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杨酸和茉莉酸诱导水稻化感关键基因C4H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亚洲 张翠 +4 位作者 孙一丁 杨奕 李铷 卢红 郭怡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67-1972,共6页
【目的】肉桂酸4-羟化酶(C4H)是苯丙烷合成途径次生代谢的重要酶,通过对不同化感潜力水稻中4个C4H基因:OsOlgO82O000、OsO2g467O00、OsO2gO4676O0、OsO5gO32O7O0的表达分析,研究它在不同化感潜力水稻中的区别,有助于揭示水稻化感抗(耐)... 【目的】肉桂酸4-羟化酶(C4H)是苯丙烷合成途径次生代谢的重要酶,通过对不同化感潜力水稻中4个C4H基因:OsOlgO82O000、OsO2g467O00、OsO2gO4676O0、OsO5gO32O7O0的表达分析,研究它在不同化感潜力水稻中的区别,有助于揭示水稻化感抗(耐)性的内在机制。【方法】选用非化感水稻Lemont和化感水稻PI312777,进行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处理,通过q-PCR对4个C4H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同时以水稻叶片水浸提液测定其对稗草根生长的影响。【结果】经过JA和SA处理的非化感水稻Lemont叶片水浸提液对稗草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提高了22%和18%,而化感水稻PI312777的抑制率分别提高了40%和28%。q-PCR结果表明,JA和SA处理后,Os01g0820000和C)s02g0467000在2种水稻中相对表达量相似;而Os02g0467600和Os05g0320700两个基因在PI312777中相对表达量上调程度均高于Lemont,表明这2个基因在PI312777中可能更多的参与到C4H的合成代谢。【结论】JA和SA处理后的2种水稻化感潜力增强,OSO2gO4676O0和OSO5gO32O7O0在PBl2777和Lemont中表达差异较大,因此推测这2个基因是造成2种水稻化感潜力不同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化感 C4H(肉桂酸4-羟酶) 水浸提液 焚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化感物质抑草作用机理的分子生物学探析
2
作者 王茂宁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7期79-79,共1页
水稻化感物质在我们日常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为,抑制水稻附近植物的生长,也就是抑制杂草种子的生长。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植物内部的细胞进行破坏,影响植物体内激素的正常发展,从而使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水稻化感作用... 水稻化感物质在我们日常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为,抑制水稻附近植物的生长,也就是抑制杂草种子的生长。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植物内部的细胞进行破坏,影响植物体内激素的正常发展,从而使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水稻化感作用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是一项重要的关键性的发展,这一技术采用科学的生物学技术,在保护水稻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对其他植物采取抑制生长的办法。本文主要通过对水稻化感物质抑草作用机理进行分子生物学的探析,致力于将这一技术在我国得到更好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化感作用 抑草作用 应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化感潜力的双重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勇军 李迪 +2 位作者 陆永良 余柳青 陈铭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99-1603,共5页
以初筛获得的7份水稻品种为材料,用特征次生物质标记法在HPLC上测定化感指数AI值并结合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双重评价与筛选,得到3份既具高化感指数又具较高田间抗草活性的水稻化感品种(系),它们是:我国台湾品种I-Kung-Pao、Parahainakoru... 以初筛获得的7份水稻品种为材料,用特征次生物质标记法在HPLC上测定化感指数AI值并结合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双重评价与筛选,得到3份既具高化感指数又具较高田间抗草活性的水稻化感品种(系),它们是:我国台湾品种I-Kung-Pao、Parahainakoru和大陆品种HB-1。它们对无芒稗根长抑制率分别达57%、64%、55%,均超过50%;其化感指数分别是0.61、0.56、0.59,均与美国化感潜力品种PI312777的化感指数0.59相近;结果表明,水稻品种I-Kung-Pao、Parahainakoru和HB-1是我国宝贵的化感品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化感品种(系) 无芒稗 抑制率 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草种植液诱导对不同化感潜力水稻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奇 张清旭 +4 位作者 汪鹏 林舜贤 陈尧 李家玉 何海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3-439,共7页
采用抑草圈法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在稗草种植液诱导下对水稻化感潜力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生长和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稗草种植液诱导可以增强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对稗草株高的抑制,抑制... 采用抑草圈法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在稗草种植液诱导下对水稻化感潜力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生长和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稗草种植液诱导可以增强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对稗草株高的抑制,抑制率分别提高5.17%和7.18%.诱导处理对化感水稻PI312777的生长指标的提高并不显著,对非化感水稻Lemont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21倍和1.11倍.诱导处理后,化感水稻PI312777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磷酸单酯酶活性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12倍、1.84倍和1.45倍;非化感水稻Lemont只有磷酸单酯酶活性显著提高1.92倍.本研究表明,化感水稻诱导提高化感作用与土壤酶活有间接关系,而非化感水稻诱导提高竞争作用主要通过提高生长优势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化感 稗草种植液 诱导 生长指标 土壤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水稻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评价及其对水稻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琛 陈思博 +3 位作者 胡本进 吴晨源 张瑛 滕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47-2353,共7页
