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对红壤性水稻土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明坤 陆玉芳 +2 位作者 王方嘉 俞海冰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_(2)O...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_(2)O排放及相关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BNIs(1,9-D、LN、MHPP)可以显著平均降低土壤N_(2)O日排放峰值40.1%;1,9-D和MHPP可分别抑制N_(2)O排放总量44.5%和43.9%,而DCD和LN对N2O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影响。1,9-D和MHPP对AOA(氨氧化古菌)、AOB(氨氧化细菌)硝化菌和nirS、nirK型反硝化菌的调控均有所不同,1,9-D可以同时抑制AOA、AOB和nirS微生物的生长;MHPP仅可以抑制AOA的生长;其中,AOA-amoA和nirS基因丰度与土壤N_(2)O的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1,9-D和MHPP均增加了nosZ基因丰度及其与AOA-amoA+AOB-amoA、nirS+nirK和AOA-amoA+AOB-amoA+nirS+nirK的比值,且nosZ基因丰度及其相关比值与土壤N2O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之,生物硝化抑制剂1,9-D和MHPP引起的AOA-amoA和nosZ基因丰度变化在红壤性水稻土N_(2)O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硝化抑制剂 红壤性水稻 N_(2)o AoA-amoA NoS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N_(2)O消耗潜力及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曼 钟金梅 +4 位作者 王薇 赵丽娅 李兆华 李昆 王玲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4,共10页
土壤是N_(2)O的源和汇,在淹水和厌氧条件下具有消耗N_(2)O的能力。稻田土壤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为N_(2)O的消耗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从而减少了N_(2)O排放。目前,有关稻田土壤N_(2)O排放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稻田表层土壤N_(2)O的消耗... 土壤是N_(2)O的源和汇,在淹水和厌氧条件下具有消耗N_(2)O的能力。稻田土壤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为N_(2)O的消耗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从而减少了N_(2)O排放。目前,有关稻田土壤N_(2)O排放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稻田表层土壤N_(2)O的消耗能力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研究采集了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的壤土、湖积物砂土发育的砂质壤土、冲积土发育的粉砂质黏壤土3类土壤的各3个表层(0~5 cm)水稻土,风干后将其回填至具有5 cm深土柱的培养装置内,在土柱底部添加N_(2)O和添加氦气(He,对照)两个处理,于28℃下恒温淹水厌氧培养96 h。培养期间监测各土壤N_(2)O、N_(2)的动态变化,以及培养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量化N_(2)O消耗量和N2增量,以期揭示稻田表层土壤N_(2)O的消耗能力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积累的N_(2)O有95.01%~99.92%被稻田表层土壤吸收,其中被还原为N2的N_(2)O量占总消耗量的64.50%~83.64%,表明淹水厌氧状态下,不同的水稻土均具有很强的N_(2)O吸收和消耗能力。研究还发现,3类土壤N_(2)O的消耗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影响砂质壤土N_(2)O消耗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砂粒含量,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64,P=0.000);土壤黏粒、粉砂粒、pH是粉砂质黏壤土N_(2)O消耗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其中土壤黏粒与其消耗量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土壤速效钾和铵态氮增加量是影响壤土N_(2)O消耗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消耗量与速效钾之间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质地、土壤速效钾等是影响稻田土壤N_(2)O消耗的重要环境因子,且不同土壤N_(2)O消耗的环境影响因子存在差异,这将为调节土壤N_(2)O排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水稻 N_(2)o消耗 土壤pH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质地 淹水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对水稻-土壤系统氮分配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宗祥 李华玮 +5 位作者 尚文鼎 曹传莉 孙梦雨 李笑笑 董召荣 宋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2-461,共10页
