 位作者 程梅 李卓雅 于彦杰 贺华良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目的对广州管圆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并对表达产物的免疫保护作用作出初步鉴定。方法将广州管圆线虫cystatin基因克隆入载体pGEX-4T-1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用纯化融合蛋白隔周免疫小... 目的对广州管圆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并对表达产物的免疫保护作用作出初步鉴定。方法将广州管圆线虫cystatin基因克隆入载体pGEX-4T-1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用纯化融合蛋白隔周免疫小鼠1次,共3次,设GST免疫及未免疫对照组,末次免疫后1w用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攻击感染,3w后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及保护率,并测定小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pGEX-4T-1/cystatin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得以高效可溶性表达,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导产生了58.1%的减虫率及20%的保护率,与对照组相比减虫效果显著(P<0.01)。结论广州管圆线虫cystatin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保护性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蛋白酶抑制 分子克隆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染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齐元麟 纪明开 +2 位作者 谢群 黄清玲 林建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1-797,共7页
目的研究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v-cystatin)基因转染对小鼠黑素瘤细胞B16F1的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采用双向电泳-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分析稳定表达sv-cystatin的B16F1细胞系B16F1/cystatin与转染空载体... 目的研究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v-cystatin)基因转染对小鼠黑素瘤细胞B16F1的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采用双向电泳-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分析稳定表达sv-cystatin的B16F1细胞系B16F1/cystatin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B16F1/pcDNA3.1的蛋白表达谱的差别,筛选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对蛋白组数据和前期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16F1/cystatin和B16F1/pcDNA3.1细胞总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上共有匹配蛋白点(412±20)个,其中有11个蛋白的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5个上调,6个下调。这11个蛋白和1个仅在B16F1/cystatin中表达的蛋白经MALDI-TOF-MS分析,其中10个蛋白得到了鉴定,它们分属于代谢酶系、小G蛋白Ran调控分子、真核翻译因子、核苷酸激酶等。Western blot显示NM23和RhoGDI-beta的蛋白表达分别上调了(2.23±0.34)倍和(1.57±0.11)倍;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NM23、RhoGDI-beta、RANBP1的mRNA表达上调,eIF5A、eEF1-beta2、MDH1表达下调;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一致。基于Gene Ontology的分析提示sv-cystatin作用的靶分子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周、质膜和细胞核,与转录、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细胞凋亡等过程有关。结论 sv-cystatin可能通过调控抑癌基因NM23、RhoGDI等蛋白质发挥其抗肿瘤作用。sv-cystatin的主要靶分子可能是转录因子、分泌蛋白和质膜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蛋白酶抑制 黑色素瘤 小鼠 蛋白质组学 基因本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在桑树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洪利 楼程富 +1 位作者 谈建中 陈复生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5-19,共5页
综述了在烟草、水稻、马铃薯以及毛白杨等植物获得转水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株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 鞘翅目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及胁迫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慧 丛郁 +2 位作者 常有宏 蔺经 盛宝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1-867,共7页
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中国梨砧木——豆梨成熟种子中克隆获得豆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cCPI)的cDNA全长序列,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不同胁迫处理对该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PcCPIcDNA序列长度为980 bp,开放... 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中国梨砧木——豆梨成熟种子中克隆获得豆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cCPI)的cDNA全长序列,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不同胁迫处理对该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PcCPIcDNA序列长度为980 bp,开放阅读框78~812 bp,编码的多肽由信号肽(29个氨基酸)和成熟肽(216个氨基酸)组成,具有3个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家族的高保守特征序列模式——LARFAVQEHN、QX-VXG和YQAKVWVKPW.(2)该蛋白与蔷薇科植物的CPI蛋白处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且与苹果CPI蛋白的一致性最高(95.9%).(3)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PcCPI基因在豆梨叶片中为诱导型表达,在人工模拟逆境条件下(包括喷施50μmol/L MeJA或100μmol/L ABA、刀片2次机械损伤2、00 mmol/L NaCl胁迫、4℃低温或30℃高温胁迫)处理4 h后,豆梨叶片中PcCPI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表明该基因参与了豆梨对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防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梨 蛋白酶抑制 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核荔枝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兴地 刘娜 +1 位作者 李明芳 郑学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782-5785,共4页
