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酸钠改性磷石膏道路稳定材料性能及固化机理
1
作者 黄绪泉 蔡家伟 +4 位作者 赵小蓉 薛菲 王豪杰 王俊 王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71-4479,共9页
以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为目的,探索了硅灰和水泥固化高浓度原状磷石膏制备道路稳定材料的最优配比设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硅酸钠增强道路稳定材料的性能,分析了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水泥、硅灰、消石灰的质量比为5∶3∶2,并加入1.5%(质... 以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为目的,探索了硅灰和水泥固化高浓度原状磷石膏制备道路稳定材料的最优配比设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硅酸钠增强道路稳定材料的性能,分析了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水泥、硅灰、消石灰的质量比为5∶3∶2,并加入1.5%(质量分数)的硅酸钠时,磷石膏道路稳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显著提高,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9.77 MPa,软化系数可达0.81,水稳系数可达1.0,同时浸出液中氟离子和可溶磷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限值。微观测试表明,水化反应产生的大量水化硅酸钙凝胶可将二水硫酸钙包裹,同时硅灰和硫酸钠的填充作用使整体结构更加密实,形成性能良好的磷石膏道路稳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硅酸钠 混料设计 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稳系数 软化系数 浸出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干湿及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黄土路基稳定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蒋应军 王翰越 +2 位作者 乔怀玉 岳卫民 董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14592-14599,共8页
为揭示水泥改良黄土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水泥剂量、压实系数、养生龄期对改良黄土水稳系数、干湿残留强度比及冻融残留强度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剂量≥4%,改良黄土水稳系数增长曲线平缓,提高改良黄土路基水稳定性效果较小;... 为揭示水泥改良黄土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水泥剂量、压实系数、养生龄期对改良黄土水稳系数、干湿残留强度比及冻融残留强度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剂量≥4%,改良黄土水稳系数增长曲线平缓,提高改良黄土路基水稳定性效果较小;压实系数由0.92提高至1.00,90 d水稳系数提高了21.6%~25.6%,水稳定性显著提高;前14 d水稳系数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后期水稳系数增长速度,养生龄期由14 d延长至90 d,水稳系数约提高了7.4%。干湿、冻融作用下改良黄土抗压强度分别随水泥剂量增加或压实系数提高呈线性增长;随循环作用次数增加,改良黄土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干湿循环次数≥15次后的抗压强度趋于稳定值,干湿15次的残留强度比约为44%;当冻融循环次数≥12次、水泥剂量≥3%,改良黄土抗压强度逐渐减小至稳定值,冻融12次的残留强度比约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改良黄土 路基 水稳系数 干湿循环 冻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德玲 张玉龙 +2 位作者 黄毅 唐首锋 任秉枢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9年第3期4-6,共3页
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团聚体影响的研究,为10 a定位试验。土壤样品采自保护地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地。试验设渗灌、滴灌和沟灌3种灌溉方式,通过测定3种灌溉方式长期灌溉保护地土壤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灌溉方式对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团聚体影响的研究,为10 a定位试验。土壤样品采自保护地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地。试验设渗灌、滴灌和沟灌3种灌溉方式,通过测定3种灌溉方式长期灌溉保护地土壤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灌溉方式对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沟灌相比,滴灌能够提高团聚体的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φm);渗灌则能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及平均质量直径(φm),在团聚体稳定性方面有更为突出的贡献。从土壤团聚体角度考虑,保护地应优先选择滴灌,其次是渗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团聚体 水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安嫄嫄 马琨 +1 位作者 王明国 马占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6-775,共10页
为揭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不还田(T0)、秸秆还田3000 kg·hm^-2(T1)、6000 kg·hm^-2(T2)、9000 kg·hm^-2(T3)、12000 kg·hm^-2(T4)5个处理,研究持续5 ... 为揭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不还田(T0)、秸秆还田3000 kg·hm^-2(T1)、6000 kg·hm^-2(T2)、9000 kg·hm^-2(T3)、12000 kg·hm^-2(T4)5个处理,研究持续5 a秸秆还田条件下,秸秆还田量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团聚体碳氮分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对土壤总碳、碱解氮、速效钾有显著影响。与T0相比,T3和T4处理土壤总碳提高4.29%、6.13%,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11.41%、13.86%,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1.63%、14.89%。T4处理下土壤粒径大小为1~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与T0间差异显著,T3处理下土壤粒径大小为0.5~1 mm的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显著低于T0。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水稳系数(K)增加。整体上,受持续秸秆还田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氮含量以T 3处理最高,但不同粒径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碳含量间差异不显著。多元分析表明:>5 mm粒径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所占百分数与土壤MWD及K值间显著正相关;各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全氮、总碳含量与土壤总碳含量均呈正相关。持续玉米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MWD和K值,促进>5 mm粒径的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氮含量的差异较碳更显著,氮更易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团聚体碳、氮 平均重量直径 水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1型土壤固化剂固化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学分 潘志华 李洪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26-129,共4页