为研究土壤酸化对水稻-土壤系统氮转化、分配和氮损失的影响,以水稻-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中性(pH 7,CK)、弱酸(pH 6,T1)、中强酸(pH 5,T2)和强酸(pH 4,T3)4个土壤递增酸度处理,比较了不同酸度下水稻产量、氮素积累量、氮代谢酶活性... 为研究土壤酸化对水稻-土壤系统氮转化、分配和氮损失的影响,以水稻-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中性(pH 7,CK)、弱酸(pH 6,T1)、中强酸(pH 5,T2)和强酸(pH 4,T3)4个土壤递增酸度处理,比较了不同酸度下水稻产量、氮素积累量、氮代谢酶活性、氮素利用效率、氮平衡和N_(2)O排放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酸度增加,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利用效率和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拔节期氮素积累量与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以及茎秆中GS和GOG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氮素积累量与穗中的NR、GS、GOGAT和G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T1、T2和T3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降低20.3%、58.0%和76.7%;单位产量下的N_(2)O排放量呈现递减的趋势。氮平衡分析表明,相比于CK处理,T2和T3处理氮素表观损失分别降低15.8%和21.1%,水稻氮吸收量分别降低1.5%和15.3%,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增加41.2%和88.2%,氮素盈余率分别提高2.2个和7.1个百分点。土壤酸化至中强酸和强酸时,会分别通过抑制水稻拔节期茎叶和开花期穗部的氮代谢过程降低氮素积累量、利用效率和产量。土壤酸化会降低稻田N_(2)O累积排放量,同时也会降低单位产量N_(2)O排放量。此外,中强酸和强酸度土壤还会通过降低水稻氮吸收量和增加播前土壤无机氮量,提高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和氮素盈余率,增加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水稻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N_(2)o 土壤氮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长期稻虾种养对潮土N_(2)O排放的影响
4
作者 聂江文 朱杰 +3 位作者 蒋梦蝶 朱波 刘章勇 何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11-2220,共10页
稻虾共作模式在推动稻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效益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对稻田土壤N_(2)O排放的长期影响,尤其是不同土层深度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江汉平原的长期定位试验(8 a),采集稻虾共作(RC)与常规中稻单作(RM)模式下的表层(0~... 稻虾共作模式在推动稻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效益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对稻田土壤N_(2)O排放的长期影响,尤其是不同土层深度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江汉平原的长期定位试验(8 a),采集稻虾共作(RC)与常规中稻单作(RM)模式下的表层(0~20 cm)与亚表层(20~40 cm)土壤样品,进行室内恒温恒湿培养(60%田间持水量,25℃,42 d),测定N_(2)O排放通量及土壤碳、氮等化学性质。结果表明,RC模式显著影响N_(2)O排放,但受到土壤深度的调节。与RM相比,RC显著降低表层土N_(2)O排放(37%),但显著增加亚表层土N_(2)O排放(149%,P<0.05)。此外,RC模式下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21~40 d(49%~73%),而RM模式下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4~21 d(66%~77%)。在土壤性质方面,与RM相比,RC显著增加表层土pH及总碳(TC)、总氮(TN)、有机碳(SOC)、氨态氮(NH_(4)^(+)-N)、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但降低了全量碳氮比(TC/TN)及有效磷(AP)、硝态氮(NO_(3)^(-)-N)、可溶性有机氮(DON)的含量;在亚表层土,RC显著提高了pH、DOC/DON及AP、TC、TN、NH_(4)^(+)-N的含量,但降低了SOC、NO_(3)^(-)-N、DOC、DON的含量和电导率(EC)。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显示,N_(2)O排放与AP和C/N呈正相关,而与SOC、DON和EC呈负相关。研究表明,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显著影响潮性水稻土的N_(2)O排放,但其影响受到土层的调节。土壤AP、C/N、EC等土壤因子在N_(2)O排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种养 N_(2)o 土壤深度 水稻 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O_3浓度变化对水稻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郭建平 王春乙 +2 位作者 温民 白月明 霍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2-826,共5页
本文利用 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水稻进行了不同 O3浓度处理 ,试验研究了不同 O3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生理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大气中 O3浓度增加时 ,水稻的气孔阻力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蒸腾速率也下降。水稻的生物... 本文利用 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水稻进行了不同 O3浓度处理 ,试验研究了不同 O3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生理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大气中 O3浓度增加时 ,水稻的气孔阻力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蒸腾速率也下降。水稻的生物量减少 ,产量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 水稻 品质 产量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水稻土N_2O释放及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osZ)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郑燕 侯海军 +2 位作者 秦红灵 朱亦君 魏文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386-3393,共8页
