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819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
王珍珍
向关伦
甘雨
郝留根
郭慧
张宏伟
易崇粉
杨春苗
姜敬伟
杨占烈
李双琴
|
《贵州农业科学》
|
2025 |
0 |
|
2
|
基于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云南省水稻主要育成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
徐福荣
董超
杨文毅
张恩来
汤翠凤
阿新祥
杨雅云
张斐斐
戴陆园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3
|
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通系933选育报告 |
于亚彬
赵磊
侯文平
韩霖
赵秀哲
高良文
|
《北方水稻》
CAS
|
2021 |
4
|
|
4
|
水稻新品种通系925选育报告 |
赵磊
王成瑷
侯文平
赵秀哲
于亚彬
高良文
|
《北方水稻》
CAS
|
2013 |
3
|
|
5
|
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隆晶优8129的选育 |
黄振
彭勇
杨定照
陈勇
胡圣国
白珍安
秦鹏
杨远柱
|
《湖南农业科学》
|
2023 |
2
|
|
6
|
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恩禾优291的选育 |
饶孝武
温权州
尹鑫
胡质文
谷勇
|
《中国种业》
|
2012 |
0 |
|
7
|
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选育攻关进展 |
黄发松
李西明
|
《中国稻米》
|
1994 |
4
|
|
8
|
水稻新型三系雄性不育系黔丰11A的选育及应用前景 |
石帮志
陈文强
孙灿慧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2002 |
1
|
|
9
|
水稻新品种(系)简介 |
严光彬
李彦利
孟令君
贾玉敏
|
《农村科学实验》
|
2005 |
0 |
|
10
|
水稻新品种盐粳34选育技术报告 |
张福涛
刘福才
路洪彪
倪善君
张战
赵一洲
|
《垦殖与稻作》
|
2005 |
0 |
|
11
|
水稻新品种“会粳2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张本岚
谢荣芳
钟文翠
|
《云南农业科技》
|
2023 |
0 |
|
12
|
水稻不育系正A的选育 |
后明志
苏道志
赵华龙
|
《中国种业》
|
2009 |
0 |
|
13
|
两系杂交中籼稻Y两优919高产制种技术 |
夏祥华
任代胜
丁卫东
翁同相
汤修竹
|
《安徽农学通报》
|
2025 |
3
|
|
14
|
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选育实践与展望 |
唐文帮
李凡
张桂莲
邓化冰
王峰
明兴权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5
|
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中9优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邓勇
张文华
田红
张明
刘先友
李庆宏
黄朝兵
孙光敏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6
|
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特优203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王青林
马汉云
刘新宇
张庆琛
霍二伟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7
|
两系法杂交水稻品种Y两优66及高产制种栽培技术 |
马铮
李彬青
霍二伟
徐士库
李国顺
包世立
|
《中国种业》
|
2015 |
0 |
|
18
|
水稻优良品种──合系39号 |
张雷
|
《农村实用技术》
|
1998 |
0 |
|
19
|
搞好水稻“三系”提纯延长品种使用年限 |
涂志业
姜守全
郭君
管恩相
刘洪
|
《种子科技》
|
2007 |
0 |
|
20
|
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玉兔S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
赵海军
吴殿星
舒庆尧
沈圣泉
马传喜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