为探究化感水稻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来自化感水稻6173中分离得到的12株内生真菌菌株,以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菌为指示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研究了内生真菌菌株的抑菌活性,再采用... 为探究化感水稻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来自化感水稻6173中分离得到的12株内生真菌菌株,以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菌为指示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研究了内生真菌菌株的抑菌活性,再采用牛津杯扩散法对初筛获得的抗性菌株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并对筛选到的抑菌菌株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及其对非化感水稻93067相关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REF-04抑菌活性强,其对纹枯病菌抑制率达到50.6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效果显著,抑菌圈直径达到18.6 mm;菌株REF-04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抗菌成分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其发酵液能显著提高水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本研究筛选获得的水稻内生真菌REF-04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还能促进水稻幼苗保护性酶活性的提高,其作为生物农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内生真菌 对峙 抑菌活性 保护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水稻苗期茎叶组织中萜类物质检测和抑草活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家玉 林志华 +3 位作者 李立 杨小燕 张奇 何海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采用稻稗抑草圈土壤盆栽种植方法,微波萃取和气质联用色谱技术测定苗期强化感水稻PI312777与非化感水稻Lemont的茎、叶中萜种类及总萜、单萜、含氧单萜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物质分析结果,进一步考察含氧萜类对稗草的抑制能力.结果表... 采用稻稗抑草圈土壤盆栽种植方法,微波萃取和气质联用色谱技术测定苗期强化感水稻PI312777与非化感水稻Lemont的茎、叶中萜种类及总萜、单萜、含氧单萜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物质分析结果,进一步考察含氧萜类对稗草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化感水稻PI312777显著抑制其周围稗草的生长,且其苗期茎叶中总萜、单萜以及含氧单萜含量均高于非化感水稻Lemont.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7种含氧单萜的混合溶液对稗草的株高和干重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升高,且低浓度的含氧单萜混合溶液对常规水稻Ⅱ优航无危害作用,因此化感水稻苗期自然分泌的含氧单萜物质是一种潜在的生态安全除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含氧单萜 GC-MS 抑草圈 抑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和密度对化感水稻产量、品质及籽粒中Pb、Cd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李奇 吴在敬 +1 位作者 林芳源 胡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2,共8页
【目的】探讨化感水稻产量、品质及重金属含量与水分管理和种植密度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化感水稻环境友好的特点。【方法】以‘化感稻3号’、‘化两优78号’以及早季的‘玉香油占’和晚季的‘百香占’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管理(孕穗期晒田W... 【目的】探讨化感水稻产量、品质及重金属含量与水分管理和种植密度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化感水稻环境友好的特点。【方法】以‘化感稻3号’、‘化两优78号’以及早季的‘玉香油占’和晚季的‘百香占’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管理(孕穗期晒田WN、孕穗期不晒田WS)和种植密度(高密度DH、当地种植密度DN)处理下稻米的产量、品质以及籽粒中Pb和Cd含量的变化。【结果】稻米产量和品质在不同水分和密度管理条件下差异不显著,但在品种间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化两优78号’产量高于其他品种。WSDN处理显著降低了常规稻‘百香占’的精米率,但对化感品种影响不显著。WS处理降低了稻米Pb和Cd含量,尤其是显著降低了化感稻米Cd含量。密度和品种对稻米Pb和Cd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水分和密度处理对化感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不显著,但WS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化感水稻籽粒中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管理 种植密度 稻米品质 PB 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水稻6173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水稻和稗草苗期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颐辉 滕斌 +4 位作者 罗志祥 杜士云 李阳生 张琛 张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6-953,共8页