以紫潮泥和红黄泥两种不同质地的水稻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施用硝态氮肥对N2O释放和反硝化基因(narG/nosZ)丰度的影响,并探讨反硝化基因丰度与N2O释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硝态氮显著增加两种水稻土的N2O释放量... 以紫潮泥和红黄泥两种不同质地的水稻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施用硝态氮肥对N2O释放和反硝化基因(narG/nosZ)丰度的影响,并探讨反硝化基因丰度与N2O释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硝态氮显著增加两种水稻土的N2O释放量。在72h培养过程中,施氮改变了紫潮泥反硝化基因(narG/nosZ)的丰度,但并未明显影响红黄泥反硝化基因(narG/nosZ)丰度。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除了紫潮泥narG基因外,其它的反硝化基因丰度和N2O释放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 N2o释放 反硝化基因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D不同施用时间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香兰 马静 +3 位作者 徐华 曹金留 蔡祖聪 K.Yagi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675-3681,共7页
硝化抑制剂传统的施用方法是在作物移栽或播种前与基肥配合施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硝化抑制剂双氢胺(dicyandiamide,DCD)不同施用时间(与基肥混施、分孽肥后施入、穗肥后施入)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 硝化抑制剂传统的施用方法是在作物移栽或播种前与基肥配合施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硝化抑制剂双氢胺(dicyandiamide,DCD)不同施用时间(与基肥混施、分孽肥后施入、穗肥后施入)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DCD能同时降低CH4和N2O排放量。就整个水稻生长期而言,与基肥混施DCD分别降低21.41%的CH4排放量和8.00%的N2O排放量;调节DCD施用时间至分孽肥后显著降低30.30%的N2O排放量,同时降低5.24%的CH4排放量。就施入DCD到水稻收获的特定生长阶段而言,缓施DCD分别降低32.65%的N2O排放量和11.18%的CH4排放量;晚施DCD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不大。CK、早施DCD、缓施DCD及晚施DCD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0.95、0.75、0.87mg/(m.2h)及0.94 mg/(m.2h),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55.67、143.24、108.50μg/(m.2h)及153.24μg/(m2.h),缓施DCD显著降低CH4和N2O排放量(p<0.01)。土壤温度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素,而CH4排放通量与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双氢胺(DCD) CH3和N2o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和光照强度对水稻表土及根际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徐胜光 高召华 +4 位作者 林丽 陈泽斌 陈武荣 李冰 余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9-1328,共10页
【目的】稻田生态系统是N_2O的重要排放源,本研究旨在探讨氮素形态和光照对水稻根际、叶际N_2O排放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试验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供试作物为水稻。将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 【目的】稻田生态系统是N_2O的重要排放源,本研究旨在探讨氮素形态和光照对水稻根际、叶际N_2O排放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试验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供试作物为水稻。将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叶界面排放的N_2O量。首先进行了弱光(8:00~18:00,4000 Lux;18:00~22:00,0 Lux)和供氮量一致条件下(N 90 mg/L),NO_3~–-N、NH_4NO_3和NH4+-N 3种氮素形态对水稻根、叶界面N_2O排放的影响的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光照条件下[弱光(8:00~18:00,4000 Lux;18:00~22:00,0 Lux)、强光(8:00~18:00,8000 Lux;18:00~22:00,0 Lux)和自然光]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叶界面N_2O排放的影响的试验。【结果】1)相同供氮水平、弱光条件下,NO_3~–-N、NH_4NO_3、NH4+-N处理的水稻分蘖期叶际及根际N_2O排放速率分别为6.37、5.03、0.46μg/(pot·h)和16.30、15.71、1.31μg/(pot·h),开花结实期及成熟衰老期亦获得相似的结果。NO_3~–-N、NH_4NO_3处理水稻根际、叶际N_2O排放量显著高于NH4+-N(P<0.05)。