实验采用自制SG-1固化剂对江苏滨海区盐渍土进行固化实验,并与水泥固化土进行了对比实验。考察了固化剂掺量及试件养护龄期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固化土耐水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固化剂掺量为10%时,固化土试件... 实验采用自制SG-1固化剂对江苏滨海区盐渍土进行固化实验,并与水泥固化土进行了对比实验。考察了固化剂掺量及试件养护龄期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固化土耐水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固化剂掺量为10%时,固化土试件的7d抗压强度可达4.1MPa,水稳系数为0.80,均优于水泥固化土。随着养护龄期增长和固化剂掺量增加,抗压强度不断增大。采用XRD和SEM对SG-1固化剂固化土试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G-1型固化土中生成的钙矾石晶体填充了空隙,使固化土强度及耐水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固化 强度 水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G型液体土壤固化剂的研制及其固化机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富民 何军利 +2 位作者 孙成晓 闫俊洁 李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2-246,共5页
采用单因素对比方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元醇、二乙醇胺3种材料对土壤固化剂性能的影响,分析3种材料在不同用量时对土壤固化剂的凝结时间影响系数比、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和水稳系数比3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微观测试手段对其... 采用单因素对比方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元醇、二乙醇胺3种材料对土壤固化剂性能的影响,分析3种材料在不同用量时对土壤固化剂的凝结时间影响系数比、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和水稳系数比3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微观测试手段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土壤固化剂其凝结时间影响系数比为109. 2%,无侧限抗压强度比为140. 1%,水稳系数比为117. 7%,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对北京地区的黏性细粒土有良好的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土壤固化剂 试验研究 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固化剂在铁路施工道路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富民 孙成晓 +2 位作者 何军利 李晨 闫俊洁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88,共3页
对道路路基掺入土壤固化剂后固化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系数和凝结时间影响系数进行试验研究,并对试验段路基进行回弹弯沉试验和浸水膨胀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底基层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24. 4%,水稳系数提高11. ... 对道路路基掺入土壤固化剂后固化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系数和凝结时间影响系数进行试验研究,并对试验段路基进行回弹弯沉试验和浸水膨胀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底基层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24. 4%,水稳系数提高11. 8%,凝结时间影响系数提高8. 2%;土壤固化剂掺量的提高可进一步增大固化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固化土基层混合料的水稳系数和凝结时间影响系数增长规律与固化土底基层混合料基本一致;道路1 d弯沉值为67. 04×10^(-2)mm,浸水膨胀量为0. 019%,说明土壤固化剂有较好的早强作用,且提高了固化土混合料的抗水浸能力。较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能保证了临时道路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土壤固化剂 现场试验 临时道路 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per bound solutions of stability factor of shallow tunnels in saturated soil based on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 被引量:8
8
作者 黄阜 张道兵 +1 位作者 孙志彬 金启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2008-2015,共8页
Based on the upper 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the factor of safety for shallow tunnel in saturated soil is calculat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pore pres... Based on the upper 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the factor of safety for shallow tunnel in saturated soil is calculat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pore pressure on the factor of safety for shallow tunnel,the power of pore pressure is regarded as a power of external force in the energy calculation.Using the rigid multiple-block failure mechanism,the objective function for the factor of safety is constructed and the optimal solutions are derived by employing the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the factor of safety of shallow tunnel for different pore pressure coefficients and variational groundwater tables are obtained.The paramet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ore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actor of safety for shallow tu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 upper bound theorem pore pressure shallow tunnel factor of safe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