[目的]对无核荔枝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下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构建的无核荔枝胚败育SSH消减文库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ST序列,通过RACE技术获得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 [目的]对无核荔枝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下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构建的无核荔枝胚败育SSH消减文库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ST序列,通过RACE技术获得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一个635 bp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基因序列,预测该序列含有321 bp的开放阅读框,推导其编码的蛋白质含106个氨基酸,具有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保守区,与多个物种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荔枝 蛋白酶抑制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永胜 程相杰 +2 位作者 董彦琪 马华平 蒋志凯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9,共10页
以小麦品种中国春的基因组为参考序列,利用Hummer search技术在小麦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小麦TaCYS家族基因进行了鉴定。对TaCYS家族基因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列、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进化树分析将TaCYS分为A... 以小麦品种中国春的基因组为参考序列,利用Hummer search技术在小麦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小麦TaCYS家族基因进行了鉴定。对TaCYS家族基因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列、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进化树分析将TaCYS分为A、B、C三类且同组的TaCYS的基因结构与motif分布相对保守。染色体定位显示,TaCYS位于除chr 6 A、chr 5 B外的19条染色体上。通过分析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推测TaCYS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光照、温度、激素等因素的调控。对小麦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大部分A类的TaCYS基因在小麦不同时期的根、叶、穗、粒中均表达,大部分B类与C类的TaCYS基因只在生殖发育时期的籽粒中表达。TaCYS基因在抵抗不同营养型真菌入侵时可能具有专一性,TaCYS35-D、TaCYS37-D能激活PTI反应,对生物胁迫的反应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蛋白酶抑制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CPI)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中的功能表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伟 韦献雅 +2 位作者 付绍宏 阳翠 陈志国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由于马铃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CPI)构造载体双链RNA在疫霉抗性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中瞬时表达,PCPI转录减少了93.94%。PCPI的沉默导致了病变尺寸和水浸的显著增长,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在限制病变扩张中发挥作用。本研究通... 由于马铃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CPI)构造载体双链RNA在疫霉抗性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中瞬时表达,PCPI转录减少了93.94%。PCPI的沉默导致了病变尺寸和水浸的显著增长,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在限制病变扩张中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农杆菌渗入法生产了针对PCPI用于测试在马铃薯中获得瞬态基因沉默可能性的dsRNA构造,结果显示:在马铃薯植株叶片上的构造导致PCPI的下调和相应转录积累的降低;沉默的马铃薯基因编码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用以抵抗中薯5号品种破裂的阻力。该研究可用于生产稳定的敏感基因型的抗性转基因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RNA干扰 晚疫病 农杆菌渗入法 蛋白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dCPI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检测
12
作者 柳峰松 董晓寅 +1 位作者 张瑞英 唐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617,共7页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具有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的一类蛋白超家族。本研究根据EST序列信息,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1条家蝇Musca domestica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dCPI,该基因含有1个357bp开放阅读框,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多...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具有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的一类蛋白超家族。本研究根据EST序列信息,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1条家蝇Musca domestica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dCPI,该基因含有1个357bp开放阅读框,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多肽N端17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序列。同源分析表明,MdCPI氨基酸序列与红尾肉蝇Sarcophaga crassipalpis的CPI相似性最高(identity=51%)。以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树表明,家蝇与其他双翅目昆虫CPI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属于I25A型蛋白家族。为了解家蝇CPI对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活性,构建pET-17b-MdCPI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重组表达。研究发现1μg重组家蝇CPI能够抑制约14μg木瓜蛋白酶的水解活性。结果表明MdCPI确属CPI家族,可能同其他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功能,参与免疫及生理调控。这些结果为研究MdCPI在家蝇体内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蛋白酶抑制 克隆 重组表达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2相关新基因Rcet3的克隆
13