2)弱光照条件下,NO_3–-N、NH_4NO_3和NH4+-N处理的水稻开花结实期叶际N_2O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10.47、3.70、0.26μg/(pot·h),强光照条件下分别为20.83、10.82、2.08μg/(pot·h),两种光照条件下3种氮源处理之间N_2O平均排放速率差异显著,自然光照条件下NO_3~–-N与NH_4NO_3处理间水稻叶际N_2O排放差异不显著。3)在弱光条件下,NO_3~–-N、NH_4NO_3和NH4+-N处理的水稻根际N_2O排放速率分别为27.76、5.19、0.30μg/(pot·h),强光条件下分别为32.83、16.41、1.27μg/(pot·h),自然光条件下分别为16.49、20.21、1.74μg/(pot·h)。NH_4NO_3处理水稻根际N_2O排放随光照增强而增加,自然光条件下NO_3~–-N与NH_4NO_3处理间水稻根际N_2O排放差异不显著,但弱光条件下差异显著;4)叶际N_2O排放速率(Y)与根际N_2O排放速率(X)间呈极显著正相关,Y=1.963+0.444X(R^2=0.661,P<0.01)。【结论】不论光照条件强弱,供应NO_3~–-N均显著提高水稻根、叶界面的N_2O-N排放,NH_4NO_3次之。光照越强,排放就越明显。叶际N_2O排放可以反映出根际的排放,因此,水稻施肥应尽量选用铵态氮肥,避免使用硝态氮以及含有硝态氮的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水稻 叶际 根际 N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香兰 徐华 +2 位作者 曹金留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3-707,共5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持续淹水,分蘖肥后提前烤田、正常烤田和推迟烤田)对水稻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期N2O的排放集巾在施分蘖肥后的烤田期间及随后复水的5—8天内。在此期间各...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持续淹水,分蘖肥后提前烤田、正常烤田和推迟烤田)对水稻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期N2O的排放集巾在施分蘖肥后的烤田期间及随后复水的5—8天内。在此期间各处理N2O排放量占季节排放总量的70.30%~94.26%;烤田前淹水及后期干湿交替阶段有少量N2O排放。对持续淹水处理而言,N2O的排放通量是正常烤田处理的12.10%。提前烤田、正常烤田和推迟烤田的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88.56、158.48和147.84μg/(m^2·h),随着烤田开始时间的推迟,N2O排放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烤田开始时间 水稻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H2O2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调节作用(英文)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韩娜 冯汉青 +1 位作者 李燕鸿 李红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4-1219,共6页
在常温下用不同浓度的外源H2O2(0~20mmol·L-1)预处理水稻幼苗,再进行12h6℃低温胁迫,根据幼苗相对含水量和质膜相对透性筛选最佳外源H2O2处理浓度,并分析最佳外源H2O2浓度下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活性氧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常温下用不同浓度的外源H2O2(0~20mmol·L-1)预处理水稻幼苗,再进行12h6℃低温胁迫,根据幼苗相对含水量和质膜相对透性筛选最佳外源H2O2处理浓度,并分析最佳外源H2O2浓度下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活性氧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0~8mmol·L-1H2O2预处理可以增加水稻幼苗的相对含水量,降低其质膜相对透性,并以4mmol·L-1H2O2的效果最佳.(2)低温胁迫后,与对照组相比,4mmol·L-1外源H2O2预处理降低了水稻幼苗萎蔫程度,并使其总呼吸速率、交替途径容量都有增加,同时还抑制了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3)外源H2O2预处理对水稻幼苗的内源H2O2含量以及O2-·产生速率没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外源H2O2可以通过提高呼吸速率、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碳氮代谢来有效增强水稻幼苗的抗寒性,它可能以一种独立于内源活性氧系统之外的方式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H2o2 低温胁迫 呼吸速率 活性氧 水稻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对水稻陈种子活力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艳玲 任艳芳 +3 位作者 林肖 田丹 杨波 何俊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9-53,共5页
为探明过氧化氢引发对水稻陈种子活力的影响,以贮藏2年的水稻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的H_2O_2(0.01、0.10、0.50、1.00、2.00、5.00 mmol/L)进行浸种处理对水稻陈种子萌发情况、电解质外渗率、根系活力、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明过氧化氢引发对水稻陈种子活力的影响,以贮藏2年的水稻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的H_2O_2(0.01、0.10、0.50、1.00、2.00、5.00 mmol/L)进行浸种处理对水稻陈种子萌发情况、电解质外渗率、根系活力、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1~2.00 mmol/L H_2O_2引发处理可促进水稻陈种子萌发,提高水稻陈种子活力,表现为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根和芽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幼苗丙二醛(MDA)含量降低。