为了考察化感水稻品系6173内生真菌的生物学功能,采用6173分离出的12株内生真菌对非化感水稻93067和稗草进行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以常规萌发生长的水稻及稗草幼苗为对照,研究真菌发酵产物对两者萌发率、茎长、鲜重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 为了考察化感水稻品系6173内生真菌的生物学功能,采用6173分离出的12株内生真菌对非化感水稻93067和稗草进行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以常规萌发生长的水稻及稗草幼苗为对照,研究真菌发酵产物对两者萌发率、茎长、鲜重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株内生真菌中,7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对水稻萌发起促进作用,11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可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其中塔宾曲霉和粘红酵母发酵液效果极显著。然而11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对稗草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燕麦镰刀菌发酵液抑制效果极显著;试验组中塔宾曲霉、粘红酵母发酵产物均显著抑制了稗草的生长。初步筛选促水稻生长和抑制稗草作用明显的燕麦镰刀菌、塔宾曲霉和粘红酵母,其发酵产物都能显著降低稗草种子的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萌发24 h时,粘红酵母处理稗草种子可使脂肪酶活性下降82.61%;萌发96 h时,燕麦镰刀菌和粘红酵母菌处理稗草种子可使脂肪酶活性下降30.88%和36.50%。此外,塔宾曲霉和燕麦镰刀菌发酵产物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燕麦镰刀菌能降低稗草幼苗的SOD、POD活性;同时塔宾曲霉能显著降低稗草幼苗POD活性。综上,化感水稻6173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对普通水稻品种促生长和抑制作用并存,但对稗草主要是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途径实现。本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中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水稻 稗草 脂肪酶 抗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水稻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产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颐辉 张宽朝 +2 位作者 滕斌 张琛 张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98-3604,共7页
以化感水稻品种‘PI312777’‘6173’和‘6180’为研究对象,从水稻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70株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区序列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进一步以化感水稻‘PI312777’分离得到的粘红酵母和塔宾曲霉为试验菌... 以化感水稻品种‘PI312777’‘6173’和‘6180’为研究对象,从水稻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70株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区序列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进一步以化感水稻‘PI312777’分离得到的粘红酵母和塔宾曲霉为试验菌株,通过不同稀释倍数的真菌发酵液对非化感水稻进行MS半固体培养基育苗试验,研究化感水稻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非化感水稻萌发率、株高等形态指标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供试化感水稻品种中共分离得到17种内生真菌,经rDNA-ITS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为10个属,这些内生真菌主要分布在曲霉属(Aspergillus)(29.63%)、青霉属(Penicillium)(16.67%)和镰刀菌属(Fusarium)(12.96%)。不同稀释浓度塔宾曲霉发酵液对水稻幼苗生长均有促生作用,其中50倍稀释浓度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的株高、根长及POD酶活性。粘红酵母菌发酵液5倍稀释浓度可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的PAL酶活性并对水稻幼苗有促生作用。稗稻共生条件下,塔宾曲霉和粘红酵母发酵稀释液对水稻均有促生效应。本研究可为化感水稻内生真菌进一步应用于水稻生产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水稻 种类鉴定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宇航 陈杰华 +1 位作者 陈雄辉 张茂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6-10,共5页
为了发掘白背飞虱的抗性稻种资源,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和大田抗虫性鉴定的方法评价4个化感水稻品种(系)以及3个非化感水稻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鉴定中化感水稻品种化感稻3号和杂交稻华两优689表现为... 为了发掘白背飞虱的抗性稻种资源,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和大田抗虫性鉴定的方法评价4个化感水稻品种(系)以及3个非化感水稻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鉴定中化感水稻品种化感稻3号和杂交稻华两优689表现为抗级;化感杂交稻组合化两优3号和华珍优3号表现为中抗;化感杂交稻组合农珍优3号表现为感虫,常规稻品钟象牙占和航美占表现为高感。苗期鉴定的抗性品种(系)中,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和华两优689的蜜露分泌量显著低于感虫对照TN1,对白背飞虱的取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和华两优689等3个品种(系)的田间发生虫量显著低于感虫对照TN1,对白背飞虱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综合3项测定方法,初步鉴定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华两优689等3个品种(系)对白背飞虱具有一定的抗虫性,具有开发应用价值,为丰富水稻抗虫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白背飞虱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潜力后代抑草作用的影响