作者 向阳 邹寿长 +1 位作者 欧雪玲 周明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利用NCBI中的DDD(数字差异显示)数据库及RT-PCR技术克隆睾丸等组织中特异表达的新基因。方法利用NCBI中的DDD数据库首先电子克隆了Rcet3基因,并从成年小鼠睾丸组织中利用RT-PCR克隆出Rcet3全长基因,然后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序列分... 目的利用NCBI中的DDD(数字差异显示)数据库及RT-PCR技术克隆睾丸等组织中特异表达的新基因。方法利用NCBI中的DDD数据库首先电子克隆了Rcet3基因,并从成年小鼠睾丸组织中利用RT-PCR克隆出Rcet3全长基因,然后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序列分析显示,Rcet3基因全长cDNA为610 bp,含4个外显子,编码一个14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该蛋白含一个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但缺少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关键的作用位点,而这些位点对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的抑制作用是重要的。Rcet3在成年老鼠睾丸、附睾和大脑等生殖域中特异表达,睾丸中的表达高于附睾和大脑,Rcet3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家族2的Cres亚家族具有相似的特征。结论Rcet3可能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2,Cres亚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t3 克隆 蛋白酶抑制家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茂迪 宋星桔 +6 位作者 闫敏 阳爱国 郭莉 王凝 谢跃 古小彬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2-579,共8页
探究细粒棘球绦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基本特性并初步评价其诊断价值,旨在为细粒棘球绦虫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原核表达出Eg-cystatin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免疫印迹分析,用荧光免疫定位的方法检测该蛋白质的分布情况,并... 探究细粒棘球绦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基本特性并初步评价其诊断价值,旨在为细粒棘球绦虫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原核表达出Eg-cystatin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免疫印迹分析,用荧光免疫定位的方法检测该蛋白质的分布情况,并以绵羊细粒棘球蚴阳性血清评价Eg-cystatin重组蛋白的诊断价值。结果如下:Eg-cystatin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含有一个N端信号肽以及cystatin结构域,是典型的2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进化树分析显示Eg-cystatin属于绦虫cystatinⅡ型,并且与其他绦虫的cystatin相似性为72.20%~80.66%,免疫荧光定位发现该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原头蚴的表皮和顶突钩,生发层,成虫虫体内部和虫卵。基于Eg-cystatin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为79.1%,敏感性为83.3%,与剖检符合率为81.25%。Eg-cystatin在成虫和幼虫时期均有表达,提示该基因与虫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但Eg-cystatin蛋白不适合作为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抗原候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蛋白酶抑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荧光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梁馨苓 史伟 +6 位作者 刘双信 严丽君 轩慧杰 熊卫萍 彭炎强 黄劲松 梁永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54-2156,共3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预测和诊断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132例接受心肺旁路手术的病人,每位病人术前及术后每天采集血标本。同时应用酶法测血清肌酐(Scr),用颗粒增强透射...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预测和诊断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132例接受心肺旁路手术的病人,每位病人术前及术后每天采集血标本。同时应用酶法测血清肌酐(Scr),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检测血清Cystatin C,用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AKI运用ADQI的RIFLE标准进行诊断(R:Scr升高≥50%基础值,I:Scr升高≥100%基础值,F:Scr升高≥200%基础值,L:肾功能丧失;E:终末期肾脏病);同时AKI也按Cystatin C≥50%、≥100%和≥200%的标准进行诊断。结果29(21.9%)例病人发生不同程度AKI,其中10例经历R标准,12例经历I标准,7例经历F标准。其余103例没有发生AKI的病人作为对照组。AKI病人的Cystatin C较非AKI病人显著升高(P〈0.001),AKI病人的Cystatin C与Scr(r=0.732.P〈0.001)、[Cystatin C]^-1与eGFR(r=0.803,P〈0.001)成明显线性相关。分别按照Cystatin C和Scr两种方法诊断AKI,不同程度AKI诊断的中位时间是:R标准的10例病人分别为2d(1--4d)和3d(2~5d)(P=0.014),I标准12例病人分别为3.5d(1--6d)和5d(2~8d)(P=0.008),F标准7例病人分别为5d(3~7d)和6.5d(4--9d)(P=0.02)。ROC分析证实Cystatin C在AKI诊断中的准确性高(曲线下面积为0.992)。当以Cystatin C升高≥50%作为AKI的诊断截点时,Cystatin C在AKI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5%。结论Cystatin C可作为心肺旁路手术后AKI的诊断指标:Cystatin C在AKI的诊断时间上较Scr早,它可能作为AKI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蛋白酶抑制C 血清肌酐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9
16
作者 叶明 李淮玉 +3 位作者 朱余友 王国平 丁小灵 马筱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简称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7例,按病灶体积分为小、中、大3个亚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高危组(NIHSS>8分)和低危组(NIHSS...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简称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7例,按病灶体积分为小、中、大3个亚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高危组(NIHSS>8分)和低危组(NIHSS≤8分),选择60例非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探讨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分析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结果①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1.20±0.40)mg/L,高于对照组的(0.86±0.2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灶体积的增加,血清胱抑素C水平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47,P<0.05。②卒中复发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1.33±0.52)mg/L,高于卒中初发组的(1.12±0.2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但高危组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1.37±0.68)mg/L]高于低危组的胱抑素C水平[(1.15±0.2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Hcy,r=0.189,P=0.022)和极低密度脂蛋白(r=0.255,P=0.002)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0.173,p=0.036)呈负相关;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OR=2.646,95%CI.621~4.317,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病灶大小及严重程度有关,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作为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及病情监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蛋白酶抑制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对急性胰腺炎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苏松 