5.0 mmol/L的H_2O_2浸种后,种子活力、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幼苗叶绿素含量、SOD、CAT、POD的活性下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可见适宜浓度的H_2O_2处理可以提高老化水稻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以0.5 mmol/L H_2O_2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水稻 陈种子 萌发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浓度对水稻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艳菊 蔡祖聪 张金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9-545,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25℃,6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研究了氧气浓度(200、100和20ml/L)和铵态氮浓度(10、30和50mg/kg)对6个水稻土(pH5.23~7.83,黏粒含量71.0~522g/kg)N20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N20排放通量随...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25℃,6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研究了氧气浓度(200、100和20ml/L)和铵态氮浓度(10、30和50mg/kg)对6个水稻土(pH5.23~7.83,黏粒含量71.0~522g/kg)N20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N20排放通量随铵态氮浓度的增加、氧气浓度的下降而增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N2O累积排放量与铵态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氧气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2=0.845,P〈0.01)。氧气浓度下降增加N20排放可能与硝化产物中N2O比例增加和反硝化作用加强有关,但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各N2O产生过程的贡献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浓度 N2o 铵态氮 黏粒含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岳芳 陈留根 +4 位作者 王子臣 张传胜 朱普平 盛婧 郑建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03-1409,共7页
于2008年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人工手插和机插2种水稻种植方式下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观测,研究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人工手插水稻和机插水稻均呈先升高后降低... 于2008年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人工手插和机插2种水稻种植方式下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观测,研究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人工手插水稻和机插水稻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2O仅在水稻搁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机插和人工手插水稻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4.68、4.39 mg.m-2.h-1,N2O平均排放通量为92.80、111.33μg.m-.2h-1。与人工手插水稻相比,机插水稻增加CH4排放总量14%,减少N2O排放总量11%,使稻季排放CH4和N2O所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单位产量的GWP"分别提高8%和10%。在稻麦轮作条件下采用机插水稻种植方式,水稻生长期间排放的CH4和N2O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有提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CH4和N2o排放 温室效应 稻麦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H_2O_2流速和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俊周 李梦琪 +3 位作者 刘磊 刘娟 杜彦修 赵全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9-194,共6页
研究了水稻种子H_2O_2流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为快速无损伤鉴别水稻种子活力方法提供依据。以粳稻日本晴、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方法处理种子0,7,10 d获取不同活力水平种子,测量3种类型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电... 研究了水稻种子H_2O_2流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为快速无损伤鉴别水稻种子活力方法提供依据。以粳稻日本晴、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方法处理种子0,7,10 d获取不同活力水平种子,测量3种类型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电导率、H_2O_2含量、CAT活性等性状,并利用非损伤微测系统(NMT)测量种子的H_2O_2流速。结果表明,老化处理造成水稻种子发芽率、根长、芽长和CAT活性降低,而电导率、H_2O_2含量及外排流速增加;老化处理10 d,老化程度加重,趋势更明显。H_2O_2流速与种子发芽率表现极显著负相关的线性关系。种子的H_2O_2流速大小及方向反映了种子内部的氧化还原平衡和细胞膜的状态,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H_2O_2流速可以作为水稻种子活力判断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老化 非损伤微测技术 H2o2流速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层水稻土N2O消耗能力及其与N2O还原微生物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玲 李昆 +2 位作者 宋雅琦 公勤 李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602-7610,共9页