11
作者 徐高峰 申时才 +6 位作者 张付斗 杨韶松 金桂梅 郑凤萍 温丽娜 张云 吴冉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62-2571,共10页
明确土壤微生物对化感作物田间抑草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对农田杂草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是培育化感水稻的优良抗原,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土壤微生物对该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抑草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以非化... 明确土壤微生物对化感作物田间抑草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对农田杂草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是培育化感水稻的优良抗原,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土壤微生物对该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抑草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以非化感亚洲栽培稻(RD23)作为参照,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对长雄野生稻及其中化感潜力后代(RL169)的抑草效应,并分析了与其共培稗草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对稗草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显著增强了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的抑草效应(P<0.05),而对非化感亚洲栽培稻(RD23)则无明显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物和不同化感潜力水稻互作(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物×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对稗草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2)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改变了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降低了稗草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水平和丰富度,与其共培稗草的根际细菌在科、属和种水平的数量显著低于非化感亚洲栽培稻(RD23)处理组(P<0.05)。3)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显著降低了共培稗草对N、P和K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且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长雄野生稻处理组稗草对N和P的吸收和中化感潜力水稻(RL169)处理组稗草对N的吸收显著降低;方差分析也显示,土壤微生物和不同化感潜力水稻极显著或显著影响稗草对N元素(P<0.01)或K元素(P<0.05)的吸收,但对P元素的吸收却无显著影响;另外,稗草养分的利用仅受到不同化感潜力水稻的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后代(RL169)改变了稗草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降低了其对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和利用,其化感抑草效应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清土壤微生物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及对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化感作用 根际土壤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抑草效应 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作物化感作用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华勤 林文雄 +4 位作者 梁义元 宋碧清 柯玉琴 郭玉春 梁康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41-3145,共5页
试验旨在分析运用分子标记技术(QTL)和差异蛋白组学技术研究作物化感作用分子机理的差异性。首先运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在生物胁迫(稗草)下水稻化感作用潜力变化的内在分子机理。分别用稗草和水稻的根系分泌物培养切自一株5叶龄化感... 试验旨在分析运用分子标记技术(QTL)和差异蛋白组学技术研究作物化感作用分子机理的差异性。首先运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在生物胁迫(稗草)下水稻化感作用潜力变化的内在分子机理。分别用稗草和水稻的根系分泌物培养切自一株5叶龄化感水稻P I312777植株并经恢复的2个分蘖。7d后,提取处理和对照相同叶位叶片的全蛋白质并进行双向电泳,每张电泳胶片上获得800多个电泳胶点,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有4个。采用M ALD I-TOF-M S对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经过SW ISS-PROT数据库查询,结果表明化感水稻P I312777在稗草胁迫下的特异蛋白分别与苯丙氨酸氨解酶(PAL)、硫还原型蛋白(T rx-m)、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 GR)和过氧化物酶(POD)相匹配。根据编码以上4个差异蛋白质的DNA序列,发现编码以上4个差异蛋白的基因分别位于水稻染色体4、7、8和12上的特定克隆位点,这就是与化感作用相关基因。前人也运用QTL方法开展作物化感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但由于所采用的供体材料、受体植物及对表型性状的评价方法等的不同,定位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比较两种方法后认为,运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分析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机理,比QTL技术更加直接和深入。因为比较胁迫处理和对照植物组织的2-DE图谱将能鉴定出由表达候选基因编码的胁迫蛋白质,氨基酸残基序列的测定将揭示那些功能与胁迫性状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这种编码的基因就是兼具功能与表达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环境胁迫 差异蛋白质组学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