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不同母质及植被覆盖对红壤水稳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祥明 高珍萍 +1 位作者 邱秀亮 覃灵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赣江流域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抗侵蚀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以及土壤水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方法]选取3种不同成土母质(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每一种母质又设置了3种植被覆盖条件下的红壤,应用静水天平法测定土壤的水稳性指... [目的]探讨赣江流域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抗侵蚀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以及土壤水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方法]选取3种不同成土母质(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每一种母质又设置了3种植被覆盖条件下的红壤,应用静水天平法测定土壤的水稳性指数,并研究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赣南红壤的水稳性随浸水时间延长而减弱,这种减弱变化不受母质类型和植被覆盖的变化而改变。林草地和灌草地土壤水稳性在浸水过程中土壤的水稳性指数较为稳定,下降幅度小,(林下)裸地土壤浸水后水稳性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以(林下)裸地作为对照,3种母质的林草地、灌草地的水稳性指数均有显著提高。[结论]静水天平法特别适合研究土壤水稳性的动态变化规律。赣江流域红壤地区的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红壤 水稳性指数 动态变化 植被覆盖 静水天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江大堤植物根系固土护堤功能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代全厚 张力 +1 位作者 刘艳军 许晓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1,共4页
通过对嫩江大堤护坡植物根系及土壤抗冲、抗蚀及抗剪强度的测定分析,发现同一地段土壤的抗冲、抗蚀(水稳性)指数及抗剪强度均是表土层大于底土层。植物根系有较强的固持土壤功能,抗冲指数与根长、根量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单相关系数... 通过对嫩江大堤护坡植物根系及土壤抗冲、抗蚀及抗剪强度的测定分析,发现同一地段土壤的抗冲、抗蚀(水稳性)指数及抗剪强度均是表土层大于底土层。植物根系有较强的固持土壤功能,抗冲指数与根长、根量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6和0.8197。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抗蚀性强,水稳性指数大。水稳性指数与有机质含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132,与根长和根量的相关性相对较低,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7和0.8091。土壤稳定性与植物根量关系密切,根量大,其抗剪强度就大,相关系数为0.9814。在现有的植物中,牛毛草地抗蚀能力最大,其固土护坡护堤功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堤植物 抗冲指数 水稳性指数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史长婷 王恩姮 陈祥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8,33,共5页
以典型黑土区水曲柳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云杉林及开垦50 a的耕地土壤为对象,通过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土粒静水崩解能力以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林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土层范围内,... 以典型黑土区水曲柳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云杉林及开垦50 a的耕地土壤为对象,通过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土粒静水崩解能力以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林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土层范围内,林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较大粒级团聚体的比例,显著增加PA0.25、降低团聚体破坏率(P〈0.05);林地土壤水稳性指数显著提高(P〈0.05),增加幅度达4.46~7.92倍;林地内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耕地相对提高了32.6%~62.7%,差异显著(P〈0.05);可以认为水土保持林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可蚀性,并以阔叶水曲柳林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的构建与调控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 土壤可蚀性 水土保持林 水稳性指数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肥田机制的研究Ⅴ.大豆对耕层土壤结构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和平 龚振平 +3 位作者 王国义 焦景宇 岳才军 沈昌蒲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7-261,共5页
在大豆盛花期和结荚期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达到最大值 ,比苗期增加 30 %。玉米区土壤在同一时期水稳性团聚体也达到最大值 ,比苗期增加 2 3%。但在收获期 ,大豆区水稳性团聚体比苗期增长 16% ,而玉米区却减少 33%。大豆区团聚体 (0 ... 在大豆盛花期和结荚期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达到最大值 ,比苗期增加 30 %。玉米区土壤在同一时期水稳性团聚体也达到最大值 ,比苗期增加 2 3%。但在收获期 ,大豆区水稳性团聚体比苗期增长 16% ,而玉米区却减少 33%。大豆区团聚体 (0 5 - 1mm和 1- 2mm粒径 )对水的稳定性指数比玉米高 17 5 %。从水分能量观点出发 ,易于被作物从中吸收有效水分的 0 0 5 - 0 0 1mm和 0 0 1- 0 0 5mm的孔径孔隙 ,大豆区始终高于玉米区。作物吸收水分较困难的 >0 0 5mm和 <0 0 0 5mm孔径孔隙 ,在大豆生育期中迅速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壤结构 水稳性指数 当量孔径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不同巨桉林地模式下土壤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洲 谢贤健 +3 位作者 李想 师杨 唐雷生 王举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以川中丘陵区3.5a生巨桉纯林、巨桉+果树、巨桉+粮食作物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作为研究材料,弃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对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干筛团聚体、土壤崩解速率、土壤水稳性指数(K值)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不同巨桉林地对土壤可蚀性... 以川中丘陵区3.5a生巨桉纯林、巨桉+果树、巨桉+粮食作物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作为研究材料,弃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对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干筛团聚体、土壤崩解速率、土壤水稳性指数(K值)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不同巨桉林地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土壤的机械组成差异极显著,物理性黏粒含量纯林>弃耕地>林果>林粮,砂粒含量林粮>林果>弃耕地>纯林;不同模式下土壤干筛团聚体组成差异极显著;土壤崩解速率总体上表现为纯林<弃耕地<林果<林粮,且纯林的静水崩解率在垂直方向上增大,林果、林粮、弃耕相反;水稳性指数总体表现为纯林>弃耕地>林果>林粮,垂直方向上,纯林K值减小,其它模式K值均增加。通过以上抗蚀性指标的分析,可以认为不同模式土壤的抗蚀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巨桉纯林>弃耕地>林果>林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土壤抗蚀性 干筛团聚体 机械组成 水稳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榜沙河流域土壤抗冲抗蚀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靖文 李欣娟 李晶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76,共5页
为了揭示榜沙河流域不同土壤的侵蚀特性,取样检测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并采用实地放水冲刷法检测土壤抗冲性、采用浸水法检测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指数(K)。结果表明:榜沙河流域抗冲性褐土最强,黑垆土次之,黄绵土最弱;抗蚀性黑垆土最... 为了揭示榜沙河流域不同土壤的侵蚀特性,取样检测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并采用实地放水冲刷法检测土壤抗冲性、采用浸水法检测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指数(K)。结果表明:榜沙河流域抗冲性褐土最强,黑垆土次之,黄绵土最弱;抗蚀性黑垆土最强,褐土次之,黄绵土最弱;粒径为0.002~0.020 mm的土壤抗冲性最强,粒径为0.020~0.200 mm的土壤抗蚀性最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抗冲性、抗蚀性成正相关关系,土壤抗冲性与土壤抗蚀性成正相关关系;土壤稳定性与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紧密相关,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结构越稳定、越不容易发生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冲性 抗蚀性 水稳性指数 榜沙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