土壤不仅能够产生、排放温室气体N2O,还具有截留、吸收、转化N2O的能力。土壤消耗N2O已经成为很重要的一种降低大气N2O浓度的途径,但目前关于土壤N2O消耗过程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试验以浅表层水稻土柱(0—5 cm)为研... 土壤不仅能够产生、排放温室气体N2O,还具有截留、吸收、转化N2O的能力。土壤消耗N2O已经成为很重要的一种降低大气N2O浓度的途径,但目前关于土壤N2O消耗过程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试验以浅表层水稻土柱(0—5 cm)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N2O气体研究N2O迁移通过淹水土柱的动态过程,以及N2O消耗能力与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丰度变化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联系,揭示浅表层水稻土N2O消纳量与N2O还原微生物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淹水厌氧条件下5 cm土壤深度外源添加的N2O迁移通过浅表层土柱后,仅有7.17—9.80%部分逸散出土表,表明0—5 cm淹水水稻土层具有极强的N2O截留能力(90%以上)而减少N2O净排放量。排放出土表的N2O也可被淹水土柱继续吸收消耗,且吸收转化速率随N2O浓度增加而大幅提高,最高可达到3896.75μg N m^-2 h^-1。与此同时,土壤DOC含量大量消耗,含nosZI基因的反硝化微生物数量显著增长(P<0.01),而nosZII基因丰度的无显著变化。说明高浓度N2O添加能够促进淹水土壤N2O吸收消耗能力,此刺激作用可能主要由含nosZI基因的N2O还原微生物进行调控。浅表层土壤强大的N2O吸收消耗功能可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为实践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淹水厌氧 N2o消耗 nosZI nosZ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的调节 被引量:11
16
作者 蔡凤香 陈豆豆 +3 位作者 杨飞 郑欣 张思韬 赵凤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77,共4页
用水稻(Oryza sativa L.)中花11号分析了0.06%、0.006%、0.000 6%H_2O_2处理5 d对水稻幼苗生长、H_2O_2产生、细胞死亡及生长素积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H_2O_2(0.06%)抑制地上部分和不定根的伸长及不定根上侧根的形成和生长,但... 用水稻(Oryza sativa L.)中花11号分析了0.06%、0.006%、0.000 6%H_2O_2处理5 d对水稻幼苗生长、H_2O_2产生、细胞死亡及生长素积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H_2O_2(0.06%)抑制地上部分和不定根的伸长及不定根上侧根的形成和生长,但对初生根上的侧根生长无明显影响。低浓度(0.000 6%)H_2O_2促进初生根和不定根的伸长及其侧根数量增多和长度增加。根尖H_2O_2积累和细胞死亡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利用DR5-GUS转基因水稻分析显示高浓度H_2O_2促进生长素在根尖的过量积累,本试验条件下H_2O_2对生长素积累和分布的调节与其激活转录有关。由此可见,高浓度H_2O_2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其诱导细胞死亡及生长素过度积累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H2o2) 生长素 水稻 幼苗 生理调节 侧根数量 侧根长度 根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不同株型水稻品种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小红 黄河 +1 位作者 陈温福 宋玉婷 《北方水稻》 CAS 2015年第6期16-19,共4页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两种株型水稻品种的N_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品种间N_2O排放通量差异显著,紧凑型沈农07425的N_2O排放通量远小于松散型秋光。...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两种株型水稻品种的N_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品种间N_2O排放通量差异显著,紧凑型沈农07425的N_2O排放通量远小于松散型秋光。不同株型品种N_2O排放通量随施氮量的变化存在差异。沈农07425的N_2O排放通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高氮处理下N_2O排放通量最大,秋光的N_2O排放通量则在中氮处理下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株型 N_2o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宁夏地区水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金霞 张源沛 +1 位作者 郑国保 孔德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为了摸清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田N2O的排放规律,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宁夏地区水稻田N2O的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氮肥的施入显著促进水稻田N2O的排放,不同氮肥水平间N2O的排放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个观测期内,不施氮肥处理... 