李波 +3 位作者 贺凯 张孟瑜 冯春红 夏先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测定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24h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以及血清CysC水平,并以CCr<80mL/(min·1.73m2)作为肾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测定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24h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以及血清CysC水平,并以CCr<80mL/(min·1.73m2)作为肾功能损害诊断标准,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了解CysC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患者中共有28例出现CCr下降,在这28例患者中,CysC水平上升的有23例,而SCr出现异常的仅有16例,χ2检验分析后提示CysC对CCr的评估效能优于SCr(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AP患者中,CysC与SCr均和CCr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CysC:r=-0.868,P<0.001;SCr:r=-0.604,P<0.001),而CysC的相关系数较高。ROC曲线分析显示Cys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明显高于SCr(0.884vs0.687)。结论:CysC较SCr能更为准确和早期发现AP患者急性肾功能损害,常规监测AP患者的CysC水平,对有效治疗AP和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肾功能损害 蛋白酶抑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人肝癌细胞的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芳 李玉英 +3 位作者 白崇智 田欣 张政 王转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先前的研究表明,基因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rBTI)具有诱导不同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揭示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理,从基因水平上探讨与凋亡有关的分子事件,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rBTI体外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后,采用MTT比色法... 先前的研究表明,基因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rBTI)具有诱导不同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揭示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理,从基因水平上探讨与凋亡有关的分子事件,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rBTI体外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抑制剂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用DNA凝胶电泳和细胞核的形态学观察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rBTI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另外,细胞凋亡与Bcl-2/Bax mRNA水平有关.通过RT-PCR检测发现,细胞经过rBTI处理后,抗凋亡基因Bcl-2 mRNA水平下调,促凋亡基因Bax mRNA有所上调,而对照GAPDH无变化.对HepG2细胞中Fas/Fas配体及半胱氨酸天冬酶(caspase)的研究证明,细胞经过rBTI处理后,对死亡受体Fas mRNA没有影响;rBTI可明显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对caspase-8活性几乎无影响.上述结果表明,rBTI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caspase-3依赖性凋亡调节信号通路有关,未涉及Fas/Fas配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 细胞凋亡 人肝癌细胞 天冬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吕璘琳 韩青 孙芹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00-400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将1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65例和脑梗死组109例。65例同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tHcy、Cys C、总胆固醇(TCho... 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将1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65例和脑梗死组109例。65例同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tHcy、Cys C、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ea)、尿酸(UA)和葡萄糖(Glu)水平。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梗死组tHcy、Cys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t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ys 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组tHcy和Cys C均具有正相关性(P<0.01);两组tHcy与Crea、UA,Cys C与Crea、UA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1或P<0.05);除脑梗死组中tHcy和LDL-C相关(r=0.229,P=0.031)外,两组tHcy、Cys C与Glu及血脂四项指标均不相关。结论:血清tHcy、Cyc C水平增高均是脑卒中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联合测定血清tHcy、Cys C对脑卒中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同型 蛋白酶抑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群 林扬元 +2 位作者 林丽琳 翁剑武 林建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讨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Matrigel胶肿瘤细胞类血管生成模型,分析sv-cystatin重组蛋白(10、2... 目的探讨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Matrigel胶肿瘤细胞类血管生成模型,分析sv-cystatin重组蛋白(10、25、50、100、200mg/L)对B16F10细胞VM形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C57BL/6小鼠黑色素瘤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经25、50mg/kg重组蛋白治疗后,应用CD34和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双重染色法检测肺转移瘤VM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移瘤MMP-2、MMP-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v-cystatin重组蛋白作用后B16F10细胞体外VM形成及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两治疗组小鼠肺转移瘤VM形成及MMP-2、MMP-9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sv-cystatin重组蛋白能够抑制VM形成;下调MMP-2、MMP-9表达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蛋白酶抑制 血管生成拟态 黑色素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