为了摸清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田N2O的排放规律,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宁夏地区水稻田N2O的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氮肥的施入显著促进水稻田N2O的排放,不同氮肥水平间N2O的排放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个观测期内,不施氮肥处理无明显的N2O排放高峰,而施氮处理在水稻生长后期进行排水晒田时出现1个比较明显的峰值,其余时间N2O排放通量无明显变化趋势。施氮处理N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灌浆期,不施氮处理其排放主要集中于水稻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田以N2O形式损失的氮量减少。分析各处理水稻田间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得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潜势逐步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N2o 全球增温潜势(GW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际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小林 林丽 +4 位作者 刘佳妮 陈泽斌 余磊 刘桂华 徐胜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旨在探讨光照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际N2O排放的作用机制。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将水稻(品种为培杂泰丰)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叶际排放的N2O量。首先进行了室内弱... 旨在探讨光照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际N2O排放的作用机制。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将水稻(品种为培杂泰丰)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叶际排放的N2O量。首先进行了室内弱光(8:00-18:00,4 000 lx)、NH4NO3为氮源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如分蘖期、开花结实期、成熟衰老期)的水稻在不同施氮量(低氮,30 mg/L;中氮,60 mg/L;高氮,90 mg/L)情况下的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弱光(4 000 lx)、强光(8 000 lx)和自然光的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脱氮(0 mg/L)、低氮(30 mg/L)、高氮(90 mg/L)试验。弱光试验条件下,低氮(30 mg/L)、中氮(60 mg/L)、高氮(90 mg/L)处理的水稻分蘖期叶际及根际N2O排放通量分别为34.9,42.4,98.3μg/(m 2·h)和29.6,79.6,246.1μg/(m 2·h),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根、叶际N2O排放显著增强(P<0.05),且开花结实期及成熟衰老期试验亦获得相似的结果。在弱光(4 000 lx)、强光(8 000 lx)和自然光的不同条件下,脱氮(0 mg/L)、低氮(30 mg/L)、高氮(90 mg/L)处理的水稻开花结实期叶际平均N 2O排放通量分别为2.9,29.1,116.3μg/(m 2·h),23.6,40.1,120.1μg/(m 2·h)和10.9,26.2,131.3μg/(m 2·h),强光、自然光照下脱氮与低氮处理间水稻叶际N2O排放差异不显著(P>0.05)。弱、强光及自然光条件下,脱氮、低氮、高氮处理的水稻根际N 2O排放通量分别为3.3,77.1,308.4μg/(m 2·h),14.1,45.6,182.4μg/(m 2·h)和19.3,44.9,224.6μg/(m 2·h),强光、自然光照下脱氮与低氮处理间水稻根际N 2O排放差异亦不显著(P>0.05)。弱光条件下,供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根、叶界面N 2O排放通量随之增强;但对比弱光试验,相同供氮(1N、3N)水平条件下强光、自然光有抑制水稻根际N2O排放作用,且强光、低氮(1N)的协同作用限制水稻根、叶际N2O排放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施氮量 水稻 叶际 根际 N 2o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水稻土氮素形态转化与N_2O释放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勇先 田光明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对稻田土壤在4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施用尿素后N素形态转化和N2O的释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2O的释放峰值与NH4+-N浓度峰值同时出现,即尿素迅速水解为NH4+-N的同时N2O就大量释放。且不同水分管理模式都迅速达到N2O...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对稻田土壤在4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施用尿素后N素形态转化和N2O的释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2O的释放峰值与NH4+-N浓度峰值同时出现,即尿素迅速水解为NH4+-N的同时N2O就大量释放。且不同水分管理模式都迅速达到N2O释放的高峰,但不同模式的峰值存在明显差异,其顺序为:干湿交替>临界饱和水>淹水管理>旱作管理。研究结果还表明,NO2--N浓度在第7天达到峰值时并没有出现相应的N2O释放峰,这可能与土壤的较高pH有关。60%WFPS处理以及干湿交替培养的落干期NO3--N浓度会持续增加,并随着NO3--N浓度峰值的出现,N2O的释放也出现一个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模式 水稻 土壤 氮素 形态转化 N2o 释放 氮肥 环境保护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